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用義齒對無牙頜患者睡眠呼吸的影響
本文選題: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 + 頜 ; 參考:《北京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4年02期
【摘要】:目的:探討戴用義齒對無牙頜患者睡眠呼吸的影響。方法:對9位無牙頜受試者進行多導睡眠儀(polysomnogram,PSG)監(jiān)測自身對照睡眠研究,一夜不戴義齒,另一夜戴用義齒,比較患者呼吸暫停低通氣指數(shù)(apnea and hypopnea index,AHI)、最低血氧飽和度(L-SpO2)、晨起血壓等指標。結(jié)果:9位無牙頜受試者中,佩戴義齒較不戴義齒AHI增加的有8人,減少的有1人;不戴義齒睡眠時,9位受試者的平均AHI為8.82,戴用義齒后AHI增加至11.72,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L-SpO2及晨起血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無牙頜人群在睡眠時戴用義齒可能會增加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發(fā)生的頻次。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denture on sleep respiration in patients with edentulous jaw. Methods: the polysomnogrammetric PSG (polysomnogram-PSG) self-controlled sleep monitoring study was carried out in 9 patients with edentulous jaws, who did not wear dentures at one night and dentures with dentures at the other night. The apnea hypopnea index (apnea and hypopnea), minimum oxygen saturation (L-SPO 2) and morning blood pressure were compared. Results among 9 edentulous subjects, 8 had more dentures than those without AHI, and 1 had fewer dentures. The average AHI of 9 subjects without denture was 8.82, the AHI increased to 11.72 after denture (P0.05), but L-SPO _ 2 and morning blood pressure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Conclusion: denture may increase the frequency of sleep apnea hypopnea in edentulous people.
【作者單位】: 北京大學口腔醫(yī)學院·口腔醫(yī)院修復科;北京大學人民醫(yī)院呼吸科;
【分類號】:R783.6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曾祥龍;高雪梅;;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的口腔醫(yī)學研究現(xiàn)狀[J];北京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9年01期
2 高雪梅,趙穎,曾祥龍,傅民魁;北京地區(qū)鼾癥和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的流行病學研究[J];口腔正畸學;1997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賈培增,傅民魁,曾祥龍;下頜前伸對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患者上氣道形態(tài)的作用[J];北京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3年06期
2 曾祥龍;高雪梅;;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的口腔醫(yī)學研究現(xiàn)狀[J];北京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9年01期
3 李紅兵,張雪漫,王廷杰,楊如蘭;一個自然村農(nóng)民的打鼾及睡眠呼吸暫停流行病學調(diào)查[J];重慶醫(yī)學;2004年01期
4 任漣萍,施萍,王佳,林建海;單純COPD與重疊綜合癥患者的肺功能比較[J];中國醫(yī)師雜志;2003年10期
5 王文棟;董頻;萬夷;趙寧軍;王強;;懸雍垂腭咽成形術后口咽腔形態(tài)學改變與手術療效的關系[J];中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2006年03期
6 朱紅梅;鼾癥防治研究新進展[J];甘肅中醫(yī);2001年02期
7 張桂榮;李濟強;劉繼輝;娜荷芽;;Silensor口腔矯治器治療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后患者的上呼吸道變化[J];國際口腔醫(yī)學雜志;2011年06期
8 王豐;王曉源;葉安霞;劉凱;袁焱;周麗琴;韋春萍;李偉英;;桂中地區(qū)打鼾的流行病學調(diào)查[J];廣西醫(yī)科大學學報;2007年06期
9 劉展華;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研究進展[J];廣西預防醫(yī)學;2001年02期
10 陳世強,袁弘;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的診治進展[J];廣西醫(yī)學;2000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劉建紅;韋彩周;黃陸穎;王武;雷志堅;梁大華;王豐;王曉源;劉凱;侯秀娟;湯小軍;;廣西鼾癥及OSAHS的流行病學調(diào)查[A];2006年中國睡眠研究會第四屆學術年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盧海燕;下頜前移矯治器治療OSAHS的動物實驗研究及臨床應用[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0年
2 羅世高;牙周炎對糖尿病狀態(tài)下脂肪代謝的影響及機制初探[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棟;CPAP與口腔矯治器治療阻塞型睡眠呼吸暫停綜合癥的療效比較[D];山西醫(yī)科大學;2011年
2 楊玉城;不同類型下頜骨骨折對上氣道間隙影響的螺旋CT研究[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1年
3 夏淑云;影響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無創(chuàng)機械通氣治療壓力的因素[D];新疆醫(yī)科大學;2011年
4 張?zhí)煜?可顯影軟腭植入材料的制備及性能研究[D];廣州醫(yī)學院;2010年
5 虎迎春;ESS評分與PSG在OSAHS診斷中的相關性研究[D];寧夏醫(yī)科大學;2011年
6 劉文君;線粒體偶聯(lián)—因子6及其它因素與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關系的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7 郭彥紅;OSAS對甲狀腺功能的影響及其與細胞因子IL-2、IL-6關系的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1年
8 梁忠;腭咽成形術治療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療效的臨床觀察[D];新疆醫(yī)科大學;2001年
9 蔣光峰;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患者自主神經(jīng)系統(tǒng)功能的研究[D];青島大學;2001年
10 陳學遠;鎳—鈦合金支架治療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的實驗研究[D];廣西醫(yī)科大學;2003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高雪梅,曾祥龍,傅民魁,黃席珍,陳雷;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患者上氣道大小的磁共振研究[J];北京醫(yī)科大學學報;1999年05期
2 唐志慧,曾祥龍;恒牙早期正常骨面型青少年上氣道形態(tài)和舌骨位置的X線頭影測量研究[J];北京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2年02期
3 賈培增,傅民魁,曾祥龍;下頜前伸對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患者上氣道形態(tài)的作用[J];北京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3年06期
4 李向東,高雪梅,曾祥龍;83例無鼾男性上氣道及周圍組織的磁共振研究[J];北京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5年02期
5 劉月華,曾祥龍,傅民魁,黃席珍;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患者顱頜面形態(tài)的X線頭影測量研究[J];北京醫(yī)科大學學報;1998年03期
6 劉月華,曾祥龍,傅民魁,黃席珍;正常人群上氣道結(jié)構(gòu)的X線頭影測量研究[J];口腔正畸學;1997年01期
7 高雪梅,趙穎,曾祥龍,傅民魁;北京地區(qū)鼾癥和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的流行病學研究[J];口腔正畸學;1997年04期
8 趙穎,曾祥龍;頸圍與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的關系及其臨床意義[J];口腔正畸學;1999年03期
9 高雪梅,曾祥龍,傅民魁,黃席珍;口腔矯治器治療OSAS的下頜定位[J];口腔正畸學;2000年01期
10 李巍然,JamesP.McDonald;下頜前移矯正器對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患者上氣道影響的X線研究[J];口腔正畸學;2000年03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黃瓊;骨質(zhì)疏松與無牙頜牙槽嵴萎縮[J];國外醫(yī)學.口腔醫(yī)學分冊;1994年03期
2 胡燕萍,白樂康,吳勇,李天亮,黨少農(nóng);無牙頜患者不同垂直距離與顱頜結(jié)構(gòu)相關性的頭影測量研究[J];實用口腔醫(yī)學雜志;2003年05期
3 黃瓊,,王敏,胡國瑜;無牙頜下頜牙槽骨吸收的縱向研究、颍疅o牙頜牙槽骨的五年吸收情況[J];華西口腔醫(yī)學雜志;1994年02期
4 姚月玲,歐陽官,安燕,汪文駿;無牙頜患者的咬合垂直距離與咀嚼肌肌電關系的實驗研究[J];上海口腔醫(yī)學;1995年03期
5 張春元,胡國瑜;總義齒修復后顏面美學研究[J];現(xiàn)代口腔醫(yī)學雜志;1995年02期
6 姚月玲,王惠蕓;確定無牙頜患者垂直距離的感覺實驗[J];實用口腔醫(yī)學雜志;1997年03期
7 郭天文,王寶成,楊瑟飛;無牙頜兒童的全口義齒修復[J];口腔頜面修復學雜志;2004年02期
8 敬萬年;單側(cè)面癱的修復支撐[J];國外醫(yī)學.口腔醫(yī)學分冊;1976年06期
9 張成藩,歐陽官;無牙頜(牙合)重建時頜位的確定[J];國外醫(yī)學.口腔醫(yī)學分冊;1984年02期
10 孫躍珍,王興蘭,劉玉婷;無牙頜做下頜頰翼頜導板的體會[J];黑龍江醫(yī)藥科學;2001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燕一;史琦;;北京地區(qū)無牙頜老年人顳下頜關節(jié)紊亂病的調(diào)查[A];第八屆全國顳下頜關節(jié)病學及(牙合)學大會論文匯編[C];2011年
2 王萬偉;袁書海;傅桂風;李軍;韋玉舫;;改良式無牙頜再修復方法的臨床探討[A];第六次全國口腔修復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2009年
3 潘韶霞;;無牙頜患者下頜骨高度對修復治療效果的影響[A];第六次全國口腔修復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2009年
4 曹均凱;劉洪臣;;垂直距離減低的無牙頜TMJDS患者的臨床和治療特點[A];中華口腔醫(yī)學會第三次全國口腔修復學術會議論文集[C];1997年
5 張劍明;郭平川;劉春年;周貴祥;王平;王茜;;口腔種植修復技術在無牙頜患者中的應用[A];第六屆全國口腔種植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9年
6 曹均凱;劉洪臣;;咬合垂直距離減低的無牙頜TMD患者治療前后面部形態(tài)的變化[A];第六次全國口腔修復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2009年
7 郭嘉;宋亞玲;邊專;;一例無汗型外胚葉發(fā)育不全伴免疫功能障礙綜合征病例報告[A];全國第三次牙體牙髓病學臨床技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9年
8 ;第6屆全國口腔種植學術會議發(fā)言安排[A];第六屆全國口腔種植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9年
9 陳鋼;馬練;李樹春;劉學恒;;即刻種植即刻負重單頜種植總義齒的短期療效觀察[A];第六屆全國口腔種植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9年
10 周國輝;;穿顴骨植體-在無牙上頜的應用[A];第六屆全國口腔種植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鐘圣純;要想晚年健康 先要防口腔疾病[N];大眾衛(wèi)生報;2003年
2 林正梅;老年人齲齒與口腔保健[N];江蘇科技報;2003年
3 王云中;人老無牙也應刷[N];中國老年報;2003年
4 順民;60歲以上全口無牙低保老年人免費鑲牙[N];中國社會報;2009年
5 記者 王英;地下誘餌滅殺“無牙老虎”[N];蘇州日報;2010年
6 記者 文峰;委員建議:免費為全口無牙低保老人鑲牙[N];重慶日報;2011年
7 記者 方芳;60歲以上無牙低保老人免費鑲牙[N];北京日報;2011年
8 任詩芹;我省出臺口腔保健規(guī)劃[N];安徽日報;2004年
9 本報記者 劉慧;無牙基因在亞洲象中傳播[N];北京科技報;2005年
10 本報記者 饒邦安;無牙可雕牙雕絕活成“絕唱”[N];中國檔案報;200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施生根;總義齒咬合平面定位的生理學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1992年
2 吳江;應用激光快速成形技術制作全口義齒鈦基托的實驗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7年
3 程濤;單種植體固位覆蓋義齒的基礎及臨床研究[D];武漢大學;2012年
4 張圃;轉(zhuǎn)移盤牽引成骨整復下頜骨缺損的實驗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1年
5 白石柱;無牙上頜骨缺損種植修復優(yōu)化設計的三維有限元分析[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4年
6 穆尼爾;弱Hopf代數(shù)的結(jié)構(gòu)及其箭圖表示[D];浙江大學;2007年
7 邱宜農(nóng);硬腭骨膜下種植體支持的贗復體修復無牙上頜骨缺損的初步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醫(yī)進修學院;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肖妍君;計算機輔助設計在無牙頜種植技術中的研究與應用[D];福建醫(yī)科大學;2013年
2 史琦;無牙頜老年人顳下頜關節(jié)紊亂病發(fā)病情況的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醫(yī)進修學院;2012年
3 趙琛;X線頭影測量確定無牙頜(牙合)平面及垂直距離的研究[D];河北醫(yī)科大學;2003年
4 龔忠誠;無牙頜對兔顳下頜關節(jié)影響的組織病理學研究[D];新疆醫(yī)科大學;2005年
5 冷卓;上半口桿卡式種植覆蓋義齒的三維有限元應力分析[D];吉林大學;2007年
6 李鋼;石家莊地區(qū)50例中老年人的正常(牙合)(牙合)平面及垂直距離X線頭影測量研究[D];河北醫(yī)科大學;2009年
7 吳琴艷;下頜無牙頜后牙區(qū)頜骨的三維重建及測量研究[D];四川大學;2007年
8 張薇;無牙下頜頦孔前區(qū)種植修復附著體形式的三維有限元優(yōu)化設計[D];第四軍醫(yī)大學;2011年
9 王曉容;不同排牙法形成的全口義齒對無牙頜支持組織受力的影響[D];吉林大學;2005年
10 田建宇;頜位變化規(guī)律的頭顱側(cè)位片定位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醫(yī)進修學院;2003年
本文編號:207509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kouq/20750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