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GD-siEGFR分子腫瘤靶向性及其抗惡性膠質(zhì)瘤的體內(nèi)外作用研究
本文選題:cRGD-siRNA + 腫瘤靶向; 參考:《南方醫(yī)科大學》2016年博士論文
【摘要】:研究背景近年來癌癥已成為威脅人類生命與健康的主要致死疾病,對癌癥的有效防治已是全球共同面臨的難題。目前,手術、放化療是治療癌癥的常規(guī)手段,但存在不良反應多、對人體損傷大以及治療效果不理想等問題。近年來,新型的腫瘤分子靶向藥物逐漸進入臨床,因其具有特異性強、耐受性好、毒副作用相對小等特點,分子靶向藥物已成為臨床治療腫瘤的重要手段。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是一種細胞外蛋白配體的細胞表面受體。已有大量研究表明,EGFR的異常表達,可激活與腫瘤增殖、分化相關的基因,在腫瘤的發(fā)生和發(fā)展過程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目前靶向EGFR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劑(EGFR-TKI)是當今腫瘤藥物研發(fā)的重要方向。臨床上針對EGFR的腫瘤靶向藥物主要分三類:小分子靶向藥物、單克隆抗體和腫瘤疫苗,如常用的西妥昔單抗、帕尼單抗等。腫瘤靶向藥物的問世為臨床治療腫瘤發(fā)揮了巨大的作用,但隨著臨床的廣泛應用,與這些靶向藥物相關的嚴重不良反應不斷涌現(xiàn),且逐漸產(chǎn)生的耐藥性問題已成為腫瘤靶向藥物研究的又一個挑戰(zhàn),如何滿足迫切的臨床需求,研發(fā)新型的腫瘤靶向藥物變得尤為重要。RNA干擾(RNA interference, RNAi)是近年發(fā)展起來的一種新技術。RNAi是指通過外源性或內(nèi)源性的雙鏈RNA在體內(nèi)誘導靶基因mRNA產(chǎn)生特異性降解,進而發(fā)揮特異性的基因沉默作用,目前全球已有近60個關于腫瘤和病毒感染的siRNA藥物進入到臨床試驗階段,RNAi作為一種全新的藥物分子展示了巨大的臨床應用前景。通過搜索國際上重要的臨床試驗注冊數(shù)據(jù)庫,如美國ClinicalTrials.gov、世界衛(wèi)生組織臨床試驗注冊平臺(ICTRP)等,暫未見以EGFR為靶點的siRNA藥物的臨床注冊,因此利用現(xiàn)代生物學技術開發(fā)針對EGFR為靶點的siRNA藥物具有一定的研究價值和創(chuàng)新性,而且還蘊藏著巨大的潛力和臨床應用前景。整合素(integrin)是一種介導細胞核與外環(huán)境之間連接的跨膜受體。作為細胞粘附分子家族的重要成員之一,主要介導細胞之間、細胞與胞外基質(zhì)之間的粘附,在許多惡性腫瘤細胞表面高表達,但在大多數(shù)正常的靜止期細胞和組織中幾乎不表達,其亞型為αvβ3,,F(xiàn)有研究已證實多肽RGD(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可以被αvβ3受體特異性的識別,且環(huán)狀RGD (cRGD)對αvβ3受體的親和力、特異性更高。因此,可以利用cRGD與腫瘤細胞表面高表達的αvβ3受體特異性結合、經(jīng)受體內(nèi)吞攜帶藥物分子進入細胞內(nèi)的特點,人工合cRGD-siEGFR分子,研發(fā)可特異性靶向腫瘤細胞并沉默EGFR mRNA表達的新型腫瘤分子靶向藥物,這將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意義和臨床價值。綜上所述,我國惡性腫瘤患者日益增加,目前尚無治愈腫瘤的特效藥物,常規(guī)的治療手段毒副作用大,療效不理想,新型的腫瘤靶向藥物雖然從一定程度上顯示了臨床療效,但仍存在較多嚴重不良反應,而且現(xiàn)有的靶向藥物僅局限于非小細胞肺癌和乳腺癌等幾個病癥,加上日益嚴重的耐藥問題已成為這些藥物的應用瓶頸,更多的新型腫瘤靶向藥物亟待開發(fā),新興的RNAi技術為新型腫瘤靶向藥物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為新型高效低毒的腫瘤靶向藥物研發(fā)帶來了希望。目前國際上重要的臨床試驗注冊數(shù)據(jù)庫ClinicalTrials.gov、世界衛(wèi)生組織臨床試驗注冊平臺(ICTRP)等,暫未見以EGFR為靶點的siRNA藥物的臨床注冊,參考文獻中也未見以cRGD為靶向配體、EGFR為靶點的siRNA藥物研究報道,因此通過人工合成cRGD-siEGFR分子,研發(fā)可特異性靶向腫瘤細胞并沉默EGFR表達的新型腫瘤分子靶向藥物,這將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意義和臨床價值。本論文擬將cRGD肽通過小分子量PEG接頭直接共價偶聯(lián)到特異性沉默EGFR siRNA正義鏈的末端,得到可特異性沉默腫瘤細胞EGFR mRNA表達的cRGD-siEGFR分子,并考察該分子特異性沉默EGFR mRNA和蛋白的作用、腫瘤靶向性、抗腫瘤活性及其毒副作用和免疫刺激反應,并進一步對腫瘤組織切片,進行免疫組化和TUNEL分析,驗證cRGD-siEGFR分子抑制腫瘤細胞增值、誘導腫瘤細胞凋亡的作用,以及對機體各臟器和組織的毒副作用,探討cRGD-siEGFR分子作為新型腫瘤分子靶向藥物的可行性及其存在的優(yōu)缺點,也為類似的RNAi藥物研究提供參考。目的1.篩選驗證有效沉默EGFR mRNA表達的siRNA序列及其骨架修飾方式。2.合成cRGD-siEGFR分子并且對其結構和純度進行鑒定分析。3.體外研究cRGD-siEGFR分子的血漿穩(wěn)定性。4.體外研究cRGD-siEGFR分子的細胞靶向性,細胞毒性及其特異性沉默EGFR mRNA表達的功能。5.荷瘤裸鼠模型研究cRGD-siRNA分子的腫瘤靶向性及其在體內(nèi)的代謝分布。6.荷瘤裸鼠模型研究cRGD-siRNA分子抗腫瘤生長的生物學活性及其相關機制(基因沉默效率和腫瘤細胞凋亡情況);7.荷瘤裸鼠模型研究cRGD-siRNA分子對免疫原性和肝腎功能的影響。方法1. EGFR siRNA序列驗證和骨架修飾通過RT-qPCR法進行對EGFR siRNA序列沉默EGFR mRNA的效率進行驗證,并對驗證后的序列進行骨架修飾,主要通過對EGFR siRNA正義鏈或反義鏈的5’或3’端進行甲氧基修飾以及關鍵位置的U替換為T,以提高siRNA的穩(wěn)定性,降低免疫原性和脫靶效應。2. cRGD-siEGFR分子的合成將cRGD肽的氨基與8-氨基-3,6-二氧雜辛酸(PEG)的羧基脫水縮合,得到cRGD-PEG,再與3-Maleimidopropionic Acid (MPA)的羧基脫水縮合,得到cRGD-PEG-MPA,最后通過巰基與EGFR siRNA分子正義鏈的5’端共軛連接,得到人工合成的cRGD-siEGFR。LC-MS對合成的cRGD-siEGFR進行結構鑒定,高效液相色譜(HPLC)檢測cRGD-siRNA分子的合成純度。3. cRGD-siEGFR分子的血漿穩(wěn)定性未經(jīng)修飾siRNA、不同骨架修飾EGFR siRNA、以及合成的雙鏈cRGD-siEGFR分子,與小鼠新鮮血漿1:1混合,在37℃條件孵育不同時間后,采用1.2%瓊脂糖凝膠電泳測定其穩(wěn)定性。4. cRGD-siEGFR分子體外生物學功能研究CCK-8法評價cRGD-siRNA分子的體外細胞毒性。共聚焦顯微鏡檢測Cy5標記siRNA分子在細胞中的分布,以此驗證cRGD-siEGFR分子的細胞靶向性。RT-qPCR和western blot評價cRGD-siEGFR分子在細胞水平抑制EGFR mRNA和EGFR蛋白表達的作用。流式細胞術定量檢測U87 MG細胞對cRGD-siEGFR-cy5的攝取能力。CCK-8和EDU實驗考察cRGD-siEGFR抑制U87MG細胞的增殖作用。流式細胞術測定cRGD-siEGFR誘導U87 MG細胞凋亡的作用。5. cRGD-siEGFR分子在體內(nèi)的腫瘤靶向性及其代謝分布。成功建立腫瘤裸鼠模型后,尾靜脈注射Cy5標記的cRGD-siEGFR (lnmol/20g)和EGFR siRNA (lnmol/20g)。分別在12h、24h、48h、72h進行活體成像。72h后頸椎脫臼法處死小鼠,迅速解剖取出腫瘤組織、心、肝、脾、肺、腎并進行熒光成像,觀察各離體器官內(nèi)siRNA的分布情況。激發(fā)波長和發(fā)射波長分別為640nm和680nm,6. cRGD-siEGFR分子的腫瘤組織靶向性。將實驗動物隨機分為3組,每組3只裸鼠,分別為U87 MG腫瘤模型cRGD-siEGFR組(A組)、U87 MG腫瘤模型裸siRNA組(B組)、Hela腫瘤模型cRGD-siEGFR組(C組)。當裸鼠腫瘤體積長到約150mm3時,開始給藥,A組尾靜脈注射Cy5標記的cRGD-siEGFR (1nmol/20g)、B組尾靜脈注射Cy5標記的裸EGFR siRNA組(1nmol/20g)、C組尾靜脈注射Cy5標記的cRGD-siEGFR (1nmol/20g),給藥24h后水合氯醛(5%,120ul/20g)麻醉裸鼠取材處理,切片染色,顯微鏡觀察cRGD-siEGFR在組織中的分布,評價cRGD-siEGFR分子的腫瘤組織靶向性。7. cRGD-siEGFR分子抗腫瘤生物學活性成功建立裸鼠腫瘤模型后,待裸鼠腫瘤體積長到約150mm3時,尾靜脈注射給藥。A組為正常對照組,給予生理鹽水(125μl/20g)、B組cRGD-siNC組(5nmol/20g)、C組cRGD-siVegfr2(1.5 nmol/20g)、D組cRGD-siEGFR(1.5 nmol/20g)、E組為混合給藥組cRGD-siVegfr2(1.5 nmol/20g)+cRGD-siEGFR (1.5 nmol/20g)、F組cRGD-siEGFR(5 nmol/20g)。每間隔48h給藥一次,一共給藥7次,在每次給藥前和最后麻醉前測量荷瘤裸鼠體重和腫瘤體積,計算公式:V=ab2×0.5(a為長直徑,b為短直徑),最后一次給藥3天后,水合氯醛(5%,120ul/20g)麻醉裸鼠取材,摘眼球法取血,分離血清;解剖分離腫瘤組織,液氮保存,分別用于qRT-PCR, Western Blot、TUNEL染色和免疫組化檢測。8. cRGD-siEGFR分子的免疫原性和肝腎毒性考察采用Elisa測定以上各組裸鼠血清中IFN-α、IL-6、IFN-γ和IL-12的含量,以及谷丙轉(zhuǎn)氨酶和肌酐含量,與正常對照組和陰性對照進行比較。進一步解剖摘取各組裸鼠心、肝、脾、腎進行病理切片,HE染色觀察,與正常組進行比較。結果1. EGFR siRNA序列驗證和骨架修飾經(jīng)篩選驗證,發(fā)現(xiàn)sense strand:5'-CAA AGU GUG UAA CGG A AUA dTdT-3'; antisense strand:5'-UAU UCC GUU ACA CAC UUUG dTdT -3' 的 EGFR siRNA序列具有較好的沉默效應,沉默EGFR mRNA的效率可達80%以上。確定了siRNA序列的骨架修飾方法,即在正義鏈和反義鏈的兩端的三個堿基進行甲氧基修飾,可顯著提高EGFR siRNA的穩(wěn)定性,且不降低其沉默效率。2. cRGD-siEGFR分子的合成LC-MS鑒定結果表明,合成的cRGD-siEGFR分子質(zhì)量與理論分子質(zhì)量一致,證明合成成功。反相HPLC的純度分析結果表明cRGD-siEGFR分子的純度可達88.0%。3. cRGD-siEGFR分子的血漿穩(wěn)定性實驗結果表明,裸EGFR siRNA在血漿中穩(wěn)定性較差,12h后大量降解,24h全部降解;第三種骨架修飾方式(即在正義鏈和反義鏈的兩端的三個堿基進行甲氧基修飾)siRNA的穩(wěn)定性最好,36h后仍有少量siRNA未被降解;cRGD-siRNA分子結構最穩(wěn)定,到48小時僅有部分降解。4. cRGD-siEGFR分子體外生物學功能研究(1)CCK-8實驗結果表明cRGD-siRNA分子細胞毒性非常小。當cRGD-siRNA給藥濃度達到1500nM時,共培養(yǎng)24h后,細胞活性仍達到90.56%,濃度增大到2000nM時,細胞活性仍可達到82.92%。(2)共聚焦顯微鏡觀察cRGD-siEGFR對U87 MG細胞的特異性靶向作用。cRGD-siEGFR可較好的將EGFR siRNA遞送進入細胞內(nèi)。而裸siRNA無法進入細胞內(nèi)部,經(jīng)RAD特異性封閉αvβ3受體后,cRGD-siEGFR也無法進入細胞內(nèi),表明cRGD-siEGFR可特異性的靶向高表達avβ3受體的腫瘤細胞,如U87 MG細胞系。(3) RT-qPCR實驗結果表明,與control組的EGFR mRNA表達水平相比,轉(zhuǎn)染濃度100nM和200nM時cRGD-siEGFR沉默效率較低,分別為2.55%和15.10%,與Control組相比不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P=0.809和P=0.073)。與Control組相比,500nM、800nM、1000nM和lipo 2000/siRNA組的EGFR mRNA表達水平均顯著下調(diào),表達量分別為:47.39%、21.93%、13.34%和18.57%,且均有顯著差異(P0.01)。從轉(zhuǎn)染的劑量可以看出,隨著濃度梯度的增大,cRGD-siEGFR分子的沉默效率逐漸增大,但達到1000nM時,其沉默效率超過了陽性對照lipo2000/siRNA組,且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P=0.034)。(4) Western Blot實驗結果表明,與control組的EGFR蛋白表達水平相比,裸siRNA組和cRGD-siNC組不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P0.05)。cRGD-siEGFR和lipo 2000/siRNA的EGFR蛋白表達水平顯著低于control組,分別為26.47%和15.04%(P0.01)。表明cRGD-siEGFR可有效沉默U87 MG細胞內(nèi)EGFR蛋白表達。(5)流式細胞術實驗結果表明,裸siRNA幾乎不能進入U87 MG細胞內(nèi),Cy5陽性率僅為1.27%,熒光強度11.67,這與共聚焦顯微鏡的結果一致。與裸siRNA-Cy5組相比較,U87 MG對cRGD-siEGFR-cy5(100nM)、cRGD-siEGFR-cy5 (400nM)和lipo2000/siRNA-cy5的攝取能力較好,攝取陽性率分別為97.97%,98.68%和98.58%,平均熒光強度分別為347.00,1145.00和3133.67。且隨著給藥劑量增加,攝取量也相應增加,400nM的cRGD-siEGFR-cy5其攝取量是100nM劑量組的4倍,但相對于lipo2000/siRNA-cy5組,U87 MG對cRGD-siEGFR-cy5攝取量相對較低,只有l(wèi)ipo2000/siRNA-cy5組攝取量的35%。(6)CCK-8實驗結果表明,不同濃度cRGD-siEGFR分子(400 nM、600nM、800 nM)在48h和72h均具有抑制U87 MG細胞增殖的作用,48h各濃度組細胞增殖活性依次為(77.11±10.19)%、(61.13±12.20)%、(44.52±7.35)%,72h各濃度組細胞增殖活性依次為(68.60±9.23)%、(52.11±8.21)%、(33.74±6.84)%,與Control組相比均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1)。EDU實驗結果與CCK-8實驗結果一致。(7)流式細胞術實驗結果表明不同濃度的cRGD-siEGFR(400 nM、600 nM、 800 nM)均可不同程度的誘導U87 MG細胞產(chǎn)生凋亡,凋亡率分別為(26.59±5.87)%,(45.23±6.99)%和(53.88±7.38)%,與Control和陰性組相比,均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5. cRGD-siRNA分子在體內(nèi)的腫瘤靶向性及其代謝分布。裸鼠活體成像結果顯示經(jīng)小鼠尾靜脈注射1nmol的cRGD-siEGFR分子(Cy5標記),cRGD-siEGFR分子可特異性靶向腫瘤部位。在12h、24h時腫瘤部位有大量Cy5熒光表達,在腎臟組織中也有較多的Cy5熒光表達,其次在肝臟中也有少量表達。而裸siRNA (Cy-5標記)在腫瘤部位12h、24h均未見Cy5熒光表達,在腎臟和肝臟有較高表達。解剖后,裸鼠的活體組織器官成像的結果和各解剖組織器官結果相一致,均顯示cRGD-siEGFR分子可特異性靶向腫瘤組織。進一步延長時間觀察結果顯示,24h之后在腫瘤部位和腎臟的熒光表達逐漸降低,48h時肝臟基本無熒光表達,72h時腫瘤部位和腎臟的熒光表達量已經(jīng)非常小;72h時裸siRNA (Cy-5標記)在腫瘤部位始終未見分布。解剖后,裸鼠的活體組織器官成像結果和解剖后各組織器官成像結果一致,表明cRGD-siEGFR的穩(wěn)定性較好,48h時腫瘤部位仍有較高熒光表達,72h腫瘤部位仍有少量熒光表達,主要代謝部位為腎臟,其次為肝臟。6. cRGD-siRNA分子的腫瘤組織靶向性。尾靜脈注射1 nmol裸siRNA和cRGD-siEGFR分子后,cRGD-siEGFR分子可通過腫瘤血管,滲入到腫瘤組織間質(zhì)中,而裸siRNA無法進入腫瘤部位,在不表達αvβ3受體的正常組織和Hela腫瘤組織中,cRGD-siEGFR分子無法達到腫瘤部位,進一步在裸鼠體內(nèi)證實cRGD-siEGFR分子可特異性靶向高表達αvβ3受體的腫瘤部位,并滲入腫瘤間質(zhì)。7. cRGD-siRNA分子的抗腫瘤生物學活性尾靜脈注射,連續(xù)給藥7次,每間隔48h給藥一次,每次注射前測量腫瘤體積和體重,最后一次給藥3天后,再次測量腫瘤體積和體重,處死裸鼠,分離腫瘤,生理鹽水洗凈,濾紙吸干水分,拍照,稱重。統(tǒng)計學分析各組荷瘤裸鼠腫瘤體積和瘤重變化情況,結果顯示僅高劑量的cRGD-siEGFR (5nmol/20g)才能顯著抑制腫瘤生長,低劑量的cRGD-siVegfr2(1.5 nmol/20g)和cRGD-siEGFR (1.5nmol/20g)具有抑制腫瘤生長的趨勢,但無顯著差異。RT-qPCR和Western Blot實驗結果表明,cRGD-siEGFR (1.5nmol)組、cRGD-siVegfr2 (1.5nmol)+ cRGD-siEGFR (1.5nmol)聯(lián)合給藥組和cRGD-siEGFR (5nmol)組可明顯降低腫瘤組織中EGFR mRNA和蛋白的表達水平,但cRGD-siEGFR (5nmol)作用最強,可到達約50%的體內(nèi)沉默效率。Tunel染色結果表明,高劑量的cRGD-siEGFR (5nmol/20g)能明顯誘導腫瘤細胞凋亡,低劑量的cRGD-siVegfr2 (1.5 nmol/20g)和cRGD-siEGFR (1.5nmol/20g)具有一定的誘導腫瘤細胞凋亡作用。8. cRGD-siEGFR分子的免疫原性和肝腎毒性考察Elisa和血生化實驗結果表明,與對照組相比,cRGD-siRNA組細胞因子IFN-α, IFN-γ, IL-6和IL-12,肌酐和丙氨酸轉(zhuǎn)氨酶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表明cRGD-siEGFR免疫原性和毒性較小。病理切片結果進一步表明,cRGD-siRNA毒性小,即使高劑量(5nmol)連續(xù)給藥7次后(間隔48h一次),對機體各臟器也未見明顯毒性作用。結論通過將cRGD肽與小分子量PEG接頭直接共價偶聯(lián)到EGFR siRNA正義鏈末端,成功合成了cRGD-siEGFR分子,體外和體內(nèi)的研究結果表明cRGD-siEGFR分子可特異性的靶向腫瘤部位,并進入腫瘤間質(zhì),特異性沉默EGFR mRNA的表達,并顯著抑制腫瘤的生長,具有較好的臨床研究前景。
[Abstract]:......
【學位授予單位】:南方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R943;R96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黃佳英;邱祖民;;阿霉素磁性靶向藥物的研究進展[J];化工中間體;2008年06期
2 劉鳳麗;;納米技術在轉(zhuǎn)移癌治療中的應用[J];科技信息;2013年19期
3 吳銀俠,楊華元;靶向藥物轉(zhuǎn)運系統(tǒng)[J];武漢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年02期
4 張彥奇;唐芳瓊;;鐵氧體磁納米結構的制備、表征及其在靶向藥物釋放領域的應用研究[J];感光科學與光化學;2006年05期
5 ;[J];;年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凱;;靶向藥物效果:“未療先知”還是“因治而變”?[A];中國腫瘤內(nèi)科進展 中國腫瘤醫(yī)師教育(2014)[C];2014年
2 石海霞;梁韻娟;;1例支氣管腺樣囊性癌術后患者予靶向藥物霧化治療的護理[A];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年會——2013第十四次全國呼吸病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3年
3 來茂德;;靶向治療需要靶向診斷[A];2013年浙江省病理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13年
4 王哲;張陽;;靶向藥物對細胞周期的影響及其在癌癥治療中的意義[A];第三屆中國腫瘤內(nèi)科大會教育集暨論文集[C];2009年
5 李劍星;陶凱雄;陳道達;;納米技術在靶向藥物開發(fā)中的應用[A];新世紀科技與湖北經(jīng)濟發(fā)展——2001首屆湖北科技論壇論文集[C];2001年
6 吳勇;海俐;姚念;屈博毅;;硫胺素二硫化物類腦靶向藥物載體的設計與合成[A];2011年全國藥物化學學術會議——藥物的源頭創(chuàng)新論文摘要集[C];2011年
7 盧學春;朱宏麗;楊波;范輝;李素霞;劉洋;翟冰;;一種基于生物信息學技術快速篩選治療造血系惡性腫瘤靶向藥物新方法的建立和初步應用[A];第12屆全國實驗血液學會議論文摘要[C];2009年
8 羅杞榆;潘麗;廖慧瓊;張志蘭;;納米磁靶向藥物載體研究進展[A];第六屆海南省科技論壇“醫(yī)藥科技創(chuàng)新與藥品質(zhì)量安全”專題論壇、海南省藥學會2012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2年
9 王金全;張平玉;錢晨;計亮年;巢暉;;靶向線粒體的手性釕多吡啶配合物研究[A];第八屆全國化學生物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3年
10 張海容;韓璐;陳金娥;;熒光探針技術篩選靶向藥物分子硫酸多糖[A];泛環(huán)渤海地區(qū)九省市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會——2011年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張旭;靶向藥物成為抗癌新“武器”[N];中國醫(yī)藥報;2006年
2 健康時報特約記者 吳志;有的靶向藥餐后別忙喝水[N];健康時報;2009年
3 馬飛;伴侶診斷劑提振靶向療法[N];醫(yī)藥經(jīng)濟報;2013年
4 本報記者 黃靜芝;風險共擔解靶向藥使用困局[N];醫(yī)藥經(jīng)濟報;2013年
5 記者 王丹;靶向藥物療效不應被高估[N];健康報;2014年
6 米內(nèi)網(wǎng);兵分兩路沖向靶向理想國[N];醫(yī)藥經(jīng)濟報;2014年
7 潘文;癌癥靶向治療研究走入臨床任重道遠[N];中國醫(yī)藥報;2007年
8 記者 李穎;靶向因人而異化療仍是基石[N];科技日報;2013年
9 程守勤;晚期肺癌新療法:放射免疫靶向治療[N];健康報;2007年
10 健康時報記者 趙晴晴;肺癌患者可在家靶向治療[N];健康時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徐江生;基于線粒體靶向的新型納米醫(yī)藥體系的制備與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5年
2 賀帥;cRGD-siEGFR分子腫瘤靶向性及其抗惡性膠質(zhì)瘤的體內(nèi)外作用研究[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6年
3 許劉華;骨靶向抗腫瘤藥物的設計,合成及親骨性研究[D];四川大學;2005年
4 葉雙梅;DT390與TMTP1融合毒素的構建及其靶向治療高轉(zhuǎn)移性腫瘤的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5 朱玉兆;葉酸靶向性納米磁共振造影劑的制備與成像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10年
6 吳彥霖;抗老年癡呆藥物971靶向保護線粒體的功能作用及機制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7 張晶櫻;2E8-NCTD-脂質(zhì)體體外靶向B系白血病干細胞及機制研究[D];浙江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溢;基于金納米顆粒的診治結合靶向探針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5年
2 繆丹丹;基于Ⅱ/Ⅲ期無縫設計的靶向臨床試驗設計[D];南京醫(yī)科大學;2015年
3 張劉杰;具有肝實質(zhì)細胞線粒體靶向功能的納米遞釋系統(tǒng)的研究[D];河南大學;2015年
4 張譽華;養(yǎng)肺消疹方治療肺癌靶向藥物相關性皮疹的臨床觀察[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5年
5 趙玉璽;透明質(zhì)酸—阿魏酸靶向藥物的合成及初步細胞學研究[D];重慶醫(yī)科大學;2014年
6 劉丹;靶向CD40L的多肽配體的篩選與主動載藥系統(tǒng)的建立[D];上海交通大學;2009年
7 張贊;Fe_3O_4納米顆粒及其靶向藥物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02年
8 張潔英;LyP-1修飾磁納米顆粒介導的腫瘤磁感應靶向熱療[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2年
9 劉榮彬;NRP1靶向肽的篩選、鑒別、應用[D];廣州醫(yī)科大學;2014年
10 馬建榮;抗癌鎮(zhèn)痛肽肺靶向融合體的克隆與表達[D];沈陽藥科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179690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mazuiyixuelunwen/17969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