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型心腎綜合征的危險因素、不同診斷標準及蛋白尿對其預后預測價值的臨床研究
本文選題:急性腎損傷 切入點:Ⅰ型心腎綜合征 出處:《南方醫(yī)科大學》2014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摘要】:研究背景 心臟和腎臟損害都是常見的臨床疾病,兩者經常互為因果,即心腎綜合征(CRS,cardiorenal syndrome)。2008年第7屆急性透析質量倡議(ADQI)會議共識將心腎綜合征分為5個亞型,Ⅰ型CRS是其中一種常見的重要CRS亞型,是指急性心功能不全[急性心力衰竭(AHF,acute heart failiure)和(或)急性冠脈綜合征]所致的急性腎損傷(AKI,acute kidney injury)。由于心臟和腎臟的交互作用,Ⅰ型CRS患者的近期死亡率要顯著高于單純心臟或者腎臟損害的患者。最近的研究發(fā)現(xiàn),繼發(fā)于心臟疾病的AKI還可能增加遠期心臟病、慢性腎臟病的發(fā)生率和死亡率。 Ⅰ型CRS較為常見,其發(fā)病率、死亡率高,給社會和醫(yī)療帶來沉重的負擔。文獻報道,在急性失代償性心力衰竭(ADHF)和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中,AKI的發(fā)生率分別約為24%~45%和9%~19%。美國急性失代償性心力衰竭國家登記(ADHERE, Acute Decompensated Heart Failure National Registry)研究截止至2005年的數(shù)據(jù)表明,105000名ADHF住院患者中21%血清肌酐水平超過2.0mg/dl,30%既往有腎功能不全的病史,9%血清肌酐值超過3.0mg/dl。另有研究以AKI定義為血肌酐水平升高超過0.3mg/dl為標準,發(fā)現(xiàn)27%至40%的ADHF住院患者發(fā)生AKI,其中,基線腎功能減退、糖尿病和既往有心衰史的ADHF患者發(fā)生Ⅰ型CRS的風險更高,且這些患者的住院治療更為復雜,住院時間更長,死亡率更高。 目前國際上公認的三種AKI診斷標準是:危險級、損傷級、衰竭級、腎功能喪失、終末期腎臟病(RIFLE, risk, injury, failure, loss, end stage renal disease)標準、急性腎損傷網(wǎng)絡工作小組(AKIN, Acute Kidney Injury Network)標準和改善全球腎臟病預后工作組(KDIGO, Kidney Disease Improving Global Outcomes)標準。RIFLE和AKIN標準何者更優(yōu)尚無定論,KDIGO標準結合了RIFLE和AKIN標準的優(yōu)點,但暫未得到廣泛應用。近年來對Ⅰ型CRS進行了大量研究,但由于既往研究中惡化的腎功能衰竭(WRF),即AKI定義、入院后時間觀察點、所納入危險人群等不同,ADQI共識對Ⅰ型CRS中AKI的診斷標準未有明確定義,導致依然很難對Ⅰ型CRS患者的流行病學情況進行總結,而探討三種急性腎損傷標準診斷我國南方Ⅰ型CRS成人患者的共同獨立危險因素尚屬首次,且能更全面地詮釋Ⅰ型CRS的流行病學特征。近來一項研究表明,KDIGO標準在評估心臟術后AKI患者的預后方面優(yōu)于RIFLE和AKIN標準,但其在預測Ⅰ型CRS的預后方面是否更優(yōu)尚不清楚。 如果僅以血肌酐(Scr)和尿量異常作為AKI的診斷標準既不能反映腎臟損傷的性質、損傷部位,也不能反映損傷程度。這些局限性可能使AKI的診斷延誤及治療效果不良。尋找敏感性和特異性更高的生物學標志物是目前的研究熱點。既往研究表明,蛋白尿和急性腎損傷及死亡存在相關,但其能否預示I型CRS的發(fā)生及死亡尚不清楚。研究表明,出現(xiàn)試紙蛋白尿時,敗血癥患者發(fā)生急性腎損傷的風險顯著提高。這項檢測既經濟又方便,如果將其應用于預測發(fā)生AKI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提早采取干預措施,可能降低死亡率,改善預后,減輕醫(yī)療負擔。 第一章不同標準診斷Ⅰ型心腎綜合征的共同獨立危險因素 目的 探討急性腎損傷(AKI,acute kidney injury)RIFLE、AKIN、KDIGO標準診斷Ⅰ型心腎綜合征(CRS,cardiorenal syndrome)的共同獨立危險因素。 方法 回顧性收集2005年7月至2012年7月廣東省人民醫(yī)院和中山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急性心力衰竭(AHF)患者的資料。排除入院首次血肌酐(Scr)≥3.5mg/dl、入院前接受腎臟替代治療、入院48小時內死亡、惡性腫瘤、住院時間小于48小時、住院期間至少2次Scr缺失、行心臟外科手術或心血管造影術和資料不全的患者。分別以RIFLE、AKIN和KDIGO標準診斷的AKI作為觀察終點。入院時首次血肌酐(Scr)在正常范圍內的,以首次Scr為基線;入院時Scr已經增高的,以入院前3個月內的Scr最低值為基線。分析各自相應的危險因素,應用Logistic回歸分析確定三種標準診斷AKI的共同獨立危險因素。 結果 共入組1058名患者,其中KDIGO標準(52.8%)比RIFLE(37.4%)和AKIN標準(47.9%)診斷出更多的AKI患者。Logistic回歸分析表明,冠心病、血漿白蛋白(ALB)30g/L(OR1.437,95%CI1.071~1.929)、C反應蛋白(CRP)29.9mg/L(OR2.328,95%CI1.770~3.062)、尿酸479umol/L(OR1.813,95%CI1.359~2.418)、血紅蛋白(Hb)110g/L (OR1.582,95%CI1.177-2.126)、入院后48h內使用利尿劑(OR1.499,95%CI1.026~2.191)、血管活性藥物(OR2.124,95%CI1.531~2.945)是RIFLE診斷Ⅰ型CRS的獨立危險因素;ALB30g/L (AKIN:OR1.490,95%CI1.099~2.020;KDIGO:OR1.386,95%CI1.021~1.882)、Hb110g/L(AKIN:OR1.963,95%CI1.445~2.666;KDIGO:OR1.889,95%C11.388-2.572)、CRP29.9mg/L(AKIN:OR2.252,95%CI1.694~2.993; KDIGO:OR2.681,95%CI1.388~2.572). eGFR60ml/min/1.73m2、尿酸479umol/L (AKIN:OR3.317,95%CI2.338±4.706;KDIGO:OR2.853,95%CI2.100-3.875)、入院后48h內使用利尿劑(AKIN:OR3.200,95%CI2.362-4.336;KDIGO:OR1.556,95%CI1.089~2.223)、血管活性藥物(AKIN:OR1.907,95%CI1.388~2.619;KDIGO:OR2.040,95%CI1.496~2.782)是AKIN、KDIGO診斷Ⅰ型CRS的獨立危險因素。 結論 CRP29.9mg/L、尿酸479umol/L、ALB30g/L、Hb110g/L、入院后48h內使用利尿劑和血管活性藥物可能是RIFLE、AKIN和KDIGO標準診斷Ⅰ型CRS的共同獨立危險因素。糾正這些危險因素可能降低Ⅰ型CRS的發(fā)生,改善預后。 第二章KDIGO標準對Ⅰ型心腎綜合征預后的判斷價值 目的 評估AKI的KDIGO、RIFLE和AKIN標準在預測Ⅰ型CRS短期預后方面的臨床價值。方法 回顧性收集2005年7月至2012年7月廣東省人民醫(yī)院急性心力衰竭(AHF)患者的資料。排除入院首次血肌酐(Scr)≥3.5mg/dl、住院時間48小時或入院48小時內未測Scr、惡性腫瘤、ESRD已行腎臟替代治療、行心臟外科手術或心血管造影術的患者。分別以RIFLE、AKIN和KDIGO標準定義AKI,以院內死亡為觀察終點。入院時首次血肌酐(Scr)在正常范圍內的,以首次Scr為基線Scr;入院時Scr已經增高的,以入院前3個月內的Scr最低值為基線。采用Kaplan-Meier曲線評估各AKI標準及KDIGO診斷但RIFLE或AKIN漏診的Ⅰ型CRS患者的院內死亡率,采用Cox回歸分析Ⅰ型CRS患者院內死亡的危險因素。結果 共入組732名AHF患者,其中RIFLE或AKIN標準漏診例數(shù)共154例(21.0%)。KDIGO標準與RIFLE和(?)KIN標準在判斷Ⅰ型CRS發(fā)生率方面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54.7%比38.6%比50.1%,χ2=39.85,P0.001)。Kaplan-Meier生存分析顯示,KDIGO診斷出但RIFLE或AKIN漏診的AKI患者院內存活率低于未發(fā)生AKI的患者(Log rank P=0.011)。Cox回歸分析表明,經校正年齡、性別、血紅蛋白、血清白蛋白、C反應蛋白、使用利尿劑和ACEI/ARB后,RIFLE、 AKIN、KDIGO三個標準診斷出的AKI均是Ⅰ型CRS患者院內死亡的獨立危險因素(RR值分別為2.45、1.58、2.30,95%CI分別為1.58-3.79、1.02-2.46、1.41-3.75,P值均0.05)。KDIGO診斷出但RIFLE或AKIN漏診的AKI是Ⅰ型CRS患者院內死亡的獨立危險因素(RR值為2.23,95%CI為1.23-4.04,P=0.008)。 結論 KDIGO標準在預測Ⅰ型CRS院內死亡方面優(yōu)于RIFLE和AKIN標準。 第三章蛋白尿:Ⅰ型心腎綜合征發(fā)生和院內死亡的獨立危險因素目的 蛋白尿是急性腎損傷(AKI)的危險因素,但其能否預測Ⅰ型CRS的發(fā)生及死亡尚不清楚。故本研究擬探討蛋白尿和Ⅰ型心腎綜合征(CRS)的發(fā)生及院內死亡的關系。 方法 回顧性收集2005年7月至2012年7月廣東省人民醫(yī)院和中山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急性心力衰竭(AHF)患者的資料。排除標準:①入院首次血肌酐(Scr)≥3.5mg/dl;②入院前接受腎臟替代治療;③入院48小時內死亡或住院時間小于48小時;④惡性腫瘤;⑤行心臟外科手術或心血管造影術。蛋白尿定義為使用試紙條法檢測尿液,入院48小時內檢測尿常規(guī)提示尿蛋白≥±。輕度蛋白尿指尿蛋白士~+,重度蛋白尿指尿蛋白2+~4+。以KDIGO標準診斷的AKI和院內死亡作為觀察終點,入院時首次血肌酐在正常范圍內的,以首次Scr為基線;入院時Scr已經增高的,以入院前3個月內的Scr最低值為基線。應用Logistic回歸分析確定蛋白尿是否是Ⅰ型CRS的發(fā)生和院內死亡的獨立危險因素。采用Kaplan-Meier曲線評估伴蛋白尿的Ⅰ型CRS患者的院內存活率。 結果 共入組1058名患者。伴蛋白尿的Ⅰ型CRS的發(fā)生率顯著高于非蛋白尿組(67.9%vs.34.3%,P0.001)。Logistic回歸分析表明,校正了年齡、性別、高血壓、糖尿病、既往冠心病史、估算的腎小球濾過率(eGFR)、血紅蛋白、血漿白蛋白、血尿酸、院內左心室射血分數(shù)(LVEF)、院內紐約心功能分級(NYHA)、入院后48小時內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或血管緊張素拮抗劑(ACEI/ARB)和利尿劑的使用后,明確了蛋白尿是Ⅰ型CRS的發(fā)生和院內死亡的獨立危險因素(OR3.335,95%CI2.516~4.420;OR1.785,95%CI1.164~2.737).隨著蛋白尿的增多,Ⅰ型CRS的發(fā)生(輕度蛋白尿:OR2.801,95%CI2.076~3.778;重度蛋白尿:OR5.607,95%CI3.583~8.775)和院內死亡風險(輕度蛋白尿:OR1.735,95%CI1.107~2.718;重度蛋白尿:OR2.021,95%CI1.169~3.496)均增高。Kaplan-Meier生存曲線顯示,伴蛋白尿的Ⅰ型CRS患者的院內生存率低于無蛋白尿的Ⅰ型CRS患者(Log rankp0.001). 結論 蛋白尿是Ⅰ型CRS發(fā)生和院內死亡的獨立危險因素,關注蛋白尿,可能有助于及早預防Ⅰ型CRS的發(fā)生,改善預后。
[Abstract]:......
【學位授予單位】:南方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R692.5;R541.6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嵩山;吳明;曾晶晶;李明利;吳樂鋒;馮永文;;肢體缺血后處理對孕兔失血性休克急性腎損傷的保護及作用機制[J];贛南醫(yī)學院學報;2014年03期
2 田磊;牟姍;;急性腎損傷后慢性腎臟病的研究進展[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腎病雜志;2013年08期
3 牟洪賓;王海霞;劉昌華;高波;;膿毒癥合并急性腎損傷患者的臨床特點與預后[J];海南醫(yī)學院學報;2013年12期
4 韋琪;孔宙;黃育強;;血清胱抑素C與血清肌酐在急性腎損傷早期診斷及預后評估價值的臨床研究[J];海南醫(yī)學院學報;2013年11期
5 于晶;謝曉華;張子敬;;通腑瀉熱方對外科膿毒癥患者降鈣素原和免疫功能影響[J];遼寧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3年12期
6 蔣晨;陳奇;夏磊;薄雋杰;黃翼然;;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早期預測經皮腎鏡取石術后急性腎損傷的價值[J];臨床泌尿外科雜志;2013年09期
7 王祖柏;;血必凈聯(lián)合烏司他丁治療膿毒血癥36例療效分析[J];海南醫(yī)學院學報;2014年03期
8 潘宏偉;郭瑩;鄭昭芬;彭建強;張宇;何晉;劉征宇;胡勇軍;王長錄;;急性ST段上抬型心肌梗死合并1型心腎綜合征的危險因素[J];中南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4年04期
9 陳文標;黃建溶;戴勇;;膜性腎病差異性表達microRNA的靶基因功能分析[J];暨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與醫(yī)學版);2014年04期
10 江慧琦;曾寬;王萌;華平;張書銘;高敏楠;;體外循環(huán)下冠脈搭橋術后急性腎損傷的危險因素和預后分析[J];嶺南現(xiàn)代臨床外科;2014年03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周瑩;院內急性腎損傷患者的預后相關研究[D];復旦大學;2012年
2 周必業(yè);心腎交互疾病動物模型的建立以及瑞舒伐他汀的干預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醫(yī)學院;2012年
3 杜娟;心臟術后急性腎損傷進展預測及診斷標準比較的研究[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3年
4 王飛;PD-1對膿毒癥小鼠肝臟枯否細胞功能的影響與機制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13年
5 陳燕;人參二醇組皂苷改善LPS誘導急性腎損傷小鼠腎功能分子機制的研究[D];吉林大學;201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束偉斌;急性腎損傷后腎功能遠期追蹤的初步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2 劉蕓;急性左心衰竭病人中1型心腎綜合征發(fā)病率及危險因素的調查[D];福建醫(yī)科大學;2012年
3 孫鍵;危重病人急性腎損傷的流行病學調查及預后分析[D];吉林大學;2013年
4 李川;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遠期并發(fā)癥的單中心流行病學調查[D];南京大學;2013年
5 呂國偉;高血壓患者血清胱抑素C與冠心病的關系[D];鄭州大學;2013年
6 劉福崗;CVVH與IHD治療I型心腎綜合征的療效比較[D];廣西醫(yī)科大學;2013年
7 陳罡;507例急性腎損傷臨床與預后分析[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2年
8 張小紅;ICU與非ICU的AKI患者臨床特征及預后危險因素的比較[D];福建醫(yī)科大學;2013年
9 翁金山;住院患者急性腎損傷的流行病學調查[D];福建醫(yī)科大學;2013年
10 吳晶瑩;尿酸與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非杓型血壓形態(tài)的關系[D];福建醫(yī)科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164266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mjlw/1642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