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醫(yī)學論文 > 口腔論文 >

正畸加載對自體移植牙的牙周組織影響的Micro CT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10-24 05:06
   自體牙移植術(autotransplantation)是將自體牙完整摘出,再植于自身其他的缺牙部位。某些自體移植牙因受植區(qū)間隙不足或牙槽嵴寬度、高度不足等原因,需將供牙低于(牙合)平面或者旋轉一定角度放置,因此,手術后需要應用正畸的方法對其進行扭正或近遠中頰舌向的牽拉,或牙齒壓低伸長的調整。這種因受到再植區(qū)條件限制而不能放置到正常位置的自體移植牙,后期是需要通過正畸治療將其調整到正常位置的。即便自體移植牙的位置正常,臨床上也常遇見牙弓內其它部位牙齒需要正畸移動的情況,此時,自體移植牙就需要被納入矯治系統(tǒng)。近期有研究表明早期咀嚼刺激會減少骨粘連的發(fā)生率,并且提出通過正畸裝置控制適宜的力值,對移植牙進行早期加載,會提高其移植后的成功率。 顯微CT(Micro computed tomography,Micro CT)技術是一種新型的采用X線成像原理進行超高分辨率三維成像的設備,可以在不破壞樣本的情況下,對骨骼,牙齒和各種生物材料進行超高分辨率X線成像,獲得三維圖像,并可以進行結構,密度和力學定量分析。本實驗采用新型的Micro CT技術對正畸加載后的自體移植牙進行研究,描述正畸加載對自體移植牙牙周組織的影響,為提高自體移植牙的成功率提供參考。 【目的】 本研究構建動物模型,在移植后不同時程加載自體移植牙,并設置對照組,拍攝Micro CT,對牙齒及其周圍牙周組織進行超高分辨率的X線成像,獲得高精度三維圖像,進行形態(tài)學觀察,并對結構和密度進行定量分析,從而推斷正畸加載對自體移植牙的牙周愈合的影響,為臨床自體牙移植參考依據。 【方法】 選擇8只健康成年雄性犬作為研究對象,犬齡均約為12月齡,體重在10-12kg。使用2%鹽酸氯胺酮配合速眠新混合肌注麻醉后,進行牙齒的移植手術。選擇兩側上頜中切牙進行實驗,將牙齒拔出后對牙槽窩進行適當修整,將兩牙齒交換植入對側牙槽窩中,并與鄰牙進行結扎固定。一周后拆除結扎固定裝置并行常規(guī)根管治療。在移植后的第一周,第四周,第八周及第十二周對左側中切牙進行加載,力值為3oz。將右側未加載的移植牙和未移植的加載支抗牙設為實驗對照組,同時設立正常牙的空白對照組。在加載后一個月處死動物,獲取所需牙齒及包括其周圍牙周組織的骨塊,拍攝Micro CT,利用數字化軟件對牙齒及牙槽骨進行分析,并完成三維重建。比較不同時程加載的自體移植牙牙周組織預后的差異,以及實驗組與對照組的牙周組織的差異性變化。 【結果】 1臨床牙周狀況檢查 正畸加載與未加載的自體移植犬牙,在術后均未出現松動或者脫落現象。但根據術前及術后的牙周探診檢查發(fā)現,未正畸加載及正畸加載的移植牙其牙周袋都較術前加深,且牙齦附著較術前有一定程度的喪失,屬于活動性位點,但未移植的牙齒加載后與正常牙齒的牙周狀況變化不大,表明正畸加載對牙周組織的影響相對較小,而自體牙移植手術對牙周狀況有一定的影響。 2 Micro CT檢測 2.1形態(tài)結構的觀察 自體移植牙拍攝Micro CT并進行三維重建后發(fā)現在自體牙移植術后第一周進行正畸加載的移植牙,在形態(tài)學上未見出現骨粘連,部分區(qū)域出現少量的牙根吸收,根尖區(qū)牙槽骨密度減低明顯,骨小梁排列較紊亂;自體牙移植術后四周及八周進行正畸加載的移植牙,在形態(tài)學表現上無明顯差異,未出現明顯的骨粘連,牙根吸收少見,牙周膜間隙增寬不明顯,根尖區(qū)牙槽骨密度減低不明顯,骨小梁排列較均勻;自體牙移植術后十二周進行正畸加載的移植牙,牙周膜間隙變窄或消失,牙根部多區(qū)域發(fā)現骨粘連。設為對照組的未加載的自體移植牙,幾乎未見牙根吸收的出現,但部分區(qū)域牙周膜間隙變窄甚至消失,可見骨小梁直接與牙骨質連接。對未移植的正常牙進行正畸加載一個月后未見明顯牙根吸收,根尖區(qū)牙槽骨密度與正常牙無明顯差別。 2.2骨結構參數比較 第一周加載的移植牙,其骨小梁數目(Trabecular number,Tb.N)最少,骨小梁間隙(Trabecular spacing,Tb.Sp)最大,即離散度最高,表明此時骨組織的重建最少。由骨體積分數(Bone Volume Fraction,BVF)及骨表面積體積比(Bonesurface/bone volume,BS/BV)量化結果可見,移植牙在第四周與第八周進行正畸加載其骨小梁體積占骨體積的比重較大,與正常牙及未加載的移植牙相差不大,說明第四到第八周時骨小梁重建基本完成,牙周骨組織恢復最好,牙槽骨組織部分重建;到第十二周Tb.N及Tb.Sp都有所下降,表明有骨粘連的發(fā)生。 通過各個骨結構參數比較發(fā)現,第四周開始進行正畸加載的移植牙根尖區(qū)5mm范圍的“感興趣區(qū)”(region of interest,ROI)其BVF,BS/BV,Tb.N三個參數值均在較高水平,且Tb.Sp值最低,提示根尖區(qū)骨小梁破壞最少,骨小梁離散度低。 【結論】 1.采用犬作為自體牙移植手術的動物模型是比較安全可靠的,可以得到較好的臨床參考價值。 2.通過Micro CT觀察可獲得直觀可靠的實驗結果,并且推斷在犬自體移植牙術后第四周到第八周進行正畸加載可以預防骨粘連的發(fā)生,并且沒有發(fā)現顯著增加牙根吸收發(fā)生的機率。
【學位單位】:山東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09
【中圖分類】:R783.5;R816.98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研究一 犬自體牙移植動物模型的建立
    材料和方法
    結果
    討論
    結論
研究二 利用Micro CT技術研究正畸加載對自體移植牙的影響
    材料和方法
    結果
    討論
    結論
附表
附圖
參考文獻
附病例
致謝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論文
學位論文評閱及答辯情況表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8條

1 李國云,傅桂芝;自體牙移植46顆臨床觀察[J];北京口腔醫(yī)學;1999年01期

2 羅順云,景泉,王威,林菲,于宏躍;73例自體牙移植觀察[J];廣東牙病防治;2003年01期

3 馬春敏,段銀鐘,李德華;自體牙移植在正畸臨床上的應用[J];國外醫(yī)學.口腔醫(yī)學分冊;2004年01期

4 鄧娜;可使正畸牙齒移動的最適矯治力范圍——一個數學模式的建立[J];國外醫(yī)學.口腔醫(yī)學分冊;2005年05期

5 許宋鋒,王臻;Micro-CT在骨科的應用和進展[J];中國骨腫瘤骨病;2004年04期

6 劉衛(wèi)平;宋光保;周磊;;種植技術在自體牙移植的臨床應用研究[J];中國口腔種植學雜志;2006年01期

7 王疆;倪龍興;艾林;田宇;韓冰;;結合Micro-CT技術的上頜第一前磨牙三維模型的建立[J];實用放射學雜志;2006年05期

8 張浩;楊恒;丁一;;Micro-CT及其在口腔醫(yī)學領域的應用[J];中華臨床醫(yī)師雜志(電子版);2008年06期



本文編號:2854058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kouq/2854058.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10cd5***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