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醫(yī)學論文 > 口腔論文 >

口內入路切除下頜骨良性腫瘤游離髂骨移植重建術后髁突位置及骨高度動態(tài)變化的臨床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6-27 09:07
【摘要】:目的 探討口內入路切除下頜骨良性腫瘤游離髂骨移植重建術后髁突位置及骨高度的動態(tài)變化。 方法 收集2006年6月-2010年4月因下頜骨良性腫瘤收入湘雅二醫(yī)院口腔頜面外科病房住院手術的患者共20例,手術方式均為口內入路切除下頜骨良性腫瘤游離髂骨移植重建,按照是否保留髁突分為A、B兩組,按照游離髂骨是否分段移植分為C、D兩組,收集患者術前,術后一周-12個月的曲面體層片,通過對患者術后各個時間點曲面體層片中游離骨的骨高度及顳下頜關節(jié)間隙的測量(張震康法和Kamelchuk法),研究其髁突位置及骨高度的動態(tài)變化。 結果 1、A組患側和健側術前與術后的關節(jié)前、上、后間隙的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關節(jié)間隙線性百分比的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A組患側和健側術后髁突位置居中。 2、B組患側術前與術后的關節(jié)前、后間隙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B組患側術前與術后的關節(jié)間隙線性百分比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B組患側術后髁突位置前移。 3、A組在術后3個月、術后6個月、術后12個月升支游離骼骨骨高度的吸收率分別為1.8%,3.2%和4.3%,升支游離髂骨骨高度有較小程度的降低。 4、B組在術后3個月、術后6個月、術后12個月升支游離髂骨骨高度的吸收率分別為7.9%,19.8%和34.7%,升支游離髂骨骨高度降低的幅度較大。 5、C組與D組在0-3月,0-6月和0-12月三個位點的平均吸收率差別不大,D組比C組略高0.8%-4.7%,D組的B點和B’點的吸收率明顯高于C組,達到4%-16.5%。 結論 1、保留髁突的游離髂骨移植,其患側和健側髁突位置均無明顯改變;未保留髁突的游離髂骨移植,健側髁突位置前移。 2、游離髂骨分段移植與整塊移植相比,其兩塊移植骨相接處吸收率較高。 3、保留髁突的游離髂骨移植能夠保持升支移植骨高度。 4、口內入路與口外入路的游離髂骨移植,其移植骨吸收率無明顯差別。
【學位授予單位】:中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1
【分類號】:R739.8
【圖文】:

關節(jié),測量術,間隙,平線


與術后一周健側和患側關節(jié)間隙的線性距離;對于B組病例,即未保留散突組,測量術前與術后一周健側關節(jié)間隙的線性距離。張震康法的測量項目如圖1所示,先作一水平線L,過骸突最高點做直線L1垂直于L,S為關節(jié)上間隙;過關節(jié)后間隙最狹窄處作直線L2與L成45“角,P為關節(jié)后間隙;過L于L2交點作直線L3與水平線L成45“角,A為關節(jié)前間隙。圖1張震康法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瑾;張勇;;多層螺旋CT在顳下頜關節(jié)中臨床應用研究進展[J];中國實用口腔科雜志;2011年07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9條

1 羅華;;帶血管游離髂骨移植修復右股骨頸骨折的護理[A];全國外科護理學術會議暨專題講座論文匯編[C];2000年

2 夏春鵬;張彬;李克義;杭望雁;;Twin-block矯治器前導下頜對髁突位置影響的研究[A];中華口腔醫(yī)學會全科口腔醫(yī)學專業(yè)委員會第一次學術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9年

3 周長友;張飛;;下頜骨成型鈦板固定游離髂骨移植同期修復雙側下頜骨缺損[A];第八次全國口腔頜面—頭頸腫瘤會議論文匯編[C];2009年

4 丁學強;楊屹強;燕王翔;陳宇;陳丹;;血管化與非血管化髂骨瓣移植同期種植體植入整復節(jié)段性下頜骨缺損的臨床比較[A];第五次全國口腔頜面—頭頸腫瘤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6年

5 李祖兵;趙怡芳;趙吉宏;張文峰;劉冰;;下頜骨缺損修復重建的回顧性研究[A];第五次全國口腔頜面—頭頸腫瘤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6年

6 蔡志剛;張杰;張建國;趙福運;林野;郭傳tx;于國霞;錢三樓;;240例下頜骨缺損修復與重建的體會[A];第四屆中國腫瘤學術大會暨第五屆海峽兩岸腫瘤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7 蔡志剛;張杰;張建國;趙福運;林野;郭傳tx;于國霞;錢三樓;;下頜骨缺損的修復與重建-附135例病例分析[A];2004年中國口腔頜面修復重建外科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4年

8 張君偉;殷學民;李燕;任曉旭;徐國翔;劉嘯;;右側偏側咀嚼習慣者關節(jié)間隙改變的研究[A];第八屆全國顳下頜關節(jié)病學及(牙合)學大會論文匯編[C];2011年

9 劉璐;劉玉琴;;帶掌背神經(jīng)的腕掌背側逆行島狀皮瓣再造手指術的護理[A];第九次全國中西醫(yī)結合創(chuàng)傷骨科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0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左良;口內入路切除下頜骨良性腫瘤游離髂骨移植重建術后髁突位置及骨高度動態(tài)變化的臨床研究[D];中南大學;2011年

2 黃靜;錯(牙合)畸形患者髁突位置以及(牙合)板療效的研究[D];福建醫(yī)科大學;2011年

3 王謀;單側后牙正鎖(牙合)患者髁突位置和形態(tài)對稱性的錐形束CT測量研究[D];重慶醫(yī)科大學;2012年

4 張倩倩;正畸治療對年輕成人下頜偏斜患者顳下頜關節(jié)及下頜位置的影響[D];山東大學;2008年

5 吳瑩瑩;成人下頜偏斜患者顳下頜關節(jié)形態(tài)對稱性的三維CT分析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8年

6 林微微;不同年齡段安氏Ⅱ類患者顳下頜關節(jié)窩及髁突位置的測量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7 李文;II類1分類錯牙合患者CO-CR差異的測量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7年

8 周芳;成人下頜偏斜患者顳下頜關節(jié)形態(tài)學特點的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7年

9 陳慧霞;透明保持器對顳下頜關節(jié)髁突位置及相關肌肉肌電圖的影響[D];南京醫(yī)科大學;2007年

10 唐曉蕾;新型可調Twin-block矯治器矯治兒童安氏Ⅱ~1類下頜后縮的臨床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2731627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kouq/2731627.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05c0f***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