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討富含鞘磷脂的脂膜微區(qū)結(jié)合酪氨酸磷酸化蛋白(phosphoprotein associated with glycosphingolipid-enriched microdomains,PAG),人源性稱為PAG1。棕櫚;稽c突變(即C-X-X-C突變?yōu)锳-X-X-A)對皮膚鱗狀細胞癌(cutaneous squamous cell carcinoma,cSCC)A431細胞系生物學行為的影響,并進一步研究棕櫚;稽c突變的PAG1與Src信號傳遞中相關調(diào)控分子的相關性及其分子機制。方法:通過Uniprot蛋白數(shù)據(jù)庫查詢PAG1分子結(jié)構,選擇將PAG1棕櫚;稽c中的半胱氨酸突變?yōu)楸彼?選用A431細胞系為研究對象,用攜帶增強綠色熒光(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信號的過表達野生型PAG1和棕櫚;稽c突變的PAG1以及僅含有增強綠色熒光的慢病毒載體轉(zhuǎn)染A431細胞,建立了穩(wěn)定過表達野生型PAG1的A431細胞株(WT-PAG1組)、過表達PAG1棕櫚;稽c突變的A431細胞株(mutant-PAG1組)以及只帶有綠色熒光的陰性對照組(control組)和未經(jīng)處理的空白對照組(parental組)。用激光共聚焦顯微鏡檢測經(jīng)慢病毒轉(zhuǎn)染后WT-PAG1組、mutant-PAG1組以及control組細胞中綠色熒光的表達情況;用流式細胞術(Flow Cytometry,FCM)檢測擴大培養(yǎng)后細胞轉(zhuǎn)染率,用分選FCM分選3組細胞中攜帶綠色熒光的細胞,并采用有限稀釋法篩選獲得單克隆目的細胞系并擴大培養(yǎng)。實時熒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RT-PCR)法檢測細胞內(nèi)Pag1 mRNA的表達水平;蛋白印跡法(Western blot)檢測細胞內(nèi)PAG1蛋白的表達水平;用細胞增殖實驗CCK8法檢測A431細胞的增殖能力;Annexin V-APC/PI雙染法檢測棕櫚;稽c突變對A431細胞凋亡的影響;劃痕實驗和Transwell遷移檢測A431細胞的遷移能力;Transwell侵襲實驗檢測A431細胞的侵襲能力。Western Blot檢測與PAG1結(jié)合的抑制性酪氨酸激酶Csk以及Src活化信號通路中重要的信號分子Fyn的表達水平。結(jié)果:(1)在經(jīng)慢病毒轉(zhuǎn)染96h后,用激光共聚焦顯微鏡觀察WT-APG1、mutant-PAG1以及control組綠色熒光幾乎遍布整個視野;FCM檢測經(jīng)慢病毒轉(zhuǎn)染后,3組細胞攜帶熒光的陽性率,結(jié)果顯示control組,WT-PAG1組以及mutant-PAG1組的熒光陽性率分別為86.2%、88.1%及87.8%,隨后用RT-PCR檢測細胞中Pag1基因mRNA的表達水平,結(jié)果顯示,WT-PAG1組和mutant-PAG1組中Pag1基因mRNA的表達量分別為parental組的1.65和1.68倍,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進一步用Western Blot檢測細胞中PAG1蛋白的表達水平,結(jié)果顯示,與control組相比,WT-PAG1組和mutant-PAG1組轉(zhuǎn)染后PAG1蛋白的表達量分別為control組的2.17和2.24倍,與parental組相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證明轉(zhuǎn)染成功。(2)細胞增殖實驗結(jié)果顯示:與parental組和control組A431細胞相比,WT-PAG1組細胞增殖明顯減弱,在2-6天組間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而mutant-PAG1組與parental組和control組A431細胞相比差異沒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說明PAG1能明顯抑制A431細胞系的增殖,而棕櫚;稽c突變的PAG1喪失了抑制細胞增殖的能力。(3)細胞凋亡結(jié)果顯示,parental組和control組的凋亡率分別為5.30%±0.04%和4.20%±0.06%,WT-PAG1的A431細胞凋亡明顯增加,凋亡率為11.20%±0.04%,與parental和control組相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而mutant-PAG1組A431細胞的凋亡率為3.50%±0.04%,與parental和control組相比沒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4)劃痕修復實驗結(jié)果顯示,與parental組和control組相比,WT-PAG1組細胞愈合能力明顯降低(P0.001,P0.01)。而mutant-PAG1組與parental組和control組相比沒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Tranwell遷移實驗結(jié)果表明,WT-PAG1組細胞的遷移能力與parental和control組相比明顯降低。與WT-PAG1組相比,mutant-PAG1組細胞遷移能力明顯增高(P0.001)。(5)侵襲實驗結(jié)果顯示,WT-PAG1組細胞侵襲能力,與parental組和control組相比明顯降低。而與WT-PAG1組相比,mutant-PAG1組侵襲能力明顯增高(P0.001)。(6)Western blot結(jié)果表明,與parental組和control組相比,WT-PAG1組細胞Csk和Fyn的表達水平明顯增加(P0.001),而mutant-PAG1組與parental組和control組相比,Csk和Fyn的表達水平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1)成功構建了穩(wěn)定過表達PAG1棕櫚;稽c突變的A431細胞株。(2)棕櫚;稽c突變的PAG1會減弱甚至喪失抑制皮膚鱗狀細胞癌A431細胞系增殖、誘導細胞凋亡及運動、遷徙等生物學行為的能力。(3)在cSCC中,PAG1棕櫚;稽c突變后,通過Src家族激酶調(diào)控細胞活性的生物學功能將減弱甚至喪失。
【學位單位】:青島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9
【中圖分類】:R739.5
【部分圖文】:
圖 1 PAG1 蛋白質(zhì)的一級序列Fig.1 The primary protein sequence of PAG1選在棕櫚;稽c中的半胱氨酸突變成丙氨酸,如圖 2 所示,因為這樣一方面除了原先的半胱氨酸側(cè)鏈上的活性基團,另一方面換成了體積較小,在側(cè)鏈上只

圖 2 PAG1 分子棕櫚;稽c突變示意圖Fig.2 Schematic diagram of utation of PAG1 molecule palmitylation site為了成功將 4 種目的基因在 A431 細胞系中進行表達,提高其表達效率,本采用將目的基因包裝構建成慢病毒載體的方法,進而通過病毒感染 A431 細胞

共聚焦顯微鏡觀察經(jīng)慢病毒轉(zhuǎn)染的 3 組 A431 細胞株后綠色熒光蛋白的表The fluorescence detection results of EGFP after transfection Lentivirus by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e (×40)測轉(zhuǎn)染效率測慢病毒感染 A431 細胞的轉(zhuǎn)染效率(圖 4),control 組,WT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超;陳永鋒;;皮膚鱗狀細胞癌的研究進展[J];皮膚性病診療學雜志;2019年01期
2 郭濟菡;李青峰;;皮膚鱗狀細胞癌的研究進展[J];組織工程與重建外科雜志;2018年02期
3 潘騰;馮曉玲;;皮膚鱗狀細胞癌的治療進展[J];中國美容整形外科雜志;2016年08期
4 劉剛;徐燁;;皮膚鱗狀細胞癌的臨床診治體會(附13例報道)[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5年36期
5 王月;楊希川;;皮膚鱗狀細胞癌的研究進展[J];實用皮膚病學雜志;2016年01期
6 郝玉琴;米美清;陳濤;;HIF-1α和VEGF在皮膚鱗狀細胞癌和基底細胞癌中的研究進展[J];中國麻風皮膚病雜志;2010年04期
7 蔡清;;皮膚鱗狀細胞癌20例臨床分析[J];中國城鄉(xiāng)企業(yè)衛(wèi)生;2015年01期
8 王震;羅芳;;皮膚鱗狀細胞癌組織中人乳頭瘤病毒型別的檢測[J];實用皮膚病學雜志;2014年01期
9 劉剛;徐燁;;皮膚鱗狀細胞癌13例臨床診治體會[J];皮膚病與性病;2013年01期
10 張鮮英;劉毅;肖斌;張緒生;陳黎明;;皮膚鱗狀細胞癌的外科治療[J];臨床腫瘤學雜志;2012年12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9條
1 李鳳娟;WNT/Ca~(2+)通路在皮膚鱗狀細胞癌的作用及UVB調(diào)控ID4基因DNA甲基化的機制研究[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9年
2 胡蘊綺;白藜蘆醇在體外及體內(nèi)對皮膚鱗狀細胞癌的抗腫瘤效應及機制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17年
3 王珍;維甲酸、γ-干擾素誘導皮膚鱗狀細胞癌SCL-1細胞凋亡的機制研究[D];中國醫(yī)科大學;2007年
4 林秀英;維甲酸體外誘導皮膚鱗狀細胞癌細胞凋亡及其作用機制研究[D];中國醫(yī)科大學;2008年
5 李泓馨;人皮膚鱗狀細胞癌A431、Colon16細胞系側(cè)群細胞分選及其生物學特性的初步鑒定[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2年
6 聶小娟;表皮腫瘤中缺氧誘導因子-1α與血管生成相關蛋白表達關系的研究[D];山東大學;2016年
7 張春敏;Survivin, Caspase-3在皮膚鱗狀細胞癌中的表達及雄黃的體外干預研究[D];山東中醫(yī)藥大學;2010年
8 吳迪;黃芩苷對中波紫外線輻射HaCaT細胞蛋白質(zhì)組學的影響及翻譯控制腫瘤蛋白在人皮膚鱗狀細胞癌中作用機制的研究[D];南京醫(yī)科大學;2013年
9 張維;GRIM-19對頭頸部皮膚鱗狀細胞癌生長和侵襲的影響及機制研究[D];吉林大學;201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鴻雁;氟伐他汀鈉對皮膚鱗狀細胞癌SCL-1細胞增殖、凋亡及PI3K/Akt/mTOR通路的影響[D];中國醫(yī)科大學;2019年
2 王璐;皮膚鱗狀細胞癌發(fā)病中潛在關鍵基因的生物信息學分析[D];青島大學;2019年
3 高瀟;PAG1棕櫚;稽c突變與皮膚鱗狀細胞癌的相關性研究[D];青島大學;2019年
4 王葉;芳姜黃酮通過Notch1/Hes1/PTEN通路誘導人皮膚鱗狀細胞癌A431凋亡[D];貴州醫(yī)科大學;2019年
5 袁紹萍;DAB2IP在皮膚鱗狀細胞癌及基底細胞癌中的表達及其對鱗狀細胞癌侵襲作用相關機制的研究[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9年
6 張曉姣;DNA損傷誘導轉(zhuǎn)錄因子4在皮膚鱗狀細胞癌中的表達及1,25(OH)_2D_3的固有抗癌機制研究[D];重慶醫(yī)科大學;2018年
7 周盼;PPARG基因在人皮膚鱗狀細胞癌Colol6細胞中功能的初步研究[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8年
8 金雪榮;Ese-3基因在皮膚鱗狀細胞癌中的表達及其對人皮膚角質(zhì)形成細胞HaCaT增殖的影響[D];第四軍醫(yī)大學;2017年
9 陸曉鷗;皮膚鱗狀細胞癌的基因表達及信號傳導通路的生物信息學分析[D];青島大學;2018年
10 高瑞瑞;miR-365靶向下調(diào)BAX抑制凋亡促進皮膚鱗狀細胞癌發(fā)生發(fā)展的初步研究[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7年
本文編號:
2854613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pifb/28546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