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型腦創(chuàng)傷的基于體素皮質形態(tài)學早期改變與認知相關性初步研究
本文關鍵詞:輕型腦創(chuàng)傷的基于體素皮質形態(tài)學早期改變與認知相關性初步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輕度腦創(chuàng)傷 皮質形態(tài)學 認知障礙 功能磁共振成像
【摘要】:目的:基于核磁成像體素分析輕型腦創(chuàng)傷(mild Traumatic Brain Injury,mTBI)皮質形態(tài)學(Cortex Morphology,CM)早期改變及其與認知障礙的相關性。方法:選擇30例mTBI患者在外傷后第5周進行MRI評估療效和預后。MRI方案包括常規(guī)T1WI,T2WI,FLAIR及T1WI-3D序列全腦圖像采集,然后將采集到的T1WI-3D圖像原始數(shù)據(jù)(DICOM格式)導入Freesurfer軟件包(Version 5.2)進行后處理。本研究中監(jiān)測時間點有效排除了腦創(chuàng)傷后水腫對腦體積的影響,所以可認為軟件默認增厚或萎縮的腦區(qū)為感興趣區(qū)(Region of Interest,ROI)。分析指標包括大腦皮質厚度(Cerebral Cortical Thickness,CCT)及表面積。同時,選擇30例正常者為對照組;要求對照組與外傷組年齡、性別和文化教育背景相匹配。檢查前1小時,兩組納入對象進行簡易神經量表(MMSE)測評,計算總得分。對兩組間CCT和面積的差異分別進行t檢驗;對兩組MMSE分數(shù)差異進行秩和檢驗;對CCT指數(shù)與MMSE分數(shù)進行Pearson相關分析。結果:30例mTBI患者每例只檢出1處病灶,共30處,分別位于其中左側額葉挫傷為4例,右側額葉6例,右側額顳葉挫傷3例,左側額顳葉2例,左側顳葉挫傷3例,右側顳葉3例,右顳頂葉挫傷3,左側頂葉挫傷2,右側頂葉挫傷2例,右側額頂葉挫傷2例。根據(jù)軟件自動計算結果,外傷組左側大腦半球顳中回、額上回、頂上小葉及嗅葉CCT分別為2.273±0.279、2.876±0.326、2.151±0.459和2.277±0.407(mm);對照組相應的CCT分別為3.194±0.257、3.282±0.236、3.051±0.601和2.059±0.206(mm),均存在顯著差異(t分別為-4.727、-4.398、-5.186、3.494,p均小于0.005)。外傷組右側大腦半球中央前回、額上回、額中回和梭狀回CCT分別是2.539±0.323、2.339±0.400、2.380±0.326及2.511±0.257(mm);對照組相應的CCT分別是2.974±0.242、2.920±0.366、2.773±0.2522.773±0.252(mm),存在顯著差異(t分別為-4.700、-4.672、-4.157、-3.901,p均小于0.005)。外傷組與正常組大腦皮質表面積,除右側梭狀回皮質表面積萎縮外(t=-2.786,p=,0.008),其余腦區(qū)無統(tǒng)計學差異(所有p0.05)。外傷組和對照組MMSE分數(shù)為19.1±3.0和29.3±1.0(前者r=0.551,p=0.015;后者r=0.624,p=0.004)。結論:mTBI傷后5周即可發(fā)生CCT萎縮,且萎縮程度與認知障礙正相關。
【關鍵詞】:輕度腦創(chuàng)傷 皮質形態(tài)學 認知障礙 功能磁共振成像
【學位授予單位】:南昌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R749.12
【目錄】: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第1章 引言10-14
- 1.1 腦創(chuàng)傷流行病學情況10
- 1.2 輕型腦創(chuàng)傷的研究進展10-14
- 1.2.1 腦微觀結構異常10-11
- 1.2.2 腦宏觀結構變化11-12
- 1.2.3 腦創(chuàng)傷波譜分析研究12
- 1.2.4 其他研究發(fā)現(xiàn)12-14
- 第2章 資料和方法14-17
- 2.1 一般資料14
- 2.2 簡易智能精神狀態(tài)量表(MMSE)測評14-15
- 2.3 檢查儀器和掃描方法15
- 2.4 圖像處理和分析15-16
- 2.5 統(tǒng)計分析16-17
- 第3章 結果17-20
- 3.1 研究對象一般情況17
- 3.2 mTBI的基于體素CCT表現(xiàn)17-19
- 3.3 相關性分析19-20
- 第4章 討論20-23
- 4.1 腦創(chuàng)傷流行病學20
- 4.2 mTBI早期皮質結構的改變20-21
- 4.3 皮質厚度與認知障礙的相關性分析21-23
- 第5章 結論與展望23-24
- 5.1 結論23
- 5.2 展望23-24
- 致謝24-25
- 參考文獻25-29
- 附錄 簡易智能精神狀態(tài)檢查量表(MMSE)29-31
- 攻讀學位期間的研究成果31-32
- 綜述32-37
- 參考文獻36-37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朱慧玲;丁建平;王付言;宋春瑤;;輕度創(chuàng)傷性腦損傷的擴散張量成像研究[J];磁共振成像;2014年06期
2 武剛;鐘葉;詹青霞;林江;張雪梅;謝雪平;初殿偉;胡冬敏;;磁共振彌散張量成像對彌漫性軸索損傷的診斷價值[J];中國臨床醫(yī)學;2013年06期
3 鮑娟;王帥;談躍;趙曉紅;王曦;張媛媛;;腦白質病變與輕度認知功能障礙的關系[J];臨床神經病學雜志;2013年03期
4 李傳明;王健;桂莉;程琳;;MRI定量觀察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全腦皮質表面積[J];中國醫(yī)學影像技術;2011年12期
5 韓成坤;史浩;劉桂芳;蔡小濤;郭紅霞;張永霞;宋丹;張文浩;;磁敏感加權成像對彌漫性軸索損傷的診斷價值[J];中華放射學雜志;2011年07期
6 段志新;馬延斌;;彌散張量成像在彌漫性軸索損傷診斷中的應用[J];中華神經外科雜志;2010年06期
7 馬夢華;洪軍;王海平;王余;才艷玲;牛春華;;胼胝體挫傷的磁共振擴散張量成像研究[J];臨床放射學雜志;2008年06期
8 劉波;劉詩翔;;中國人腦外傷的流行病學研究現(xiàn)狀[J];神經病學與神經康復學雜志;2005年03期
9 鄭文斌,劉國瑞,郭岳霖,方文輝,張遠芳,吳仁華;彌漫性軸索損傷在磁共振彌散成像中的表現(xiàn)特點[J];中國臨床醫(yī)學影像雜志;2004年03期
,本文編號:80488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jsb/8048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