錐形束CT對上頜第三磨牙的解剖學研究及臨床意義探討
發(fā)布時間:2020-12-15 23:21
目的:上頜第三磨牙萌出時間較晚,而且位于上頜牙弓最末端,往往由于萌出空間不足而埋伏或阻生,常引起一系列的并發(fā)癥。在臨床上處理其根管時多面臨視野不佳、操作難度大、根管形態(tài)結構變化大及牙根存在彎曲等因素而影響治療效果,故一般建議拔除。上頜第三磨牙拔除術雖相對簡單,但由于其解剖結構變異性大,仍有可能發(fā)生嚴重的并發(fā)癥。同時隨著口腔技術的提高與器械材料的發(fā)展,將上頜第三磨牙作為自體牙移植供牙、作為基牙修復鄰近牙缺失,甚至納入正畸范疇的技術廣泛應用于臨床,對上頜第三磨牙進行根管治療也成為常規(guī)操作。無論是上頜第三磨牙拔除術或是對其進行根管治療都需要醫(yī)師對上頜第三磨牙的解剖學結構熟悉掌握。錐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agraphy,CBCT)可構建高精度的三維影像,且屬于非侵襲性操作,近年來在阻生牙拔除術術前檢查及根管系統(tǒng)研究中應用較多。本研究通過CBCT對上頜第三磨牙解剖學結構進行觀測及分析,以期為各種臨床操作尤其是以上頜第三磨牙為供體的自體牙移植術提供參考依據(jù),以達到提高診療效果的目的。方法:回顧性分析本院口腔種植門診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620例患者的第...
【文章來源】: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軍醫(yī)大學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5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h為術后半年圖像,g為影像學圖像,可見18已行完善根管治療,根尖、牙周陰影基本消失,牙周膜間隙仍存在;h為口內(nèi)觀察圖片,顯示18咬合面已行樹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瀘州地區(qū)上頜第三磨牙牙根數(shù)目與根管形態(tài)的CBCT研究[J]. 蔡雪,王望,劉瑤,楊維虹,劉興容. 重慶醫(yī)學. 2018(02)
[2]左上頜第三磨牙四個分叉牙根1例[J]. 楊琴秋,胡宗全,肖蓉. 廣東醫(yī)學. 2017(23)
[3]934顆上頜中切牙牙根位置錐形束CT解剖分型初探[J]. 王朝,周磊,徐多玲,徐淑蘭. 中華口腔醫(yī)學雜志. 2017 (11)
[4]四牙根上頜第三磨牙拔除后出血一例[J]. 齊莉恩,王興. 中國基層醫(yī)藥. 2017 (19)
[5]CBCT對不同年齡組間下頜第三磨牙拔除風險的評估[J]. 文珊輝,黃蘭柱,林梓桐,韓超,王鐵梅. 口腔醫(yī)學研究. 2017(05)
[6]上頜多生牙與第三磨牙結合1例報道[J]. 張琳林,鄒林洪. 重慶醫(yī)學. 2017(12)
[7]錐形束CT對老年人下頜磨牙熱牙膠根充質(zhì)量的評價[J]. 薛立秋,鄭立娟,李銶石. 口腔醫(yī)學研究. 2017(03)
[8]與下頜管關系密切的下頜阻生第三磨牙流行病學特征分析[J]. 寇正威,趙志軍,薛洋,胡開進. 中國實用口腔科雜志. 2017(03)
[9]上頜第三磨牙根管形態(tài)的CBCT研究[J]. 全鶴,王聃,袁杰. 口腔疾病防治. 2017(01)
[10]CBCT與RVG對下頜恒切牙根管形態(tài)評估的對比研究[J]. 計艷,王鐵梅,劉澍,文珊輝,林梓桐. 口腔醫(yī)學研究. 2017(01)
本文編號:2919076
【文章來源】: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軍醫(yī)大學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5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h為術后半年圖像,g為影像學圖像,可見18已行完善根管治療,根尖、牙周陰影基本消失,牙周膜間隙仍存在;h為口內(nèi)觀察圖片,顯示18咬合面已行樹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瀘州地區(qū)上頜第三磨牙牙根數(shù)目與根管形態(tài)的CBCT研究[J]. 蔡雪,王望,劉瑤,楊維虹,劉興容. 重慶醫(yī)學. 2018(02)
[2]左上頜第三磨牙四個分叉牙根1例[J]. 楊琴秋,胡宗全,肖蓉. 廣東醫(yī)學. 2017(23)
[3]934顆上頜中切牙牙根位置錐形束CT解剖分型初探[J]. 王朝,周磊,徐多玲,徐淑蘭. 中華口腔醫(yī)學雜志. 2017 (11)
[4]四牙根上頜第三磨牙拔除后出血一例[J]. 齊莉恩,王興. 中國基層醫(yī)藥. 2017 (19)
[5]CBCT對不同年齡組間下頜第三磨牙拔除風險的評估[J]. 文珊輝,黃蘭柱,林梓桐,韓超,王鐵梅. 口腔醫(yī)學研究. 2017(05)
[6]上頜多生牙與第三磨牙結合1例報道[J]. 張琳林,鄒林洪. 重慶醫(yī)學. 2017(12)
[7]錐形束CT對老年人下頜磨牙熱牙膠根充質(zhì)量的評價[J]. 薛立秋,鄭立娟,李銶石. 口腔醫(yī)學研究. 2017(03)
[8]與下頜管關系密切的下頜阻生第三磨牙流行病學特征分析[J]. 寇正威,趙志軍,薛洋,胡開進. 中國實用口腔科雜志. 2017(03)
[9]上頜第三磨牙根管形態(tài)的CBCT研究[J]. 全鶴,王聃,袁杰. 口腔疾病防治. 2017(01)
[10]CBCT與RVG對下頜恒切牙根管形態(tài)評估的對比研究[J]. 計艷,王鐵梅,劉澍,文珊輝,林梓桐. 口腔醫(yī)學研究. 2017(01)
本文編號:291907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kouq/291907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