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地區(qū)尖銳濕疣患者HPV檢測及基因分型分析
本文關鍵詞: 人乳頭瘤病毒 尖銳濕疣 基因芯片 出處:《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14年05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目的探討福州地區(qū)人乳頭瘤病毒(HPV)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學特點,從而為尖銳濕疣(CA)患者的監(jiān)測提供一定的臨床依據(jù)。方法采用HybriMax技術對福州地區(qū)600例CA患者的皮損組織進行HPV檢測及分型。結果 585例患者呈HPV感染陽性,共發(fā)現(xiàn)20種HPV亞型。HPV單一型感染372例,占63.59%。213例存在2~6種亞型的混合感染,多重型別感染率達到36.41%(213/585)。結論福州地區(qū)尖銳濕疣患者以低危型HPV6/11為主,高危型HPV感染率高并多以混合感染形式存在。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molecular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human papillomavirus (HPV) infection in Fuzhou area. Methods HybriMax technique was used to detect and classify the lesions of 600 CA patients in Fuzhou area. Results 585 patients were positive for HPV infection. A total of 372 cases (63.59.213) were found to be infected with 20 HPV subtypes, accounting for 63.59.213 cases had mixed infection of 26 subtypes. The multitype infection rate was 36.41% and 213 / 5855.Conclusion low risk HPV6/11 is the main type of condyloma acuminatum in Fuzhou area. High risk type HPV infection rate is high and exists in the form of mixed infection.
【作者單位】: 福州市皮膚病防治院;同濟大學附屬同濟醫(yī)院皮膚科;
【分類號】:R752.5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楊挺;浦潔;謝平;施和建;;基因芯片對尖銳濕疣患者人乳頭瘤病毒的檢測和基因分型[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1年01期
2 賀國麗;吳秀榮;楊舒盈;符生苗;;海南地區(qū)宮頸癌的HPV基因型檢測及其臨床意義[J];實用婦產(chǎn)科雜志;2009年07期
3 邵椒青,許素玲,吳澤文,韓寶康,陳艷;熒光定量PCR檢測人類乳頭瘤病毒在尖銳濕疣中的應用[J];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02年05期
4 李西啟,徐廷香,王劍波,趙秀娥,王濤;應用原位PCR、原位雜交技術對比檢測尖銳濕疣組織中人乳頭狀瘤病毒DNA[J];診斷病理學雜志;2001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丁靜;范友誼;王泉;;人乳頭瘤病毒基因亞型在宮頸病變患者中的檢測及分析[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1年15期
2 于靜波;孟冬婭;薛文成;;PCR-HRM技術在微生物鑒定中的應用[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1年17期
3 陸水英;陳維賢;;細菌分子生物學分型技術進展[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2年14期
4 李榮敏;潘靖華;羅建文;莫巧云;;3種方法取材檢測HPV-DNA結果比較及診斷尖銳濕疣的價值[J];廣西醫(yī)學;2010年02期
5 李玲;羅慧琴;崔玉英;;HPV16/18、HSVⅡ協(xié)同感染與宮頸病變關系的研究分析[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2年16期
6 葛海英;格日樂;盧曉軍;;肛周尖銳濕疣復發(fā)與HPV亞型的關系分析[J];包頭醫(yī)學院學報;2013年04期
7 曹[?;邵馨;耿建祥;張金浩;劉飛;吳]嵐;薛雅紅;王宏景;趙雪;;287例肛門及肛管尖銳濕疣組織HPV感染基因型的研究[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4年08期
8 陳劍雄,李卓成,李延武,聶勇波;直接免疫熒光技術對尖銳濕疣的診斷意義研究[J];河北醫(yī)學;2004年10期
9 夏邦世;林奇龍;余珍波;邱菊素;顏云蓉;;熒光PCR法檢測尖銳濕疣表面脫落細胞人乳頭瘤病毒表達的應用[J];江西醫(yī)學檢驗;2006年01期
10 唐勇;唐孝亮;;尖銳濕疣患者及高危人群HPV DNA分型檢測結果分析[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09年17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車雅敏;尖銳濕疣復發(fā)機制的研究[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2005年
2 吳劍波;抗人乳頭瘤病毒體外藥效模型的探討[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楊燕;HPV16 E6,,E7蛋白的表達純化及血清抗體檢測[D];蘭州大學;2011年
2 馮浩;尖銳濕疣患者皮損端粒酶活性及細胞凋亡的研究[D];中南大學;2003年
3 廖永洪;原位雜交和間接原位PCR檢測DPV方法的建立及應用于對DPV人工感染鴨后病毒分布規(guī)律檢測的研究[D];四川農(nóng)業(yè)大學;2004年
4 婁雪玲;貴州省部分地區(qū)婦女宮頸人乳頭瘤病毒感染現(xiàn)狀調(diào)查及分析[D];遵義醫(yī)學院;2010年
5 張京樓;鱈魚皮多肽的益生菌發(fā)酵工藝探索及體外抗氧化性能研究[D];煙臺大學;2012年
6 陸水英;多重耐藥鮑曼不動桿菌流行病學研究及耐藥基因檢測[D];重慶醫(yī)科大學;2012年
7 李飛;廣西地區(qū)子宮頸癌患者HPV感染特點的初步研究[D];廣西醫(yī)科大學;2013年
8 翁志聰;?诘貐^(qū)人乳頭瘤病毒HPV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學調(diào)查和相關雜交檢測芯片的初步研究[D];海南大學;2013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6條
1 呂曉萍,李體遠,戴勇,童秋生,熊峰,李放娟,季卉,許小莊;尖銳濕疣皮損人乳頭瘤病毒基因分型的研究[J];第三軍醫(yī)大學學報;2005年21期
2 王群;男性尖銳濕疣患者尿樣人類乳頭瘤病毒DNA檢測[J];國外醫(yī)學(皮膚性病學分冊);1999年01期
3 趙奕;徐寶甜;;人乳頭瘤病毒基因與宮頸癌關系研究進展[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06年06期
4 狄文,殷霞;人乳頭瘤病毒感染和宮頸尖銳濕疣[J];實用婦產(chǎn)科雜志;2004年02期
5 韓世范,王復梅,程金蓮,王靜萍,王海嘯;尖銳濕疣患者疣體表面HPV DNA檢測[J];中華皮膚科雜志;2000年03期
6 洪少林,王家璧,劉躍華,司靜懿,許雪梅,郭秀嬋,曾毅;北京地區(qū)尖銳濕疣患者皮損中人乳頭瘤病毒的檢測和分型[J];中國醫(yī)學科學院學報;2002年04期
本文編號:153727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pifb/15372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