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坡底遺址秦人的齲病分布
本文選題:牙周膜干細胞 + 復層細胞膜片 ; 參考:《口腔醫(yī)學研究》2017年02期
【摘要】:目的:調(diào)查距今2200年前西安秦人的齲病狀況,以探求齲病的罹患率及發(fā)展趨勢。方法:觀察記錄并統(tǒng)計了西安高陵坡底遺址出土的111例古人的齲齒情況,用SPSS21.0軟件對全部的1633枚牙齒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結(jié)果:坡底人群患齲率為33.33%,其中男性患齲率為36.67%,女性患齲率為27.91%;齲齒率為3.12%,齲均為1.38。結(jié)論:齲病的罹患率與年齡具有相關性,壯年和中年為齲病的高發(fā)期,患齲率分別為46.30%和45.00%,齲齒率分別為4.64%和4.71%;患齲牙位發(fā)病率依次為M2M3M1M2M3M1P2P1C1P1P2;下頜齲齒罹患率高于上頜(3.32%2.89%),從齲患部位來看,鄰面齲發(fā)病率最高(66.67%),其次為唇頰面齲(17.65%)和咬合面齲(13.73%),舌腭面齲最低(1.96%)。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cidence and trend of caries in Xi'an Qin people from 2200 years ago. Methods: the dental caries of 111 ancients unearthed from Gaoling slope bottom site in Xi'an were observed and recorded. All 1633 teeth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by SPSS 21.0 software.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caries was 33.33 in the population with slope bottom, 36.67 for males, 27.91 for females, 3.12 for caries and 1.38 for caries. Conclusion: the incidence of caries is correlated with age. The incidence of caries was 46.30% and 45.00%, respectively, and the caries rates were 4.64% and 4.71%, respectively. The incidence of caries was M2M3M1M2M2M1M1P1P1P1P22.89. the incidence rate of mandibular carie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maxillary caries (3.322.89g). The incidence of adjacent caries was the highest (66.67%), followed by lip and cheek caries (17.65%) and occlusal caries (13.73%). The lowest rate of tongue and palate caries was 1.96%.
【作者單位】: 鄭州大學歷史文化遺產(chǎn)保護研究中心 鄭州大學歷史學院;
【基金】: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編號:11&ZD182);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編號:14BKG001) 第57批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面上基金(編號:2015M572113) 河南省博士后科研資助(編號:2014019) 河南省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創(chuàng)新團隊項目(編號:2012-CXTD-01)
【分類號】:R781.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張璇;邵金陵;張志敏;李霞;韓迎星;蔣勇;;新石器時代人牙齒的齲病狀況分析[J];實用口腔醫(yī)學雜志;2006年02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周亞威;北京延慶西屯墓地人骨研究[D];吉林大學;201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李濤;少陵原西周墓遺址3000年前人牙齒形態(tài)和口腔疾病的流行病學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8年
2 孟勇;陜西長安區(qū)出土1000年前人牙齒形態(tài)學及口腔疾病的流行病學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8年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8條
1 周亞威;;西安坡底遺址秦人的齲病分布[J];口腔醫(yī)學研究;2017年02期
2 趙永生;曾雯;毛瑞林;朱泓;;甘肅臨潭磨溝墓地人骨的牙齒健康狀況[J];人類學學報;2014年04期
3 原海兵;朱泓;;牛河梁紅山文化人群齲齒的統(tǒng)計與分析[J];人類學學報;2012年01期
4 補蔚萍;邵金陵;陳靚;朱文晶;;西安市臨潼區(qū)出土2200年前人齲病研究[J];牙體牙髓牙周病學雜志;2012年02期
5 毛靜;;魯南與魯中兩所普通高中學生錯牙頜畸形的分析[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醫(yī)學專業(yè));2011年22期
6 鄧邦蓮;邵金陵;段小紅;劉呆運;孟蕾;王培歡;周濤;;陜西地區(qū)出土3000年前人牙齒根管錐度的研究[J];牙體牙髓牙周病學雜志;2011年02期
7 姜琳;邵金陵;;陜西隴縣出土2000年前人牙齒的形態(tài)學研究[J];實用口腔醫(yī)學雜志;2007年03期
8 孟勇;邵金陵;李海濤;肖丹;劉呆運;;西安市唐代遺址出土人顱骨標本的齲病研究[J];中華口腔醫(yī)學雜志;2008年1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趙東月;漢民族的起源與形成—體質(zhì)人類學的新視角[D];吉林大學;2016年
2 張旭;內(nèi)蒙古和林格爾縣大堡山墓地人骨研究[D];吉林大學;201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蔣尚武;濟南劉家莊遺址商周時期居民人口與疾病狀況研究[D];山東大學;2016年
2 彭紹斌;西安臨潼出土古人牙三維模型數(shù)據(jù)庫的建立和牙髓石的流行病學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13年
3 鄭蘭爽;韓城梁帶村芮國墓地出土人骨研究[D];西北大學;2012年
4 朱文晶;陜西地區(qū)出土2200年前人頜骨及牙齒的形態(tài)學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12年
5 補蔚萍;陜西地區(qū)出土2200年前人口腔疾病的流行病學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12年
6 鄧邦蓮;陜西地區(qū)出土3000年前人牙齒根管形態(tài)的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12年
7 劉玉成;內(nèi)蒙古和林格爾縣土城子遺址戰(zhàn)國時期居民的牙齒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張全超;北票喇嘛洞三燕文化墓地人骨的牙病[J];人類學學報;2003年01期
2 李瑞玉,黃金芳,韓陸;下王崗新石器時代人類的牙病[J];人類學學報;1991年03期
3 毛燮均;顏娋;;安陽輝縣殷代人牙的研究報告(續(xù))[J];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1959年04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趙永生;甘肅臨潭磨溝墓地人骨研究[D];吉林大學;2013年
2 張林虎;新疆伊犁吉林臺庫區(qū)墓葬人骨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3 原海兵;殷墟中小墓人骨的綜合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4 陳山;喇嘛洞墓地三燕文化居民人骨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5 張敬雷;青海省西寧市陶家寨漢晉時期墓地人骨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6 王建華;黃河中下游地區(qū)史前人口研究[D];山東大學;2005年
7 李法軍;河北陽原姜家梁新石器時代人骨研究[D];吉林大學;2004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是;發(fā)展中國家患齲率的增加[J];國外醫(yī)學.口腔醫(yī)學分冊;1981年03期
2 李林海;李文娟;;新疆伊寧市1306名7~9歲兒童六齡齒患齲率調(diào)查分析[J];新疆醫(yī)科大學學報;2012年08期
3 謝崎,溫淪海,曾國榮,劉勇;飲用高氟水源人群患齲率的調(diào)查分析[J];環(huán)境與健康雜志;1986年04期
4 胡允誠;淺論藏族人民的患齲率與飲茶的關系[J];西藏醫(yī)藥雜志;1992年01期
5 向官柱;“中國人患齲率”的商榷[J];實用口腔醫(yī)學雜志;1991年03期
6 鐘克鋒;廣州市東山區(qū)小學生上門充填前后恒牙患齲率比較[J];寧夏醫(yī)學雜志;2001年09期
7 文躍進;陳凱炎;陳淋瑜;李祖進;張小芳;陳景云;黃河平;陳芳;;寧德市12歲學生患齲率及相關因素分析[J];海峽預防醫(yī)學雜志;2013年06期
8 楊夢利;婁曉民;李嵐;郭蔚蔚;王珍;;河南省中小學生1991年至2010年齲齒患病率分析[J];鄭州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3年02期
9 段多默;尚臨娟;沈舒寧;劉潁鳳;周志斐;王小競;;西安市2829名學齡前兒童乳牙齲患率調(diào)查[J];牙體牙髓牙周病學雜志;2011年11期
10 闕少聰,游明基;年齡別患齲率趨勢的曲線擬合研究[J];中國衛(wèi)生統(tǒng)計;1997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陳曉莉;;重慶市2002年與1992年中小學生齲患比較[A];中國學生營養(yǎng)與健康高層論壇論文集[C];2004年
2 陳曉莉;;重慶市2002年與1992年中小學生齲患調(diào)查結(jié)果分析[A];重慶市預防醫(yī)學會2006年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6年
3 胡佳俊;;廣州大學生齲齒及其保健意識調(diào)查與分析[A];2012中國中西醫(yī)結(jié)合學會急救醫(yī)學專業(yè)委員會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2年
4 劉福;麥建蓉;;1779例兒童患齲病情況調(diào)查分析[A];玉溪市婦幼保健協(xié)會第一屆會員代表大會暨成立大會論文集[C];200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4條
1 施水泉邋記者 李水根;杭州學生患齲率控制在25%[N];健康報;2007年
2 施水泉 李水根;杭州小孩子壞牙少多了[N];健康報;2003年
3 記者 張麗霞;我市成立口腔疾病預防控制中心[N];大連日報;2012年
4 記者 李天舒 實習記者 寧艷陽 特約記者 徐雅金;“愛牙”戰(zhàn)果還需進一步擴大[N];健康報;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于英凡;寧夏3~5歲回、漢族兒童齲患現(xiàn)況調(diào)查及分析[D];寧夏醫(yī)科大學;2015年
2 侯鑫山;喀什、伊寧兩地區(qū)維漢民族低齡兒齲流行病學調(diào)查分析[D];新疆醫(yī)科大學;2016年
3 陳秋迎;長沙市2-4歲兒童嬰幼兒齲流行情況調(diào)查及相關因素的研究[D];中南大學;2011年
4 阿依努爾·阿不都熱衣木(Aynur·Abdureyim);喀什市3-5歲維吾爾族和漢族嬰幼兒齲流行病學調(diào)查分析[D];新疆醫(yī)科大學;2014年
5 王偉;赤峰市832名小學生恒牙齲齒患病調(diào)查分析及ART治療效果評價[D];大連醫(yī)科大學;2010年
6 董華;中國裕固族、保安族、東鄉(xiāng)族齲病流行病學調(diào)查[D];蘭州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201773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kouq/20177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