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表面種植體在同一植入位點不同骨結構的早期骨結合差異
本文選題:鈦種植體 切入點:骨結合 出處:《廣東醫(yī)學》2014年11期
【摘要】:目的探討具有活性表面的種植體在同一植入部位不同骨組織結構的早期骨結合的差異及機制。方法選擇4只Beagle犬雙側脛骨的上段離骨骺線下約7 mm處為實驗種植體的植入位點,植入噴砂加酸蝕處理的種植體共8枚,將位于皮質(zhì)骨段的種植體螺紋定為A組,位于松質(zhì)骨段的種植體螺紋定為B組。4周后取標本制作帶種植體的骨組織切片進行觀察,并比較兩組種植體-骨結合率(BIC%)。結果 A、B兩組均獲得較好的骨結合效果,而A組的BIC%高于B組(P0.01)。結論同一植入位點時,皮質(zhì)骨在種植體早期骨結合方面比松質(zhì)骨具有更快的骨愈合能力,但松質(zhì)骨可能為皮質(zhì)骨的骨愈合補充了血液來源。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ifference and mechanism of early osseous binding of implants with active surface at the same site of different bone structures. Methods four Beagle dogs were selected as the implant sites about 7 mm below the epiphyseal line in the upper tibia of the bilateral tibia of 4 Beagle dogs. A total of 8 implants were implanted with sand blasting and acid etching. The implant threads located in cortical bone were selected as group A, and those in cancellous bone were selected as group B. After 4 weeks, specimens were taken to make bone tissue sections with implants for observation. Results the BIC% of group A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group B, and the BIC% of group A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group B. ConclusionsBIC% was higher in group A than that in group B at the same implantation site, and the ratio of BIC% in group A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group B (P 0.01). Cortical bone has faster healing ability than cancellous bone in early implants, but cancellous bone may provide blood source for cortical bone union.
【作者單位】: 廣東省口腔醫(yī)院;南方醫(yī)科大學附屬口腔醫(yī)院牙周種植科;南方醫(yī)科大學附屬口腔醫(yī)院頜面外科;南方醫(yī)科大學附屬口腔醫(yī)院種植科;
【基金】:廣東省醫(yī)學科研基金資助項目(編號:B2012032) 廣州市科技和信息化局應用基礎研究專項項目(編號:2013J4100003)
【分類號】:R783.6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郭澤鴻;容明燈;朱安棣;周磊;;含種植體硬組織骨計量學不脫鈣塑料包埋技術[J];廣東醫(yī)學;2008年03期
2 胡遠東;種植體周圍骨吸收的因素[J];口腔頜面修復學雜志;2000年03期
3 戚孟春,周秀青,胡靜,杜兆軍,由彥玲,劉猛;實驗性骨質(zhì)疏松對種植體骨結合影響的組織學觀察[J];現(xiàn)代口腔醫(yī)學雜志;2003年02期
4 王東勝;;三種特殊染色法顯示不脫鈣骨切片中新生骨的比較研究[J];中華老年口腔醫(yī)學雜志;2006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龍濤;葛晨霞;黃雷;王麗麗;胡桂學;;雞新城疫的診斷及病理分析[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10年30期
2 李建紅;石天峰;;冰凍切片制作方法改進探討[J];長治醫(yī)學院學報;2007年04期
3 羅玲;溫國元;楊峻;羅青平;王紅琳;艾地云;張蓉蓉;茍妙;邵華斌;;鴨黃病毒感染病例的病理組織學觀察[J];動物醫(yī)學進展;2012年02期
4 黃元瑾;章錦才;劉曙光;蔡德鴻;;種植體周圍骨缺損的beagle犬動物模型的建立[J];廣東醫(yī)學;2010年18期
5 車道闖;郭杰;;組織蛋白酶K在糖尿病大鼠種植體周圍的表達[J];廣東牙病防治;2008年07期
6 朱安棣;容明燈;郭澤鴻;周東風;周磊;;硬組織鋸割機制作帶種植體不脫鈣骨磨片的方法研究[J];廣東牙病防治;2009年06期
7 范芹;徐世同;劉建國;呂聰;;3種特殊染色法顯示種植體骨磨片組織學效果比較[J];廣東牙病防治;2012年06期
8 王龍濤;葛晨霞;黃雷;馬磊;王丹;胡桂學;;雞球蟲病的診斷及病理分析[J];中國畜牧獸醫(yī);2010年11期
9 劉華慶,歐陽旭紅;免疫組織化學的標準化[J];貴州醫(yī)藥;2001年08期
10 李麗;丁元廷;;卡介苗穩(wěn)定L型對動物致病性的研究[J];貴州醫(yī)藥;2013年0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孫瑜;ET-1受體拮抗劑和阿伐他汀聯(lián)合應用在動脈粥樣硬化病變進程中的抑制作用[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醫(yī)進修學院;2011年
2 馬靜;帶蒂顳深筋膜骨膜顱骨外板瓣嵌入植骨修復幼齡小型豬單側顴弓缺損的實驗研究及其初步臨床應用[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1年
3 王中琳;下調(diào)腦區(qū)的激活及復健片作用機制研究[D];山東中醫(yī)藥大學;2003年
4 駱旭東;結核分枝桿菌Ag85B-MPT64融合基因疫苗對鼠結核桿菌感染的保護作用[D];重慶醫(yī)科大學;2003年
5 羅金平;兔輸卵管蛋白的定位、功能分析及其人同源蛋白基因的克隆、表達[D];復旦大學;2003年
6 汪寶軍;復方太子參顆粒延緩失神經(jīng)支配骨骼肌萎縮的實驗研究[D];福建中醫(yī)學院;2004年
7 林軍;銀杏葉提取物(EGb)對糖尿病大鼠學習記憶障礙保護作用的機制研究[D];廣西醫(yī)科大學;2005年
8 張淑敏;糖基化磷脂酰醇(GPI)錨定型人B7-1基因重組蛋白錨定自體腫瘤細胞膜對提高CTL殺傷泌尿系統(tǒng)腫瘤細胞的研究[D];天津醫(yī)科大學;2005年
9 孫明;轉染抑癌基因KLF6對前列腺癌PC-3細胞作用的實驗研究[D];四川大學;2005年
10 趙小綱;創(chuàng)傷性腦損傷影響骨折愈合速度的機制研究[D];浙江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谷翠芝;葛根素預處理對大鼠腦缺血早期腦組織eNOS的影響及腦保護機制研究[D];桂林醫(yī)學院;2010年
2 張嬡儒;Beagle犬下頜骨前磨牙拔牙后位點保存的實驗研究[D];瀘州醫(yī)學院;2011年
3 馬小民;脊柱結核病椎組織病理學與影像學對比研究[D];寧夏醫(yī)科大學;2010年
4 宋火松;中藥接骨散對犬脛骨骨折愈合的影響[D];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5 張宏宇;辛伐他汀對糖尿病大鼠種植體周圍BMP-2表達的影響[D];山西醫(yī)科大學;2012年
6 劉善宇;多孔塊狀生物活性玻璃骨替代材料修復兔骨缺損的實驗研究[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1年
7 呂影濤;牙根損傷修復動物模型的建立及其修復機制初探[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1年
8 王立福;參蒲湯的抗癲癇效應及其作用機制的初步研究[D];軍醫(yī)進修學院;2001年
9 張之棟;頸椎后縱韌帶增殖細胞核抗原定位研究[D];安徽醫(yī)科大學;2001年
10 李浩;梗阻性黃疸大鼠血漿、胃組織一氧化氮及其合酶的實驗研究[D];延邊大學;2002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吳哲;馬冬麗;洪麗華;孫宏晨;李成庫;;不脫鈣的牙齒骨骼塑料包埋制片技術及方法探討[J];華西口腔醫(yī)學雜志;2006年06期
2 王東勝;;帶種植體骨磨片制作方法的改進[J];口腔頜面修復學雜志;2006年03期
3 王東勝,路正剛;種植體骨界面組織形態(tài)學研究方法探討[J];中華老年口腔醫(yī)學雜志;2005年03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馬威,劉寶林,熊信柏,魏建華,時惠英;鈦種植體表面微弧氧化處理后的生物力學及組織形態(tài)學研究[J];現(xiàn)代口腔醫(yī)學雜志;2005年02期
2 宋治鋒;丁載雄;張莉萍;顧圣祖;;即刻種植中牙齦成形時機選擇與臨床效果評價[J];廣東牙病防治;2007年07期
3 葉莉明,寧麗,薛森,劉義榮,陳德敏,黃哲瑋,聞學雷!200023;兩種種植材料與骨結合強度的生物力學性能比較[J];口腔材料器械雜志;1997年04期
4 趙晉龍,何黎升,劉寶林,馬秦;純鈦種植體與非血管化髂骨骨結合的組織學觀察[J];口腔醫(yī)學研究;2003年04期
5 于開濤,劉寶林,韓澤民,高瞻,劉瑞峰;離體時間對非血管化骨牙種植體骨結合影響的組織學觀察[J];臨床口腔醫(yī)學雜志;2005年03期
6 吳小吉,林野,邱立新,李健慧,邸萍;應用共振頻率評估種植體穩(wěn)定性的臨床研究[J];中國口腔種植學雜志;2005年02期
7 曹曉林;孫燁;阮國憲;肖亮;;前牙種植即刻修復技術的臨床應用[J];中國口腔種植學雜志;2005年04期
8 楊旭;譚建國;趙辛蓉;徐軍;;釉基質(zhì)蛋白促進骨質(zhì)疏松癥大鼠股骨種植體骨結合的研究[J];現(xiàn)代口腔醫(yī)學雜志;2006年05期
9 王新平;吳俊;王凌;徐國強;何淑芳;余西江;;378枚Anthogyr種植體臨床觀察[J];中國口腔種植學雜志;2008年03期
10 宋應亮;;Ⅱ型糖尿病影響種植體骨結合的研究現(xiàn)狀[J];中國口腔種植學雜志;2009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宋應亮;;Ⅱ型糖尿病影響種植體骨結合的研究現(xiàn)狀[A];第六屆全國口腔種植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9年
2 仲維劍;陳斌科;馬國武;;種植體穿通上頜竇的實驗研究[A];第六屆全國口腔種植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9年
3 叢锘锘;譚包生;;關于種植體受持續(xù)水平力作用發(fā)生移動的實驗研究[A];第六屆全國口腔種植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9年
4 楊晉金;陳卓凡;;Al_2O_3噴砂對種植體骨結合影響的實驗研究[A];第六屆全國口腔種植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9年
5 康博;劉成軍;劉國紅;汪竹紅;謝嘉寧;林麗娥;;牙種植體周圍骨缺損引導骨組織再生后骨結合的生物力學研究[A];第六屆全國口腔種植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9年
6 王峰;宋應亮;;PLA微球持續(xù)釋放rrIGF-1對2型糖尿病大鼠種植體骨結合的影響[A];第六屆全國口腔種植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9年
7 孟岑;譚包生;;不同種植扭力對一段式種植體骨結合影響的動物實驗研究[A];第六屆全國口腔種植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9年
8 趙保東;許家森;王艷輝;于毅;;前牙區(qū)牙種植即刻修復的臨床評價[A];第六屆全國口腔種植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9年
9 鮑艷娜;李群;黃夢鹿;曾劍玉;;神經(jīng)生長因子對口腔種植體早期骨結合影響的實驗研究[A];第六次全國口腔修復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2009年
10 劉剛利;徐欣;;小型豬上頜竇內(nèi)提升穿破竇底粘膜同期植入種植體骨結合情況的初步實驗研究[A];第六屆全國口腔種植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8條
1 本報實習記者 王朝;別讓假牙和口腔打架[N];保健時報;2007年
2 劉晨;為亞洲牙科專業(yè)人士介紹最先進植牙技術[N];消費日報;2006年
3 張荔子;“第三副牙齒”要功能還要美觀[N];健康報;2006年
4 吳一福 韓富明 蘇玉軍;四軍醫(yī)大頜面外科創(chuàng)傷研究國內(nèi)領先[N];中國醫(yī)藥報;2005年
5 陳祖亮;種植牙將成為牙缺失修復首選[N];大眾衛(wèi)生報;2006年
6 秦興梅;種植牙成缺牙修復的首選[N];深圳商報;2006年
7 ;口腔里的種植季節(jié)[N];人民政協(xié)報;2003年
8 北京大學人民醫(yī)院口腔科 吳鵬;種植牙不能“一種了之”[N];健康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石磊;種植體表面改性—光誘導超親水性表面骨結合機制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13年
2 顏世果;SATB2基因轉染促進鈦種植體的骨結合[D];山東大學;2010年
3 唐月軍;納米增韌(HA-ZrO_2系)生物復合多孔陶瓷的制備及其頜骨缺損修復實驗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06年
4 魏建華;活性復合鈦基種植體表面的構建及生物學特性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軍醫(yī)大學;2003年
5 楊國利;純鈦種植體不同表面的構建及骨結合研究[D];浙江大學;2008年
6 趙云轉;新型牽張種植體的初步實驗研究與生物力學優(yōu)化設計分析[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8年
7 于開濤;離體時間對非血管化骨移植同期種植體植入愈合影響的實驗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5年
8 肖劍銳;膨脹式牙種植體在骨質(zhì)疏松條件下優(yōu)化設計及固位的實驗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11年
9 郭澤鴻;激光—微弧氧化處理對純鈦表面生物活性影響的研究[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3年
10 容明燈;激光酸蝕與噴砂酸蝕的純鈦種植體表面生物效能的對比性研究[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牛強;兩種不同微/納米化處理方法對鈦種植體表面材料學性能及早期骨結合影響的實驗研究[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4年
2 范亞偉;純鈦螺旋式種植體在部分血供兔脛骨中結合的實驗研究[D];山西醫(yī)科大學;2004年
3 于毅;前牙區(qū)牙種植即刻修復的臨床應用研究[D];青島大學;2009年
4 張雙越;rhBMP-2誘導成骨和促進松質(zhì)骨移植同期牙種植形成骨結合的實驗研究[D];南京醫(yī)科大學;2004年
5 劉炳煌;微植體支抗對幼犬下頜骨生長發(fā)育的影響及牙齒移動研究[D];福建醫(yī)科大學;2007年
6 閻旭;富含血小板血漿(PRP)在口腔種植體骨結合中的應用[D];安徽醫(yī)科大學;2007年
7 劉治慧;自體骼骨游離移植同期種植體植人修復骨量不足區(qū)牙缺失的研究[D];浙江大學;2004年
8 劉剛利;小型豬上頜竇內(nèi)提升穿破上頜竇粘膜同期植入種植體的愈合情況的研究[D];山東大學;2009年
9 孔祥盼;納米羥基磷灰石修復即刻種植牙骨缺損的實驗研究[D];佳木斯大學;2007年
10 汪昆;牙種植體即刻負載的三維有限元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167163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kouq/1671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