308準分子激光聯(lián)合他克莫司軟膏治療對白癜風患兒血清免疫球蛋白和IL-17、IL-22的影響
發(fā)布時間:2021-06-18 09:13
目的:探討308準分子激光聯(lián)合他克莫司軟膏治療兒童白癜風的療效及對血清免疫球蛋白和白介素-17(IL-17)、白介素-22(IL-22)的影響。方法:選取2016年2月~2018年7月期間我院收治的127例白癜風患兒,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將患兒分為對照組(n=63)和研究組(n=64),對照組患兒給予他克莫司軟膏治療,研究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308準分子激光治療,比較兩組患兒臨床療效、起效時間、免疫球蛋白、IL-17、IL-22水平,觀察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結果:研究組患兒臨床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起效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兩組患兒治療后免疫球蛋白A(Ig A)、免疫球蛋白G(Ig G)、免疫球蛋白M(Ig M)均下降,且研究組低于對照組(P<0.05)。兩組患兒治療后血清IL-17、IL-22水平均下降,且研究組低于對照組(P<0.05)。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對比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結論:308準分子激光聯(lián)合他克莫司軟膏治療白癜風患兒療效確切,可有效改善血清免疫球蛋白和IL-17、IL-22水平,具有一定的臨床應用價值。
【文章來源】:現代生物醫(yī)學進展. 2020,20(03)
【文章頁數】:4 頁
【文章目錄】:
前言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1.2 方法
1.3 觀察指標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2 結果
2.1 兩組患兒起效時間及臨床療效比較
2.2 兩組患兒免疫球蛋白指標比較
2.3 兩組患兒血清IL-17、IL-22水平比較
2.4 不良反應比較
3 討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白癜風的免疫學發(fā)病機制及治療進展[J]. 程芳,劉登湘,張小沖,安麗輝,孫玉嬌,何潤之,趙肖靈. 海南醫(yī)學. 2018(17)
[2]糖皮質激素及他克莫司軟膏聯(lián)用308nm準分子激光治療兒童及青少年白癜風的臨床觀察[J]. 薛慧. 山西醫(yī)藥雜志. 2018(05)
[3]調節(jié)性T細胞在白癜風發(fā)病機制中的作用及治療應用[J]. 魏偉,何奕德,李萌,夏宇,隋秉東,高琳,李凱,劉玲. 中國美容醫(yī)學. 2018(01)
[4]白癜風黑素細胞移植供皮區(qū)同形反應嚴重程度與療效的關系[J]. 黃駿,林福全,洪為松,傅麗芳,尉曉冬,許愛娥. 中華皮膚科雜志. 2017 (10)
[5]白癜風免疫發(fā)病機制的研究進展[J]. 王春又,游弋,葛蘭,宋志強,郝飛. 醫(yī)學綜述. 2017(18)
[6]白癜風的免疫學發(fā)病機制及吡美莫司治療白癜風的研究進展[J]. 劉哲,曲生明,巫毅,朱文靜,李福秋,李志彪. 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7(10)
[7]白癜風患兒抗核抗體、免疫球蛋白及補體檢測的臨床分析[J]. 王靜,龐娟,王博鶴,劉琳伶,梁惠敏. 現代生物醫(yī)學進展. 2017(02)
[8]中藥聯(lián)合他克莫司軟膏治療尋常型白癜風的療效分析[J]. 雷勇,萬晶晶,張少光. 世界中醫(yī)藥. 2016(07)
[9]308nm準分子激光聯(lián)合他克莫司軟膏治療面部白癜風656例療效評價[J]. 法瑩,劉華緒. 中國麻風皮膚病雜志. 2016(05)
[10]白癜風臨床分型及療效標準(2003年修定稿)[J]. 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學會皮膚性病專業(yè)委員會色素病學組. 中國中西醫(yī)結合皮膚性病學雜志. 2004(01)
本文編號:3236392
【文章來源】:現代生物醫(yī)學進展. 2020,20(03)
【文章頁數】:4 頁
【文章目錄】:
前言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1.2 方法
1.3 觀察指標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2 結果
2.1 兩組患兒起效時間及臨床療效比較
2.2 兩組患兒免疫球蛋白指標比較
2.3 兩組患兒血清IL-17、IL-22水平比較
2.4 不良反應比較
3 討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白癜風的免疫學發(fā)病機制及治療進展[J]. 程芳,劉登湘,張小沖,安麗輝,孫玉嬌,何潤之,趙肖靈. 海南醫(yī)學. 2018(17)
[2]糖皮質激素及他克莫司軟膏聯(lián)用308nm準分子激光治療兒童及青少年白癜風的臨床觀察[J]. 薛慧. 山西醫(yī)藥雜志. 2018(05)
[3]調節(jié)性T細胞在白癜風發(fā)病機制中的作用及治療應用[J]. 魏偉,何奕德,李萌,夏宇,隋秉東,高琳,李凱,劉玲. 中國美容醫(yī)學. 2018(01)
[4]白癜風黑素細胞移植供皮區(qū)同形反應嚴重程度與療效的關系[J]. 黃駿,林福全,洪為松,傅麗芳,尉曉冬,許愛娥. 中華皮膚科雜志. 2017 (10)
[5]白癜風免疫發(fā)病機制的研究進展[J]. 王春又,游弋,葛蘭,宋志強,郝飛. 醫(yī)學綜述. 2017(18)
[6]白癜風的免疫學發(fā)病機制及吡美莫司治療白癜風的研究進展[J]. 劉哲,曲生明,巫毅,朱文靜,李福秋,李志彪. 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7(10)
[7]白癜風患兒抗核抗體、免疫球蛋白及補體檢測的臨床分析[J]. 王靜,龐娟,王博鶴,劉琳伶,梁惠敏. 現代生物醫(yī)學進展. 2017(02)
[8]中藥聯(lián)合他克莫司軟膏治療尋常型白癜風的療效分析[J]. 雷勇,萬晶晶,張少光. 世界中醫(yī)藥. 2016(07)
[9]308nm準分子激光聯(lián)合他克莫司軟膏治療面部白癜風656例療效評價[J]. 法瑩,劉華緒. 中國麻風皮膚病雜志. 2016(05)
[10]白癜風臨床分型及療效標準(2003年修定稿)[J]. 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學會皮膚性病專業(yè)委員會色素病學組. 中國中西醫(yī)結合皮膚性病學雜志. 2004(01)
本文編號:323639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pifb/323639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