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癥的生物學機制探討及抗抑郁治療效果評估
發(fā)布時間:2021-11-13 13:27
目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普遍存在著焦慮抑郁情緒,其抑郁、焦慮等負性情緒以及一些內(nèi)分泌、免疫、神經(jīng)介質(zhì)指標的變化與糖代謝指標的變化有較為密切的聯(lián)系,本研究主要從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HPA)及下丘腦-垂體-性腺軸(HPG)角度探討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癥的神經(jīng)內(nèi)分泌變化,了解其可能的生物學機制。進一步從心身醫(yī)學觀點出發(fā),評價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合用氟西汀(百憂解)的治療方案對合并抑郁癥的糖尿病患者的療效及中間機理。方法:收集年齡在29-69歲之間的2型糖尿病患者35例(其中合并抑郁癥的患者20例,未合并抑郁癥的患者15例)和10名健康成年人。將上述研究對象分為A組(抑郁組)、B組(非抑郁組)和C組(正常對照組)三組,分別測定每個研究對象在清晨8AM時清醒狀態(tài)下的空腹血清ACTH-COR及E2、T、PRL值,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按隨機化原則將A組分為兩個亞組A1組和A2組,每組各10例患者,A1組應用常規(guī)治療方案加氟西汀(方案一),A2組應用常規(guī)治療方案(方案二),6周后觀察A1、A2組血糖水平及ACTH-COR、E2、T、PRL、SAS、SDS觀察指標變化。結果:1)采用完全隨機設計的方差分析對抑...
【文章來源】:鄭州大學河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4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號說明
正文部分 2 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癥的生物學機制探討及抗抑郁治療效果評估
前言
研究對象與方法
結果
討論
結論
參考文獻
綜述部分 2 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癥的發(fā)病機制及治療進展
參考文獻
附錄部分
附表一:抑郁自評量表(簡稱SDS)
附表二:焦慮自評量表(簡稱SAS)
個人簡歷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糖尿病健康教育對2型糖尿病合并焦慮及抑郁的影響[J]. 徐偉民. 山東醫(yī)藥. 2008(31)
[2]2型糖尿病與抑郁癥生物醫(yī)學相關性研究進展[J]. 劉玉梅,張德芹,李玉紅. 中西醫(y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 2008(07)
[3]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障礙患者C反應蛋白和血脂檢測的意義[J]. 黃曉萍,姜維潔,陳同鈞,李紅. 中國微循環(huán). 2008(03)
[4]抗抑郁藥的研究進展及臨床應用[J]. 肖艷,李麗輝,崔玉紅,王麗紅. 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 2008(11)
[5]心理干預對糖尿病抑郁病人的影響[J]. 曾會群,胡顯瓊,殷俊先. 實用糖尿病雜志. 2008(02)
[6]2型糖尿病血糖水平與IL-6和TNF-α的相關性研究[J]. 陳思嬌,高陽,熊盈,胡怡,魏敏,張海燕,宋今丹. 中國老年保健醫(yī)學. 2008(01)
[7]糖尿病伴抑郁癥抗抑郁治療臨床分析[J]. 羅薇,吳國富. 浙江臨床醫(yī)學. 2008(01)
[8]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血皮質(zhì)醇水平變化的研究[J]. 孫艷,馬維青,孔曉明,朱德發(fā). 安徽醫(yī)科大學學報. 2007(01)
[9]血清游離睪酮水平和睪酮分泌指數(shù)隨年齡老化而降低[J]. 李江源,李小鷹,李明,張高魁,馬芳玲,劉志明,張南雁,孟萍. 中華男科學雜志. 2006(06)
[10]帕羅西汀聯(lián)合心理干預對2型糖尿病伴發(fā)抑郁癥的療效[J]. 孫全新,段武鋼,陳克全,郭衍坤. 中國全科醫(yī)學. 2006(10)
本文編號:3493104
【文章來源】:鄭州大學河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4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號說明
正文部分 2 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癥的生物學機制探討及抗抑郁治療效果評估
前言
研究對象與方法
結果
討論
結論
參考文獻
綜述部分 2 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癥的發(fā)病機制及治療進展
參考文獻
附錄部分
附表一:抑郁自評量表(簡稱SDS)
附表二:焦慮自評量表(簡稱SAS)
個人簡歷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糖尿病健康教育對2型糖尿病合并焦慮及抑郁的影響[J]. 徐偉民. 山東醫(yī)藥. 2008(31)
[2]2型糖尿病與抑郁癥生物醫(yī)學相關性研究進展[J]. 劉玉梅,張德芹,李玉紅. 中西醫(y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 2008(07)
[3]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障礙患者C反應蛋白和血脂檢測的意義[J]. 黃曉萍,姜維潔,陳同鈞,李紅. 中國微循環(huán). 2008(03)
[4]抗抑郁藥的研究進展及臨床應用[J]. 肖艷,李麗輝,崔玉紅,王麗紅. 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 2008(11)
[5]心理干預對糖尿病抑郁病人的影響[J]. 曾會群,胡顯瓊,殷俊先. 實用糖尿病雜志. 2008(02)
[6]2型糖尿病血糖水平與IL-6和TNF-α的相關性研究[J]. 陳思嬌,高陽,熊盈,胡怡,魏敏,張海燕,宋今丹. 中國老年保健醫(yī)學. 2008(01)
[7]糖尿病伴抑郁癥抗抑郁治療臨床分析[J]. 羅薇,吳國富. 浙江臨床醫(yī)學. 2008(01)
[8]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血皮質(zhì)醇水平變化的研究[J]. 孫艷,馬維青,孔曉明,朱德發(fā). 安徽醫(yī)科大學學報. 2007(01)
[9]血清游離睪酮水平和睪酮分泌指數(shù)隨年齡老化而降低[J]. 李江源,李小鷹,李明,張高魁,馬芳玲,劉志明,張南雁,孟萍. 中華男科學雜志. 2006(06)
[10]帕羅西汀聯(lián)合心理干預對2型糖尿病伴發(fā)抑郁癥的療效[J]. 孫全新,段武鋼,陳克全,郭衍坤. 中國全科醫(yī)學. 2006(10)
本文編號:349310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jsb/349310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