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膜牽張快速牙移動的實驗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3-13 12:05
多年來,如何在對牙周牙體牙髓無不可逆性損傷的條件下提高牙移動速度,縮短正畸治療療程,一直是國內(nèi)外學者研究的熱點。 臨床上采用牙周膜牽張技術,可大幅度提高牙移動速度。但在牽張力的作用下,牙齒快速移動到一個新的位置,其長期安全穩(wěn)定性、牙髓的健康、牙根的吸收等都是很值得關注的問題。 本研究以8只beagle犬為實驗對象,采用自身對照設計,以雙根的第三前磨牙為支抗,拔除第二前磨牙,遠中移動單根的第一前磨牙。實驗側采用牙周膜牽張技術遠中移動第一前磨牙,對照側采用常規(guī)NiTi拉簧(100g)遠中移動第一前磨牙。通過牙齒移動距離的測量、牙根掃描電鏡觀察(SEM)、組織學形態(tài)學觀察、酶組織化學、免疫組化、原位雜交等實驗手段觀察牙齒移動速度及規(guī)律、牙周牙髓的組織學改建、TRAP陽性細胞數(shù)量分布及活性的變化規(guī)律、牙根表面吸收情況、牙周及牙髓組織中誘導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及其mRNA的表達變化規(guī)律,探討牙周膜牽張快速牙移動發(fā)生的生物學、生物力學機制以及牙髓牙體牙周修復改建機制,為牙周膜牽張快速牙移動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提供了動物實驗及理論支持。 結果顯示 1.所建立的牙周膜牽張快速...
【文章來源】:四川大學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157 頁
【學位級別】:博士
【部分圖文】:
實驗側齒槽外科手術牙槽間隔去骨示意圖
2.1測量方法:在粘接加力裝置后,未加力前用游標卡尺分別測量第一、三前磨牙和第一磨牙頸部測量標志點之間的距離,如圖6所示。然后每1周麻醉一次動物,在口內(nèi)測量移動牙(第一前磨牙)遠中移動以及支抗牙(第三前磨牙)近中移動的距離。測量三次,取其平均值。圖6游標卡尺測量牙移動距離
1..24粘結實驗裝置并加力實驗側:縫合拔牙創(chuàng)并清潔牙面后,將己制作完成的牽張裝置用玻璃離子粘固于第一和第三前磨牙上(圖4)。調磨胎早接觸點。每次加力時,旋轉加力鑰匙900(l/4螺旋)。術后當天起,早晚加力各一次,約·16-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牙周膜牽張成骨快速牙移動和傳統(tǒng)正畸牙移動的比較研究[J]. 王西齊,范建誼,周洪,葉湘玉. 實用口腔醫(yī)學雜志. 2004(04)
[2]牙周膜牽張成骨正畸牙快速移動規(guī)律與牙根組織變化的光鏡觀察[J]. 陳曦,周洪,王靜,葉湘玉,譚龍. 西安交通大學學報(醫(yī)學版). 2002(05)
[3]牽張力作用下培養(yǎng)的人牙周膜成纖維細胞生成NO的實驗研究[J]. 馮雪,陳富林,林珠,段銀鐘. 牙體牙髓牙周病學雜志. 2002(08)
[4]一氧化氮在骨改建中的作用機制[J]. 陳偉輝,喬鞠,李聲偉. 中國口腔種植學雜志. 2000(03)
[5]一氧化氮和細胞因子之間的相互調節(jié)作用[J]. 劉建國,王憲,陳明哲. 生理科學進展. 2000(01)
[6]人牙齦組織中內(nèi)皮素及一氧化氮合成酸的異常與牙周病相關性的研究[J]. 張昕,陳世璋. 北京口腔醫(yī)學. 1999(02)
[7]丹參對骨髓培養(yǎng)中破骨細胞生成的影響[J]. 丁寅,相馬俊一,山本照子,松本進,作田守. 實用口腔醫(yī)學雜志. 1999(01)
[8]大鼠實驗性牙髓炎組織中誘導型一氧化氮合成酶的mRNA表達[J]. 嚴焱,劉正. 牙體牙髓牙周病學雜志. 1998(04)
[9]正常人與慢性牙周炎患者牙齦組織中免疫活性物質的觀察[J]. 陳世璋,王石麟. 中華病理學雜志. 1996(06)
[10]血管內(nèi)皮細胞釋放的血管活性物質之間的相互作用[J]. 劉建國. 國外醫(yī)學(生理、病理科學與臨床分冊). 1995(02)
本文編號:3080186
【文章來源】:四川大學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157 頁
【學位級別】:博士
【部分圖文】:
實驗側齒槽外科手術牙槽間隔去骨示意圖
2.1測量方法:在粘接加力裝置后,未加力前用游標卡尺分別測量第一、三前磨牙和第一磨牙頸部測量標志點之間的距離,如圖6所示。然后每1周麻醉一次動物,在口內(nèi)測量移動牙(第一前磨牙)遠中移動以及支抗牙(第三前磨牙)近中移動的距離。測量三次,取其平均值。圖6游標卡尺測量牙移動距離
1..24粘結實驗裝置并加力實驗側:縫合拔牙創(chuàng)并清潔牙面后,將己制作完成的牽張裝置用玻璃離子粘固于第一和第三前磨牙上(圖4)。調磨胎早接觸點。每次加力時,旋轉加力鑰匙900(l/4螺旋)。術后當天起,早晚加力各一次,約·16-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牙周膜牽張成骨快速牙移動和傳統(tǒng)正畸牙移動的比較研究[J]. 王西齊,范建誼,周洪,葉湘玉. 實用口腔醫(yī)學雜志. 2004(04)
[2]牙周膜牽張成骨正畸牙快速移動規(guī)律與牙根組織變化的光鏡觀察[J]. 陳曦,周洪,王靜,葉湘玉,譚龍. 西安交通大學學報(醫(yī)學版). 2002(05)
[3]牽張力作用下培養(yǎng)的人牙周膜成纖維細胞生成NO的實驗研究[J]. 馮雪,陳富林,林珠,段銀鐘. 牙體牙髓牙周病學雜志. 2002(08)
[4]一氧化氮在骨改建中的作用機制[J]. 陳偉輝,喬鞠,李聲偉. 中國口腔種植學雜志. 2000(03)
[5]一氧化氮和細胞因子之間的相互調節(jié)作用[J]. 劉建國,王憲,陳明哲. 生理科學進展. 2000(01)
[6]人牙齦組織中內(nèi)皮素及一氧化氮合成酸的異常與牙周病相關性的研究[J]. 張昕,陳世璋. 北京口腔醫(yī)學. 1999(02)
[7]丹參對骨髓培養(yǎng)中破骨細胞生成的影響[J]. 丁寅,相馬俊一,山本照子,松本進,作田守. 實用口腔醫(yī)學雜志. 1999(01)
[8]大鼠實驗性牙髓炎組織中誘導型一氧化氮合成酶的mRNA表達[J]. 嚴焱,劉正. 牙體牙髓牙周病學雜志. 1998(04)
[9]正常人與慢性牙周炎患者牙齦組織中免疫活性物質的觀察[J]. 陳世璋,王石麟. 中華病理學雜志. 1996(06)
[10]血管內(nèi)皮細胞釋放的血管活性物質之間的相互作用[J]. 劉建國. 國外醫(yī)學(生理、病理科學與臨床分冊). 1995(02)
本文編號:308018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kouq/308018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