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平苔蘚中NF-κB、VCAM-1、VLA-4的表達及意義
發(fā)布時間:2020-08-25 01:19
【摘要】: 目的:扁平苔癬又名扁平紅色苔癬(lichen ruber planus)是一種原因不明的慢性或亞急性炎癥性皮膚黏膜病。皮損常為紫紅色多角形扁平丘疹,常有口腔黏膜損害?梢蚨喾N原因誘發(fā),如:遺傳因素、自身免疫、感染因素、精神神經因素、藥物因素等,治療一般有效,病程較長,但確切病因及發(fā)病機理尚無定論。近年來有研究認為該病可能與自身免疫功能失調和遲發(fā)超敏反應等有關。扁平苔蘚的組織病理表現(xiàn)為特異性炎癥:表皮角化過度,局灶性呈楔形顆粒層增厚,棘細胞層不規(guī)則增厚,基底細胞液化變性及真皮上部以淋巴細胞為主的帶狀浸潤。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是一個分布廣泛的可誘導性轉錄因子,可被病毒產物、細胞因子、氧自由基、紫外線及細菌等激活,通過調控多種細胞因子、炎癥介質等多種因子相關基因的轉錄,參與免疫應答、炎癥反應、細胞生長分化及凋亡等生理和病理過程。近來研究表明NF-κB參與了多種皮膚病的發(fā)病過程,已經成為皮膚病當前研究的一個熱點。血管細胞黏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VCAM-1)是一種重要的細胞黏附分子,屬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員。主要表達在活化的血管內皮細胞上,它涉及多種免疫反應,在炎癥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腫瘤、移植排斥反應中起重要作用.非常晚期抗原-4(very late anti-gen-4,VLA-4)是細胞黏附分子整合素家族成員,由α4β1異源二聚體組成,主要在淋巴細胞、單核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和中性粒細胞表面表達,其中整合素α亞單位有一短的胞質內結構域,可與眾多蛋白結合進而與細胞骨架相連形成信號復合體,為炎癥細胞的激活提供一個關鍵的共刺激信號。且VLA-4為VCAM-1之受體,其與配體纖維粘連蛋白和VCAM-1的結合是炎性細胞黏附、遷移至血管外組織的關鍵步驟,其參與炎癥反應中白細胞觸發(fā)活動的全部過程,在許多慢性炎癥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發(fā)揮重要作用。目前研究認為,VCAM-1和VLA-4主要參與了淋巴細胞與血管內皮細胞的黏附及向組織中的浸潤,從而導致此慢性炎癥的發(fā)生。本實驗擬通過檢測LP皮損中NF-κB、VCAM-1、VLA-4的表達情況來闡述它們在LP發(fā)病中各自的作用以及相互的關系,進而為探討LP的詳細發(fā)病機制提供實驗依據(jù)。 方法:皮損標本來源于2004年10月~2008年4月到河北醫(yī)科大學第四醫(yī)院皮膚科就診的LP患者30例,均經臨床和組織病理確診為LP,其中男性12例,女性18例,年齡21~60歲,平均(35.90±1.84)歲,病程2月~24月,平均9.24±1.11月。所有患者均已經排除患有系統(tǒng)性疾病及其他皮膚病,且3個月之內未接受任何治療。選取河北醫(yī)科大學第四醫(yī)院外科15例手術患者的健康皮膚作為正常對照,對照組在年齡、性別及取材部位上均與LP患者匹配。應用免疫組化SP法檢測皮損的NF-κB、VCAM-1、VLA-4,結果采用兩等級資料比較的Mann-Whitney U秩和檢驗以及Spearman等級相關分析。應用SPSS13軟件分析實驗結果。 結果: 1組織病理檢查顯示:入選的30例LP患者皮損可見表皮角化過度(26/30);顆粒層呈局灶性楔形肥厚(28/30);棘細胞層不規(guī)則增厚(26/30);基底細胞液化變性(15/30);真皮淺層淋巴細胞呈帶狀浸潤(30/30);真皮淺層毛細血管擴張增多(25/30) 2免疫組化結果:陽性者色為棕黃色顆粒。 2.1 NF-κB陽性為細胞胞核及胞漿著色,以胞核著色為主。表皮全層角質形成細胞陽性著色,其中強陽性8例,陽性15例,弱陽性7例,陰性0例,與正常對照組比較明顯增高,差異有顯著性(P0.01)。 2.2 VCAM-1陽性為細胞胞漿及胞膜著色。表皮全層角質形成細胞、真皮淺層毛細血管內皮細胞陽性著色,其中強陽性4例,陽性16例,弱陽性7例,陰性3例。與正常對照組比較明顯增高,差異有顯著性(P0.01)。 2.3 VLA-4陽性為細胞胞漿及胞膜著色。表皮全層角質形成細胞、真皮淺層毛細血管內皮細胞及浸潤的淋巴細胞陽性著色,其中強陽性9例,陽性15例,弱陽性4例,陰性2例。與正常對照組比較明顯增高,差異有顯著性(P0.01)。 2.4 LP患者皮損中NF-κB、VCAM-1、VLA-4的表達強弱程度經Spearman等級相關分析發(fā)現(xiàn):NF-κB和VCAM-1呈正相關;NF-κB和VLA-4呈正相關;VCAM-1和VLA-4呈正相關。 結論: 1本實驗中,LP患者皮損中NF-κB表達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NF-κB表達上調可能導致了表皮細胞過度增生以及真皮淺層淋巴細胞的遷移、增殖與分化。 2 LP患者皮損中VCAM-1表達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VCAM-1表達上調可能參與了淋巴細胞與血管內皮細胞的黏附,進而誘導了淋巴細胞向組織的遷移與浸潤,VCAM-1表達上調還可能間接參與了基底層細胞的液化變性及表皮細胞的過度增生。 3 LP患者皮損中NF-κB和VCAM-1呈正相關,兩者可能共同促進了LP表皮細胞過度增生以及真皮淺層淋巴細胞的黏附與浸潤的過程。 4 LP患者皮損中VLA-4表達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VLA-4表達的上調可能導致了炎細胞與血管內皮細胞的黏附與浸潤。VLA-4表達上調同VCAM-1一樣,也可能間接參與了基底層細胞的液化變性及表皮細胞的過度增生。 5 LP患者皮損中NF-κB分別與VCAM-1、VLA-4存在正相關。NF-κB表達的上調促進了包括VCAM-1、VLA-4等多種因子的轉錄,介導了LP的炎癥反應及表皮細胞的增生過程。
【學位授予單位】:河北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9
【分類號】:R758.65
本文編號:2803082
【學位授予單位】:河北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9
【分類號】:R758.65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謝志強,劉玲玲,竇俠,聞衛(wèi)兢,王娣,朱學駿;特應性皮炎皮損角質形成細胞NF-κB表達及外用他克莫司對其的影響[J];北京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4年05期
2 宋艷麗,文海泉,肖嶸;核因子-κB與炎癥性皮膚病[J];國外醫(yī)學.皮膚性病學分冊;2005年02期
3 金晶,劉耕陶;NF-kB的研究進展[J];國外醫(yī)學.藥學分冊;2000年03期
4 唐可京;細胞間粘附分子-1和血管細胞間粘附分子-1的結構與功能[J];細胞與分子免疫學雜志;2002年02期
本文編號:280308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pifb/280308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