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背景紫外線(Ultraviolet,UV)引起的急性光損傷可在日光照射數(shù)小時至數(shù)天內(nèi)發(fā)生,臨床表現(xiàn)為紅斑、曬黑和曬傷等,可造成機體免疫抑制,可發(fā)生光毒性或光敏性反應,誘發(fā)日光性皮膚病。紫外線急性損傷除了造成皮膚炎癥外,也破壞皮膚屏障,使得皮膚水分失衡。在組織學上可發(fā)生血管擴張、炎癥細胞浸潤、曬傷細胞形成、細胞間海綿水腫等;在分子水平上誘導大量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產(chǎn)生、刺激角質(zhì)形成細胞表達炎癥相關因子,如腫瘤壞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以及白介素-4(Interleukin-4、IL-4)等,從而引起皮膚炎癥損傷。目前對紫外線急性損傷的防護措施以物理防曬和化學防曬為主,然而上述方法耗時耗力,嚴格遵守防曬要求時常依從性差。是否可以通過飲食調(diào)整防護紫外線損傷,是廣大群眾迫切關心的問題之一。近年來,膳食營養(yǎng)補充來預防疾病的研究備受國內(nèi)外關注。其中長鏈n-3多不飽和脂肪酸(n-3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n-3 PUFA)是花生酸類的前體物質(zhì),可與細胞膜上的n-6多不飽和脂肪酸(n-6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n-6 PUFA)例如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競爭,從而減少AA來源的相關炎癥因子和免疫相關信號分子,抑制炎癥反應。膳食補充n-3 PUFA是否可以減輕紫外線所致皮膚損傷,其量效關系和機制如何,尚缺乏研究。目的本研究在紫外線誘導的SKH-1無毛小鼠急性光損傷模型上,驗證n-3 PUFA對皮膚光損傷的保護作用,確定有效劑量,初步探索其作用機制。方法定制5組特殊實驗小鼠飼料,每組的PUFA含量不同,其中n-3 PUFA含量分為0%、12.5%、25%、50%、100%;相應的n-6 PUFA含量為100%、88.5%、75%、50%、0%,其余營養(yǎng)成分同普通實驗小鼠飼料。在特殊飲食第2周、第4周、第8周時,每組中選取10只小鼠,使用SS-03AB型日光紫外線模擬器對小鼠背部皮膚進行急性光損傷造模。另外5只小鼠不照光,為陰性對照。紫外線照射后24h后觀察皮膚紅腫、脫屑等表現(xiàn);活檢取皮膚行病理檢查,觀察細胞間水腫、炎癥細胞浸潤和曬傷細胞情況,比較各特殊飼養(yǎng)組間表皮厚度變化。并對小鼠皮膚屏障功能進行測定,包括經(jīng)皮失水率(Transepidermal water loss,TEWL)和皮膚含水量。對活檢小鼠皮膚組織行免疫組化觀察炎性細胞因子IL-1β、IL-6、TNF-α表達情況,并采用實時熒光定量PCR檢測組織中炎癥細胞因子TNF-α、IL-1β的m RNA水平相對表達量和酶聯(lián)免疫吸附分析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檢測組織中炎性細胞因子TNF-α、IL-1β、IL-6、IL-4的蛋白水平表達。結(jié)果特殊飲食第8周時,皮膚鏡及大體觀察均顯示:n-3 PUFA含量為25%、50%、100%的小鼠皮膚急性光損傷反應程度較n-3 PUFA含量為0%、12.5%兩組輕。組織學顯示:未照光小鼠皮膚表皮、真皮及皮下組織層次清晰,表皮厚薄均勻,不同飲食組之間未見差異變化。而照光24小時后n-3 PUFA含量為25%、50%、100%的小鼠相對于0%、12.5%兩組的小鼠,表皮增厚、細胞間水腫、炎細胞浸潤程度較輕,曬傷細胞較少。紫外線照射后,小鼠皮膚經(jīng)皮失水率TEWL值升高,皮膚含水量降低,在n-3 PUFA含量高的組別,TEWL升高程度較低,皮膚含水量較高,及皮膚屏障損傷程度較小。在n-3 PUFA含量高的組別中發(fā)現(xiàn),紫外線照射后,組織內(nèi)IL-1β、TNF-α、IL-6表達量相對較低,組織內(nèi)IL-1β、TNF-αm RNA的相對產(chǎn)生量越低(p0.05);IL-1β、IL-4、IL-6、TNF-α四種炎癥因子蛋白水平含量越低(p0.05)。在特殊飲食第2周和第4周也有上述變化趨勢。結(jié)論膳食補充n-3 PUFA對紫外線引起的急性光損傷具有保護作用;n-3 PUFA含量需達到總脂肪酸含量的25%以上,且含量越高,保護作用越強。
【圖文】:
圖 1 n-3PUFA 和 n-6PUFA 代謝不同的類二十烷酸Figure 1 Differential eicosanoid metabolism from n-3 PUFA and n-6 PUFA料物國JAKSON實驗室引進的SKH-1無毛小鼠,繁育飼養(yǎng)于上海市公共衛(wèi)心。實驗選用 5 到 6 周齡、體重 25g 左右的雄性小鼠,飼養(yǎng)于本實養(yǎng)室內(nèi);室溫控制在 20~24℃,并調(diào)整相對濕度為 55%;使用普通飼養(yǎng)小鼠,適應本實驗室環(huán)境一周后進行本實驗研究。料

圖 2 特殊喂養(yǎng)第 2 周(A)、4 周(B)、8 周(C)UV 照射小鼠 24 小時后大體觀皮膚情各組未照光小鼠皮膚皮膚正常,色澤均勻,肉眼未見曬傷,表皮厚薄均勻,,組間沒有明異(A-C a-e);1MED UV 照光 24 小時后,喂食第 4 周各組小鼠皮膚正常,組間沒有明異(B f-j);而喂食第 8 周 n-3PUFA 含量 0%、12.5%兩組小鼠皮膚上可見輕微紅腫(C f、含量 25%、50%、100%三組小鼠皮膚紅腫不明顯(C h-j)。照光 2MED 后,喂食第 4 周為 0%、12.5%的兩組小鼠背部皮膚出現(xiàn)輕微紅腫、搔抓痕跡(B k、l);含量 25%、50%、1三組小鼠小鼠皮膚紅腫不明顯(B m-o)。而喂食第 8 周,照光 2MED 后,含量為 0%、1的兩組小鼠背部皮膚出現(xiàn)紅斑、明顯水腫、脫屑、搔抓痕跡等曬傷反應(C k、l);含量 250%兩組小鼠僅發(fā)現(xiàn)輕微紅腫,無脫屑及搔抓痕跡(C m、n);含量 100%的小鼠皮膚紅明顯(C o)。Figure 2 Acute light damage was observed at 24h post UV (on the 2nd weeks (A), 4th weeksand 8th weeks (C) with special feeding).
【學位授予單位】:安徽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R758.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莉;陳旭;顧恒;;紫外線誘導角質(zhì)形成細胞炎癥反應信號傳導機制研究進展[J];中華皮膚科雜志;2016年02期
2 張藝;孫麗蘊;;中藥防治紫外線急性皮膚反應機制研究進展[J];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15年12期
3 葉希韻;;紫外線致皮膚光老化研究進展[J];生物學教學;2015年11期
4 田玉玲;王化虹;田雨;張維;滕貴根;何群;;不同比例ω-3/ω-6多不飽和脂肪酸對DSS誘導大鼠急性結(jié)腸炎的影響[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14年14期
5 劉國寧;陳斌;;皮膚老化中彈性組織變性機制的研究進展[J];臨床皮膚科雜志;2013年05期
6 胡珍;于春水;;皮膚屏障功能的研究進展[J];中華臨床醫(yī)師雜志(電子版);2013年07期
7 路婷婷;陳亞澤;盧濤;張予陽;;紫外線的皮膚損傷機制及具有紫外線防護作用的天然產(chǎn)物的研究進展[J];中國藥理學通報;2012年12期
8 胡堅;楊閏平;李恒進;趙華;;中波紫外線誘導小鼠皮膚急性光損傷模型中ASC和caspase-1的表達[J];解放軍醫(yī)學院學報;2013年03期
9 鄭秋甫;;Omega-3多不飽和脂肪酸的研究進展[J];中華保健醫(yī)學雜志;2011年05期
10 袁超;王學民;楊麗潔;吳佩蘭;李寧;周玉田;;光損傷后皮膚屏障功能在24h內(nèi)的變化[J];毒理學雜志;2011年04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王蕾;限食和多不飽和脂肪酸對DSS誘導的大鼠結(jié)腸炎Nrf2氧化通路的影響[D];山西醫(yī)科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
266260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pifb/26626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