載EPO腺病毒的PLGA納米纖維支架在體內(nèi)促進骨缺損修復作用
本文關鍵詞:載EPO腺病毒的PLGA納米纖維支架在體內(nèi)促進骨缺損修復作用
更多相關文章: 骨缺損 腺病毒 促紅細胞生成素 聚乳酸羥基乙酸共聚物 納米纖維 冷凍干燥法
【摘要】:目的:將促紅細胞生成素(EPO)腺病毒局限在應用部位,觀察其在體內(nèi)的促進骨形成作用。方法:采用冷凍干燥法,將增強型綠色熒光蛋白(EGFP)腺病毒與聚乳酸羥基乙酸共聚物(PLGA)納米纖維支架復合作為實驗組(PLGA/Ad-EGFP組),以等劑量的EGFP腺病毒為對照組,分別感染骨髓基質(zhì)細胞(BMSCs),以BMSCs感染EGFP的熒光細胞面積比例檢測病毒活力。采用Picogreen dsDNA定量檢測試劑盒檢測病毒釋放動力學。將EPO腺病毒與PLGA納米纖維支架凍干復合作為實驗組(PLGA/Ad-EPO組),以單純骨缺損為對照組,植入大鼠顱骨缺損處,在第4和8周采用Micro CT及組織學HE染色檢測EPO腺病毒的新生骨面積百分比。結(jié)果:PLGA/Ad-EGFP組熒光細胞面積比例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腺病毒在PLGA上呈突釋曲線,第1小時存留53.0%±5.6%,第16小時存留20.0%±3.3%。與對照組比較,PLGA/Ad-EPO組在第4周促進紅細胞生成,并在第4及8周大鼠顱骨缺損修復,新生骨面積百分比達到25.0%±5.7%及35.0%±6.3%(P0.05)。結(jié)論:應用凍干法將腺病毒與PLGA復合能夠有效保存病毒活性,PLGA/Ad-EPO納米纖維支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促進骨缺損修復。
【作者單位】: 吉林大學口腔醫(yī)院口腔病理科;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課題(30830108) 國家自然基金重大國際合作項目資助課題(81320108011) 高等學校博士學科點專項科研基金資助課題(233200801830063,20120061130010)
【分類號】:R783.1
【正文快照】: 促紅細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腺病毒(adenovirus,Ad)(Ad-EPO)在體外被證實能夠促進骨髓基質(zhì)細胞(bone marrow stromalcells,BMSCs)向成骨細胞分化,并能增強其堿性磷酸酶表達以及鈣結(jié)節(jié)的形成[1]。但缺少體內(nèi)實驗證實,而在體內(nèi)直接注射腺病毒會導致其隨體液擴散,局部濃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齊慧川;史冊;李琛;陳彥澤;孫千月;宋曉兵;羅雯靜;孫宏晨;;腺病毒介導Epo基因?qū)撬栝g充質(zhì)干細胞影響的體外研究[J];實用口腔醫(yī)學雜志;2014年01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李許;白鎮(zhèn)亞;張飛燕;徐曉玉;;促EPO生成抗腦缺血中藥的研究[J];中國中藥雜志;2015年12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張海連;靜電紡絲制備多孔/中空二氧化硅納米纖維及其功能化[D];鄭州大學;2013年
2 胡俊;用于兩種親疏水藥物控制釋放的PLGA/明膠復合納米纖維給藥系統(tǒng)的研究[D];南昌大學;2014年
3 朱辭;中國胃癌常用化療方案誘導骨髓抑制的多中心、前瞻性臨床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yī)學科學院;2014年
4 曹星星;同軸靜電紡絲法制備WO_3納米管/W_(18)O_(49)晶須及其表征[D];合肥工業(yè)大學;2014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艷妍;李立新;孫智輝;尹一子;;含紫杉醇PLGA緩釋微球的研制及理化性質(zhì)[J];中國生物制品學雜志;2007年05期
2 李雙燕;;PLGA組織工程支架材料的研究與展望[J];國外絲綢;2009年02期
3 ;Preparation of Tolterodine Metabolite Loaded Biodegradable PLGA Microspheres[J];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2010年01期
4 唐紅梅;賈長虹;;PLGA納米粒子在治療心血管疾病中的應用進展[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1年16期
5 沈正榮;朱家蕙;張偉軍;馬臻;;5-Fu/PLGA 微球的制備[J];現(xiàn)代應用藥學;1993年03期
6 徐洪璋,余斌,陳濱,張麗蕓,陳政良,朱平;胎兒骨髓間充質(zhì)干細胞復合PLGA支架的形態(tài)學觀察[J];中華創(chuàng)傷骨科雜志;2004年02期
7 張文捷,李兵倉,王建民,陳菁,王建忠;PLGA神經(jīng)誘導管的制作及其神經(jīng)再生誘導作用[J];重慶醫(yī)學;2005年04期
8 ;Synthesis and application of PLGA labeled with ~(125)I[J];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2006年01期
9 謝明;周梁;高召兵;;紫杉醇PLGA微球制備及體外性質(zhì)評估[J];中國新藥雜志;2006年13期
10 黃亞東;劉彬;張運明;馮全義;林紹強;李校X;;PLGA-脫細胞豬皮的性質(zhì)研究[J];現(xiàn)代生物醫(yī)學進展;2008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鄭強;潘志軍;薛德挺;李杭;李建兵;;納米PLGA/HA復合物和骨髓基質(zhì)干細胞在軟骨修復中的應用[A];2009年浙江省骨科學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9年
2 王漢杰;蘇文雅;廖振宇;王生;常津;;PLGA/Liposome核殼納米粒子的制備[A];天津市生物醫(yī)學工程學會第30次學術年會暨生物醫(yī)學工程前沿科學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3 王光林;吳輝;;聯(lián)合靜電紡絲法和轉(zhuǎn)筒接收法制備PLGA—膠原—絲素納米神經(jīng)導管[A];第六屆西部骨科論壇暨貴州省骨科年會論文匯編[C];2010年
4 趙潔;全大萍;廖凱榮;伍青;;含不同側(cè)氨基密度的ASP-PEG-PLGA的合成與表征[A];中國生物醫(yī)學工程學會第六次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2004年
5 黃艷霞;任天斌;張麗紅;呂凱歌;蔣欣泉;潘可風;任杰;;PLGA/NHA-RGD復合材料的制備及性能研究[A];2006年上海市醫(yī)用生物材料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6年
6 ;Synthesis of PLGA Labeled with ~(125)I[A];2006年上海市醫(yī)用生物材料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6年
7 李艷輝;崔媛;張慧敏;關秀文;;利用等離子體技術在PLGA表面固定膠原的研究[A];2011年全國高分子學術論文報告會論文摘要集[C];2011年
8 何樹;畢龍;劉建;扈剛;孟國林;董鑫;郝賦;趙軼男;;新型PLGA/HMS-HA復合微球載體支架對兔骨髓間充質(zhì)干細胞生物學行為的影響[A];中華醫(yī)學會第七次全國骨質(zhì)疏松和骨礦鹽疾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3年
9 ;Preparation of PLGA Ultrasound Microbubble Loaded Hematoporphyrin and optimization of formulation[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次全國超聲醫(yī)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9年
10 李志宏;武繼民;汪鵬飛;陳學忠;黃姝杰;關靜;張西正;;BMP/PLGA緩釋微球的制備與體外釋放性能[A];第七屆中國功能材料及其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第4分冊)[C];2010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記者 白毅;合成溫敏型PLGA-PEG-PLGA嵌段共聚物[N];中國醫(yī)藥報;2006年
2 尹東鋒 鐘延強;聚合物 藥物 制備工藝 附加劑[N];中國醫(yī)藥報;2006年
3 李博;“人造紅細胞”[N];大眾衛(wèi)生報;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戴文達;新型結(jié)構PLGA/膠原三維可降解復合材料用于軟骨再生的效果研究[D];復旦大學;2010年
2 劉福娟;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PLGA)仿生細胞外基質(zhì)的制備、表征及其與蛋白界面交互作用的研究[D];東華大學;2010年
3 黃術;RFP-PLGA骨緩釋復合體的初步實驗研究[D];中南大學;2013年
4 袁寶明;PLGA-PEG-PLGA溫度敏感水凝膠的制備及在骨科應用基礎研究[D];吉林大學;2015年
5 徐洋;表面改性的納米羥基磷灰石/PLGA復合材料的制備及成骨活性實驗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6 董樹君;新型納米改性生物玻璃/PLGA復合材料的制備及骨缺損修復的實驗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7 韓瑞玲;魚精蛋白包覆PLGA納米粒用于疫苗載體的初步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8 孟昭旭;電紡PLGA/明膠組織工程支架和藥物載體的制備與性能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1年
9 馬鶴成;可注射型PLGA-PEG-PLGA溫敏水凝膠作為藥物和基因緩釋共載體在骨肉瘤治療中的應用研究[D];吉林大學;2015年
10 楊艷芳;動/靜態(tài)條件下PLGA與PLGA/β-TCP多孔支架的降解與釋藥行為[D];天津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志杰;Zein/PLGA雙組份納米復合纖維膜的制備研究[D];浙江理工大學;2010年
2 鄭莉琴;PLGA-無機鹽復合生物材料對牙胚細胞和牙髓干細胞增殖分化的影響[D];福建師范大學;2008年
3 彭兆意;小鼠胚胎干細胞誘導的血管細胞聯(lián)合種植在PLGA上初步構建出血管組織[D];南昌大學;2008年
4 戴有剛;SF/PLGA共混靜電紡絲人工血管材料的研究[D];蘇州大學;2009年
5 張軍武;PLGA、脫細胞軟骨粒支架、PLGA-脫細胞軟骨粒支架體外構建組織工程軟骨的比較[D];山西醫(yī)科大學;2009年
6 張翠娟;PLGA/HA骨支架復合材料的制備與性能[D];湖南科技大學;2009年
7 曾威;PLGA改性腸吻合支架的初步研究[D];南華大學;2010年
8 高秀娟;抗癌藥物芫花酯甲PLGA微球制備與肺靶向性評價[D];大連理工大學;2007年
9 閆露;基因修飾的骨髓間充質(zhì)干細胞復合PLGA成骨實驗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7年
10 楊燕珠;改性多壁碳納米管修飾的PLGA支架及其細胞黏附特性[D];上海交通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129051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kouq/12905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