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性Ⅲ類錯合矯形治療對頰旁間隙影響的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9-04-29 07:54
【摘要】:目的:本研究通過上頜前方牽引(Maxillary protraction)與聯合快速擴弓(Rapid Maxillary Expansion,RME)矯治骨性III類錯牙合患者,對治療前后頭顱側位片、模型及面相進行測量分析,比較其頰旁間隙的變化,探討影響頰旁間隙改變的相關因素,為正畸臨床更全面的療效評估提供參考依據,使患者獲得更美的面容。 方法: 1樣本來源:從2011年10月-2013年2月期間來河北醫(yī)科大學口腔醫(yī)院正畸科就診并結束矯形治療的患者中選取單純上頜前方牽引矯治與聯合快速擴弓矯治的患者各15例。選取的標準為:年齡8~12歲;主要為上頜發(fā)育不足形成的前牙反牙合,ANB0°,雙側磨牙近中關系,側貌為凹面型;初診時無既往正畸治療史、手術史、外傷史及全身系統(tǒng)性疾病;治療前、后的X線頭顱側位片、研究模型、牙牙合面相及病例資料完整,且相關的測量標志點清晰可辨。 2樣本分組 A組為上頜前方牽引聯合快速擴弓矯治的青少年患者15名(其中男性7名,女性8名,平均年齡9.2±1.5歲); B組為單純上頜前方牽引矯治的青少年患者15名(其中男性8名,女性7名,平均年齡8.7±1.8歲)。 A組采用HAAS擴弓器擴大牙弓,平均擴弓天數為12.4±1.3天,擴弓方法為每天加力兩次,早晚各一次,每次加力1/4圈,然后接著行上頜前方牽引治療,平均治療時間為8.5±2.1個月;B組單純采用上頜前方牽引,平均治療時間為9.1±1.9個月。 3頭顱側位片拍攝:研究對象分別于治療前后采用本醫(yī)院芬蘭生產的CRANEX3+CEPH曲面斷層機拍攝頭顱側位片,要求取立位,眶耳平面與地平面平行,于牙尖交錯位上輕輕咬合,唇、舌及口周肌肉自然放松,平靜均勻呼吸,不作吞咽動作狀態(tài)下由同一名技師拍攝。 4研究模型制。貉芯繉ο蠓謩e于治療前后用正畸科使用的賀利氏通用型印模材按比例調和后給患者取印模,灌注石膏模型。待石膏完全硬后,于模型修整機上修整后存放。 5面相獲得:研究對象分別于治療前后取端坐位,目視正前方,眶耳平面與地平面平行,受試者先放松,口唇自然閉合,達到休息位,然后引導其自然微笑,如微笑不自然則可發(fā)英文字母“E”音進行模擬微笑練習,直至達到姿勢性微笑位時由作者本人用同一數碼相機CanonEOS40D進行拍攝。然后將圖像輸入計算機,以JPEG格式保存。 6項目測量 所有治療前(T1)、治療后(T2)頭顱側位片、研究模型及面相均由作者本人進行相關項目的測量分析。 面相由自行研發(fā)的Smile Measure軟件進行姿勢性微笑相頰旁間隙面積比的測量,頰旁間隙面積比為雙側上頜后牙頰面與口角間的面積與微笑面積之比。 頭顱側位片采用Winceph8.06軟件進行定點測量,測量過程中校正放大率; 模型采用游標卡尺(Mitutoyo)測量(乳)尖牙、第一(乳)前磨牙、第二(乳)前磨牙的牙弓寬度,精確到0.01mm; 每個測量項目均測量三次后取平均值。 統(tǒng)計學處理: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檢驗水準為α=0.05。 結果: 經過矯形治療,兩組前牙反牙合關系均得到糾正,分析數據顯示: 1矯治前后頰旁間隙面積比描述結果: A組治療前為6.62±1.93%,治療后減小為5.41±2.20%,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B組治療前為5.93±1.13%,治療后減小為5.26±1.26%,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A組、B組治療前后改變量分別為1.22±2.10%、0.57±0.84%,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2矯治前后牙弓寬度的描述結果: A組(乳)尖牙處治療前為30.89±3.22mm,治療后增大為34.39±2.35mm;第一(乳)前磨牙處治療前為34.32±1.81mm,治療后增大為38.62±1.55mm;第二(乳)前磨牙處治療前為40.49±1.81mm,治療后增大為44.84±2.34mm,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B組第二(乳)前磨牙處治療前為43.59±2.62mm,治療后增大為44.04±2.56mm,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它兩項測量指標治療前后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A組、B組(乳)尖牙處治療前后改變量分別為3.52±2.28mm、0.53±1.51mm;第一(乳)前磨牙處治療前后改變量分別為4.30±1.27mm、0.43±0.50mm;第二(乳)前磨牙處治療前后改變量分別4.34±1.73mm、0.45±0.62mm,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3矯治前后投影測量軟硬組織的描述結果: A組SNA、ANB治療后增大(P<0.01);SGo/NMe治療后減。≒<0.05);FMA、LAFH、U1-NA距、L1-NB距、L1-MP治療后增大(P<0.05),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其余指標矯治前后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B組SNA、ANB、FMA治療后增大(P<0.01);SGo/NMe治療后減。≒<0.05);、LAFH、U1-NA距、、U1-SN、L1-MP治療后增大(P<0.05),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其余指標矯治前后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A組、B組治療前后SNA改變量分別為3.52±2.74°、1.72±1.14°,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其余指標改變量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4經pearson相關分析,頰旁間隙改變的相關性因素描述結果為: 頰旁間隙的改變與尖牙寬度呈負相關(r=-0.374,P0.05),與第一前磨牙寬度呈負相關(r=-0.489,,P0.01),與第二前磨牙寬度呈負相關(r=-0.453,P0.05),與ANB呈負相關(r=-0.339,P0.01),與L1-NB距呈負相關(r=-0.263,P0.05),與L1-MP呈負相關(r=-0.310,P0.05)。 結論: 上頜前方牽引聯合快速快弓均可使頰旁間隙變;控制頰旁間隙的大小以獲得迷人的微笑,需要考慮牙弓寬度,頜骨的矢狀向位置及下前牙的唇傾度。
[Abstract]:......
【學位授予單位】:河北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R782.2
本文編號:2468092
[Abstract]:......
【學位授予單位】:河北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R782.2
【引證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黃一慧;林新平;;頰旁間隙對微笑美影響的研究進展[J];口腔醫(yī)學;2016年04期
本文編號:246809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kouq/246809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