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皮質(zhì)激素對腎小球疾病患者骨密度和骨轉(zhuǎn)換指標影響的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11-03 03:12
本文關鍵詞:糖皮質(zhì)激素對腎小球疾病患者骨密度和骨轉(zhuǎn)換指標影響的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糖皮質(zhì)激素 骨質(zhì)疏松 骨密度 骨轉(zhuǎn)換指標
【摘要】:目的(1)本研究應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在給予鈣劑聯(lián)合阿法骨化醇干預治療后,觀察免疫性腎小球疾病患者初次接受潑尼松治療對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和骨轉(zhuǎn)換指標(Bone turnover markers,BTMs)的影響;(2)本研究應用回顧性研究方法觀察長期應用糖皮質(zhì)激素治療的腎小球疾病患者骨密度和骨轉(zhuǎn)換指標的變化。對象與方法1、研究對象:前瞻性研究對象為2013年2月至2014年4月在我科初次住院且需接受糖皮質(zhì)激素治療的腎小球疾病患者30例,回顧性研究對象為在我院門診隨訪的長期應用潑尼松治療的免疫性腎小球疾病患者97例,設置我院體檢健康(各項生化指標正常)的醫(yī)務人員20例為對照組。2、研究方法:(1)將初次接受潑尼松治療的30例免疫性腎病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各15例),A組應用阿法骨化醇0.25μg/d和維D鈣咀嚼片(每片含碳酸鈣0.75g(相當于元素鈣300mg)和維生素D100IU),每日兩次),B組單獨應用維D鈣咀嚼片(每日兩次)。用藥前及用藥后3~4個月、6~7個月采用雙能量X線骨密度儀(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EXA)測定上述兩組患者的腰椎L1-L4、股骨頸和股骨三角的骨密度,用ELISA法測定血標本中骨轉(zhuǎn)換指標I型原膠原N端前肽(aminoterminal propeptide of type I procollagen,PINP)和I型膠原交聯(lián)C末端肽(C-terminal telopeptide of type I collagen,CTX-I)的濃度,同時測定血鈣、磷、血清白蛋白等常規(guī)生化指標;(2)將長期應用潑尼松治療的97例腎小球疾病患者按照激素使用時間分為C(≤3個月,9例)、D(3~≤6個月,10例)、E(6~≤9個月,22例)、F(9~≤12個月,11例)、G(12個月,45例)5組,采用雙能量X線骨密度儀測上述5組患者和20例對照組腰椎(L1~L4)、股骨頸、股骨三角的骨密度,用ELISA法測定骨轉(zhuǎn)換指標(血I型原膠原N端前肽PINP和I型膠原交聯(lián)C末端肽CTX-I)的濃度。結果(1)用潑尼松3~4個月時,B組腰椎L1-4骨密度較用藥前明顯下降(t=2.388,P0.05),A、B兩組血PINP濃度較用藥前均明顯下降(t=2.914 vs 2.809,P0.05),而血CTX-I濃度無明顯變化(t=0.427vs1.574,P0.05);(2)用潑尼松6~7個月時,A、B兩組各部位骨密度、血PINP濃度較用藥前均明顯下降(P0.05),A組血CTX-I濃度較用藥前明顯下降(P0.05);(3)D、E、F、G組患者各部位骨密度較對照組均明顯減低(P0.05),而C組患者的腰椎L2、L3、股骨頸與股骨三角骨密度與對照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4)F組各部位(除外股骨三角)骨密度較激素累積使用時間不超過9個月的C、D、E組患者的骨密度明顯下降(P0.05);激素累積使用時間超過12個月(1年)G組的腰椎骨密度較F組腰椎骨密度無明顯變化(P0.05);規(guī)律服用維生素D加鈣劑的患者,骨質(zhì)異常發(fā)生率減低(P0.05);(5)使用激素治療的各組患者血清CTX-I濃度較對照組均明顯升高,而血清PINP(除外D組)濃度較對照組均明顯下降(P0.05);(6)多元線性回歸或Pearson相關分析顯示:患者各部位骨密度與激素累積使用時間呈負相關(P0.05),PINP濃度與激素累積使用劑量、CTX-I濃度負相關(P0.05),CTX-I濃度與激素累積使用劑量呈正相關(P0.05);結論(1)免疫性腎小球疾病患者初次接受糖皮質(zhì)激素治療的同時應用阿法骨化醇0.25μg/d聯(lián)合鈣劑,在一定時間內(nèi)可以維持骨密度、阻止骨量的丟失,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抗骨吸收的作用,但不能對抗GC引起的骨形成的下降;(2)長期接受糖皮質(zhì)激素治療的腎小球疾病患者可導致骨量減少或骨質(zhì)疏松的發(fā)生,可致反映骨形成的骨轉(zhuǎn)換指標水平降低、反映骨吸收的骨轉(zhuǎn)換指標水平增加,聯(lián)合測定骨密度與骨轉(zhuǎn)換指標有利于早期防治糖皮質(zhì)激素性骨質(zhì)疏松。
【關鍵詞】:糖皮質(zhì)激素 骨質(zhì)疏松 骨密度 骨轉(zhuǎn)換指標
【學位授予單位】:安徽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R692
【目錄】:
- 英文縮略詞表6-8
- 中文摘要8-11
- 英文摘要11-14
- 1.前言14-15
- 2.材料與方法15-20
- 2.1 研究對象與排除標準15-16
- 2.2 方法16-19
- 2.3 統(tǒng)計學處理19-20
- 3.結果20-27
- 3.1 臨床一般資料20-22
- 3.2 骨密度測定22-25
- 3.3 骨轉(zhuǎn)換指標的檢測25-26
- 3.4 相關分析26-27
- 4.討論27-35
- 4.1 GC對免疫性腎小球疾病患者骨密度的影響28-30
- 4.2 GC對免疫性腎小球疾病患者骨轉(zhuǎn)換指標的影響30-31
- 4.3 GC與骨形成31-32
- 4.4 GC與骨吸收32-33
- 4.5 聯(lián)合監(jiān)測骨密度與骨轉(zhuǎn)換指標的價值33-34
- 4.6 鈣劑和活性維生素D的預防作用34-35
- 5.結論35-36
- 6.不足與展望36
- 參考文獻36-43
- 附錄43-44
- 致謝44-45
- 綜述45-59
- 參考文獻53-59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李志強;屈國普;黃順;;應用雙能X射線測量的骨密度儀[J];衡陽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03期
2 張晗祥;駱旭東;;骨質(zhì)疏松癥的藥物治療進展[J];中國骨質(zhì)疏松雜志;2009年10期
3 陳航;高燕;王梅;;糖皮質(zhì)激素對骨密度及骨折發(fā)生的影響[J];中國綜合臨床;2006年12期
4 唐松濤;劉安銀;章秋;沈馨茹;;應用FRAX篩查骨質(zhì)疏松高危人群的方法研究[J];中國骨質(zhì)疏松雜志;2011年11期
,本文編號:1134373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mjlw/113437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