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gⅡ在大鼠膜性腎病中對足細胞凋亡的影響
發(fā)布時間:2017-09-28 20:01
本文關鍵詞:AngⅡ在大鼠膜性腎病中對足細胞凋亡的影響
更多相關文章: 膜性腎病 Ang II 足細胞凋亡 TGF-β1/P38MAPK
【摘要】:目的:探討MN時,Ang II及TGF-β1/P38MAPK通路在足細胞凋亡中的影響及發(fā)生機制。方法:雄性SD大鼠120只隨機分為正常對照組(A組)、模型組(B組)、造模+貝那普利干預組(C組)、貝那普利對照組(D組),每組30只。A組、D組,不預免,不造模,隔日尾靜脈注射2ml生理鹽水(NS)替代C-BSA,其余兩組均按改良Border法[1]復制MN大鼠模型;同時,C組、D組于正式預免的第1周起,每日以貝那普利(10mg/kg/d)灌胃,而A、B組每日以等量NS代替貝那普利灌胃。正式免疫第1、2、3、4、5、6周末每組各取5只殺檢,取24h尿液檢測24h尿蛋白定量(24h UTP);取血清檢測Alb、TG、TC、Scr、BUN;取大鼠腎臟組織制成病理切片進行光鏡及免疫熒光鑒定成模情況,同時用免疫組織化學方法動態(tài)檢測腎小球中TGF-β1、P38MAPK、Bax、Bcl-2、WT1蛋白的表達含量,用TUNEL法檢測各觀察時間點腎小球細胞凋亡情況并計算凋亡指數(shù)(AI),用Elisa法檢測腎組織勻漿在各觀察時間點Ang II含量。結果:(1)腎臟形態(tài)學改變:A、D組,各觀察時間點腎臟顏色形態(tài)正常,腎組織未見形態(tài)學改變,免疫熒光未見Ig G顆粒狀沉積;B、C組,隨著實驗時間延長,腎臟體積逐漸增大,顏色逐漸變淺至蒼白色,腎臟病理損傷逐漸加重,腎小球毛細血管襻Ig G熒光顆粒狀沉積明顯。至第4周末時,腎臟呈“大白腎”樣外觀---形態(tài)腫大,色蒼白;光鏡下HE染色可見腎小球腫大明顯,基底膜(GBM)彌漫性增厚,部分球囊腔狹窄明顯;Masson染色可見部分腎小球上皮下嗜復紅蛋白沉積,系膜區(qū)及腎間質可見藍色陽性物質沉積,PASM染色可見部分GBM上皮側“釘突”形成,甚至形成“假雙軌”征,系膜區(qū)及腎間質膠原纖維沉積,纖維化程度加重;免疫熒光顯示腎小球毛細血管襻和系膜區(qū)Ig G熒光較強,強度約為+++~++++。至第6周末時,腎臟病理損傷除上述表現(xiàn)外,HE和Masson染色均可見腎間質及系膜區(qū)膠原纖維沉積更加明顯。在各觀察時間點各組間比較,A、D組無明顯腎臟病理損害表現(xiàn);B組在各觀察時間點腎臟病理損害均較其它三組重,C組腎臟病理損害較A、D組重,但較B組有所減輕;腎組織Ig G熒光強度,B組與C組比較,無明顯差別(P0.05)。(2)腎臟固有細胞凋亡的動態(tài)變化A組、D組大鼠僅可見腎小管少量細胞凋亡,腎小球未見明顯細胞凋亡,第1周末至第6周末腎小球AI表達量無明顯差異(P0.05),D組腎小球AI表達量與A組相比在各周末無明顯差異(P0.05);B組、C組從第1周末開始可見凋亡細胞在腎小球臟層分布區(qū)域、系膜區(qū)、腎小管上皮細胞核表達,陽性細胞呈棕黃色顆粒狀,且腎小球AI表達隨造模時間的延長,呈逐漸上升趨勢,與A組相比,差異具有顯著性(P0.01);與B組相比,C組腎小球AI表達量從第1周末開始明顯減少,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3)腎臟組織TGF-β1、P38MAPK、Bax、Bcl-2及WT-1蛋白的動態(tài)表達A組、D組:TGF-β1、P38MAPK、Bax在腎小球臟層分布區(qū)域、系膜區(qū)、腎小管上皮細胞胞漿均有少量表達,Bcl-2在腎小球臟層分布區(qū)域、系膜區(qū)、腎小管上皮細胞胞漿有較多表達,WT-1在腎小球臟層分布區(qū)域細胞核內有較多表達,陽性細胞均呈棕褐色顆粒狀,以上指標A、D組在第1、2、3、4、5、6周末表達量無明顯差異(P0.05),與A組相比,D組腎小球TGF-β1、P38MAPK、Bax、Bcl-2、WT-1在各周末的表達無明顯差異(P0.05)。B組、C組:隨著造模時間不斷延長,TGF-β1、P38MAPK、Bax表達量呈逐漸上升趨勢,且主要集中表達在腎小球臟層分布區(qū)域及系膜區(qū)胞漿,腎小管的上皮細胞胞漿僅有少量表達或強度較弱,Bcl-2及WT-1表達隨造模時間延長呈逐漸下降趨勢。與A組相比,B組和C組腎小球TGF-β1、P38MAPK、Bax表達增加,分別從第2、2、3周末開始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Bcl-2、WT-1表達減少,均從第2周末開始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B組相比,C組腎小球TGF-β1、P38MAPK、Bax表達減少,分別從第4、6、5周末開始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Bcl-2、WT-1表達增加,分別從第4、5周末開始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4)腎臟組織勻漿Ang II含量動態(tài)變化:A、D組在各觀察時間點有Ang II表達,各周末表達量無明顯差異(P0.05);與A組相比,B、C組從第2周末開始,隨著實驗時間的增加,Ang II含量增加明顯,尤以第6周末最為明顯(P0.01);與B組相比,C組在各周末Ang II的表達量呈降低趨勢,從第3周末開始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5)臨床指標變化:A組、D組各項指標正常。B、C組TG、TC、Scr、BUN、24h UTP水平較A組在各周末均升高,Alb較A組降低,其中以Alb、24h UTP變化顯著(P0.05)。C組在各周末與B組相比較,Alb水平升高,從第5周末開始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4h UTP水平呈降低趨勢,但兩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6)6周末各指標相關性分析:在腎小球內,B、C組大鼠腎組織Ang II含量與腎小球TGF-β1、P38MAPK、Bax、AI、24h UTP呈正相關,與WT-1、Bcl-2呈負相關;AI與TGF-β1、P38MAPK、Bax、24h UTP呈正相關,與WT-1、Bcl-2呈負相關;WT-1與Bcl-2呈正相關,與TGF-β1、P38MAPK、Bax、24h UTP呈負相關;TGF-β1與P38MAPK、Bax、24h UTP呈正相關,與Bcl-2呈負相關;P38MAPK與Bax、24h UTP呈正相關,與Bcl-2呈負相關;24h UTP與Bax呈正相關,與Bcl-2呈負相關,A組、D組各指標間無明顯相關關系。結論:①MN大鼠在造模過程中存在足細胞數(shù)量減少現(xiàn)象;足細胞數(shù)量減少的主要原因可能與足細胞凋亡相關;②MN大鼠在造模過程中,腎臟局部產(chǎn)生的Ang II可能是通過激活TGF-β1/P38MAPK通路引起足細胞凋亡;③貝那普利通過減少MN大鼠腎組織中Ang II的產(chǎn)生,由此抑制TGF-β1/P38MAPK通路的活化,減少足細胞凋亡,發(fā)揮腎臟保護作用。
【關鍵詞】:膜性腎病 Ang II 足細胞凋亡 TGF-β1/P38MAPK
【學位授予單位】:四川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R692.6
【目錄】:
- 中文摘要4-8
- 英文摘要8-14
- 前言14-17
- 材料與方法17-26
- 結果26-46
- 討論46-54
- 結論54-55
- 參考文獻55-62
- 英漢縮略詞對照表62-63
- 致謝63-64
- 腎內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tǒng)與腎小球疾病 綜述64-77
- 參考文獻71-77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丁小強;劉春鳳;;特發(fā)性膜性腎病研究進展[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11年02期
2 牛建英;蛋白尿損害腎臟的機制及其干預措施[J];腎臟病與透析腎移植雜志;2003年01期
3 王秋月;佟健華;杜娟;趙宏;陸嬌薇;;TGF-β1通過p38MAPK信號通路調控腎小球系膜細胞分泌纖維連接蛋白的研究[J];中國醫(yī)科大學學報;2006年03期
,本文編號:93776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mjlw/93776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