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A腎病合并腎小球基底膜變薄的臨床及病理特點
發(fā)布時間:2021-12-23 04:49
目的:分析IgA腎病患者中腎小球出現(xiàn)彌漫性基底膜變薄患者(TGBM-IgAN)所占比例,比較IgA腎病患者中基底膜變薄組與基底膜正常組(NGBM-IgAN)在臨床及病理特征方面的差異,為指導(dǎo)臨床治療提供理論依據(jù)。方法:收集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住院經(jīng)腎活檢確診為原發(fā)性IgA腎病的患者共120例,在透射電鏡下測量腎小球基底膜(GBM)厚度,以GBM的平均厚度<250nm及GBM變薄范圍≥50%為診斷GBM變薄的標準,分析GBM彌漫性變薄在原發(fā)性IgA腎病患者中所占的比例。并將120例原發(fā)性IgA腎病患者分成基底膜變薄(TGBM-IgAN)組與基底膜正常(NGBM-IgAN)組兩組,比較TGBM-IgAN與NGBM-IgAN兩組的臨床及病理特征,并根據(jù)臨床及病理特征推測兩組預(yù)后情況。結(jié)果:在我們的研究中,IgA腎病患者中TGBM-IgAN組基底膜厚度為(210.89±17.47) nm, NGBM-IgAN組基底膜厚度為(324.57±34.60) nm。TGBM-IgAN組的患者占整個IgA腎病患者的23.3%(28/120),兩組IgA腎病患者發(fā)病年齡均以20-30...
【文章來源】:中南大學(xué)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49 頁
【學(xué)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正文
第一節(jié)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1.2 研究方法
1.2.1 臨床資料收集
1.2.2 臨床資料
1.2.3 腎臟病理類型定義
1.2.4 病理資料
1.3 統(tǒng)計學(xué)分析
第二節(jié) 結(jié)果
2.1 臨床資料比較
2.1.1 IgA腎病患者GBM厚度測量
2.1.2 性別及年齡比較
2.1.3 家族史比較
2.1.4 血尿比較
2.1.5 血壓比較
2.1.6 尿蛋白定量比較
2.1.7 血清肌酐比較
2.1.8 血清IgA濃度比較
2.1.9 血清白蛋白水平比較
2.1.10 血清尿酸濃度比較
2.2 病理資料比較
2.2.1 病理類型分布比較
2.2.2 腎小球硬化類型及硬化比例分布比較
2.2.3 腎小球新月體發(fā)生率比較
2.2.4 腎小球免疫熒光分布比較
2.2.5 腎臟病理牛津分級比較
第三節(jié) 討論
第三章 結(jié)論
參考文獻
綜述
參考文獻
攻讀學(xué)位期間主要的研究成果
致謝
本文編號:3547812
【文章來源】:中南大學(xué)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49 頁
【學(xué)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正文
第一節(jié)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1.2 研究方法
1.2.1 臨床資料收集
1.2.2 臨床資料
1.2.3 腎臟病理類型定義
1.2.4 病理資料
1.3 統(tǒng)計學(xué)分析
第二節(jié) 結(jié)果
2.1 臨床資料比較
2.1.1 IgA腎病患者GBM厚度測量
2.1.2 性別及年齡比較
2.1.3 家族史比較
2.1.4 血尿比較
2.1.5 血壓比較
2.1.6 尿蛋白定量比較
2.1.7 血清肌酐比較
2.1.8 血清IgA濃度比較
2.1.9 血清白蛋白水平比較
2.1.10 血清尿酸濃度比較
2.2 病理資料比較
2.2.1 病理類型分布比較
2.2.2 腎小球硬化類型及硬化比例分布比較
2.2.3 腎小球新月體發(fā)生率比較
2.2.4 腎小球免疫熒光分布比較
2.2.5 腎臟病理牛津分級比較
第三節(jié) 討論
第三章 結(jié)論
參考文獻
綜述
參考文獻
攻讀學(xué)位期間主要的研究成果
致謝
本文編號:354781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mjlw/354781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