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住院患者口腔真菌定植狀況及藥敏研究
本文關鍵詞:老年住院患者口腔真菌定植狀況及藥敏研究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老年住院患者真菌定植及分布情況,獲得該人群真菌定植可能相關的高危因素及藥敏情況,以指導老年住院患者真菌感染的防治。方.法:采用口腔黏膜拭子法,于昆明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干療科對248例老年住院患者進行取材,對比同期同法獲得的該院健康管理中心的826例健康體檢人群數據資料,進一步采用CHROMagar念珠菌顯色培養(yǎng)基及API 20C AUX酵母菌鑒定系統對念珠菌進行培養(yǎng)、分離、純化和鑒定。同時,對檢出的真菌菌株采用肉湯微量稀釋法進行抗真菌藥物敏感性試驗,以進行相關耐藥性分析。結果:老年住院患者組定植真菌共有111株,分屬兩種,白色念珠菌占95.5%(106/111),非白色念珠菌僅分離出光滑念珠菌,占4.5%(5/111);健康體檢組定植真菌163株,共有七種,其中白色念珠菌占73.01%(119/163),非白色念珠菌中包括近平滑念珠菌12.88%(21/163)、光滑念珠菌9.20%(15/163)、克柔念珠菌1.84%(3/163)、熱帶念珠菌1.84%(3/163)、葡萄牙念珠菌0.61%(1/163)和吉利蒙念珠菌0.61%(1/163)。進一步研究發(fā)現,義齒佩戴、抗生素使用天數和糖尿病史與老年住院患者口腔真菌定植有顯著相關性(p0.05);而性別、年齡、腫瘤史、吸煙史、呼吸道感染、激素使用、是否使用抗生素與老年住院患者口腔真菌定植無顯著相關性p0.05)。在口腔定植真菌中,老年住院患者組體外藥敏試驗提示氟康唑、伊曲康唑、兩性霉素B及伏立康唑的最低抑菌濃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范圍分別為:0.125-64 μg/ml、0.5-8μg/ml、0.063-4μg/ml及0.125-11.tg/ml;健康體檢組對以上四種藥物的MIC分別為0.125-64μg/ml、0.031-16μg/ml×0.25-2μg/ml及0.031-16μg/ml.培養(yǎng)結果提示在老年住院患者組中定植真菌對伊曲康唑大多耐藥,耐藥率高達90.09%,其次較高耐藥的是兩性霉素B(42.34%),而對氟康唑和伏立康唑均較敏感,耐藥率分別為1.8%及0.9%。而健康人群組定植真菌的耐藥率兩性霉素B最高(13.5%),伊曲康唑耐藥率為12.88%,氟康唑和伏立康唑仍較敏感,其耐藥率均為2.45%。在相對少見的非白色念珠菌中,老年住院患者組中僅有的光滑念珠菌對兩性霉素B的耐藥率較高(20%),對唑類抗真菌藥物大多較敏感。在健康體檢組中定植的非白色念珠菌中,克柔念珠菌及光滑念珠菌對唑類抗真菌藥物存在較高的耐藥率。老年住院患者組口腔定植真菌對抗真菌藥物伊曲康唑和兩性霉素B的耐藥率高于健康體檢組p0.05),而氟康唑及伏立康唑的耐藥率在兩組中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老年住院患者口腔真菌定植率高于健康體檢人群。最常見的口腔定植真菌是白色念珠菌,非白色念珠菌中老年住院患者組為具有強致病性的光滑念珠菌,而在健康人群中則以無明顯致病性、短暫定植的近平滑念珠菌為主。義齒佩戴、抗生素使用天數和糖尿病史是老年住院患者口腔真菌定植的危險因素。老年住院患者組口腔定植的真菌對氟康唑和伏立康唑較敏感。本研究為防治老年人群真菌感染奠定了基礎。
【關鍵詞】:老年 口腔 真菌定植 危險因素 藥敏
【學位授予單位】:云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R780.2
【目錄】: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緒論10-17
- 一、我國老齡化社會對醫(yī)學提出了新的課題10-12
- 二、老年口腔真菌定植特點分析12-13
- 2.1 口腔真菌定植率12
- 2.2 定植真菌菌種分布12-13
- 三、老年住院患者口腔真菌定植高發(fā)相關因素13-15
- 3.1 年齡因素13
- 3.2 佩戴義齒13-14
- 3.3 抗生素使用14
- 3.4 2型糖尿病14-15
- 3.5 其他因素15
- 四、定植真菌體外藥敏分析15-17
- 第二章 材料與方法17-26
- 一、研究對象17-18
- 1.1 老年住院患者組17-18
- 1.2 健康體檢對照組18
- 二、主要試劑、材料和儀器18-19
- 三、試驗方法及步驟19-25
- 四、數據分析25-26
- 第三章 結果26-33
- 一、定植率及菌種分布26
- 二、老年住院患者組真菌定植的相關危險因素分析26-27
- 三、定植真菌體外藥敏試驗結果27-33
- 3.1 老年住院患者組定植真菌體外藥敏試驗結果27-28
- 3.2 健康體檢組定植真菌體外藥敏試驗結果28-32
- 3.3 老年住院患者組和健康體檢組對抗真菌藥物的耐藥率比較32-33
- 第四章 討論33-37
- 第五章 結論37-38
- 附錄38-39
- 參考文獻39-43
-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文章及科研成果43-44
- 致謝44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蘇尊瑋,王仁明,黃興清;腹水真菌感染2例報道[J];中華肝臟病雜志;2000年05期
2 佘尚揚;胃真菌感染研究進展[J];臨床薈萃;2001年02期
3 ;《真菌感染學》[J];微生物學通報;2001年06期
4 牛云彤,孫妮,李少平,牛云楓,王輝;武警部隊警犬與相關人群真菌感染調查[J];中國公共衛(wèi)生;2001年07期
5 沈麗,王宇,馬鏞;老年患者真菌感染82例分析[J];現代醫(yī)藥衛(wèi)生;2001年06期
6 ;《真菌感染學》[J];微生物學通報;2002年01期
7 馮雨;上海地區(qū)血液系統真菌感染學術研討會召開[J];中華血液學雜志;2002年07期
8 董央慶 ,陳雅娣 ,仲守珠;院內真菌感染41例回顧分析[J];右江醫(yī)學;2002年01期
9 李小英,王正,許慧;臨床真菌感染和相關因素的分析[J];中國煤炭工業(yè)醫(yī)學雜志;2002年02期
10 舒守宏,錢葉長,程高;肺部疾病并發(fā)真菌感染21例[J];臨床肺科雜志;2003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陳世平;;醫(yī)院內真菌感染010801[A];第二屆全國深部真菌感染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7年
2 何介武;喻飛;王佑清;周玉枝;;我院150例真菌感染的分析[A];第二屆全國深部真菌感染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7年
3 牛云彤;李少平;孫妮;王敬;王丹敏;李賢慧;;武警部隊運輸和訓練人群真菌感染調查[A];2003中國中西醫(yī)結合皮膚性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3年
4 王彩琴;梁根秀;段韶云;;臨床真菌感染的特點及藥敏分析[A];第九屆西北五。▍^(qū))檢驗醫(yī)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5年
5 夏媛;;老年住院患者真菌感染臨床分析[A];2005全國首屆深部真菌感染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5年
6 沈銀忠;盧洪洲;;新發(fā)真菌感染[A];中華醫(yī)學會熱帶病與寄生蟲學分會機會性感染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7年
7 謝振宇;祁浩;程金妹;郭玉德;;真菌在上呼吸道病理的作用(俄文文獻綜述)[A];第二屆全國深部真菌感染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7年
8 羅高興;彭毅志;聶志宏;張曉兵;莊穎;袁志強;張立輝;周秘;程文廣;吳軍;張家平;羅奇志;;臨床燒傷患者真菌感染研究[A];第六屆全國燒傷救治專題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9年
9 冉玉平;;復雜真菌感染診治經驗分享[A];中國菌物學會2009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10 羅高興;彭毅志;吳軍;;燒傷后真菌感染研究進展[A];中華醫(yī)學會燒傷外科學分會2009年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馮衛(wèi)東;小小真菌里大乾坤[N];科技日報;2010年
2 本報記者 華凌;將真菌化敵為友[N];科技日報;2013年
3 常麗君;螞蟻感染真菌后行為大變[N];科技日報;2011年
4 程文沁;真菌耐藥困局尋解[N];醫(yī)藥經濟報;2009年
5 本報記者 賈巖;抗真菌用藥的多學科考量[N];醫(yī)藥經濟報;2014年
6 孟淑娟;如何減少癬的自身蔓延[N];醫(yī)藥養(yǎng)生保健報;2009年
7 北京大學第一醫(yī)院皮膚科副教授 余進;真菌感染早診 搶回救治時間[N];健康報;2011年
8 江西醫(yī)學院一附院 教授 段德卿;老人肺部疾病應防真菌感染[N];家庭醫(yī)生報;2005年
9 本報記者 徐棣軍;別把真菌感染誤當皮炎濕疹[N];深圳特區(qū)報;2006年
10 本報記者 王樂民;警惕腫瘤壞死因子抑制劑致真菌感染[N];健康報;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9條
1 王濤;抗真菌化合物bacilysin的制備、抑菌機制研究及結構改造的探索[D];浙江大學;2016年
2 孫曉紅;真菌感染的流行病學分析及主要病原真菌檢測方法的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3 李紅娟;Lactobacillus casei AST18抗真菌代謝產物分析及抑菌作用研究[D];中國農業(yè)科學院;2014年
4 胡榮;血液腫瘤患者肺部侵襲性真菌來源及漱口預防研究[D];福建醫(yī)科大學;2011年
5 王雅玲;養(yǎng)殖環(huán)境真菌氣溶膠及相關真菌毒素的檢測[D];山東農業(yè)大學;2006年
6 吳秀禎;雙聯芐類化合物羽苔素E的抗真菌機制[D];山東大學;2010年
7 張曉利;病原性絲狀真菌快速診斷和鑒定的實驗研究[D];中國協和醫(yī)科大學;2010年
8 袁長婷;核糖體RNA基因間隔區(qū)ITS及IGS在真菌分子生物學鑒定和分型中的應用[D];第二軍醫(yī)大學;2001年
9 王志東;伊曲康唑γ-干擾素對真菌感染小鼠免疫功能的影響[D];第二軍醫(yī)大學;200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歡;肝病患者真菌的感染特點和質譜快速鑒定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yī)學科學院;2015年
2 徐春蘭;捕食線蟲性真菌的分離鑒定與主要生物學特性的研究[D];西北民族大學;2015年
3 劉健;莜麥病程相關蛋白Permatin抗真菌機理的初步分析[D];山西大學;2015年
4 李金;支氣管肺泡灌洗液標本細菌學與真菌學分析[D];天津醫(yī)科大學;2015年
5 王浩志;肝移植術后真菌感染的特點及其因素分析[D];南昌大學醫(yī)學院;2015年
6 劉焱;儲糧中主要真菌生長和毒素形成與產生CO_2的關系[D];河南工業(yè)大學;2015年
7 賀瀟蒙;新型抗真菌先導化合物的設計、合成和活性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15年
8 趙蕾;基于四氫萘骨架結構的新型CYP51抑制劑的合成及抗真菌生物活性評價研究[D];山東中醫(yī)藥大學;2015年
9 劉傲;分子生物學方法檢測石蠟包埋肺組織中真菌的臨床研究[D];南京大學;2015年
10 萬秋風;重癥患者下呼吸道標本真菌培養(yǎng)的臨床意義[D];新疆醫(yī)科大學;2016年
,本文編號:103099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kouq/10309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