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相抑郁、雙相抑郁及抑郁伴雙極性特征患者神經(jīng)認知及神經(jīng)電生理的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2-10-05 14:46
目的:由于雙相抑郁的高誤診率,一部分雙相抑郁患者接受著不適當?shù)闹委?即沒有以情緒穩(wěn)定劑作為治療基礎,單純的應用抗抑郁劑。在這種情況下,雙相抑郁患者轉相的風險大大增加,與此同時藥物治療也沒有起到預防下一次抑郁發(fā)作的作用。因此,尋找鑒別雙相障礙(Bjpolar disorder,BD)與抑郁障礙(Unipolar disorder,UD)的生物學標志物是十分重要的,目前許多研究者也正在為之努力,遺憾的是,目前尚未發(fā)現(xiàn)可靠的生物學標志物來鑒別這兩種疾病。本研究通過探索UD、雙相抑郁及抑郁伴雙極性(Depression with bipolarity,DWB)患者之間神經(jīng)認知功能和電生理特點的差異,來明確神經(jīng)認知功能能否成為鑒別BD及UD的生物學標志物,同時也進一步去證實,抑郁伴雙極性特征是更靠近BD還是UD。方法:收集符合DSM-5重性抑郁發(fā)作標準的患者,年齡在18-45歲,使用HAMD-17、YMRS對其進行評定,要求其HAMD-17>17分并且YMRS<6分,其中符合DSM-5雙相I型障礙及雙相Ⅱ型障礙診斷的患者分入BD組,然后對符合DSM-5抑郁障礙的患者進行第二次訪談,根據(jù)抑郁伴雙極...
【文章頁數(shù)】:6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符號說明
第1章 前言
1.1 雙相障礙及抑郁障礙的概況
1.2 抑郁伴雙極性特征
1.3 雙相障礙與抑郁障礙的神經(jīng)認知功能障礙
1.4 雙相障礙與抑郁障礙的神經(jīng)電生理特點
第2章 資料與方法
2.1 研究對象
2.1.1 患者組入組標準
2.1.2 健康對照組入組標準
2.1.3 排除標準
2.2 研究方法
2.2.1 參與研究人員培訓
2.2.2 受試者入組
2.2.3 研究數(shù)據(jù)采集
2.2.4 研究工具
2.3 倫理批準及知情同意
2.4 研究流程圖
2.5 統(tǒng)計分析
第3章 結果
3.1 一般資料
3.2 四組間WCST差異
3.3 四組間CPT差異
3.4 四組間THINC-it差異
3.5 四組間ERP差異
3.6 影響各認知功能指標的相關因素
3.6.1 影響WCST的相關因素
3.6.2 影響CPT的相關因素
3.6.2.1 二位數(shù)CPT
3.6.2.2 三位數(shù)CPT
3.6.2.3 四位數(shù)CPT
第4章 討論
4.1 BD組、UD組及DWB組患者一般資料的比較
4.2 BD組、UD組、DWB組及HC組神經(jīng)認知功能的比較
4.3 BD組、UD組、DWB組及HC組神經(jīng)電生理特征的比較
4.4 影響認知指標的相關因素
4.4.1 認知與疾病嚴重程度的相關性
4.4.2 認知與抑郁程度的相關性
4.4.3 認知與焦慮程度的相關性
4.4.4 認知與MDQ分數(shù)的相關性
4.5 創(chuàng)新性與不足
4.5.1 創(chuàng)新性
4.5.2 不足
第五章 結論
致謝
參考文獻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目錄
學位論文評閱及答辯情況表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雙相抑郁與單相抑郁患者認知功能損害的比較[J]. 張穎,李剛,劉麗榮,王若梅. 臨床精神醫(yī)學雜志. 2018(04)
[2]首次發(fā)病的抑郁障礙患者視覺誘發(fā)電位P300與認知功能改變的相關性研究[J]. 侯正華,蔡昌群,梁可美,康海燕. 臨床精神醫(yī)學雜志. 2017(01)
[3]雙相障礙抑郁發(fā)作與單相抑郁癥患者聽覺事件相關電位P300的對照研究[J]. 謝青蓮,李喆,鄧偉,王強,李名立,李寅飛,劉祥,鄭重. 臨床精神醫(yī)學雜志. 2016(05)
[4]單相與雙相抑郁患者事件相關電位P50和P300比較[J]. 任志斌,金衛(wèi)東,王鶴秋. 臨床精神醫(yī)學雜志. 2016(05)
[5]首發(fā)精神分裂癥與雙相障礙及抑郁障礙認知功能比較[J]. 陳大春,陳科,張榮珍,馮薇,高嵐,楊甫德,張向陽. 中國神經(jīng)精神疾病雜志. 2016(09)
[6]軟雙相心境障礙患者聽覺P300研究[J]. 甘建光,秦國興,何國琪,吳景竹. 現(xiàn)代實用醫(yī)學. 2013(10)
[7]P300與單、雙相抑郁患者認知功能障礙相關性研究[J]. 李嘉,林偉成,曾德夫,鄒益輝,吳廣兵,薛士健,文啟琴,古小紅. 中國實驗診斷學. 2013(05)
[8]單雙相抑郁臨床特征及認知功能比較[J]. 蔡溢,匡衛(wèi)平,郭田生,鄢林,朱娟娟,諶紅獻. 中南大學學報(醫(yī)學版). 2012(11)
[9]單雙相抑郁注意功能的對照研究[J]. 張明,關念紅,陳敏華,張晉碚,劉海潤. 中國誤診學雜志. 2009(27)
[10]威斯康星卡片分類測驗在執(zhí)行功能障礙研究中的應用[J]. 季春梅. 神經(jīng)疾病與精神衛(wèi)生. 2005(04)
本文編號:3685974
【文章頁數(shù)】:6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符號說明
第1章 前言
1.1 雙相障礙及抑郁障礙的概況
1.2 抑郁伴雙極性特征
1.3 雙相障礙與抑郁障礙的神經(jīng)認知功能障礙
1.4 雙相障礙與抑郁障礙的神經(jīng)電生理特點
第2章 資料與方法
2.1 研究對象
2.1.1 患者組入組標準
2.1.2 健康對照組入組標準
2.1.3 排除標準
2.2 研究方法
2.2.1 參與研究人員培訓
2.2.2 受試者入組
2.2.3 研究數(shù)據(jù)采集
2.2.4 研究工具
2.3 倫理批準及知情同意
2.4 研究流程圖
2.5 統(tǒng)計分析
第3章 結果
3.1 一般資料
3.2 四組間WCST差異
3.3 四組間CPT差異
3.4 四組間THINC-it差異
3.5 四組間ERP差異
3.6 影響各認知功能指標的相關因素
3.6.1 影響WCST的相關因素
3.6.2 影響CPT的相關因素
3.6.2.1 二位數(shù)CPT
3.6.2.2 三位數(shù)CPT
3.6.2.3 四位數(shù)CPT
第4章 討論
4.1 BD組、UD組及DWB組患者一般資料的比較
4.2 BD組、UD組、DWB組及HC組神經(jīng)認知功能的比較
4.3 BD組、UD組、DWB組及HC組神經(jīng)電生理特征的比較
4.4 影響認知指標的相關因素
4.4.1 認知與疾病嚴重程度的相關性
4.4.2 認知與抑郁程度的相關性
4.4.3 認知與焦慮程度的相關性
4.4.4 認知與MDQ分數(shù)的相關性
4.5 創(chuàng)新性與不足
4.5.1 創(chuàng)新性
4.5.2 不足
第五章 結論
致謝
參考文獻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目錄
學位論文評閱及答辯情況表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雙相抑郁與單相抑郁患者認知功能損害的比較[J]. 張穎,李剛,劉麗榮,王若梅. 臨床精神醫(yī)學雜志. 2018(04)
[2]首次發(fā)病的抑郁障礙患者視覺誘發(fā)電位P300與認知功能改變的相關性研究[J]. 侯正華,蔡昌群,梁可美,康海燕. 臨床精神醫(yī)學雜志. 2017(01)
[3]雙相障礙抑郁發(fā)作與單相抑郁癥患者聽覺事件相關電位P300的對照研究[J]. 謝青蓮,李喆,鄧偉,王強,李名立,李寅飛,劉祥,鄭重. 臨床精神醫(yī)學雜志. 2016(05)
[4]單相與雙相抑郁患者事件相關電位P50和P300比較[J]. 任志斌,金衛(wèi)東,王鶴秋. 臨床精神醫(yī)學雜志. 2016(05)
[5]首發(fā)精神分裂癥與雙相障礙及抑郁障礙認知功能比較[J]. 陳大春,陳科,張榮珍,馮薇,高嵐,楊甫德,張向陽. 中國神經(jīng)精神疾病雜志. 2016(09)
[6]軟雙相心境障礙患者聽覺P300研究[J]. 甘建光,秦國興,何國琪,吳景竹. 現(xiàn)代實用醫(yī)學. 2013(10)
[7]P300與單、雙相抑郁患者認知功能障礙相關性研究[J]. 李嘉,林偉成,曾德夫,鄒益輝,吳廣兵,薛士健,文啟琴,古小紅. 中國實驗診斷學. 2013(05)
[8]單雙相抑郁臨床特征及認知功能比較[J]. 蔡溢,匡衛(wèi)平,郭田生,鄢林,朱娟娟,諶紅獻. 中南大學學報(醫(yī)學版). 2012(11)
[9]單雙相抑郁注意功能的對照研究[J]. 張明,關念紅,陳敏華,張晉碚,劉海潤. 中國誤診學雜志. 2009(27)
[10]威斯康星卡片分類測驗在執(zhí)行功能障礙研究中的應用[J]. 季春梅. 神經(jīng)疾病與精神衛(wèi)生. 2005(04)
本文編號:368597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jsb/368597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