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鱗癌中l(wèi)et-7a、miR-21和miR-27a的表達及其作用
本文關鍵詞:口腔鱗癌中l(wèi)et-7a、miR-21和miR-27a的表達及其作用
更多相關文章: 口腔鱗癌 let-a miR- miR-a 原位雜交 圖像分析 人
【摘要】:目的探討let-7a、miR-21和miR-27a在口腔鱗狀細胞癌(OSCCs)中的表達及其作用。方法采用地高辛標記的鎖定核酸修飾的miRNA探針進行原位雜交,對5例正?谇火つそM織和30例口腔鱗癌及其癌旁組織中l(wèi)et-7a、miR-21、miR-27a的表達進行定性、定位研究,通過圖像分析對實驗結果進行了半定量分析。結果let-7a、miR-21和miR-27a分別在40%(2/5)、80%(4/5)、40%(2/5)的正?谇火つそM織中有微弱表達,而在腫瘤組織和癌旁組織均有不同程度的表達。這3種miRNAs在口腔鱗癌組織中的表達均明顯高于其癌旁組織和正常組織(P0.01),let-7a和miR-27a在癌旁組織中的表達明顯高于正常組織(P0.01),但miR-21在癌旁組織和正常組織中的表達差異無顯著性(P0.05)。這3種miRNAs的表達在不同年齡、不同性別及有無淋巴結轉移的口腔鱗癌患者之間的差異均無顯著性(P0.05)。miR-27a在中低分化口腔鱗癌組織中的表達明顯高于其在高分化腫瘤組織中的表達(P0.05),而let-7a和miR-21的表達與腫瘤分化程度無關(P0.05)。相關分析發(fā)現(xiàn),OSCCs中l(wèi)et-7a與miR-21的表達之間具有相關性,而miR-27a與let-7a和miR-21表達之間均無相關性。結論 Let-7a、miR-21和miR-27a過度表達在口腔鱗癌發(fā)生發(fā)展中具有一定作用,miR-27a可能是與口腔鱗癌分化程度有關的一個分子標志。在OSCCs中l(wèi)et-7a和miR-21之間可能存在一定聯(lián)系。
【作者單位】: 濱州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臨床醫(yī)學實驗室;山東大學附屬省立醫(yī)院口腔種植科;濱州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病理科;
【分類號】:R739.8
【正文快照】: 口腔鱗狀細胞癌(oral squamous cellcarcinomas,OSCCs)是世界上第6大人類惡性腫瘤,而且發(fā)病率呈上升趨勢,這一趨勢在年輕人群中尤為明顯[1]。Let-7家族是一個腫瘤抑制miRNAs家族,能夠調節(jié)多種致癌途徑,癌基因Ras和Myc被認為是let-7的靶標[2,3]。但是let-7a在OSCC中的表達和作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條
1 劉乃國,吳淑華,單長民,呂增華,張杰;口腔鱗癌中c-erbB2和p53基因的擴增和表達[J];解剖學報;2003年04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Stella Chai;Stephanie Ma;;Clinical implications of microRNAs in liver cancer stem cells[J];癌癥(英文版);2013年08期
2 丁明建;王聞哲;王孝舉;;MicroRNA在肺癌中的表達及其臨床意義[J];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2013年12期
3 Hong Zheng;Jia-Yu Liu;Feng-Ju Song;Ke-Xin Chen;;Advances in circulating microRNAs as diagnostic and prognostic markers for ovarian cancer[J];Cancer Biology & Medicine;2013年03期
4 German G.Gomez;Jill Wykosky;Ciro Zanca;Frank B.Furnari;Webster K.Cavenee;;Therapeutic resistance in cancer: microRNA regulation of EGFR signaling networks[J];Cancer Biology & Medicine;2013年04期
5 楊少迪;蔣佩;湯建新;;microRNA及其靶基因多態(tài)與腫瘤易感性[J];廣東化工;2013年21期
6 Xiang-Ming Ding;;MicroRNAs: regulators of cancer metastasis and 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J];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2014年03期
7 張芳;李洋;周清華;;MicroRNA與肺癌順鉑耐藥相關性研究進展[J];中國肺癌雜志;2014年03期
8 羅陽;韓子午;田男;;miRNA與常見肝病發(fā)生發(fā)展關系的研究進展[J];浙江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4年01期
9 王利平;王啟之;;miRNA實驗技術及與消化道腫瘤關系的研究進展[J];國際消化病雜志;2014年01期
10 師婕;張林燕;;微小RNA-27a在子宮頸鱗癌患者血清和組織中的表達及意義[J];中國婦產科臨床雜志;2014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條
1 姜敏;張偉;;Micro-RNA作為人類上皮組織惡性腫瘤診斷和預后生物標記物的應用價值[A];江西省第二次中西醫(yī)結合呼吸疾病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陳兆鋒;胃癌相關miRNAs的篩選及其與胃癌發(fā)生發(fā)展的關系[D];蘭州大學;2013年
2 張偉杰;三氧化二砷恢復雌激素受體α陰性乳腺癌細胞對內分泌治療敏感性的研究[D];鄭州大學;2012年
3 張婷婷;hsa-miR-30b在胰腺導管腺癌中表達及功能的初步研究[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3年
4 劉艷艷;CD133及ALDH在腫瘤侵襲中的作用及機制研究[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3年
5 張緒森;miRNA-200b影響失巢凋亡的機制及其表達的自我調節(jié)[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3年
6 林飛;豬卵泡閉鎖的特征與miRNA調控研究[D];南京農業(yè)大學;2011年
7 戴楠;雙功能基因APE1與miRNAs相互調控介導骨肉瘤放療敏感性的機制研究[D];第三軍醫(yī)大學;2013年
8 王凱;miR-196a基因及其結合位點多態(tài)性與食管鱗癌的關聯(lián)及機制研究[D];第三軍醫(yī)大學;2013年
9 李娜;幽門螺桿菌CagA抑制胃上皮細胞自噬及其感染引起的miR-222/146a上調在胃相關疾病發(fā)生中的作用機制研究[D];第三軍醫(yī)大學;2013年
10 王曉君;miRNA-214通過靶向β-catenin通路抑制肝癌生長[D];福建醫(yī)科大學;201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張尚武;CEA聯(lián)合miR-17-3p在結腸癌中的診斷作用研究[D];蘇州大學;2013年
2 申璐;miR-21與MAPKs信號通路反饋調控在亞砷酸鈉所致HELF細胞惡性轉化中的作用[D];南京醫(yī)科大學;2013年
3 帥欣艷;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比率(NLR)與肺癌患者臨床病理特征關系的研究[D];山東大學;2013年
4 劉紀雷;OSU03012聯(lián)合Wortmannin對舌鱗癌細胞Tca8113增殖活性及SHIP2蛋白表達的影響[D];鄭州大學;2013年
5 賈勐;microRNA-21在甲狀腺乳頭狀癌細胞TPC-1中的作用[D];鄭州大學;2013年
6 朱辰;miR-152通過調控TGFα影響前列腺癌細胞的遷移和侵襲能力[D];南京醫(yī)科大學;2013年
7 曹影;miR-137對人喉癌細胞株Hep-2細胞增殖的影響[D];南京醫(yī)科大學;2013年
8 許鵬宇;miR200c對卵巢上皮性癌細胞侵襲、遷移及增殖能力影響的研究[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3年
9 吳純;染料木黃酮對裸鼠卵巢癌移植瘤模型的影響[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3年
10 李歡;MicroRNA生物合成通路中Gemin3基因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與侵襲性淋巴瘤臨床特征及預后的關系[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3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5條
1 劉乃國,劉希賢;膠質瘤中v-sis、c-myc mRNA的表達[J];癌癥;1998年01期
2 金巖,楊連甲,Tipoe GL,Prinz J,White FH;Neu/c─erbB─2癌基因在頰粘膜上皮良性及惡性病變中的表達及其定量研究[J];第四軍醫(yī)大學學報;1996年06期
3 鄧志宏,黃維國,金巖;c-myc與c-neu癌基因在頭頸部鱗狀上皮癌旁組織及癌變中的表達及相互關系[J];耳鼻咽喉頭頸外科;1997年02期
4 王漢濤;p53引起的細胞凋亡和惡性腫瘤的基因治療[J];國外醫(yī)學.外科學分冊;1998年01期
5 龍彥,凌滌生,王力;口腔粘膜癌前病變C-erbB-2蛋白產物檢測[J];現(xiàn)代口腔醫(yī)學雜志;1997年02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張森林,孟昭業(yè),楊震,董震,壽柏泉;吸煙與口腔鱗癌發(fā)病相關性的病例對照研究[J];醫(yī)學研究生學報;2001年05期
2 陳祖亮,萬濤;人乳頭狀瘤病毒感染可導致口腔鱗癌[J];中華醫(yī)學信息導報;2001年16期
3 帕提曼,張志愿;人類乳頭狀瘤病毒與口腔鱗癌的研究進展[J];國外醫(yī)學.口腔醫(yī)學分冊;2001年03期
4 李新青;唐海闊;吳江;吳大銘;張永紅;;抑癌基因PTEN口腔鱗癌組織中表達及意義[J];醫(yī)學研究通訊;2003年10期
5 王新紅;口腔鱗癌浸潤前沿的研究[J];國外醫(yī)學.口腔醫(yī)學分冊;2004年S1期
6 龔莉,蔡媛;口腔鱗癌轉移及預后相關因子的研究進展[J];瀘州醫(yī)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7 王治平,陳偉良,潘朝斌,李勁松,王建廣;復發(fā)性口腔鱗癌挽救性手術近期療效[J];中華口腔醫(yī)學雜志;2004年05期
8 王鯤,黃克強;口腔鱗癌抑癌基因PTEN蛋白的表達[J];武警醫(yī)學;2005年10期
9 楊建斌,馮紅超,宋宇峰;口腔鱗癌中單核細胞趨化蛋白-1在巨噬細胞浸潤、聚集中的意義[J];中國腫瘤臨床;2005年20期
10 楊建斌,馮紅超,宋宇峰;單核細胞趨化蛋白-1在口腔鱗癌中的表達及意義[J];貴陽醫(yī)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王旭霞;趙作勤;薛立偉;;腫瘤轉移相關基因在口腔鱗癌中的表達及其臨床意義[A];第八次全國口腔頜面—頭頸腫瘤會議論文匯編[C];2009年
2 齊偉;毛弛;;原發(fā)口腔鱗癌頸ⅡB區(qū)轉移的初步研究[A];第八次全國口腔頜面—頭頸腫瘤會議論文匯編[C];2009年
3 劉曙光;廖楚航;王大章;趙建江;鄭俊發(fā);;三聯(lián)化療在口腔鱗癌綜合治療中的臨床應用及療效評價[A];第一屆全國口腔頜面部腫瘤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1年
4 李龍江;溫玉明;佟猛;黃桂林;;紅霉素逆轉口腔鱗癌多藥耐藥的臨床研究[A];第一屆全國口腔頜面部腫瘤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1年
5 夏輝;李龍江;;口腔鱗癌術后復發(fā)相關因素的臨床研究[A];第五次全國口腔頜面—頭頸腫瘤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6年
6 曲昌鋒;孫長伏;;Ⅰ型蛋白激酶A在口腔鱗癌中的表達及活性研究[A];第五次全國口腔頜面—頭頸腫瘤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6年
7 李超;陳建超;王朝暉;張兵;李彬;宋宇峰;;口腔鱗癌間質微血管的特征及意義[A];第四屆中國腫瘤學術大會暨第五屆海峽兩岸腫瘤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8 馬洪;宋宇峰;楊建斌;馮紅超;;腫瘤壞死因子-α在口腔鱗癌中的表達及臨床意義[A];第四屆中國腫瘤學術大會暨第五屆海峽兩岸腫瘤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9 張永福;張強;葉平;卓夏陽;;口腔鱗癌不同深度細胞生物學特征差異的研究[A];中華口腔醫(yī)學會第二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第七次全國口腔醫(yī)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1年
10 王文梅;鄭春蘭;胡勤剛;蔣文暉;黃曉峰;;口腔鱗癌組織的蛋白質組學研究[A];第七屆全國口腔黏膜病暨第五屆口腔中西醫(yī)結合大會論文匯編[C];2008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庫 前3條
1 仇 逸 祖 亮;研究證實:病毒感染可導致口腔鱗癌[N];中國高新技術產業(yè)導報;2001年
2 何增壽;口腔鱗癌化療可首選VM-26[N];中國醫(yī)藥報;2003年
3 仇逸 陳祖亮;砒霜能抑制口腔鱗癌[N];江蘇科技報;200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張明賓;胸腺基質淋巴細胞生成素在口腔鱗癌中的表達及意義[D];山東大學;2013年
2 王宇;口腔鱗癌與部分生物因子相關性的臨床、實驗研究[D];復旦大學;2005年
3 謝志堅;口腔鱗癌淋巴管生成、基質金屬蛋白酶2與頸淋巴微轉移的相關性研究[D];浙江大學;2002年
4 趙洪偉;植物激素對口腔鱗癌誘導分化作用的實驗研究[D];四川大學;2005年
5 王志勇;樹突狀細胞在口腔鱗癌中的功能狀態(tài)及其腫瘤疫苗的研究[D];四川大學;2004年
6 黃元丁;同源異型盒基因與人口腔鱗癌發(fā)生、分化關系的研究[D];四川大學;2006年
7 王智;口腔鱗癌癌變相關分子蛋白組學分析及RACK1蛋白表達驗證和功能研究[D];四川大學;2007年
8 方亮;轉錄因子FOXO3a在口腔鱗癌中的作用及在腫瘤靶向治療中應用的初步研究[D];浙江大學;2012年
9 王雷;重組人乳鐵蛋白對口腔鱗癌Tca8113細胞的抑制作用及其機制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10 謝紅軍;Shp2在口腔鱗癌中的表達及對其生物學行為的影響[D];山東大學;201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楊賢東;口腔鱗癌中Rb/cyclinD1/p16信號傳導通路蛋白的免疫組化表達與臨床病理學因素的相關性研究[D];大連醫(yī)科大學;2004年
2 曹慶堂;平陽霉素化療與口腔鱗癌多藥耐藥基因表達的關系及其臨床意義[D];河北醫(yī)科大學;2005年
3 曲昌鋒;I型蛋白激酶A在口腔鱗癌中的表達和活性研究[D];中國醫(yī)科大學;2005年
4 阮敏;環(huán)氧化酶-2在口腔鱗癌中的表達及其與血管新生的相關性研究[D];安徽醫(yī)科大學;2005年
5 宋杭;E-鈣粘蛋白在口腔鱗癌的表達與局部浸潤、轉移和預后相關性的研究[D];浙江大學;2006年
6 陳中堅;口腔鱗癌中p16/CDK4/cyclinD1/pRb的表達及其意義[D];南京醫(yī)科大學;2006年
7 夏輝;口腔鱗癌術后復發(fā)及轉移的臨床研究[D];四川大學;2003年
8 王世霞;缺氧誘導因子1α在口腔鱗癌中的表達及其與血管新生的相關性研究[D];安徽醫(yī)科大學;2007年
9 魯慧林;體內鈣的營養(yǎng)狀況與口腔鱗癌之間的關系[D];中南大學;2012年
10 夏飛;未折疊蛋白反應在增強口腔鱗癌藥物治療敏感性中的作用[D];蚌埠醫(yī)學院;2014年
,本文編號:126898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kouq/12689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