顳下頜關節(jié)紊亂病( 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是口頜系統(tǒng)的常見病和多發(fā)病,近百年來關于牙合因素在TMD發(fā)生發(fā)展中的作用一直存在著較大的爭議。后牙缺失是最早受到關注的、可能與TMD相關的異常咬合表現(xiàn),但至今尚沒有一致的結論。為此,本研究采用流行病學方法從缺牙部位、缺牙數(shù)量與TMD關系的角度,采用先進的統(tǒng)計學方法——Logistic回歸分析,就缺牙與TMD的關系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并采用問卷調查形式對資深修復科醫(yī)生進行問卷調查,探討缺牙在TMD發(fā)病中的病因學意義。 材料和方法 首先對2005年下半年前來本院修復科就診的缺牙且無TMD癥狀或體征的患者1000例采用一例一表制,從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缺牙時間、缺牙表現(xiàn)、缺牙原因、治療史等方面進行調查。 在上述所調查的病例中選出年齡在21~60歲的所有因齲病、牙周病而致后牙缺失的患者501例(男209例,女292例,平均年齡44.05±10.31歲),并與本院TMD專科門診1991年以來所積累的以顳下頜關節(jié)彈響、頜面部疼痛或張口受限等癥狀為主訴,被診斷為顳下頜關節(jié)紊亂病的伴有后牙缺失的病例全部699例(男216例,女483例,平均年齡41.17±11.78歲)進行對照,分析缺后牙數(shù)、年齡、性別等因素與TMD的關系:在單因素logistic回歸的基礎上做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最后對第四軍醫(yī)大學以及北京大學的口腔醫(yī)學院口腔修復科36名資深修復科醫(yī)生就全口義齒制作過程中面弓的使用情況進行了問卷調查,以期了解咬合調改在全口義齒制作中的地位和價值,進而探索咬合接觸異常所可能造成的損害。 結果 1、修復科門診患者中男女分部無明顯差異,左右側缺牙無明顯差異,失牙數(shù)隨年齡增長而增加,缺牙部位分布上頜多于下頜,第1磨牙缺失最多見。 2、進入回歸方程的變量為性別、年齡及后牙缺失(p0.05),回歸系數(shù)依次為-0.431和-0.229、-0.049, OR值分別為0.650、0.796、0.952。表明TMD患者女性多于男性,在21-60歲中,年齡越大患TMD的危險性減小,后牙缺失越多患TMD的危險性越低。 3、幾乎所有接受調查的口腔修復科醫(yī)生都不使用面弓,但都認為90%以上的患者對義齒質量滿意,頜位關系是影響全口義齒修復質量的最重要的因素,75%的醫(yī)生進行初戴義齒時的調牙合操作。 結論 缺牙患者沒有明顯性別差異,年齡越大缺牙量越多,而女性、年輕者、缺后牙較少者則更易感顳下頜關節(jié)紊亂病(TMD)。缺牙后所致的咬合接觸異常可能是缺少量后牙導致TMD的重要原因,因此在義齒修復時應當重視建立正常咬合接觸關系,F(xiàn)行的全口義齒修復中調牙合是不可忽視的重要操作步驟,而基本不使用面弓,充分體現(xiàn)了建立正常咬合接觸關系對于保證義齒修復質量的重要意義。
【學位單位】:第四軍醫(yī)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07
【中圖分類】:R782.6
【文章目錄】:縮略語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文獻回顧
實驗一 1000 例缺牙要求修復患者的缺牙情況調查
1 資料和方法
2 結果
3 討論
4 結論
實驗二 后牙缺失與顳下頜關節(jié)紊亂病關系logist回歸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2 結果
3 討論
4 結論
實驗三 對我國兩?谇会t(yī)生制作全口義齒時使用面弓情況的調查
1 材料與方法
2 結果
3 討論
4 結論
全文總結
參考文獻
附表一 全口義齒治療情況醫(yī)生調表
個人簡歷和發(fā)表論文
致謝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慶國,王景云,梁儻,李樹春,劉新;缺牙對顳下頜關節(jié)軟骨形態(tài)的實驗研究[J];白求恩醫(yī)科大學學報;1997年04期
2 尤志浩,羅宗賚,徐櫻華,易新竹;偏側咀嚼對大白鼠下頜關節(jié)的影響——運用光鏡、透射電鏡和掃描電鏡的實驗研究[J];華西口腔醫(yī)學雜志;1987年04期
3 何玉玲,方秀斌;偏側咀嚼對顳頜關節(jié)影響的超微結構研究[J];解剖科學進展;2001年03期
4 王燕一,劉洪臣,郭貴華,師占平,張曄纓,曹均凱;1197例老年修復病例的臨床分析[J];口腔頜面修復學雜志;2000年01期
5 楊丹苓,徐文俊,李雋,甘紅,翁維民,朱玉蕾;上海市離退休干部失牙及修復狀況調查[J];口腔頜面修復學雜志;2001年02期
6 趙永康,馬紅梅,何玉玲,鄧燕,方秀斌;雙側磨牙缺失對大鼠顳下頜關節(jié)的影響[J];口腔醫(yī)學;2003年01期
7 王美青,顏朝云,劉豆豆;顳頜關節(jié)紊亂綜合癥合病因的臨床試驗研究[J];口腔醫(yī)學;1994年04期
8 蔣中華;錯?畸形合并顳下頜關節(jié)紊亂綜合征臨床表現(xiàn)和處理[J];口腔醫(yī)學;1998年01期
9 李曉光;于肖鵬;王延秀;劉太生;高德安;高靜;張麗;;?重建對偏側咀嚼大鼠顳下頜關節(jié)影響的研究[J];口腔醫(yī)學研究;2005年06期
10 胡敏,周繼林,洪民,王東勝;一側后牙缺失對髁狀突和關節(jié)盤酶組織化學的影響[J];口腔醫(yī)學縱橫;1995年02期
本文編號:
286356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kouq/28635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