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苯酞對糖尿病小鼠海馬區(qū)結構及Aβ1-42水平的影響
本文關鍵詞:丁苯酞對糖尿病小鼠海馬區(qū)結構及Aβ1-42水平的影響
更多相關文章: 糖尿病 db/db小鼠 丁苯酞 認知障礙 海馬 突觸素 血管內皮生長因子 Aβ1-42
【摘要】:目的: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引起的認知功能障礙,越來越被大家所認識。海馬突觸作為學習、記憶的神經(jīng)生物學基礎,可以直接影響認知功能。目前我們所認識的癡呆主要包括,血管性癡呆和阿爾茲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2型糖尿病引起的癡呆,是否也與血管因素和阿爾茲海默病的特征性病理有關,值得關注和深入研究。丁苯酞作為神經(jīng)保護藥物,已經(jīng)證實可以改善糖尿病認知功能障礙,但其具體機制尚待研究。本實驗旨在對糖尿病小鼠預防性應用丁苯酞,觀察丁苯酞對小鼠海馬突觸可塑性、血管及β淀粉樣蛋白(Amyloidβprotein,Aβ)的影響。方法:1 糖尿病小鼠分組6周齡雄性db/m小鼠8只作為正常對照組(NC,n=8只),db/db小鼠16只,隨機分為糖尿病對照組(DM,n=8只),糖尿病丁苯酞組(DM-NBP,n=8只)。2 藥物干預實驗動物試養(yǎng)一周后,給予DM-NBP組小鼠溶于植物油的丁苯酞灌胃(丁苯酞劑量為120mg/Kg/d)[1],NC組及DM組小鼠給予等量的植物油灌胃,每日1次,連續(xù)干預6周。3 一般觀察觀察小鼠的精神狀態(tài)、進食水及尿量情況,每周監(jiān)測小鼠的血糖、體重。4 行為學檢測藥物干預6周后,進行水迷宮測試,連續(xù)5天的定位航行實驗,于第6天行空間探索實驗,記錄各組小鼠的逃避潛伏期及穿越平臺次數(shù)。5 電鏡及Western-blot、PCR檢測水迷宮實驗結束后,處死小鼠,取小鼠海馬組織制備電鏡標本,觀察海馬超微結構;應用蛋白免疫印跡法(Western-blot,WB)及聚合酶鏈反應(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檢測海馬突觸素(Synaptophysin,SYP)、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Aβ1-42的表達水平。結果:1 一般情況NC組小鼠精神狀態(tài)良好,毛發(fā)光順,進食水及尿量正常,DM及DM-NBP組小鼠出現(xiàn)明顯的多尿、多飲、多食癥狀,少動,毛發(fā)污穢無澤,體重迅速增加。干預6周后測DM與DM-NBP組小鼠組間血糖無顯著差異(P0.05),但與NC組比較,兩組血糖明顯升高(P0.05);DM組與DM-NBP組體重明顯高于NC組,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DM組與DM-NBP組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2 行為學觀察2.1 基礎游泳速度測定實驗開始前,為排除個體差異,讓各組小鼠自由泳60s,了解基礎游泳速度,結果顯示DM與DM-NBP組小鼠間基礎游泳速度無顯著差異(P0.05)。2.2 定位航行實驗定位航行第1天,各組小鼠間逃避潛伏期無明顯差異(P0.05)。第2-5天DM組與DM-NBP組小鼠逃避潛伏期較NC組明顯延長(P0.05),其中DM-NBP組較DM組逃避潛伏期縮短(P0.05)。2.3 空間探索實驗各組小鼠穿越平臺的次數(shù)依次減少:NC組DM-NBP組DM組(P0.05)。3 電鏡觀察結果3.1 椎體細胞NC組小鼠海馬錐體細胞:細胞核大而圓,核膜完整,染色質分布均勻;細胞器較豐富,線粒體排列密集,數(shù)量較多,粗面內質網(wǎng)網(wǎng)腔均勻一致,分布規(guī)則;DM組小鼠海馬神經(jīng)元核內染色質邊集、顆粒化;細胞器明顯減少,線粒體水腫,呈不規(guī)則形,可見嵴斷裂或消失;粗面內質網(wǎng)網(wǎng)腔擴張,分布不規(guī)則;DM-NBP組小鼠海馬椎體細胞病理改變較DM組減輕。3.2 突觸NC組小鼠海馬突觸結構清晰,突觸小泡明顯;DM組小鼠海馬突觸結構模糊不清,突觸間隙消失,突觸前成分中的線粒體腫脹;DM-NBP組小鼠海馬突觸病理改變較DM組減輕。3.3 毛細血管DM組毛細血管內皮細胞內的線粒體、粗面內質網(wǎng)明顯腫脹;DM-NBP組毛細血管損傷較DM組減輕。4 RT-PCR結果三組間比較海馬組織內突觸素表達水平:NC組DM-NBP組DM組(P0.05);VEGF表達水平:DM-NBP組DM組NC組(P0.05);Aβ1-42表達水平:DM組DM-NBP組NC組(P0.05)。5 Western-blot結果三組間比較海馬組織內突觸素蛋白表達量:NC組DM-NBP組DM組(P0.05);VEGF蛋白表達量:DM-NBP組DM組NC組(P0.05);Aβ1-42蛋白表達量:DM組DM-NBP組NC組(P0.05)。結論:1 13周齡的db/db小鼠學習、記憶能力明顯下降。海馬神經(jīng)元、突觸結構以及毛細血管均出現(xiàn)病理改變,海馬組織中VEGF、Aβ1-42蛋白及m RNA表達增加,突觸素表達下降。2 預防性應用丁苯酞,可以改善糖尿病小鼠的學習、記憶能力,減輕海馬超微結構的病理損傷,上調VEGF及突觸素蛋白、m RNA表達,降低Aβ1-42水平。
【關鍵詞】:糖尿病 db/db小鼠 丁苯酞 認知障礙 海馬 突觸素 血管內皮生長因子 Aβ1-42
【學位授予單位】:河北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R587.2
【目錄】:
- 摘要4-7
- ABSTRACT7-11
- 英文縮寫11-12
- 前言12-13
- 材料與方法13-23
- 結果23-25
- 附圖25-32
- 附表32-36
- 討論36-39
- 結論39-40
- 參考文獻40-42
- 綜述 糖尿病引起認知障礙的機制研究進展42-52
- 參考文獻48-52
- 致謝52-53
- 個人簡歷53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邵宏元;;丁苯酞膠囊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療效觀察[J];中國藥物與臨床;2009年06期
2 薛麗霞;張進;;丁苯酞添加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60例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臨床神經(jīng)科學;2010年06期
3 王冰;呂關健;;丁苯酞氯化鈉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54例臨床觀察[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2年08期
4 魏立平;李文波;張耀慧;何玉清;;丁苯酞治療急性缺血性腦梗死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13年01期
5 梁江紅;;丁苯酞對實驗性自身免疫性腦脊髓炎大鼠的保護作用[J];實用醫(yī)學雜志;2013年01期
6 應忠明;;丁苯酞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臨床研究[J];心腦血管病防治;2013年03期
7 陳威;易佳;;丁苯酞對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血清C-反應蛋白的影響及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14年02期
8 李和平;吳麗娥;;丁苯酞對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作用及保護機制[J];中華腦血管病雜志(電子版);2013年06期
9 董治燕;郭改艷;;丁苯酞對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血清C反應蛋白的影響及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14年02期
10 李順蘭;;丁苯酞治療老年輕度認知功能障礙的臨床價值分析[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4年1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孔雙艷;李其富;羊潔;何俐;;丁苯酞對腦缺血的保護效應及其機制的研究[A];第九次全國神經(jīng)病學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06年
2 劉佳;吳江;;丁苯酞注射液對急性腦梗死患者腦血流量的影響及臨床療效觀察[A];第十一屆全國神經(jīng)病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8年
3 王曉麗;徐進宜;張奕華;;硫化氫供體型丁苯酞衍生物的設計、合成及其抗腦缺血活性研究[A];2012長三角藥物化學研討會論文集[C];2012年
4 楊春昱;季暉;張奕華;;丁苯酞與依達拉奉偶聯(lián)衍生物的設計、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A];2012長三角藥物化學研討會論文集[C];2012年
5 楊秀嶺;張志清;劉建;陳瑋;趙永紅;韓亞娟;;丁苯酞對大鼠體內CYP2C19酶活性的影響[A];2013年中國臨床藥學學術年會暨第九屆臨床藥師論壇論文集[C];2013年
6 寧文婧;杜業(yè)亮;;丁苯酞對腦缺血大鼠AQP9mRNA表達的影響[A];山東省2013年神經(jīng)內科學學術會議暨中國神經(jīng)免疫大會2013論文匯編[C];2013年
7 王曉麗;徐進宜;張奕華;;硫化氫供體型丁苯酞衍生物的設計、合成及其抗腦缺血活性研究[A];2011年全國藥物化學學術會議——藥物的源頭創(chuàng)新論文摘要集[C];2011年
8 趙永紅;楊秀嶺;張志清;劉建;韓亞娟;;探針藥物法評價丁苯酞對大鼠體內CYP3A酶活性的影響[A];2013年中國臨床藥學學術年會暨第九屆臨床藥師論壇論文集[C];2013年
9 楊秀嶺;張志清;趙永紅;陳瑋;劉劍;韓亞娟;;探針藥物法評價丁苯酞對大鼠體內CYP2C19酶活性的影響[A];2013年中國臨床藥學學術年會暨第九屆臨床藥師論壇論文集[C];2013年
10 章玉坤;;丁苯酞聯(lián)合烏司他丁等預防治療結腦血管相關性腦損害的臨床研究[A];江西省第六次中西醫(yī)結合神經(jīng)科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3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吳文芳;石藥集團丁苯酞原料及軟膠囊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N];中國醫(yī)藥報;2010年
2 記者 王敬照;丁苯酞項目獲中國專利金獎[N];河北日報;2012年
3 趙舒;恩必普終崛起[N];醫(yī)藥經(jīng)濟報;2014年
4 石藥集團恩必普藥業(yè)有限公司總經(jīng)理 李建青;運用專利技術輸出 提升產(chǎn)品競爭優(yōu)勢[N];河北日報;2009年
5 王澤議;治療腦血管病國家新藥丁苯酞正式投產(chǎn)[N];中國醫(yī)藥報;2004年
6 王雪飛;自主創(chuàng)新領軍新藥研發(fā)[N];健康報;2006年
7 胡建國;石藥集團丁苯酞原料及膠囊獲國際PCT專利[N];醫(yī)藥經(jīng)濟報;2003年
8 記者 趙紅梅 通訊員 張赫明;新藥恩必普受86個國家專利保護[N];河北日報;2006年
9 焦莉莉;丁苯酞為何“墻內開花墻外香”[N];石家莊日報;2007年
10 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yī)院 王伊龍 秦海強 陳盼;面對卒中負擔 學界在行動[N];健康報;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彭仕華;丁苯酞及其類似物的生物轉化研究[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1995年
2 張平;丁苯酞對急性缺血性腦卒中HGF表達、認知功能及腦灌注的影響[D];鄭州大學;2016年
3 王冰;丁苯酞對血管性癡呆小鼠海馬神經(jīng)元谷氨酸受體及鈣信號轉導機制的作用研究[D];河北醫(yī)科大學;2008年
4 常雁;氨丁苯酞的代謝轉化及其立體選擇性研究[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2000年
5 魏微;慢性低灌注大鼠神經(jīng)血管單元與淀粉樣物質的關系及丁苯酞的神經(jīng)保護的研究[D];第三軍醫(yī)大學;2012年
6 龐素華;1.酪氨酸蛋白激酶抑制劑的設計與合成 2.正丁苯酞類似物的合成及重排反應[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1994年
7 槐雅萍;左旋丁苯酞對血管性癡呆小鼠認知功能的影響及對PI3K/Akt信號轉導通路的作用[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3年
8 喬晉萍;氨丁苯酞在大鼠靶組織中的原位代謝方法以及中藥丹參的代謝研究[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2004年
9 楊春;核磁共振技術在藥物研究復雜體系中的應用[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200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孫菊平;丁苯酞聯(lián)合尼莫地平對血管性癡呆的療效觀察[D];河北大學;2015年
2 張瑤;丁苯酞通過抗凋亡作用而減輕實驗性自身免疫性腦脊髓炎小鼠的神經(jīng)損害[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5年
3 孟然;丁苯酞通過PGC-1α/Nrf2通路發(fā)揮對多發(fā)性硬化小鼠神經(jīng)系統(tǒng)線粒體的保護作用[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5年
4 劉敬;丁苯酞氯化鈉注射液對腦梗死患者神經(jīng)功能及VEGF水平的影響[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5年
5 劉娜;丁苯酞對苯妥英鈉引起的SD大鼠海馬、小腦神經(jīng)細胞凋亡影響的研究[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5年
6 張月;HO-1、SOD2和Mfn2在實驗性自身免疫性腦脊髓炎小鼠中的表達及丁苯酞保護作用的研究[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5年
7 付子娟;超早期丁苯酞治療急性腦梗死的臨床研究[D];華北理工大學;2015年
8 趙素晨;丁苯酞對MPP~+誘導的SH-SY5Y細胞凋亡及相關因子表達的影響[D];華北理工大學;2015年
9 胡杰杰;丁苯酞氯化鈉注射液對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內皮祖細胞的影響[D];河北北方學院;2015年
10 張瑞丹;丁苯酞對實驗性自身免疫性腦脊髓炎小鼠Na+/K+ATPase、ERK1/2表達的影響[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67975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nfm/679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