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刺結合SSRI s 類藥物治療抑郁癥的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1-27 09:19
[研究目的] 本研究通過對針刺結合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SSRIs)治療抑郁癥的理論研究、臨床療效觀察和動物實驗研究,探討針藥合用治療抑郁癥的作用環(huán)節(jié)和機理,從腦在抑郁癥發(fā)病及治療中的地位著手,提出健腦調神的治療方法,以及辯病與辨證相結合的治療思路,對針藥合用治療該病的優(yōu)勢加以討論,從而為臨床治療抑郁癥提供可參考的實驗資料和理論依據(jù)。同時,通過對健腦調神法的研究,更加客觀深入地反映中醫(yī)療法治療抑郁癥的機制,提高中醫(yī)在治療抑郁癥中的作用與地位,拓寬臨床治療思路,為提高臨床療效、減少藥物的副作用提供更為確切的方法。 [研究方法] 為了系統(tǒng)觀察針刺結合SSRIs類藥物對抑郁癥的療效,并對其機理加以探討,本研究從理論、臨床和動物實驗三個方面開展針藥合用治療抑郁癥的研究。 理論研究通過大量文獻資料的查閱與總結,分別從中醫(yī)學和現(xiàn)代醫(yī)學的角度闡述抑郁癥的病因、病理、診斷、治療和研究現(xiàn)狀,進而為臨床和動物實驗研究提供可行性依據(jù); 臨床研究共觀察66例抑郁癥患者,隨機分成針藥合用組和單純藥物組,前者36例,后者30例。2組...
【文章來源】:南京中醫(yī)藥大學江蘇省
【文章頁數(shù)】:103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縮略詞一覽表
第一部分 理論研究
1 中醫(yī)學對抑郁癥的認識與研究
1.1 古代文獻中關于郁證的論述
1.1.1 諸子散載期(春秋以前)
1.1.2 郁證證治確立期(戰(zhàn)國~唐)
1.1.3 專章立論研究期(宋金元)
1.1.4 專題深入研究期(明清)
1.2 古代文獻對腦與神的論述
1.2.1 腦藏神,主神明,總統(tǒng)諸神
1.2.2 腦主思維,主記憶
1.2.3 腦主感知,主運動
1.2.4 腦主調節(jié)
1.2.5 腦與五臟六腑相互為用
1.3 抑郁癥的病因病機
1.3.1 主要誘因--情志失調
1.3.2 發(fā)病基礎--體質因素
1.3.3 根本病理--氣機失調
1.3.4 主要病位--腦,涉及肝、心、脾、腎
2 現(xiàn)代醫(yī)學對抑郁癥的認識與研究
2.1 抑郁證的臨床特點
2.1.1 核心癥狀
2.1.2 心理癥狀群
2.1.3 軀體癥狀群
2.2 抑郁證的病因與發(fā)病機理
2.2.1 生物學因素
2.2.1.1 生物胺與抑郁癥
2.2.1.2 氨基酸、肽類
2.2.1.3 神經內分泌
2.2.1.4 神經免疫學
2.2.1.5 睡眠與腦電生理異常
2.2.1.6 腦影象學研究
2.2.1.7 遺傳學研究
2.2.2 心理社會因素
2.2.2.1 生活事件與環(huán)境應激事件
2.2.2.2 心理學理論
2.3 抑郁癥的治療
2.3.1 藥物治療
2.3.2 心理治療
3 針灸治療抑郁癥的現(xiàn)狀
3.1 臨床研究的現(xiàn)狀
3.1.1 電針治療
3.1.2 針刺治療
3.1.3 穴位注射治療
3.2 動物實驗研究的現(xiàn)狀
4 抑郁癥研究所面臨的問題
4.1 SSRI的優(yōu)勢與不足
4.1.1 SSRI的優(yōu)勢
4.1.2 SSRI的不足
4.2 針灸治療抑郁癥研究中存在的問題
5 小結
第二部分 臨床研究
1 臨床資料
1.1 病例來源
1.2 病例分組情況
1.2.1 針藥合用組
1.2.2 單純藥物組
2 診斷標準
2.1 抑郁癥診斷標準
2.1.1 抑郁發(fā)作診斷標準
2.1.1.1 癥狀標準
2.1.1.2 嚴重標準
2.1.1.3 病程標準
2.1.1.4 排除標準
2.1.2 抑郁癥診斷標準
2.1.2.1 單次發(fā)作抑郁癥
2.1.2.2 反復發(fā)作抑郁癥
2.2 抑郁癥中醫(yī)證型診斷標準
2.2.1 肝郁脾虛型
2.2.2 肝郁氣滯型
2.2.3 心脾兩虛型
2.2.4 肝腎陰虛型
2.2.5 其他型
2.3 納入與排除標準
2.3.1 納入標準
2.3.2 排除標準
3 治療方法
3.1 針藥合用組
3.1.1 取穴
3.1.2 操作
3.1.3 用藥
3.1.4 療程
3.2 單純藥物組
3.2.1 用藥
3.2.2 療程
4 觀察指標及方法
4.1 臨床療效觀察
4.1.1 臨床療效評定
4.1.2 HAMD抑郁量表評定
s評定"> 4.1.3 臨床總體印象量表CGIs評定
4.2 藥物副作用觀察
4.3 血漿中單胺遞質含量的觀察
4.3.1 采血
4.3.2 方法
4.3.3 材料試劑
4.3.4 儀器
4.4 統(tǒng)計分析
5 結果
5.1 臨床療效結果及分析
5.1.1 臨床療效評定分析
5.1.2 HAMD抑郁量表評定分析
s臨床療效總體印象量表評定分析"> 5.1.3 CGIs臨床療效總體印象量表評定分析
5.2 TESS量表評定分析
5.3 血漿中單胺遞質的結果與分析
第三部分 實驗研究
1 針刺結合氟西汀對抑郁癥模型大鼠行為學的影響
1.1 實驗材料
1.1.1 試劑和儀器
1.1.2 藥物
1.1.3 動物
1.2 實驗方法
1.2.1 動物分組及處理
1.2.2 穴位選取
1.2.3 針剌方法
1.2.4 糖水消耗實驗
1.2.5 行為學測定
1.2.6 統(tǒng)計學處理
1.3 實驗結果
1.3.1 各組大鼠體重變化
1.3.2 各組大鼠Open-Field法行為測定結果
1.3.3 各組大鼠糖水消耗量
2 針剌結合氟西汀對抑郁癥模型大鼠不同腦區(qū)單胺類神經遞質的影響
2.1 材料
2.1.1 試劑
2.1.2 儀器
2.1.3 藥物
2.1.4 動物
2.2 實驗方法
2.2.1 動物分組及處理
2.2.2 流動相的配備
2.2.3 樣品制備及測定
2.2.4 統(tǒng)計學處理
2.3 實驗結果
2.3.1 針藥合用對抑郁模型大鼠下丘腦單胺類神經遞質的影響
2.3.1.1 對下丘腦單胺類神經遞質含量的影響
2.3.1.2 對下丘腦單胺類神經遞質含量比值的影響
2.3.2 針藥合用對抑郁模型大鼠海馬單胺類神經遞質的影響
2.3.3 針藥合用對抑郁模型大鼠紋狀體單胺類神經遞質的影響
2.3.3.1 對紋狀體單胺類神經遞質含量的影響
2.3.3.2 對下丘腦單胺類神經遞質含量比值的影響
2.3.4 針藥合用對抑郁模型大鼠皮層額葉單胺類神經遞質的影響
2.3.4.1 對皮質額葉單胺類神經遞質含量的影響
2.3.4.2 對皮質額葉單胺類神經遞質含量比值的影響
第四部分 討論與體會
1 關于針藥合用方法的討論
1.1 針藥合用歷來為醫(yī)家所重視
1.2 針藥合用的適應癥與抑郁癥
1.3 影響針灸與SSRI類藥物結合的因素
2 針灸處方與選穴
2.1 督脈經穴為主,以健腦調神
2.2 辨證和對癥治療的意義
2.2.1 臨床辨證要點
2.2.2 常見癥型與選穴
2.2.3 隨癥加減
2.3 針灸的心理治療作用在抑郁癥治療中的意義
3 臨床觀察項目的選擇和理論依據(jù)
3.1 HAMD抑郁量表
3.2 CGI臨床總體印象量表
3.3 血漿中單胺遞質含量的觀察結果
4 關于動物模型的討論
4.1 不同的造模方法
4.1.1 應激模型
4.1.2 分養(yǎng)模型或孤養(yǎng)模型
4.1.3 藥理學抑郁模型
4.1.4 腦損傷模型
4.1.5 操作行為模型
4.1.6 遺傳選擇性抑郁模型
4.2 良好的抑郁動物模型的特征
4.3 應激與分養(yǎng)綜合的造模方法
5 對針藥合用治療抑郁癥作用機理的認識
5.1 與情緒反應關系密切的腦區(qū)
5.1.1 下丘腦(hypothalamus)與情緒
5.1.2 杏仁核(amygdala)與情緒
5.1.3 海馬(hippocampus)與情緒
5.1.4 隔區(qū)(septalarea)與情緒
5.1.5 大腦皮層(cerebral cortex)與情緒
5.2 針刺結合氟西汀對抑郁模型大鼠不同腦區(qū)單胺類神經遞質的影響
5.2.1 對下丘腦單胺類神經遞質的影響
5.2.2 對海馬單胺類神經遞質的影響
5.2.3 對紋狀體單胺類神經遞質的影響
5.2.4 對額葉單胺類神經遞質的影響
結論
參考文獻
后記
附篇
抑郁模型大鼠不同腦區(qū)高效液相圖譜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針刺治療抑郁癥選穴頻次的分析[J]. 呂梅,王玲玲. 針灸臨床雜志. 2003(08)
[2]針藥結合治療焦慮癥臨床觀察[J]. 周志華,俞蔚影,吳洲紅,吳伯庠,戴曉瑛. 上海針灸雜志. 2003(06)
[3]針藥結合治療慢性前列腺炎80例臨床觀察[J]. 張銀開,張明選. 上海針灸雜志. 2003(06)
[4]曲馬多加強針刺對關節(jié)炎大鼠的鎮(zhèn)痛作用[J]. 謝虹,馬飛,高秀,吳根誠. 針刺研究. 2003(01)
[5]針灸穴位注射對肝纖維化大鼠細胞外基質成分影響的研究[J]. 陳旭軍. 中醫(yī)藥學刊. 2003(03)
[6]針藥結合治療頑固性支氣管擴張咯血128例[J]. 王偉,劉海靜,孫占玲. 上海針灸雜志. 2003(02)
[7]針藥結合治療頑固性失眠48例[J]. 楊敏,阮仕趙,劉靜. 上海針灸雜志. 2003(02)
[8]針藥結合麻醉下喉重建術[J]. 黃鶴年,邵秋珍. 上海針灸雜志. 2003(01)
[9]針藥結合治療抽動-穢語綜合征36例分析[J]. 楊志新,趙粹英. 四川中醫(yī). 2003(01)
[10]針藥合用治療更年期綜合征60例[J]. 張慶蔚. 中國民間療法. 2002(12)
本文編號:3002809
【文章來源】:南京中醫(yī)藥大學江蘇省
【文章頁數(shù)】:103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縮略詞一覽表
第一部分 理論研究
1 中醫(yī)學對抑郁癥的認識與研究
1.1 古代文獻中關于郁證的論述
1.1.1 諸子散載期(春秋以前)
1.1.2 郁證證治確立期(戰(zhàn)國~唐)
1.1.3 專章立論研究期(宋金元)
1.1.4 專題深入研究期(明清)
1.2 古代文獻對腦與神的論述
1.2.1 腦藏神,主神明,總統(tǒng)諸神
1.2.2 腦主思維,主記憶
1.2.3 腦主感知,主運動
1.2.4 腦主調節(jié)
1.2.5 腦與五臟六腑相互為用
1.3 抑郁癥的病因病機
1.3.1 主要誘因--情志失調
1.3.2 發(fā)病基礎--體質因素
1.3.3 根本病理--氣機失調
1.3.4 主要病位--腦,涉及肝、心、脾、腎
2 現(xiàn)代醫(yī)學對抑郁癥的認識與研究
2.1 抑郁證的臨床特點
2.1.1 核心癥狀
2.1.2 心理癥狀群
2.1.3 軀體癥狀群
2.2 抑郁證的病因與發(fā)病機理
2.2.1 生物學因素
2.2.1.1 生物胺與抑郁癥
2.2.1.2 氨基酸、肽類
2.2.1.3 神經內分泌
2.2.1.4 神經免疫學
2.2.1.5 睡眠與腦電生理異常
2.2.1.6 腦影象學研究
2.2.1.7 遺傳學研究
2.2.2 心理社會因素
2.2.2.1 生活事件與環(huán)境應激事件
2.2.2.2 心理學理論
2.3 抑郁癥的治療
2.3.1 藥物治療
2.3.2 心理治療
3 針灸治療抑郁癥的現(xiàn)狀
3.1 臨床研究的現(xiàn)狀
3.1.1 電針治療
3.1.2 針刺治療
3.1.3 穴位注射治療
3.2 動物實驗研究的現(xiàn)狀
4 抑郁癥研究所面臨的問題
4.1 SSRI的優(yōu)勢與不足
4.1.1 SSRI的優(yōu)勢
4.1.2 SSRI的不足
4.2 針灸治療抑郁癥研究中存在的問題
5 小結
第二部分 臨床研究
1 臨床資料
1.1 病例來源
1.2 病例分組情況
1.2.1 針藥合用組
1.2.2 單純藥物組
2 診斷標準
2.1 抑郁癥診斷標準
2.1.1 抑郁發(fā)作診斷標準
2.1.1.1 癥狀標準
2.1.1.2 嚴重標準
2.1.1.3 病程標準
2.1.1.4 排除標準
2.1.2 抑郁癥診斷標準
2.1.2.1 單次發(fā)作抑郁癥
2.1.2.2 反復發(fā)作抑郁癥
2.2 抑郁癥中醫(yī)證型診斷標準
2.2.1 肝郁脾虛型
2.2.2 肝郁氣滯型
2.2.3 心脾兩虛型
2.2.4 肝腎陰虛型
2.2.5 其他型
2.3 納入與排除標準
2.3.1 納入標準
2.3.2 排除標準
3 治療方法
3.1 針藥合用組
3.1.1 取穴
3.1.2 操作
3.1.3 用藥
3.1.4 療程
3.2 單純藥物組
3.2.1 用藥
3.2.2 療程
4 觀察指標及方法
4.1 臨床療效觀察
4.1.1 臨床療效評定
4.1.2 HAMD抑郁量表評定
s評定"> 4.1.3 臨床總體印象量表CGIs評定
4.2 藥物副作用觀察
4.3 血漿中單胺遞質含量的觀察
4.3.1 采血
4.3.2 方法
4.3.3 材料試劑
4.3.4 儀器
4.4 統(tǒng)計分析
5 結果
5.1 臨床療效結果及分析
5.1.1 臨床療效評定分析
5.1.2 HAMD抑郁量表評定分析
s臨床療效總體印象量表評定分析"> 5.1.3 CGIs臨床療效總體印象量表評定分析
5.2 TESS量表評定分析
5.3 血漿中單胺遞質的結果與分析
第三部分 實驗研究
1 針刺結合氟西汀對抑郁癥模型大鼠行為學的影響
1.1 實驗材料
1.1.1 試劑和儀器
1.1.2 藥物
1.1.3 動物
1.2 實驗方法
1.2.1 動物分組及處理
1.2.2 穴位選取
1.2.3 針剌方法
1.2.4 糖水消耗實驗
1.2.5 行為學測定
1.2.6 統(tǒng)計學處理
1.3 實驗結果
1.3.1 各組大鼠體重變化
1.3.2 各組大鼠Open-Field法行為測定結果
1.3.3 各組大鼠糖水消耗量
2 針剌結合氟西汀對抑郁癥模型大鼠不同腦區(qū)單胺類神經遞質的影響
2.1 材料
2.1.1 試劑
2.1.2 儀器
2.1.3 藥物
2.1.4 動物
2.2 實驗方法
2.2.1 動物分組及處理
2.2.2 流動相的配備
2.2.3 樣品制備及測定
2.2.4 統(tǒng)計學處理
2.3 實驗結果
2.3.1 針藥合用對抑郁模型大鼠下丘腦單胺類神經遞質的影響
2.3.1.1 對下丘腦單胺類神經遞質含量的影響
2.3.1.2 對下丘腦單胺類神經遞質含量比值的影響
2.3.2 針藥合用對抑郁模型大鼠海馬單胺類神經遞質的影響
2.3.3 針藥合用對抑郁模型大鼠紋狀體單胺類神經遞質的影響
2.3.3.1 對紋狀體單胺類神經遞質含量的影響
2.3.3.2 對下丘腦單胺類神經遞質含量比值的影響
2.3.4 針藥合用對抑郁模型大鼠皮層額葉單胺類神經遞質的影響
2.3.4.1 對皮質額葉單胺類神經遞質含量的影響
2.3.4.2 對皮質額葉單胺類神經遞質含量比值的影響
第四部分 討論與體會
1 關于針藥合用方法的討論
1.1 針藥合用歷來為醫(yī)家所重視
1.2 針藥合用的適應癥與抑郁癥
1.3 影響針灸與SSRI類藥物結合的因素
2 針灸處方與選穴
2.1 督脈經穴為主,以健腦調神
2.2 辨證和對癥治療的意義
2.2.1 臨床辨證要點
2.2.2 常見癥型與選穴
2.2.3 隨癥加減
2.3 針灸的心理治療作用在抑郁癥治療中的意義
3 臨床觀察項目的選擇和理論依據(jù)
3.1 HAMD抑郁量表
3.2 CGI臨床總體印象量表
3.3 血漿中單胺遞質含量的觀察結果
4 關于動物模型的討論
4.1 不同的造模方法
4.1.1 應激模型
4.1.2 分養(yǎng)模型或孤養(yǎng)模型
4.1.3 藥理學抑郁模型
4.1.4 腦損傷模型
4.1.5 操作行為模型
4.1.6 遺傳選擇性抑郁模型
4.2 良好的抑郁動物模型的特征
4.3 應激與分養(yǎng)綜合的造模方法
5 對針藥合用治療抑郁癥作用機理的認識
5.1 與情緒反應關系密切的腦區(qū)
5.1.1 下丘腦(hypothalamus)與情緒
5.1.2 杏仁核(amygdala)與情緒
5.1.3 海馬(hippocampus)與情緒
5.1.4 隔區(qū)(septalarea)與情緒
5.1.5 大腦皮層(cerebral cortex)與情緒
5.2 針刺結合氟西汀對抑郁模型大鼠不同腦區(qū)單胺類神經遞質的影響
5.2.1 對下丘腦單胺類神經遞質的影響
5.2.2 對海馬單胺類神經遞質的影響
5.2.3 對紋狀體單胺類神經遞質的影響
5.2.4 對額葉單胺類神經遞質的影響
結論
參考文獻
后記
附篇
抑郁模型大鼠不同腦區(qū)高效液相圖譜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針刺治療抑郁癥選穴頻次的分析[J]. 呂梅,王玲玲. 針灸臨床雜志. 2003(08)
[2]針藥結合治療焦慮癥臨床觀察[J]. 周志華,俞蔚影,吳洲紅,吳伯庠,戴曉瑛. 上海針灸雜志. 2003(06)
[3]針藥結合治療慢性前列腺炎80例臨床觀察[J]. 張銀開,張明選. 上海針灸雜志. 2003(06)
[4]曲馬多加強針刺對關節(jié)炎大鼠的鎮(zhèn)痛作用[J]. 謝虹,馬飛,高秀,吳根誠. 針刺研究. 2003(01)
[5]針灸穴位注射對肝纖維化大鼠細胞外基質成分影響的研究[J]. 陳旭軍. 中醫(yī)藥學刊. 2003(03)
[6]針藥結合治療頑固性支氣管擴張咯血128例[J]. 王偉,劉海靜,孫占玲. 上海針灸雜志. 2003(02)
[7]針藥結合治療頑固性失眠48例[J]. 楊敏,阮仕趙,劉靜. 上海針灸雜志. 2003(02)
[8]針藥結合麻醉下喉重建術[J]. 黃鶴年,邵秋珍. 上海針灸雜志. 2003(01)
[9]針藥結合治療抽動-穢語綜合征36例分析[J]. 楊志新,趙粹英. 四川中醫(yī). 2003(01)
[10]針藥合用治療更年期綜合征60例[J]. 張慶蔚. 中國民間療法. 2002(12)
本文編號:300280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jsb/300280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