側(cè)頜頸皮瓣修復顴顳部惡性腫瘤術(shù)后軟組織缺損
本文關(guān)鍵詞:側(cè)頜頸皮瓣修復顴顳部惡性腫瘤術(shù)后軟組織缺損 出處:《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2015年04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側(cè)頜頸皮瓣 惡性腫瘤 軟組織缺損
【摘要】:目的總結(jié)應用側(cè)頜頸皮瓣修復顴顳部惡性腫瘤切除術(shù)后軟組織缺損的效果。方法 2010年10月-2014年2月,應用同側(cè)側(cè)頜頸皮瓣修復顴顳部皮膚癌術(shù)后軟組織缺損5例。男2例,女3例;年齡50~74歲,平均65歲;病程3個月~5年,平均約18個月。腫瘤類型:基底細胞癌2例,鱗癌3例。瘤體位于顴顳相連部位,大小約3.5 cm×2.0 cm~7.0 cm×5.0 cm。病灶切除后皮膚軟組織缺損范圍為5.0 cm×3.5 cm~8.5 cm×6.0 cm。術(shù)中切取皮瓣范圍8.5 cm×4.0 cm~12.0 cm×5.0 cm,蒂寬2.5~3.0 cm,長2.0~4.0 cm。結(jié)果術(shù)后皮瓣全部成活,供區(qū)切口均I期愈合。5例均獲隨訪,隨訪時間6個月~2年,平均14.5個月。皮瓣色澤與受區(qū)皮膚相近;2例因蒂部稍寬,皮瓣蒂端轉(zhuǎn)角有"貓耳朵"凸現(xiàn),但顏面部外觀整體滿意。移位皮瓣耐受性好,皮瓣成活、軟組織缺損創(chuàng)面完全修復后進一步放療,放療后皮瓣無潰瘍、壞死。隨訪期間腫瘤無復發(fā)。結(jié)論側(cè)頜頸皮瓣修復顴顳部惡性腫瘤切除后軟組織缺損符合整形修復原則,且能耐受進一步放療,是一種簡便、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
[Abstract]: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effect of lateral maxillary cervical flap in repairing soft tissue defects after resection of malar and temporal malignant tumors. Methods from October 2010 to February 2014. The soft tissue defects were repaired by ipsilateral maxillary cervical flap in 5 patients with zygomatic-temporal skin cancer. The age ranged from 50 to 74 years (mean 65 years); The course of disease ranged from 3 months to 5 years (mean 18 months). The tumor types were basal cell carcinoma in 2 cases and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in 3 cases. The tumor was located at zygomatic-temporal junction. The size is about 3.5 cm 脳 2.0 cm~7.0 cm 脳 5.0 cm 路cm. The area of soft tissue defect after excision is 5.0 cm 脳 3.5 cm~8.5. The area of the flap was 8.5 cm 脳 4.0 cm~12.0 cm 脳 5.0 cm. The pedicle width was 2.5 ~ 3.0 cm and the length was 2.0 ~ 4.0 cm. Results all the flap survived. All the donor incision were followed up for 6 months to 2 years. The average was 14.5 months. The skin color of the flap was similar to that of the recipient skin. In 2 cases, the pedicle was slightly wider and the pedicle angle was "cat ear" protruding, but the facial appearance was satisfactory. The skin flap had good tolerance, the flap survived, and the soft tissue defect wound was repaired completely and further radiotherapy was given. There was no ulcer and necrosis of the flap after radiotherapy and no recurrence of tumor during follow-up. Conclusion the repair of soft tissue defects after resection of zygomatic-temporal malignant tumor with lateral maxillary cervical flap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inciple of plastic repair and can tolerate further radiotherapy. It is a simple, safe and effective treatment.
【作者單位】: 皖南醫(yī)學院弋磯山醫(yī)院創(chuàng)傷骨科;安徽醫(yī)科大學附屬巢湖醫(yī)院燒傷整形科;
【分類號】:R739.5
【正文快照】: 顴顳部是人體面部容貌的重要組成部位,該處皮膚惡性腫瘤治療較棘手,術(shù)中既要徹底切除病灶,防止局部復發(fā),又要顧及創(chuàng)面修復后如何盡量恢復其正常形態(tài)和功能以及能耐受治療等。2010年10月-2014年2月,我們應用同側(cè)側(cè)頜頸皮瓣修復顴顳部皮膚癌術(shù)后軟組織缺損5例,獲較滿意療效。報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5條
1 程新德,趙天蘭,李光早,徐靜,葛樹星,王懷谷,李旭文,熊紹虎,徐達傳;窄蒂皮瓣移位在面部組織缺損的應用評價[J];蚌埠醫(yī)學院學報;2003年02期
2 朱斌;高建華;百束比古;青木律;;隨意型皮瓣蒂寬瓣寬比例與皮瓣成活長度關(guān)系的實驗研究[J];中華整形燒傷外科雜志;1999年06期
3 趙天蘭 ,程新德 ,徐達傳 ,李光早 ,張莉 ,徐靜 ,葛樹星;窄蒂側(cè)頜頸部皮瓣修復面部組織缺損[J];中華整形外科雜志;2002年03期
4 熊紹虎,徐達傳,程新德,顏玲,趙天蘭,諏訪文彥,竹村明道,戶田伊紀,池宏海,方一如;面部真皮下血管網(wǎng)皮瓣血供的解剖學基礎[J];中國臨床解剖學雜志;2000年04期
5 熊紹虎,徐達傳,程新德,趙天蘭,李寧,顏玲;側(cè)頜頸部真皮下血管網(wǎng)皮瓣的解剖學基礎[J];中國臨床解剖學雜志;2001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為寶;趙天蘭;余道江;劉強;;通過觀察皮瓣微循環(huán)以預測不同長寬比狹長窄蒂任意皮瓣成活面積實驗研究[J];安徽醫(yī)藥;2010年03期
2 程新德,趙天蘭,李光早,徐靜,葛樹星,王懷谷,李旭文,熊紹虎,徐達傳;窄蒂皮瓣移位在面部組織缺損的應用評價[J];蚌埠醫(yī)學院學報;2003年02期
3 張莉華,劉麗,周福琴,徐元花;窄蒂側(cè)頜頸皮瓣轉(zhuǎn)移修復面部缺損的護理[J];蚌埠醫(yī)學院學報;2005年04期
4 李旭文,趙天蘭,葛樹星,王懷谷;面、頸部瘢痕攣縮三種修復方法療效比較[J];蚌埠醫(yī)學院學報;2005年06期
5 徐東衛(wèi);章祥州;楊蔚;袁振奮;許瑾;;側(cè)頜頸皮瓣修復面部皮膚軟組織缺損3例分析[J];蚌埠醫(yī)學院學報;2007年02期
6 黃書潤,李小毅,黃順紅;線扎逐步縮窄蒂部法行皮瓣早期斷蒂的臨床應用[J];創(chuàng)傷外科雜志;2005年04期
7 高建華,顏玲,張立憲,羅盛康,胡志奇,百束比古;二種窄蒂穿支型薄皮瓣及其附加血管吻合的擴大移植[J];廣東醫(yī)學;2001年01期
8 林健敏,陳燕圖,劉偉源,吳岑江;窄蒂側(cè)頜頸部皮瓣的臨床應用[J];華夏醫(yī)學;2005年02期
9 岳毅剛;殷國前;;鼻唇溝皮瓣血供的解剖及臨床應用研究[J];廣西醫(yī)科大學學報;2006年03期
10 劉陽;張莉;;女性面動脈的彩色多普勒超聲研究[J];廣西醫(yī)科大學學報;2011年02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2條
1 王成;陳世玖;潘子年;高峰;;腹部超薄皮瓣治療手部皮膚軟組織缺損[A];貴州省醫(yī)學會手外科分會成立大會暨手外科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2 程新德;趙天蘭;李光早;熊紹虎;徐靜;葛樹星;王懷谷;李旭文;;窄蒂側(cè)頜頸部皮瓣移位修復面中上1/3組織缺損的臨床應用[A];中國康復醫(yī)學會修復重建外科專業(yè)委員會第十四次全國學術(shù)交流會論文集[C];2004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王擎;腋窩頂泌汗腺和真皮下血管網(wǎng)的解剖及臨床研究[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1年
2 趙天蘭;狹長窄蒂長寬比與任意皮瓣成活面積關(guān)系及其成活機理實驗研究[D];蘇州大學;2011年
3 陳飛;改良胸鎖乳突肌島狀瓣在頭頸部修復中的應用[D];四川大學;2006年
4 余道江;淤血皮瓣預防及治療的實驗研究及臨床應用[D];蘇州大學;2013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冠一;任意皮瓣的有限元建模與仿真[D];北方工業(yè)大學;2011年
2 朱邦中;帶下部前鋸肌的側(cè)胸皮瓣解剖研究和臨床應用[D];安徽醫(yī)科大學;2011年
3 李世芳;骨間后神經(jīng)的應用解剖學研究[D];南華大學;2011年
4 伍麗君;乒乓球拍樣皮瓣成活過程中SDF-1,CD34,MVD表達的實驗研究[D];蘇州大學;2011年
5 張治華;應用負壓封閉引流技術(shù)促進狹長窄蒂皮瓣成活的實驗研究[D];蘇州大學;2011年
6 康安;淺靜脈干在逆行皮瓣靜脈回流中所起作用的實驗研究[D];第一軍醫(yī)大學;2001年
7 李東;隨意性皮瓣存活與蒂寬關(guān)系的實驗研究[D];蘇州大學;2009年
8 王偉;腹部帶蒂皮瓣修復手及前臂皮膚缺損的方法及研究進展[D];河北醫(yī)科大學;2009年
9 張為寶;不同長寬比例狹長窄蒂與任意皮瓣成活面積關(guān)系及TGF-β1和MDA在皮瓣成活過程中變化規(guī)律實驗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10 劉強;狹長窄蒂任意型皮瓣NOS和CD34表達與皮瓣成活關(guān)系的實驗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9條
1 司徒樸,陳杰,陳金火,岳良升,熊明根,李樺;暴露真皮下血管網(wǎng)的帶蒂皮瓣[J];第一軍醫(yī)大學學報;1986年01期
2 司徙樸;梁雄;熊明根;顧浩;肖能坎;;開展真皮下血管網(wǎng)皮瓣的經(jīng)驗體會(附66例報告)[J];實用美容整形外科;1992年02期
3 王俠;夏家騮;王大玫;;皮膚(皮下)血管構(gòu)筑及血供的新概念[J];中華整形燒傷外科雜志;1996年05期
4 張緒生,李澤龍,于晟;面頸部嚴重缺損畸形的皮瓣修復[J];中華顯微外科雜志;1997年01期
5 原林,鐘世鎮(zhèn),馬福順,楊智義;頸胸部超長隨意皮瓣的解剖學基礎[J];中國臨床解剖學雜志;1992年01期
6 陳伯華,徐達傳,司徒樸;頸肩肱部真皮下血管網(wǎng)皮瓣的解剖學基礎[J];中國臨床解剖學雜志;1993年04期
7 熊紹虎,徐達傳,程新德,顏玲,趙天蘭,諏訪文彥,竹村明道,戶田伊紀,池宏海,方一如;面部真皮下血管網(wǎng)皮瓣血供的解剖學基礎[J];中國臨床解剖學雜志;2000年04期
8 熊紹虎,徐達傳,程新德,趙天蘭,李寧,顏玲;側(cè)頜頸部真皮下血管網(wǎng)皮瓣的解剖學基礎[J];中國臨床解剖學雜志;2001年02期
9 肖添有,司徒樸,陳伯華,徐達傳,李蕾;軸型血管蒂股前外側(cè)真皮下血管網(wǎng)皮瓣的應用解剖[J];中國臨床解剖學雜志;1997年01期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文正,王小藕,陳建文,李永立,孫芳,林林,趙運亮;選擇皮瓣修復足跟底部軟組織缺損[J];中醫(yī)正骨;2001年01期
2 謝春雷,李之華,段冬;皮瓣修復腕部電擊傷18例治療體會[J];徐州醫(yī)學院學報;2003年01期
3 孫翰林;;皮瓣修復在手部組織缺損治療中的應用[J];中外醫(yī)療;2011年18期
4 何漢萍;;皮瓣修復糖尿病足術(shù)后的護理[J];醫(yī)學信息(中旬刊);2011年08期
5 劉紅莉;侍永惠;彭炯;王繼華;;擴張皮瓣修復頭面頸部軟組織缺損的護理[J];中國美容醫(yī)學;2012年06期
6 蔡青松;;上肢軟組織缺損的皮瓣修復探討[J];中國衛(wèi)生產(chǎn)業(yè);2012年15期
7 周琳,劉勝紅,孫世勝,隋永強,孫進;逆轉(zhuǎn)踝前皮瓣修復銁趾缺損[J];實用手外科雜志;2003年04期
8 李軍 ,王會領 ,岳二松 ,王廣順;小型皮瓣修復手指皮膚缺損應用體會[J];中醫(yī)正骨;2003年09期
9 何旭,劉亞平,劉桂芳,張云飛,屈志剛,侯書健;皮瓣修復足部軟組織缺損25例體會[J];山東醫(yī)藥;2004年05期
10 謝增余,陳文旋,劉小瓊;皮瓣修復重建四肢復雜性軟組織缺損[J];中華全科醫(yī)師雜志;2004年01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周鴻雁;鄭小敏;王琦;葉菁菁;廖少雁;寧達清;;不同皮瓣修復拇指末節(jié)軟組織缺損的護理[A];中華醫(yī)學會第10屆全國顯微外科學術(shù)會議暨世界首例斷肢再植成功50周年慶典論文集[C];2013年
2 章祥洲;袁振奮;揚蔚;李方奇;許瑾;;足底內(nèi)側(cè)動脈深支皮瓣修復足跟軟組織缺損[A];第五屆全國燒傷救治專題研討會燒傷后臟器損害的臨床救治論文匯編[C];2007年
3 孫樹;曲延生;薛寶升;;皮瓣修復皮膚缺損的臨床應用[A];第四屆全國燒傷救治專題研討會燒傷感染救治新進展論文匯編[C];2006年
4 譚長風;石洪基;李云青;徐院生;楊溪;;帶蒂薄皮瓣修復手部組織缺損[A];第二十二屆航天醫(yī)學年會暨第五屆航天護理年會論文匯編(上冊)[C];2006年
5 路來金;宮旭;崔建禮;蔣子平;宋良松;孫希光;;上肢皮瓣修復的回顧性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第10屆全國顯微外科學術(shù)會議暨世界首例斷肢再植成功50周年慶典論文集[C];2013年
6 路來金;;上肢軟組織缺損的皮瓣修復[A];浙江省醫(yī)學會手外科學分會成立大會暨2008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匯編[C];2008年
7 賈晶;閆喬生;許有;常剛;劉寧;;應用外科皮瓣修復手部組織缺損的體會[A];寧夏醫(yī)學會第八屆骨科學術(shù)會議論文匯編[C];2013年
8 楊美惠;陳潤劍;;一例重癥截肢反折皮瓣修復軟組織缺損的護理[A];全國第七屆骨科護理學術(shù)交流暨專題講座會議論文匯編[C];2005年
9 王應瓊;;手前臂大面積皮膚缺損交腹皮瓣修復后的護理[A];中華中醫(yī)藥學會骨傷分會第四屆第二次會議論文匯編[C];2007年
10 郭玉瑞;唐愷森;邱海;馮志剛;謝保勛;李敬錄;;指背皮瓣修復指蹼部及鄰指近節(jié)屈側(cè)電擊傷治療總結(jié)[A];中華醫(yī)學會第五次全國燒傷外科學術(shù)會議論文匯編[C];1997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3條
1 吳剛;首次應用肥腸皮瓣修復足跟切除部位[N];朝陽日報;2008年
2 寧夏中醫(yī)研究院主任醫(yī)師 郭仲華;截癱繼發(fā)潰瘍 皮瓣修復治療[N];健康報;2012年
3 特約記者 楊鳳 通訊員 孫桂蓮;多手指深度燒傷可用薄“蝴蝶”皮瓣修復[N];健康報;2010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余貴華;掌背鏈型皮瓣修復手指皮膚缺損的臨床研究[D];武漢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141946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pifb/14194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