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義齒周圍組織變化的臨床觀察及評價
發(fā)布時間:2021-08-10 07:39
目的:通過對種植義齒負荷后不同時間段多項指標的檢測,分析種植義齒負荷后周圍組織變化的規(guī)律,探討選擇性地應用有效檢查指標綜合診斷種植義齒周圍組織炎癥的可行性。方法:收集大連醫(yī)科大學附屬口腔醫(yī)院及附屬二院口腔科種植義齒共76顆,51人。以義齒負荷后時間的不同進行分組,即3、6、12、24個月4組。患者按期復診時,對義齒進行探診深度(probing depth,PD)、改良齦溝出血指數(shù)(modification sulcus bleeding index,mBI)、種植體周圍齦溝液(peri-implant crevicular fluid,PICF)的量、齦溝液中堿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天門冬氨酸氨基轉(zhuǎn)移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含量的檢測和X線片的拍攝。其中種植義齒齦溝液中的ALP、AST含量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進行定量,同時以對側(cè)同名天然牙共76顆作為對照進行比較。采用SPSS.20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比較各項檢測結(jié)果。結(jié)果:1、臨床指標(1)探診深度(PD)各時期種植義齒PD值均高于對照天然牙約0.89
【文章來源】:大連醫(yī)科大學遼寧省
【文章頁數(shù)】:56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血清量與吸潮紙尖浸潤長度的標準曲線
4、影像學檢查:以種植后即刻X線片為基線,標準參考Cranin(摘自《口腔種植學》,北京大學醫(yī)學出版社):1級:未出現(xiàn)骨吸收。2級:呈淺蝶形吸收。3級:骨吸收較明顯,但呈水平型。4級:骨吸收明顯,至種植體尾端。(見圖4.1)1級 2級 3級 4級圖4.1 骨吸收標準分級示例圖
14圖 1.1 種植義齒負荷后探診深度與對照天然牙柱形圖注:*p<0.05,與同期對照天然牙相比;**p<0.01,與同期對照天#p<0.05,與 24 個月組相比。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氧化鋯全瓷全冠修復對齦溝液患者的臨床療效觀察[J]. 郭斌,孫雷,翟曉紅. 河北醫(yī)學. 2017(10)
[2]口腔種植修復128例種植體周圍炎發(fā)生的相關影響因素分析[J]. 陳冰,林兆楠. 福建醫(yī)藥雜志. 2017(05)
[3]種植體周圍疾病發(fā)病率及危險因素的研究[J]. 李維婷,樸牧子,李慧,張毅,周卉,胡洪成,唐志輝,李蓬. 口腔醫(yī)學研究. 2017(07)
[4]軟組織在炎癥狀態(tài)下對不同基臺材料反應的組織學觀察[J]. 王敏,楊惠,王貽寧,夏海斌,鄒海嘯. 口腔醫(yī)學研究. 2016(11)
[5]氧化鋯基臺和常規(guī)鈦基臺在治療前牙區(qū)種植修復中的對比分析[J]. 馮全勝,王珊珊,楊璐,馬笮. 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 2016(17)
[6]種植體齦溝液中PGE2、IL-6和TNF-α的濃度測定及臨床價值[J]. 張政. 臨床口腔醫(yī)學雜志. 2016(02)
[7]種植體周圍炎病因、診斷、治療與種植體周維護[J]. 張楊珩,Zhibin Du,閆福華. 中國實用口腔科雜志. 2016(02)
[8]種植體周圍炎離我們有多遠[J]. 王刃,莊龍飛,史俊宇,周仲豪,賴紅昌. 中國實用口腔科雜志. 2016(02)
[9]種植體周圍炎診斷[J]. 張璽,宿玉成. 中國實用口腔科雜志. 2016(02)
[10]口腔種植體邊緣骨吸收的臨床療效評價[J]. 買布拜木·買買提依明,木合塔爾·霍加,白爾娜·吾守爾. 口腔醫(yī)學研究. 2015(06)
碩士論文
[1]不同系統(tǒng)種植體對種植體周圍組織影響的對比研究[D]. 王柏翔.吉林大學 2011
本文編號:3333769
【文章來源】:大連醫(yī)科大學遼寧省
【文章頁數(shù)】:56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血清量與吸潮紙尖浸潤長度的標準曲線
4、影像學檢查:以種植后即刻X線片為基線,標準參考Cranin(摘自《口腔種植學》,北京大學醫(yī)學出版社):1級:未出現(xiàn)骨吸收。2級:呈淺蝶形吸收。3級:骨吸收較明顯,但呈水平型。4級:骨吸收明顯,至種植體尾端。(見圖4.1)1級 2級 3級 4級圖4.1 骨吸收標準分級示例圖
14圖 1.1 種植義齒負荷后探診深度與對照天然牙柱形圖注:*p<0.05,與同期對照天然牙相比;**p<0.01,與同期對照天#p<0.05,與 24 個月組相比。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氧化鋯全瓷全冠修復對齦溝液患者的臨床療效觀察[J]. 郭斌,孫雷,翟曉紅. 河北醫(yī)學. 2017(10)
[2]口腔種植修復128例種植體周圍炎發(fā)生的相關影響因素分析[J]. 陳冰,林兆楠. 福建醫(yī)藥雜志. 2017(05)
[3]種植體周圍疾病發(fā)病率及危險因素的研究[J]. 李維婷,樸牧子,李慧,張毅,周卉,胡洪成,唐志輝,李蓬. 口腔醫(yī)學研究. 2017(07)
[4]軟組織在炎癥狀態(tài)下對不同基臺材料反應的組織學觀察[J]. 王敏,楊惠,王貽寧,夏海斌,鄒海嘯. 口腔醫(yī)學研究. 2016(11)
[5]氧化鋯基臺和常規(guī)鈦基臺在治療前牙區(qū)種植修復中的對比分析[J]. 馮全勝,王珊珊,楊璐,馬笮. 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 2016(17)
[6]種植體齦溝液中PGE2、IL-6和TNF-α的濃度測定及臨床價值[J]. 張政. 臨床口腔醫(yī)學雜志. 2016(02)
[7]種植體周圍炎病因、診斷、治療與種植體周維護[J]. 張楊珩,Zhibin Du,閆福華. 中國實用口腔科雜志. 2016(02)
[8]種植體周圍炎離我們有多遠[J]. 王刃,莊龍飛,史俊宇,周仲豪,賴紅昌. 中國實用口腔科雜志. 2016(02)
[9]種植體周圍炎診斷[J]. 張璽,宿玉成. 中國實用口腔科雜志. 2016(02)
[10]口腔種植體邊緣骨吸收的臨床療效評價[J]. 買布拜木·買買提依明,木合塔爾·霍加,白爾娜·吾守爾. 口腔醫(yī)學研究. 2015(06)
碩士論文
[1]不同系統(tǒng)種植體對種植體周圍組織影響的對比研究[D]. 王柏翔.吉林大學 2011
本文編號:333376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kouq/333376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