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p-Edge Plus與Damon托槽對拔牙病例前牙轉(zhuǎn)矩控制的比較
本文選題:Damon自鎖托槽 + Tip-Edge ; 參考:《口腔醫(yī)學研究》2017年05期
【摘要】:目的:比較Damon自鎖托槽與Tip-Edge plus差動直絲弓托槽在拔牙病例中對前牙轉(zhuǎn)矩的控制情況。方法:選取2012~2014年在南京大學附屬口腔醫(yī)院正畸科治療的拔除4顆前磨牙的患者,分別采用Tip-Edge plus差動直絲弓矯治技術(TP組)和Damon自鎖托槽(DM組)矯治技術完成治療,各20例;拍攝數(shù)字化頭顱側(cè)位片,測量分析患者治療前后的變化。結(jié)果:治療前,上頜切牙傾斜度(U1-SN°)兩組沒有明顯差異[TP組(112.45±6.39)°,DM組(111.87±6.33)°];正畸治療后前牙明顯內(nèi)收,兩組上前牙轉(zhuǎn)矩無統(tǒng)計學差異[TP組和DM組分別為(99.32±7.33)°和(99.57±4.74)°];治療后上下唇突度顯著減小,側(cè)貌明顯改善,Z角兩組之間沒有顯著差異[TP組和DM組分別為(66.74±10.3)°和(68.11±9.54)°]。結(jié)論:Damon自鎖托槽與Tip-Edge plus托槽在拔牙病例中都能有效的控制前牙轉(zhuǎn)矩,兩組間無明顯差異。
[Abstract]: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torque control of the anterior teeth between the self-locking brackets and the Tip-Edge plus differential straight arch brackets. Methods: four premolars were extracted from orthodontic department of affiliated Stomatology Hospit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from 2012 to 2014. The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Tip-Edge plus differential wire appliance (TP group) and plus self-locking bracket group (DM group), 20 cases each. Digital cephalic lateral radiographs were taken to measure and analyze the changes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before treatmen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maxillary incisor inclination (U1-SN 擄) [TP group (112.45 鹵6.39) 擄vs DM group (111.87 鹵6.33) 擄], the anterior teeth were obviously adducted after orthodontic treatment, an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torque of upper and lower teeth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P group and DM group were 99.32 鹵7.33 擄and 99.57 鹵4.74 擄], and the upper and lower labial protrusion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after treatmen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66.74 鹵10.3 擄in TP group and 68.11 鹵9.54 擄in DM group]. Conclusion the torque of anterior teeth can be effectively controlled by both the self-locking bracket and the Tip-Edge plus bracket.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作者單位】: 南京大學醫(yī)學院附屬口腔醫(yī)院正畸科;
【基金】:南京市醫(yī)學科技發(fā)展項目(編號:YKK15115)
【分類號】:R783.5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蘇強安;正畸治療中托槽脫落的原因分析[J];廣西醫(yī)學;2004年11期
2 錢偉;馮劍穎;吳可明;;噴砂處理對脫落托槽再使用的實驗研究[J];口腔正畸學;2008年01期
3 張哲諶;錢玉芬;;美觀托槽的研究進展與臨床應用[J];上海口腔醫(yī)學;2008年06期
4 王淑范;楊永強;;舌側(cè)托槽的數(shù)字化3D打印技術[J];廣東牙病防治;2013年08期
5 薛京偉;自制托槽鑷[J];口腔正畸學雜志;1994年03期
6 薛京偉;自制托槽鑷[J];臨床口腔醫(yī)學雜志;1994年03期
7 雷道光,鄧益輝;托槽鑷的改制與應用[J];口腔正畸學;1995年04期
8 黃海明;廢棄托槽的回收利用[J];廠礦醫(yī)藥衛(wèi)生;1997年01期
9 吳恩格,解保生,徐蕓;雙翼陶瓷托槽的研制及應用[J];口腔材料器械雜志;1999年01期
10 王遠征,譚煒,譚承蔭;方絲弓托槽與細絲弓托槽聯(lián)合應用的臨床體會[J];黑龍江醫(yī)藥科學;2000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梁煒;林久祥;徐寶華;;一種新的托槽定位系統(tǒng)——Biaggini Ray Set在舌側(cè)正畸中的應用[A];第四軍醫(yī)大學口腔醫(yī)院2004第七屆全國口腔正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4年
2 李德超;周洋;;載氟陶瓷托槽材料的實驗研究[A];中華口腔醫(yī)學會口腔材料學專業(yè)委員會第七次全國口腔材料學術交流會論文匯編[C];2011年
3 劉從華;區(qū)運運;繆耀強;李蘭超;;SPEED矯治系統(tǒng)——一種高效的矯治系統(tǒng)[A];第四軍醫(yī)大學口腔醫(yī)院2004第七屆全國口腔正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4年
4 韓蓮;王娜;李新;賈奴;蓋春茂;郎利輝;;螺紋釘-托槽粘結(jié)固位前牙固定橋受載應力的三維有限元分析[A];中華口腔醫(yī)學會第二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第七次全國口腔醫(yī)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1年
5 楊秀榮;梁斌;;自鎖托槽直絲弓矯治器的初步應用[A];海南省口腔醫(yī)學會第二次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4年
6 吳麗華;;磁性托槽關閉前牙間隙22例療效觀察[A];第五次全國口腔正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1997年
7 高銀鳳;;托槽粘接前后牙面菌斑中主要致齲菌的比較分析[A];FDI、CSA臨床口腔進展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1999年
8 孫丹陽;甘寶霞;;進口與國產(chǎn)托槽不同脫落率的原因探討[A];第五次全國口腔正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1997年
9 張寧;;無托槽隱形矯治關鍵技術革新及其對療效影響的研究[A];中華口腔醫(yī)學會第14次全國口腔醫(yī)學學術會議(2012年會)論文匯編[C];2012年
10 鄭朝;劉士有;李錦標;;變形鏈球菌對金屬和陶瓷托槽的粘附[A];第四軍醫(yī)大學口腔醫(yī)院2004第七屆全國口腔正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5條
1 厲松;正畸新技術——自鎖托槽[N];健康報;2006年
2 雷王斌;無托槽隱形矯治器進臨床[N];健康報;2005年
3 欣華;無托槽隱形矯治器進入臨床[N];醫(yī)藥經(jīng)濟報;2005年
4 本報記者 朱曉京 胡曉震;自鎖托槽:牙齒矯治新技術[N];沈陽日報;2010年
5 北京口腔醫(yī)院 凌建軍邋張海萍;正畸“急癥”在家治[N];健康時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朱鯤;可調(diào)式自鎖托槽的摩擦力研究及有限元分析[D];山東大學;2008年
2 張晟;納米Ag/TiO_2涂層托槽的研制及其抗菌性能研究[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2年
3 萬賢鳳;正畸數(shù)字化間接粘結(jié)技術的初步研究[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4年
4 曹寶成;TiO_(2-x)N_x薄膜托槽的制備、性能及生物相容性研究[D];蘭州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岳子琪;TiO_(2-x)N_x薄膜托槽的摩擦性能研究[D];蘭州大學;2015年
2 高秀珍;無托槽隱形矯治器治療輕中度擁擠錯(牙合)畸形的臨床研究[D];山西醫(yī)科大學;2015年
3 樊伶穎;TiO_(2-x)N_x薄膜托槽的體外生物相容性研究[D];蘭州大學;2015年
4 李Z真,
本文編號:196180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kouq/1961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