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草片配合阿昔洛韋治療帶狀皰疹臨床療效觀察
發(fā)布時間:2017-10-24 10:01
本文關鍵詞:唐草片配合阿昔洛韋治療帶狀皰疹臨床療效觀察
【摘要】:目的:系統(tǒng)觀察唐草片配合阿昔洛韋對帶狀皰疹的臨床療效。 方法:在2013年5月-2013年8月收集湖南中醫(yī)藥大學附屬第二醫(yī)院皮膚科門診就診的45例患者。并隨機分為阿昔洛韋對照組,唐草片對照組以及實驗組。每組給予基礎治療維生素B130mg,每日三次,連續(xù)口服14天。青黛散,每日外敷1次,連續(xù)外敷14天。阿昔洛韋對照組在基礎治療上再給予阿昔洛韋口服,每次0.4g,每日四次,連續(xù)口服14天。唐草片對照組在基礎治療上給予唐草片口服,每次2.4g,每日三次,連續(xù)口服14天。實驗組給予阿昔洛韋口服,每次0.4g,每日四次,連續(xù)口服14天;唐草片口服,每次2.4g,每日三次,連續(xù)口服14天。觀察指標:紅斑、水皰、疼痛、瘙癢、皮損、心煩、口苦咽干、大便小便。應用SPSS17.0統(tǒng)計軟件對上述結果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得出相關研究結果。 結果:三組患者治療前積分分別與各自第一個療程結束時積分、第二個療程結束時積分比較具有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P=0.000,P0.01);在一個療程后的阿昔洛韋對照組與實驗組比較以及唐草片對照組與實驗組比較均具有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P=O.000.P0.01);實驗組的療效與阿昔洛韋對照組的療效(P=0.003,P0.01)、唐草片對照組的療效(P=0.001,P0.01)比較均具有顯著的統(tǒng)計學意義;各個治療組在用藥前疼痛積分比較用藥兩個療程后積分具有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p0.000,P0.01);阿昔洛韋對照組用藥一個療程后與其用藥前比較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唐草片對照組用藥一個療程后與用藥前比較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36,P0.05),實驗組用藥一個療程后與用藥前比較具有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P=0.000,P0.01);各個組間治療兩個療程后阿昔洛韋對照組與唐草片對照組無統(tǒng)計學意義(P=1.000,P0.05),而阿昔洛韋對照組與實驗組比較(P=-0.005,P0.01),唐草片對照組與實驗組比較均具有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P0.01)。 結論:實驗組對于帶狀皰疹的癥狀體征、疼痛改善有顯著性的意義。且起效早于其他兩組。
【關鍵詞】:帶狀皰疹 唐草片 臨床療效
【學位授予單位】:湖南中醫(yī)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R752.12
【目錄】:
- 中文摘要5-7
- Abstract7-10
- 引言10-12
- 臨床研究12-35
- 1 研究目的12
- 2 研究資料12-14
- 2.1 研究對象12
- 2.2 診斷標準12-13
- 2.2.1 西醫(yī)診斷標準12-13
- 2.2.2 中醫(yī)診斷標準13
- 2.3 納入標準13-14
- 2.4 排除標準14
- 2.5 病例剔除標準14
- 3 研究方法14-19
- 3.1 病例分組14-15
- 3.2 治療方法15-16
- 3.2.1 基礎治療15
- 3.2.2 阿昔洛韋對照組15
- 3.2.3 唐草片對照組15-16
- 3.2.4 實驗組16
- 3.3 療程16
- 3.4 注意事項16-17
- 3.5 觀察指標17-19
- 3.5.1 紅斑計分標準17
- 3.5.2 水皰計分標準17
- 3.5.3 瘙癢程度計分標準17-18
- 3.5.4 疼痛程度六點行為評分法18
- 3.5.5 皮損面積計分標準18
- 3.5.6 伴隨癥狀積分標準18-19
- 3.6 療效評定標準19
- 3.7 統(tǒng)計方法19
- 4 研究結果19-24
- 4.1 一般資料19-22
- 4.1.1 病歷入選情況19-22
- 4.2 療效分析22-24
- 4.2.1 三組患者各階段積分比較22-23
- 4.2.2 三組患者療效比較23
- 4.2.3 三組患者疼痛比較23-24
- 5 討論24-33
- 5.1 祖國醫(yī)學對本病的認識24-26
- 5.2 現(xiàn)代醫(yī)學對帶狀皰疹的認識26-28
- 5.3 唐草片配合阿昔洛韋等對帶狀皰疹的治療結果分析28-33
- 6 結論33-35
- 參考文獻35-38
- 致謝38-39
- 附件1 唐草片治療帶狀皰疹臨床觀察本39-48
- 附件2 文獻綜述48-52
- 參考文獻51-52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慧文;;帶狀皰疹的中醫(yī)藥治療進展[J];北京中醫(yī);2007年12期
2 趙葆菊;紅光輔助治療帶狀皰疹的臨床觀察[J];長治醫(yī)學院學報;2003年03期
3 錢青;袁玲玲;翟萍;;半導體激光治療帶狀皰疹療效觀察[J];中國醫(yī)藥導刊;2009年04期
4 晨愛民;孫祥銀;;萬乃洛韋與阿昔洛韋治療帶狀皰疹療效比較[J];武漢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6年04期
5 陳嘉鳳;;耳帶狀皰疹的并發(fā)癥觀察及護理[J];護理與康復;2009年02期
6 楊現(xiàn)會;汪蕾;;連續(xù)硬膜外腔阻滯對帶狀皰疹后遺神經(jīng)痛的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09年01期
7 賈冬梅;蘇海輝;張穎;李莉莉;孫穎;羅慶錄;;更昔洛韋治療帶狀皰疹多中心開放研究[J];臨床皮膚科雜志;2006年11期
8 蘇海娟;;中藥外敷治療帶狀皰疹48例[J];遼寧中醫(yī)雜志;2007年06期
9 張志美;郭時金;付石軍;霍芳;徐倩倩;張穎;王艷萍;沈志強;;金銀花活性成分及藥理作用研究進展[J];家畜生態(tài)學報;2013年06期
10 佟長順;;泛昔洛韋與阿昔洛韋治療帶狀皰疹療效觀察[J];皮膚病與性病;2009年02期
,本文編號:108821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pifb/108821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