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雙胍對奧氮平致精神分裂癥體重增加者肝臟脂肪含量的影響
發(fā)布時間:2017-09-11 08:37
本文關(guān)鍵詞:二甲雙胍對奧氮平致精神分裂癥體重增加者肝臟脂肪含量的影響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精神分裂癥 代謝綜合征 二甲雙胍 奧氮平 肝臟脂肪 胰島素抵抗
【摘要】:背景及目的:第2代抗精神病藥的廣泛臨床應用有效地提高了精神分裂癥的藥物治療效果。然而,由此引起的患者代謝綜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風險顯著增加也成為臨床亟需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MS可導致2型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等嚴重疾病后果,對此進行有效干預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臨床實踐發(fā)現(xiàn),二甲雙胍作為一種肝臟胰島素增敏劑,對多種代謝紊亂有預防、控制作用。在普通人群中,二甲雙胍被廣泛地用于降低血糖、控制肥胖或超重、血脂異常和其他代謝紊亂。大量精神分裂癥人群中的研究也表明,二甲雙胍能有效、安全地改善奧氮平引起的體重增加、脂代謝紊亂和胰島素抵抗等MS組分。但既往對二甲雙胍在奧氮平致精神分裂癥體重增加者MS干預作用的評價,集中于其對體脂指標、糖脂代謝改善作用的考察,或從二甲雙胍對胰島素抵抗的影響來理解其干預機制。既往研究指標存在對MS預測能力不足、對二甲雙胍干預機制產(chǎn)生涵蓋不全的缺陷。異位脂肪沉積是指甘油三酯沉積在非脂肪組織如肝臟、骨骼肌等處,被認為是胰島素抵抗重要的病理生理機制之一。其中,肝臟是易受異位脂肪沉積的主要內(nèi)臟器官、也是糖脂代謝的核心器官。研究表明,肝臟脂肪含量(liver fat content,LFC)是MS預測能力最強的指標之一;肝臟脂肪堆積也是脂肪代謝紊亂中心說解釋MS形成的最為重要的病理機制,并可能是胰島素抵抗的起源與始動因素。因此,LFC應是二甲雙胍干預奧氮平致精神分裂癥體重增加者MS效果的一個優(yōu)化評價指標,同時也是理解其干預效應的一個重要途徑。本研究試圖以LFC為主要研究指標,通過對二甲雙胍干預前后LFC的動態(tài)變化趨勢分析,從肝臟脂肪的角度來考察與評價二甲雙胍在降低患者MS風險方面的作用;通過LFC與既往研究中觀察的體脂指標、糖脂代謝指標變化趨勢的平行性分析,進一步驗證二甲雙胍干預對LFC影響的臨床意義及重要性;通過對LFC與胰島素抵抗、脂肪因子在干預前后變化趨勢的關(guān)聯(lián)性分析,來拓寬對二甲雙胍干預作用產(chǎn)生機制的認識。方法:本研究分為以下兩部分。1、為隨機對照研究設(shè)計。將接受奧氮平治療后出現(xiàn)有臨床意義的體重增加(≥7%)、病情穩(wěn)定的精神分裂癥患者,隨機分為2組,在維持原有奧氮平治療方案不變的基礎(chǔ)上,分別接受二甲雙胍1000mg/d(干預組)、安慰劑(對照組)治療,干預時間16周。所有患者在干預前和干預后4、8、12、16周末,采用MRI技術(shù)動態(tài)測量LFC,比較2組在干預前后LFC變化趨勢的差異性。2、接受二甲雙胍干預的患者,在測定干預前、干預后16周LFC的同時,測定體脂指標(體重、體重指數(shù)、腰圍、腰圍/身高比)、糖脂代謝指標(空腹血糖、糖化血紅蛋白、總膽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穩(wěn)態(tài)模型評估的胰島素抵抗指數(shù)、脂肪因子(瘦素、脂聯(lián)素、視黃醇結(jié)合蛋白4),對干預前后LFC變化值與其他測定指標變化值間的相關(guān)性,進行分析。結(jié)果:1、干預后各時點與干預前比較顯示,二甲雙胍組干預16周末時LFC低于干預前[(16.55±7.51)%vs(19.47±8.99)%,P=0.011],安慰劑組干預后各時點較干預前無顯著變化(P0.05)2、重復測定方差分析顯示,時間與藥物治療之間存在交互效應(F=8.437,P=0.007)。2組干預前后LFC變化值的組間差異性分析顯示,二甲雙胍組的LFC下降值顯著高于安慰劑組[(-2.91±4.0)%vs(0.59±2.87)%]。3、干預后各時點與干預前比較顯示,二甲雙胍干預16周末時、在LFC下降的同時,體重、體重指數(shù)、腰圍、腰高比均顯著降低(均P0.05)。干預前后LFC變化值與腰圍、腰圍身高比的變化值正相關(guān)(r=0.495~0.523,P0.05),而與體重、體重指數(shù)變化值的相關(guān)性不顯著(P0.05)。4、干預后各時點與干預前比較顯示,二甲雙胍干預16周末時、在LFC下降的同時,血清甘油三酯顯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顯著增高(均P0.05);而空腹血糖、糖化血紅蛋白、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則無顯著變化(均P0.05)。干預前后LFC變化值與血清甘油三酯的變化值正相關(guān)(r=0.505,P0.05);而與空腹血糖、糖化血紅蛋白、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變化值的相關(guān)性不顯著(P0.05)。5、干預后各時點與干預前比較顯示,二甲雙胍干預16周末時、在LFC下降的同時,穩(wěn)態(tài)模型評估的胰島素抵抗指數(shù)較干預前顯著降低(P0.05)。干預前后LFC變化值與穩(wěn)態(tài)模型評估的胰島素抵抗指數(shù)變化值正相關(guān)(r=0.578,P0.05)。6、干預后各時點與干預前比較顯示,二甲雙胍干預16周末時、在LFC下降的同時,瘦素、視黃醇結(jié)合蛋白4顯著降低,脂聯(lián)素水平顯著增高。干預前后LFC的變化值,與瘦素的變化值正相關(guān)(r=0.497,P0.05);與脂聯(lián)素的變化值負相關(guān)(r=-0.553,P0.05);與視黃醇結(jié)合蛋白4的變化值的相關(guān)性不顯著(P0.05)。結(jié)論:二甲雙胍對奧氮平治療致精神分裂癥體重增加者LFC有顯著的降低作用。在二甲雙胍干預奧氮平致精神分裂癥體重增加過程中,LFC降低的同時,伴有多項體脂指標、糖脂代謝指標、胰島素抵抗水平、脂肪因子的顯著改變;且與LFC的改變存在不同程度的量值相關(guān)性。
【關(guān)鍵詞】:精神分裂癥 代謝綜合征 二甲雙胍 奧氮平 肝臟脂肪 胰島素抵抗
【學位授予單位】:第二軍醫(yī)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R749.3
【目錄】:
- 摘要5-8
- Abstract8-11
- 縮略詞表11-13
- 前言13-41
- 參考文獻31-41
- 第一部分 二甲雙胍對奧氮平致精神分裂癥體重增加者肝臟脂肪含量的影響41-64
- 材料與方法44-47
- 結(jié)果47-52
- 討論52-59
- 結(jié)論59-60
- 參考文獻60-64
- 第二部分 奧氮平致精神分裂癥體重增加者二甲雙胍治療后肝臟脂肪含量的變化與體脂、糖脂代謝指標及脂肪因子的相關(guān)性64-95
- 材料和方法66-76
- 結(jié)果76-80
- 討論80-88
- 結(jié)論88-89
- 參考文獻89-95
- 綜述95-103
- 參考文獻99-103
- 在讀期間發(fā)表論文和參加科研工作逡逑103-104
- 致謝逡逑104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王敏;王高華;霍云翔;劉浩;王惠玲;;奧氮平和阿立哌唑?qū)Υ笫笠葝uβ細胞葡萄糖轉(zhuǎn)運蛋白2表達的影響[J];武漢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3年02期
2 張書友;余海鷹;徐樂平;仲愛芳;;奧氮平對精神分裂癥患者血清視黃醇結(jié)合蛋白4的影響[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4年04期
,本文編號:82972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jsb/82972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