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討理想心血管健康行為和因素累積評分與新發(fā)慢性腎臟病的關系及其相關機制。方法本課題依托開灤研究(注冊號:ChiCTR-TNC-11001489)展開,始于2006年,觀察對象為開灤集團在職及離退休職工,基線數(shù)據(jù)庫共含納101510人。該研究已通過開灤總醫(yī)院倫理委員會認證。首先,探討心血管健康指標(CVH)的累積評分與新發(fā)慢性腎臟病(CKD)的關系。采用縱向研究方法,選取2006-2013年間完成了四次健康體檢者為觀察對象,排除(1)四次健康體檢中CVH相關資料缺失者;(2)基線至2012年前診斷為CKD者;(3)第2-4次健康體檢時血肌酐、尿蛋白資料缺失者;分析CVH累積評分對新發(fā)CKD的影響。利用SAS9.3進行統(tǒng)計分析。數(shù)據(jù)中正態(tài)分布的連續(xù)變量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SD)表示,多組間比較應用單因素方差分析或秩和檢驗。非正態(tài)分布的連續(xù)變量采用中位數(shù)(四分位數(shù)范圍)表示,使用Kruskal-wallis檢驗進行分析。分類變量采用n(%)表示,組間差異比較應卡方檢驗。應用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影響CKD的影響因素,計算OR值和95%可信區(qū)間(CI),以P0.05(雙側檢驗)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其次,探討心血管健康指標與超敏C反應蛋白(hs-CRP)水平的關系。采用橫斷面設計,選擇2006-2007年度參加體檢者作為基線資料,排除(1)本研究任意相關資料和CVH數(shù)據(jù)缺失者;(2)既往有心肌梗死或腦卒中病史者;(3)近期有外傷或手術史、感染性疾病、血液病、嚴重的心肝腎疾病、腫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者;近3月內使用免疫調節(jié)藥物者;血清hs-CRP10mg/L者。觀察CVH數(shù)量對hs-CRP水平的影響。應用SPSS13.0進行統(tǒng)計分析。分類變量采用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多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組間兩兩比較用SNK法);hs-CRP呈偏態(tài)分布,經(jīng)對數(shù)轉換后呈正態(tài)分布,hs-CRP水平以3 mg/L為界值分組作為二分變量,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CVH指標對hs-CRP水平的影響。以P0.05(雙側檢驗)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果1.心血管健康指標累積評分與新發(fā)慢性腎臟病的關系:最終納入統(tǒng)計分析者為27970例,分別將7項CVH指標按照理想、中等、差標定為2分、1分、0分,并計算累積CVH評分,cumCVH按照五分位法分為5組。結果顯示:隨著cumCVH水平增加,CKD的發(fā)病率逐漸下降,五分位組分別為3.52%、2.06%、2.29%、1.95%、1.05%(P0.0001);校正了相關影響因素后,與第1分位組比較,第2-5分位組的OR值分別為0.54、0.58、0.47、0.25,且cumCVH水平每增加1分,CKD發(fā)病風險下降2%。按性別、年齡分層后該趨勢依然存在,利用時間加權后顯示,理想的CVH評分每增加1分×年,新發(fā)CKD風險減少11%。2.心血管健康指標與超敏C反應蛋白水平的關系:最終共有93967例符合入選標準,其中高血壓亞組人群共41577例、糖尿病亞組人群共7869例。一般人群中按照具有理想CVH的數(shù)量分為6組(將0、1項合為0-1項,6、7項合為6-7項),高血壓亞組和糖尿病亞組中,按照理想CVH的數(shù)量分為4組(將0、1項合為0-1項,4、5、6項合為4-6項)。結果顯示:在一般人群中,隨著理想CVH個數(shù)的增多,hs-CRP中位數(shù)逐漸下降,分別為1.70mg/L、1.60mg/L、1.50mg/L、1.30mg/L、1.01mg/L、0.90mg/L,在高血壓亞組和糖尿病亞組人群中,隨著理想CVH個數(shù)的增多,hs-CRP中位數(shù)也逐漸降低,分別為1.11mg/L、0.96 mg/L、0.90mg/L、0.80mg/L和1.25mg/L、1.21mg/L、1.00mg/L、0.80mg/L,在各人群組中,按照性別分層后,該下降趨勢依然存在;以hs-CRP 3mg/L的二分變量作為因變量,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隨著理想CVH個數(shù)的增多,hs-CRP超過3mg/L的風險逐漸下降。結論1.理想的心血管健康指標能顯著降低慢性腎臟病的發(fā)病率,累積心血管健康評分越高,慢性腎臟病的發(fā)生風險越低。在男性、中老年人群中,其保護作用更為顯著。2.隨著具有理想心血管健康行為和因素數(shù)量的增多,hs-CRP水平逐漸降低,hs-CRP超過3mg/L的風險逐漸降低,在不同性別人群中該趨勢依然存在。
【學位單位】:天津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年份】:2018
【中圖分類】:R692
【部分圖文】:
平均年齡為 48.0±11.4 歲,其中男性 21199 例,占 75.8%,基線 CVH 中位水平為 9(7-10)分。(詳見圖1.1 及表 1.1)

健康行為和因素(一般人群)

健康行為和因素(男性人群)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余平香;宋筱筱;鮑紅丹;徐小紅;;理想心血管健康行為和因素與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紅蛋白的相關性[J];中華高血壓雜志;2019年01期
2 曹聰杰;周藝;杜少英;李艷;郭杰;杜小靜;付聰;王彥;;保定市大學生理想心血管健康行為現(xiàn)況[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17年09期
3 ;飛利浦與中國心血管健康聯(lián)盟正式達成戰(zhàn)略合作關系[J];中國醫(yī)院院長;2017年21期
4 朱喜悅;郭任維;任艷琴;高勝利;馬明峰;;理想心血管健康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相關性[J];山西醫(yī)藥雜志;2018年16期
5 邱新杰;;健康的生活方式對心血管健康的影響更大[J];心血管病防治知識;2011年04期
6 ;飛利浦心血管健康管理門戶:數(shù)據(jù)互聯(lián),提效降成[J];中國預防醫(yī)學雜志;2016年12期
7 王曉玲;張立杰;宋巧鳳;王希柱;周文華;李志坤;;理想心血管健康因素與行為對靜息心率的影響[J];中國醫(yī)療設備;2016年S1期
8 趙晉博;趙瑞平;;早發(fā)冠心病患者理想心血管健康評分與頸動脈斑塊的相關研究[J];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6年35期
9 ;銘記服務使命,踐行社會責任——中國心血管健康志愿者招募啟動儀式圓滿舉行[J];中國介入心臟病學雜志;2017年06期
10 ;“聯(lián)”合行業(yè)力量,“盟”誓攜手前行——中國心血管健康聯(lián)盟2017年第二季度溝通會圓滿落幕[J];中國介入心臟病學雜志;2017年06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侯金泓;累積心血管健康行為和因素與開灤研究人群慢性腎臟病相關性研究[D];天津醫(yī)科大學;2018年
2 趙海燕;心血管健康指標評分與新發(fā)高血壓及妊娠期高血壓的相關性研究[D];天津醫(yī)科大學;2018年
3 韓超;中國人群理想心血管健康行為和因素與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發(fā)病風險的關系[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8年
4 王峰;生活方式綜合干預對開灤社區(qū)男性職工心血管健康行為及因素的影響[D];重慶醫(yī)科大學;2017年
5 韓全樂;心血管健康行為和因素與終末期腎病相關性研究[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7年
6 李爭;心血管健康行為和因素與高尿酸血癥[D];天津醫(yī)科大學;2016年
7 蘇浩;40-49歲不同體力活動背景人群運動心血管風險評估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杰敏;理想心血管健康行為和因素與血漿致動脈粥樣硬化指數(shù)的相關性研究[D];吉林大學;2019年
2 姚柏成;可穿戴式新型心血管健康監(jiān)測終端的研制[D];重慶醫(yī)科大學;2019年
3 李海婷;心肌梗死住院患者核心護理結局的篩選、修訂及初步應用研究[D];山西醫(yī)科大學;2019年
4 余平香;理想心血管健康行為和因素在2型糖尿病患者人群中的分布調查[D];浙江大學;2018年
5 戢亮亮;心血管健康投資與消費的經(jīng)濟效益研究[D];對外經(jīng)濟貿易大學;2017年
6 朱喜悅;理想心血管健康與冠狀動脈病變程度的相關性[D];山西醫(yī)科大學;2018年
7 李志坤;理想心血管健康元素與抑郁癥狀相關性的隊列研究[D];華北理工大學;2016年
8 梁欣;理想心血管健康行為和因素對靜息心率的影響[D];河北聯(lián)合大學;2014年
9 張彩鳳;理想心血管健康行為和因素對新發(fā)高血壓的影響[D];河北聯(lián)合大學;2014年
10 吳巧玉;心血管健康評估表的初步建立[D];浙江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
286861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mjlw/2868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