頜面部撞擊損傷生物力學及其損傷模型的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10-24 14:18
一、人下頜骨在拉伸載荷下的生物力學性質 目的:探討應變率和骨密度與下頜骨拉伸力學性能的關系,建立下 頜骨在拉伸載荷下的本構方程。 方法:以5具新鮮男性青年尸體的下頜骨為材料,對每具標本進行 骨密度測定,然后制成標準試件在INSTRON材料試驗機上進行電子拉 伸,應變率分別為0.0003、0.003、0.03、0.3s~(-1),獲得不同載荷下相應的 應力-應變曲線。利用模型Y=a p ~bε~c,以極限強度、彈性模量以及破壞應 變?yōu)橐蜃兞浚╕),以應變率和骨密度為自變量(X)進行非線性回歸分析, 并建立與應變率和骨密度相關的下頜骨拉伸本構方程。 結果:極限強度、彈性模量以及破壞應變相對于應變率和骨密度的 非線性方程分另為σ_u=126.36ρ~(1.88)~(0.044)(P<0.01)、E=25170.97ρ~(0.44)ε~(0.052) (P<0.01)和ε_u=0.0088ρ~(1.89)ε~(-0.028)(P<0.01)。下頜骨在拉伸載荷下的 本構方程為σ=6309.57ρ~(0.96)ε~(0.056)ε~(0.80)(P<0.01)。 結論:應變率和骨密度是影響下頜骨拉伸生物力學性質的重要因素。 在一定應變率下可用獲取的本構方程模擬下頜骨材料的生物力學特性。根 據(jù)本構關系可以計算下頜骨在一定拉伸載荷作用下的應力大小,為損傷評 判提供參考依據(jù)。 二、人下頜骨在壓縮載荷下的生物力學性質 目的:研究下頜骨在不同壓縮載荷下的生物力學性質,建立下頜骨 在壓縮載荷下的本構方程。 方法:以5具新鮮男性青年尸體的下頜骨為材料,對每具標本進行 骨密度測定,然后制成標準試件在INSTRON材料試驗機上進行電子壓
【學位單位】:第四軍醫(yī)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年份】:2001
【中圖分類】:R782.4
【文章目錄】:
1. 前言
2. 中文摘要
3. 英文摘要
4. 文獻回顧:頜面部撞擊損傷
4.1 頜面部撞擊損傷流行病學
4.2 損傷嚴重度評分在頜面部撞擊傷的應用
4.3 頜面部撞擊損傷診斷、治療
4.4 頜面部撞擊損傷生物力學
4.4.1 撞擊損傷機理
4.4.2 生物力學響應和損傷耐限
4.4.3 撞擊損傷研究途徑與模型
4.4.4 頜面部撞擊損傷防護
4.5 頜面部撞擊損傷研究展望
5. 研究內容
5.1 人下頜骨在壓縮載荷下的生物力學性質
5.2 人下頜骨在拉伸載荷下的生物力學性質
5.3 兔面部皮膚在拉伸載荷下的生物力學性質
5.4 頜面部撞擊傷動物模型及分級損傷特點
5.5 頜面部撞擊損傷的生物力學研究
5.6 人尸體頭顱在撞擊載荷下的動態(tài)響應研究
5.7 用模態(tài)分析技術建立人顱面部動力學響應模型
6. 全文總結
7. 附圖
8. 參考文獻
9. 作者簡歷
10. 致謝
【引證文獻】
本文編號:2854578
【學位單位】:第四軍醫(yī)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年份】:2001
【中圖分類】:R782.4
【文章目錄】:
1. 前言
2. 中文摘要
3. 英文摘要
4. 文獻回顧:頜面部撞擊損傷
4.1 頜面部撞擊損傷流行病學
4.2 損傷嚴重度評分在頜面部撞擊傷的應用
4.3 頜面部撞擊損傷診斷、治療
4.4 頜面部撞擊損傷生物力學
4.4.1 撞擊損傷機理
4.4.2 生物力學響應和損傷耐限
4.4.3 撞擊損傷研究途徑與模型
4.4.4 頜面部撞擊損傷防護
4.5 頜面部撞擊損傷研究展望
5. 研究內容
5.1 人下頜骨在壓縮載荷下的生物力學性質
5.2 人下頜骨在拉伸載荷下的生物力學性質
5.3 兔面部皮膚在拉伸載荷下的生物力學性質
5.4 頜面部撞擊傷動物模型及分級損傷特點
5.5 頜面部撞擊損傷的生物力學研究
5.6 人尸體頭顱在撞擊載荷下的動態(tài)響應研究
5.7 用模態(tài)分析技術建立人顱面部動力學響應模型
6. 全文總結
7. 附圖
8. 參考文獻
9. 作者簡歷
10. 致謝
【引證文獻】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張明;頜面部創(chuàng)傷合并顱腦損傷的實驗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軍醫(yī)大學;200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胡妍;中國力學虛擬人顱頜復合體系統(tǒng)平臺建立及其在口腔臨床醫(yī)學中的應用[D];上海交通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285457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kouq/285457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