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發(fā)性萌出障礙(PFE)的變異位點與臨床表型的相關性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5-28 15:46
目的:通過對原發(fā)性萌出障礙(PFE)患者已有的臨床資料及由Pub Med/Medline/Cnki數(shù)據(jù)庫收集到的相關病例資料進行研究,初步探討PFE臨床表型與基因變異位點之間的可能關系。方法:收集近5年于我院臨床診斷為PFE的患者,通過臨床和影像學檢查采集PFE患者的臨床表型資料包括:患者的性別、年齡、發(fā)生部位、累及牙位、異常牙齒、骨型、家族史、PFE分型。對PFE患者進行基因學檢測:采用外周血提取基因DNA,使用聚合酶鏈反應(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擴增甲狀旁腺激素受體1(parathyroid hormone receptor 1,PTH1R)基因,并對PTH1R基因進行測序分析,以確定其變異位點。依據(jù)PRISMA指南,在Pub Med/Medline/Cnki數(shù)據(jù)庫采用以下檢索詞進行檢索:“primary failure of tooth eruption”、“primary failure of eruption”、“tooth eruption failure”和“PFE”,篩選出符合條件的文獻,并采集文獻中的PFE病例資料。對采集到的所有...
【文章來源】:青島大學山東省
【文章頁數(shù)】:106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研究一 原發(fā)性萌出障礙患者的臨床研究
第一章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1.2 研究方法
1.2.1 一般情況和病史采集
1.2.2 臨床檢查
1.2.3 X線片檢查
第二章 結果
2.1 研究對象Ⅰ
2.2 研究對象Ⅱ
2.3 研究對象Ⅲ
2.4 研究對象Ⅳ
2.5 研究對象Ⅴ
2.6 研究對象Ⅵ
2.7 患者臨床研究結果
第三章 討論
第四章 結論
研究二 原發(fā)性萌出障礙患者的基因檢測
第一章 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對象
1.2 實驗材料
1.2.1 主要實驗耗材
1.2.2 主要實驗試劑
1.2.3 主要實驗儀器
1.3 實驗方法
1.3.1 DNA提取
1.3.2 引物設計合成
1.3.3 聚合酶鏈反應(PCR)擴增PTH1R基因的外顯子
1.3.4 基因測序
第二章 結果
2.1 研究對象Ⅰ
2.2 研究對象Ⅲ
2.3 研究對象Ⅳ
2.4 研究對象Ⅵ
第三章 討論
第四章 結論
研究三 PFE的變異位點與臨床表型的相關性研究
第一章 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對象
1.2 研究方法
1.2.1 PFE病例樣本量的擴充
1.2.2 PFE病例資料的統(tǒng)計分析
第二章 結果
2.1 文獻篩選結果
2.2 PFE病例篩選結果
2.3 病例資料分析
2.3.1 性別與年齡分布
2.3.2 受累牙位
2.3.3 乳牙受累情況
2.3.4 受累部位
2.3.5 家族史
2.3.6 PFE分型
2.3.7 骨性分類
2.3.8 其他牙齒異常
2.3.9 治療史
2.3.10 PTH1R變異體
第三章 討論
第四章 結論
參考文獻
綜述
綜述參考文獻
病例報告
攻讀學位期間的研究成果
縮略詞表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原發(fā)性萌出障礙1例[J]. 王媛,魏莉婷,韓宗蒲,任利玲. 中華口腔醫(yī)學研究雜志(電子版). 2018(04)
[2]PTH影響牙萌出的初步研究進展[J]. 雷遠騰,唐正龍. 全科口腔醫(yī)學電子雜志. 2018(14)
[3]原發(fā)性恒磨牙萌出障礙1例的治療體會[J]. 李佩蓉,田黎,車遠倩,葛振林. 實用口腔醫(yī)學雜志. 2017(02)
[4]甲狀旁腺激素的基因表達調控[J]. 張婷婷,龐田田,李游山,白瑜. 生理科學進展. 2016(03)
[5]原發(fā)性萌出不足[J]. 徐開凡,許天民. 中華口腔正畸學雜志. 2013 (04)
[6]內含子對真核基因表達調控的影響[J]. 王悅冰,郎志宏,黃大昉. 生物技術通報. 2008(04)
碩士論文
[1]原發(fā)性萌出障礙臨床和基因的初步研究[D]. 劉晶晶.青島大學 2016
本文編號:3208318
【文章來源】:青島大學山東省
【文章頁數(shù)】:106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研究一 原發(fā)性萌出障礙患者的臨床研究
第一章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1.2 研究方法
1.2.1 一般情況和病史采集
1.2.2 臨床檢查
1.2.3 X線片檢查
第二章 結果
2.1 研究對象Ⅰ
2.2 研究對象Ⅱ
2.3 研究對象Ⅲ
2.4 研究對象Ⅳ
2.5 研究對象Ⅴ
2.6 研究對象Ⅵ
2.7 患者臨床研究結果
第三章 討論
第四章 結論
研究二 原發(fā)性萌出障礙患者的基因檢測
第一章 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對象
1.2 實驗材料
1.2.1 主要實驗耗材
1.2.2 主要實驗試劑
1.2.3 主要實驗儀器
1.3 實驗方法
1.3.1 DNA提取
1.3.2 引物設計合成
1.3.3 聚合酶鏈反應(PCR)擴增PTH1R基因的外顯子
1.3.4 基因測序
第二章 結果
2.1 研究對象Ⅰ
2.2 研究對象Ⅲ
2.3 研究對象Ⅳ
2.4 研究對象Ⅵ
第三章 討論
第四章 結論
研究三 PFE的變異位點與臨床表型的相關性研究
第一章 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對象
1.2 研究方法
1.2.1 PFE病例樣本量的擴充
1.2.2 PFE病例資料的統(tǒng)計分析
第二章 結果
2.1 文獻篩選結果
2.2 PFE病例篩選結果
2.3 病例資料分析
2.3.1 性別與年齡分布
2.3.2 受累牙位
2.3.3 乳牙受累情況
2.3.4 受累部位
2.3.5 家族史
2.3.6 PFE分型
2.3.7 骨性分類
2.3.8 其他牙齒異常
2.3.9 治療史
2.3.10 PTH1R變異體
第三章 討論
第四章 結論
參考文獻
綜述
綜述參考文獻
病例報告
攻讀學位期間的研究成果
縮略詞表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原發(fā)性萌出障礙1例[J]. 王媛,魏莉婷,韓宗蒲,任利玲. 中華口腔醫(yī)學研究雜志(電子版). 2018(04)
[2]PTH影響牙萌出的初步研究進展[J]. 雷遠騰,唐正龍. 全科口腔醫(yī)學電子雜志. 2018(14)
[3]原發(fā)性恒磨牙萌出障礙1例的治療體會[J]. 李佩蓉,田黎,車遠倩,葛振林. 實用口腔醫(yī)學雜志. 2017(02)
[4]甲狀旁腺激素的基因表達調控[J]. 張婷婷,龐田田,李游山,白瑜. 生理科學進展. 2016(03)
[5]原發(fā)性萌出不足[J]. 徐開凡,許天民. 中華口腔正畸學雜志. 2013 (04)
[6]內含子對真核基因表達調控的影響[J]. 王悅冰,郎志宏,黃大昉. 生物技術通報. 2008(04)
碩士論文
[1]原發(fā)性萌出障礙臨床和基因的初步研究[D]. 劉晶晶.青島大學 2016
本文編號:320831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kouq/320831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