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致病菌在齦下菌斑和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中的分布
發(fā)布時間:2020-09-01 11:44
目的:探討慢性牙周炎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以下簡稱冠心病)發(fā)病的相關性機制。方法:收集36例行冠狀動脈搭橋手術(shù)并伴有慢性牙周炎患者的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和齦下菌斑,5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的齦下菌斑,采用Chelex-100法提取細菌DNA,以聚合酶鏈反應(PCR)法檢測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和齦下菌斑中牙齦卟啉單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 Pg)、伴放線放線桿菌(Actinobacillus actinomycetemcomitans, Aa)、具核梭桿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 Fn)、中間普氏菌(Preuotella intermedia, Pi)、福賽斯坦納菌(Tannerella forsythensis, Tf) 5種慢性牙周炎相關致病菌。結(jié)果:1)5種致病菌在冠心病組(n=36)齦下菌斑中的陽性例數(shù)分別為:Pg39%, Aa 19%, Pi 75%, Fn 25%, Tf 92%; 5種致病菌在對照組(n=50)齦下菌斑中的陽性例數(shù)分別為Pg30%, Aa8%, Pi 14%, Fn 25%, Tf 85%;冠心病組的中間普氏菌(Pi)檢出率明顯高于對照組,二者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冠心病組(n=36)和對照組(n=50)齦下菌斑中檢出率最高的細菌均是福賽斯坦納菌(Tf)和具核梭桿菌(Fn);3)36例冠心病組患者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中,各種牙周炎相關致病菌的檢出率分別為:Pg36%, Aa 3%, Pi 14%, Fn 25%,Tf47%;4)同一患者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及齦下菌斑中同時檢出5種牙周炎相關致病菌的例數(shù):Tf 15例,Pg 13例,Fn5例,Pi 3例,Aa0例。結(jié)論:1)中間普氏菌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可能存在一定的相關性,中間普氏菌可能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因素;2)福賽斯坦納菌(Tf)和具核梭桿菌(Fn)可能在冠心病發(fā)生發(fā)展中起重要作用;3)慢性牙周炎和冠心病可能存在一定的相關性,牙周致病菌在冠心病的發(fā)生、發(fā)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學位單位】:新疆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0
【中圖分類】:R781.4
【部分圖文】:
圖1Tf、Pg、Fn的PeR擴增產(chǎn)物電泳圖為空白對照;泳道1、4、7分別為陽性對照Tf、Pg、Fn;泳Pg、Fn的PCR擴增產(chǎn)物陽性;泳道3、6、9分別為動脈粥R擴增產(chǎn)物卜I卜哇。
圖2Aa、Pi的PCR擴增產(chǎn)物電泳圖8為空自對照;泳道2、5分別為陽性對照Aa、Pi;泳道3、6分PCR擴一增產(chǎn)物陽性;泳道4、7分別為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樣本Aa、
緒果5種致病菌在冠心病組患者靚下菌斑及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中的陽性檢出率l例性牙周炎致病菌釀下菌斑(n=36)動脈粥樣硬化斑塊(n=坦納菌(Tf)具核梭桿33(92%)17(47%)菌(Fn)中間普氏菌(Pi)敞葉琳單胞菌(Pg)放線放線桿菌(Aa)29(81%)9(25%)21(58%)5(14%)14(39%)13(36%)7(19%)l(3%)
本文編號:2809686
【學位單位】:新疆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0
【中圖分類】:R781.4
【部分圖文】:
圖1Tf、Pg、Fn的PeR擴增產(chǎn)物電泳圖為空白對照;泳道1、4、7分別為陽性對照Tf、Pg、Fn;泳Pg、Fn的PCR擴增產(chǎn)物陽性;泳道3、6、9分別為動脈粥R擴增產(chǎn)物卜I卜哇。
圖2Aa、Pi的PCR擴增產(chǎn)物電泳圖8為空自對照;泳道2、5分別為陽性對照Aa、Pi;泳道3、6分PCR擴一增產(chǎn)物陽性;泳道4、7分別為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樣本Aa、
緒果5種致病菌在冠心病組患者靚下菌斑及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中的陽性檢出率l例性牙周炎致病菌釀下菌斑(n=36)動脈粥樣硬化斑塊(n=坦納菌(Tf)具核梭桿33(92%)17(47%)菌(Fn)中間普氏菌(Pi)敞葉琳單胞菌(Pg)放線放線桿菌(Aa)29(81%)9(25%)21(58%)5(14%)14(39%)13(36%)7(19%)l(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冬宇,王者玲,王明榮,徐昕,蔡巖,楊圣輝;伴放線放線桿菌flp-1基因遺傳多樣性分析[J];北京口腔醫(yī)學;2004年01期
2 楊懋彬,周學東;牙菌斑與全身疾病的關系[J];國外醫(yī)學.口腔醫(yī)學分冊;2005年01期
3 楊禾;吳亞菲;;福賽斯坦納菌與牙周炎關系的研究進展[J];國際口腔醫(yī)學雜志;2007年03期
4 劉華;鐘良軍;李生彪;梁平;劉佳;姜涵;;牙周致病菌在冠心病患者齦下菌斑中的分布[J];口腔醫(yī)學研究;2008年02期
5 蔭俊,張郁,史俊南,焦炳華;具核梭桿菌ATCC25586脂多糖的提純和鑒定[J];臨床口腔醫(yī)學雜志;1992年04期
6 張賢華,吳織芬;寡核苷酸探針檢測齦下菌斑中伴放線菌放線桿菌的分布[J];實用口腔醫(yī)學雜志;2001年03期
7 周菊芬,徐巖英,李若瑜;口腔念珠菌帶菌與感染狀態(tài)分離菌株的RAPD分析[J];實用口腔醫(yī)學雜志;2004年02期
8 黃寒梅,王勤濤,閆永平;牙周病和冠心病相互關系的臨床問卷研究[J];牙體牙髓牙周病學雜志;2003年04期
9 封艷;鐘良軍;張源明;;牙周炎與動脈粥樣硬化[J];牙體牙髓牙周病學雜志;2005年12期
10 彭利輝;林輝;林英中;農(nóng)生洲;周嫣;歐曉麗;;冠心病人口腔齦下菌斑中血鏈球菌、中間普氏菌的比較研究[J];牙體牙髓牙周病學雜志;2008年10期
本文編號:280968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kouq/280968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