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醫(yī)學論文 > 口腔論文 >

拔牙與非拔牙矯治對安氏Ⅰ類患者頜面部軟組織正面觀的影響

發(fā)布時間:2017-05-03 06:04

  本文關鍵詞:拔牙與非拔牙矯治對安氏Ⅰ類患者頜面部軟組織正面觀的影響,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實驗目的在正畸學歷史上,拔牙或非拔牙矯治始終頗具爭議。在正畸治療方案的制定及矯治后效果的評價體系中,人們往往著眼于側面像或側位片的研究,而關于軟組織正面觀輪廓變化的研究資料甚少。然而在患者自身評價與社會生活中,正貌的接觸機會遠多于側貌,因而僅以側貌來評價矯治效果顯然是不充分的。本研究旨在通過臨床人體測量實驗初步探討下頜角點在正面像上的投影定點及下頜寬度的測量方法,并以此為手段,通過正面像的測量,評價拔牙與非拔牙矯治對安氏Ⅰ類青少年女性患者頜面部軟組織正貌的影響。 實驗方法首先,按納入標準選取牙頜面基本正常的青少年60人,在人體上標記下頜角點并拍攝正面像,觀察并測量該點在正面像上的投影位點,初步探討正面像中下頜角標志點的定點及下頜寬度的測量方法,為后續(xù)實驗提供依據。進而,從病例資料庫中篩選符合納入標準的安氏Ⅰ類青少年女性患者50例,其中非拔牙患者25例,拔牙患者25例。拔牙患者均為拔除4個第一前磨牙的雙頜突患者。收集每位患者治療前后的正面像,定點并測量12個指標,包括6個相對線距指標:面寬,下頜寬,鼻寬,口寬,面高,下面高;6個指數指標:面高/面寬,下面高/下頜寬,面寬/下頜寬,下頜寬/面高,口寬/下頜寬,下唇長/上唇長。使用SSPS13.0統計學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用配對t檢驗比較每組矯治前后的變化,用兩獨立樣本成組t檢驗對比組間差異。 實驗結果在正面像上,下頜角點在顴弓點-頦下點連線上的投影位置具有一定分布規(guī)律,即投影點位于該線段的中點或中點附近,顴弓點-下頜角投影點/顴弓點-頦下點百分比頻數曲線近似正態(tài)分布,,均值位于線段中點,不同性別間無統計學差異。以預實驗結果為依據,對實驗樣本的矯治前后正面像進行測量和對比,統計結果顯示,非拔牙組矯治后,下面高增加(P0.05);下面高/下面寬指數顯著增加(P0.01)。雙頜突組經拔除4個第一前磨牙矯治后,下面高/下頜寬、面寬/下頜寬2項指標增加(P0.05);下頜寬/面高指數減。≒0.05);下唇長/上唇長比值顯著增加(P0.01)。組間比較結果,矯治前后,兩組在面寬、下頜寬2項指標上均有統計學差異,非拔牙組患者的面寬與下頜寬大于雙頜突拔牙組;面高/面寬、下唇長/上唇長2項指標,兩組在治療前有統計學差異,治療后無統計學差異。余測量項目統計結果P0.05,無法說明組內或組間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實驗結論在頜面部基本正常、下頜角在均角范圍內的青少年中,下頜角點相對于顴弓點-頦下點連線的投影點位于該線段的中點或中點附近,不同性別間無統計學差異;非拔牙患者矯治后下面高增加;雙頜突患者寬度的生長發(fā)育相對不足,經拔除第一前磨牙矯治后,面型輪廓在水平向及垂直向均發(fā)生了改變,其中正面觀上最顯著的變化為下唇長/上唇長比例增加,接近美學正常值,面部比例協調性得以改善。無論非拔牙或拔牙矯治,下面高/下頜寬指數均增加,下面部整體上產生輕度“變窄變長”的效果,對面型有一定修飾作用。
【關鍵詞】:拔牙 非拔牙 軟組織 正面觀 安氏Ⅰ類
【學位授予單位】:吉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R783.5
【目錄】:
  • 中文摘要4-7
  • ABSTRACT7-15
  • 第1章 緒論15-25
  • 1.1 顏面美學定義及基本規(guī)律概述16-19
  • 1.2 生長發(fā)育的作用19-22
  • 1.3 拔牙與非拔牙對頜面部軟硬組織的影響22-24
  • 1.4 研究思路24-25
  • 第2章 關于正面像中下頜角點的定點及下頜寬度測量方法的研究25-31
  • 2.1 立題依據25-26
  • 2.2 材料及方法26-27
  • 2.3 實驗結果27-28
  • 2.4 討論28-30
  • 2.5 結論30-31
  • 第3章 拔牙與非拔牙矯治對安氏I 類患者頜面部軟組織正貌的影響31-53
  • 3.1 立題依據31-32
  • 3.2 材料與方法32-35
  • 3.2.1 研究對象32-33
  • 3.2.2 研究方法33-35
  • 3.2.3 可信性檢驗35
  • 3.2.4 統計學分析35
  • 3.3 實驗結果35-40
  • 3.3.1 可信性檢驗35-36
  • 3.3.2 非拔牙組治療前后統計結果36
  • 3.3.3 拔牙組治療前后統計結果36-37
  • 3.3.4 兩組間各測量項目比較結果37-40
  • 3.4 討論40-51
  • 3.4.1 實驗方法的確定40-43
  • 3.4.2 研究結果分析43-51
  • 3.4.3 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51
  • 3.5 結論51-53
  • 第4章 全文總結及展望53-56
  • 參考文獻56-63
  • 作者簡介及在學期間所取得的科研成果63-64
  • 致謝64-65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張富強,焦婷,孫健;應用螺旋CT三維重建頜面部軟組織的研究[J];上?谇会t(yī)學;2005年04期

2 焦婷,張富強,孫健;應用三維激光掃描儀采集及重建頭面部軟組織的研究[J];上?谇会t(yī)學;2005年05期

3 刁永全,李龍云;頜面部軟組織放線菌病2例報告[J];口腔醫(yī)學;1995年02期

4 陸爾奕,羅建平,楊寵瑩;頜面部與垂直距離相關標志點的測量分析[J];上?谇会t(yī)學;1997年04期

5 吳大銘;李新青;張永紅;婁曉靜;李振杰;;口腔頜面部軟組織木質異物9例診治分析[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0年31期

6 楊群超,劉書魁,蔣崇斌,石培凱;頜面部軟組織非金屬性異物的CT掃描診斷及手術治療[J];口腔頜面外科雜志;1995年01期

7 潘景光;;頜面部軟組織形態(tài)的三維測量方法[J];口腔醫(yī)學研究;2009年04期

8 梁元武;;貓抓咬頜面部軟組織損傷1例報告[J];現代口腔醫(yī)學雜志;1988年03期

9 蘇吉梅;葉笑味;阮文華;;兒童頜面部意外損傷216例臨床分析[J];浙江預防醫(yī)學;2007年02期

10 鄭宏;;急診頜面部軟組織外傷400例臨床分析[J];當代醫(yī)學;2009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封興華;李光輝;吳國鋒;肖晨亮;王博;畢云鵬;;新型三維掃描技術建立單側唇裂修復術療效評價方法的研究[A];第七屆中國醫(yī)師協會美容與整形醫(yī)師大會論文集[C];2010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北京大學人民醫(yī)院口腔科 郭惠杰;當心糖尿病與口腔病狼狽為奸[N];健康報;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魏曉曦;拔牙與非拔牙矯治對安氏Ⅰ類患者頜面部軟組織正面觀的影響[D];吉林大學;2013年

2 田華;牙合、頜位與頜面部軟組織數字化模型構建及在正畸中的應用研究[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1年

3 林璇;13-18歲青少年的頜面部軟組織對稱性研究[D];廣州醫(yī)學院;2010年

4 段君;應用CBCT分析不同骨面型安氏Ⅰ類患者下頜前磨牙位置的研究[D];重慶醫(yī)科大學;2012年

5 彭德志;安氏Ⅰ類低角型深覆(牙合)的矯治[D];大連醫(yī)科大學;2011年

6 顏妮;拔牙和非拔牙矯治對面部軟組織正貌的影響[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7 林琳;拔牙指數EI對正畸臨床拔牙指導性的分析研究[D];大連醫(yī)科大學;2007年

8 李婧;恒牙期安氏Ⅰ類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肌電研究[D];天津醫(yī)科大學;2010年

9 江靜;單雙側唇裂修復手術仿真及有限元分析[D];新疆大學;2011年

10 王濤;單側完全性唇裂同期鼻整形聯合鼻撐矯形效果的評價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12年


  本文關鍵詞:拔牙與非拔牙矯治對安氏Ⅰ類患者頜面部軟組織正面觀的影響,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42442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kouq/342442.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d80c3***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