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逆向工程技術的天然牙磨損量測量研究
本文選題:逆向工程 + 天然牙 ; 參考:《潤滑與密封》2014年10期
【摘要】:由于天然牙牙冠磨損量微小且形貌復雜,傳統(tǒng)的測量方法難以精確獲得磨損量。提出采用基于逆向工程技術的天然牙磨損量測量方法。首先通過三維掃描儀獲取磨損實驗前后的天然牙點云數(shù)據(jù),其次采用逆向工程軟件Geomagic studio中的最近點迭代ICP(Iterative Closest Point)算法將磨損前后的天然牙點云數(shù)據(jù)對齊,在此基礎上通過3D比較和體積計算,測算出磨損區(qū)域的最大磨損高度、平均磨損高度和磨損體積3個磨損特征量。結果表明,該方法能夠較為準確地實現(xiàn)天然牙磨損量的測量,同時再現(xiàn)磨損區(qū)域的空間幾何形狀,實現(xiàn)磨損量測量過程的數(shù)字化、定量化和可視化。
[Abstract]:Due to the natural tooth crown wear small and complex morphology, the traditional measuring method is difficult to obtain accurate wear. The measurement method of revers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based on natural tooth wear. First, through 3D scanner point cloud data wear of natural teeth before and after the experiment, the use of iterative closest point ICP reverse engineering software Geomagic in studio (Iterative Closest Point) algorithm after the wear of natural teeth point cloud registration, on the basis of comparison and calculation of the volume by 3D, calculate the height of the maximum wear wear area, the average height of wear and wear volume 3 wear characteristic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is method can measure accurately the natural tooth wear at the same time, the regional spatial reproduction wear geometry, realize the digital measurement of wear, quantification and visualization.
【作者單位】: 南京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
【基金】: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BK2012402) 江蘇省2013年度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創(chuàng)新計劃項目(CXLX13_174)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yè)務費專項資金項目(2012XQTR001)
【分類號】:R781.2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鄭靖,于海洋,周仲榮;天然牙和樹脂牙體外三體磨粒磨損性能研究[J];摩擦學學報;2004年06期
2 張旭;戴寧;廖文和;張長東;閆國棟;郭保蘇;;基于三維漸變的牙齒磨耗可視化仿真[J];機械工程學報;2013年03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崔海華;微小型數(shù)字化口腔測量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2年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倩倩;丘小麗;高姍姍;于海洋;;酸性環(huán)境下飾面瓷的摩擦磨損行為研究[J];國際口腔醫(yī)學雜志;2014年03期
2 宋海燕;曾劍玉;司文捷;;牙科氧化鋯瓷摩擦磨損性能的研究[J];北京口腔醫(yī)學;2014年03期
3 張倩倩;李悅;高姍姍;;天然牙摩擦磨損的評價[J];國際口腔醫(yī)學雜志;2014年05期
4 張莉;;牙隱裂的分布特征及危險因素的相關分析[J];當代醫(yī)學;2014年32期
5 陳君;閻逢元;王建章;;海水環(huán)境下TC4鈦合金腐蝕磨損性能的研究[J];摩擦學學報;2012年01期
6 楊川江;王偉;馬樹全;劉q;;表面微凸體形態(tài)對三體摩擦界面間隙的影響[J];合肥工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年06期
7 寧靜;趙雯;張玉梅;;3種樹脂牙耐磨性和硬度的研究[J];口腔材料器械雜志;2013年02期
8 Rim Hmaidouch;Paul Weigl;;Tooth wear against ceramic crowns in posterior region: 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ral Science;2013年04期
9 鄭侃;賈修一;廖文和;;基于徑向基神經網絡的義齒材料磨損量預測模型[J];南京理工大學學報;2013年06期
10 許治;戴寧;張長東;宋英龍;孫玉春;原福松;;基于迭代變形的多源數(shù)據(jù)融合技術[J];機械工程學報;2014年07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黃梅;豬牙與人牙的微觀結構及摩擦學特性對比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1年
2 張潔;口腔修復充填材料與天然牙摩擦磨損學性能的實驗研究[D];天津醫(yī)科大學;2010年
3 耿建;基于義齒材料的摩擦磨損加速壽命試驗及壽命預測研究[D];河北大學;2013年
4 郭嘉文;模擬口腔環(huán)境下鈷鉻合金烤瓷全冠飾瓷材料摩擦學行為的實驗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13年
5 寧靜;樹脂人工牙耐磨性與顏色性能的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13年
6 沈國峰;基于雙目立體視覺的牙頜模型測量技術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3年
7 宋文尚;四種冠修復材料與牙釉質磨耗磨損性能的對比研究[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4年
8 文鳴;有機相和無機晶體取向對人牙釉質力學性能影響的有限元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4年
9 張磊;面向強反射表面的多傳感器三維檢測技術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4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健新,段發(fā)階,葉聲華;雙目傳感器結構優(yōu)化設計[J];光電工程;1996年03期
2 謝光輝;孫軍華;吳子彥;張廣軍;;基于單數(shù)碼相機的三維視覺測量數(shù)據(jù)拼接方法[J];光學技術;2009年01期
3 高勃,王建,王忠義,殷功杰,袁艷,劉波,胡敏;牙冠表面三維光學測量和重建方法[J];光子學報;2000年06期
4 朱孔鳳,姜威,王端芳,張進,周賢;一種新的圖像清晰度評價函數(shù)[J];紅外與激光工程;2005年04期
5 鄧勁蓮;屠立;王循明;;基于三坐標測量機的曲面輪廓反向工程數(shù)字化測量方法[J];機電工程;2006年06期
6 沈國鑫;陳國金;費海波;;基于小波變換和神經網絡的數(shù)字圖像清晰度識別算法[J];機電工程;2008年04期
7 張效棟;孫長庫;;新型方向性平面靶標及拓撲定位算法[J];計算機工程與應用;2008年11期
8 朱慶生;許允催;曾令秋;方凡;呂中華;;基于L系統(tǒng)和三維Morphing的器官生長建模[J];計算機工程;2010年10期
9 劉元朋,張定華,桂元坤,李永奇;用帶約束的最小二乘法擬合平面圓曲線[J];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圖形學學報;2004年10期
10 馬揚飚;鐘約先;戴小林;;大面積形體的三維無接觸精確測量的研究[J];機械設計與制造;2006年10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王軍;航空發(fā)動機葉片三維輪廓測量方法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2005年
2 葛華勇;內窺式共焦掃描顯微成像的研究[D];上海大學;2005年
【相似文獻】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于正華;李娜;;零磨損狀態(tài)下磨損量的定量測量[A];第五屆全國摩擦學學術會議論文集(上冊)[C];1992年
2 謝小鵬;;基于實驗數(shù)據(jù)的磨損量計算方法[A];第三屆全國青年摩擦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1995年
3 蔡曉光;許留存;陳金良;胡凱;;磨損量在線檢測方法的研究[A];第二屆全國工業(yè)摩擦學大會暨第七屆全國青年摩擦學學術會議會議論文集[C];2004年
4 張英;曾昭翔;張樂山;范方祖;;磨損量與其主要影響因素之實驗分析[A];第六屆全國摩擦學學術會議論文集(上冊)[C];1997年
5 肖舟;侯根良;蘇勛家;喬小平;;基于油液溫度監(jiān)測摩擦副磨損的理論研究[A];第八屆全國設備與維修工程學術會議、第十三屆全國設備監(jiān)測與診斷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8年
6 王超飛;韓志武;張俊秋;任露泉;;生物柔性與表面形態(tài)耦合仿生耐磨特性研究[A];走中國特色農業(yè)機械化道路——中國農業(yè)機械學會2008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上冊)[C];2008年
7 董梅萼;;磨損連續(xù)測試技術的研究[A];摩擦學第四屆全國學術交流會論文集(第二冊)[C];1987年
8 叢茜;金敬福;張宏濤;;仿生非光滑形態(tài)摩擦行為的試驗研究[A];2006全國摩擦學學術會議論文集(一)[C];2006年
9 王瓊禮;徐培恩;宋秀梅;夏萃震;;濕磨蝕試驗方法及機理[A];第二次全國摩擦磨損潤滑學術會議論文集[C];1979年
10 方亮;斯松華;高義民;周慶德;;鑄鐵硬度對陶瓷磨損的影響[A];第六屆全國摩擦學學術會議論文集(上冊)[C];199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宋衛(wèi)東;冰刀磨損量測量算法及其硬件實現(xiàn)的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2 李豐華;基于接觸力學的盤形滾刀磨損量估算方法[D];天津大學;2012年
3 聶燦;H13鋼滾刀刀圈磨損行為及磨損量預測方法研究[D];中南大學;2013年
4 舒標;基于磨料磨損的TBM滾刀磨損量計算及磨損性能研究[D];中南大學;2014年
5 陳明韜;鋼軌滾動磨損模擬試驗與計算分析[D];西南交通大學;2008年
6 賀杰;齒輪傳動可靠壽命的試驗研究[D];東北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173154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kouq/17315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