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軀體癥狀障礙(Somatic Symptom Disorder,SSD)是《美國精神疾病診斷統(tǒng)計手冊第五版》中的一個新診斷名詞,該疾病患者常就診于綜合醫(yī)院各臨床科室,常以單個或多個軀體癥狀為主訴;颊邔】荡嬖诟咚浇箲],對軀體癥狀存在高水平關注,輾轉就診于各大醫(yī)院,形成一種特殊的就醫(yī)模式——“逛醫(yī)”模式。這種就醫(yī)模式與患者的疾病認知存在很大的聯(lián)系。疾病認知是患者基于個人知識經驗對疾病或癥狀持有的一種疾病信念,它很大程度上決定疾病管理中患者的行為導向。疾病認知還直接影響個體對疾病的情緒反應及其應對行為,如治療依從性;颊邔膊〉呢撔哉J知水平越高,其依從性越低,康復及預后越差。SSD患者在這方面尤為突出,導致該疾病復發(fā)率偏高。因此,在SSD患者的全病程管理中,及早改善疾病認知對提高治療依從性、降低復發(fā)率,以及疾病康復都十分重要。但在綜合醫(yī)院,這方面的工作經驗十分有限。本研究旨在調查綜合醫(yī)院SSD患者疾病認知的特點和影響因素,并探索一種行之有效的臨床解決方案。本文的研究方法包括:(1)在綜合醫(yī)院選取15名初發(fā)且未經治療的SSD住院患者,根據(jù)質性研究方法設計出訪問提綱并進行半結構式訪談,深入了解患者對疾病的感知和信念。(2)對綜合醫(yī)院110名SSD患者進行自制疾病認知調查問卷、癥狀自評量表、艾森克人格測量問卷的評定,以及事件相關電位的測試,應用多元線性回歸等統(tǒng)計學方法進行疾病認知現(xiàn)狀及影響因素分析。(3)基于心理健康教育、支持性心理治療技術、結構式團體治療技術等理論基礎,探索一種新型的臨床解決方案——結構式團體心理查房。(4)將綜合醫(yī)院110名SSD患者分別納入研究組和對照組,各55例,對照組僅參與常規(guī)查房、治療和出入院團體,研究組除常規(guī)方案外參與結構式團體心理查房,隨訪療效及依從性,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本文的研究結果顯示:(1)根據(jù)質性研究結果歸納總結出SSD患者的疾病認知如下,第一:癥狀識別方面,如否認軀體不適為心理疾病,對疾病理解度低;第二:服藥顧慮方面,如擔心藥物副作用,擔心藥物成癮性,以及堅持長程規(guī)律服藥的困難性;第三:情緒反應方面,沮喪無助感明顯。并根據(jù)此質性分析結果總結提煉出一份“疾病認知調查問卷”。(2)疾病認知現(xiàn)狀及影響因素分析結果顯示,大部分患者存在較差的疾病認知,且人格特征如內外向、個體軀體化、焦慮程度,以及腦誘發(fā)電位如p300、p50以及MMN成分均可部分影響及預測患者的疾病認知水平。(3)探索出一種適合于綜合醫(yī)院住院患者高效的心理教育模式——結構式團體心理查房,旨在改善患者的認知,包括SSD的癥狀識別及病因理解,軀體癥狀和情緒障礙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藥物治療、心理治療的知識以及復燃復發(fā)等相關信息。(4)研究組和對照組比較結果顯示,參與結構式團體心理查房的患者的疾病認知改善更明顯,且該臨床解決方案在提高依從性和療效改善上可能具有遠期效應。在本研究中,我們利用質性研究方法深入了解了綜合醫(yī)院SSD患者疾病認知的特點,并分析得出人格因素、心理健康狀態(tài)、以及腦誘發(fā)電位對疾病認知有一定影響,探索出一種適合于綜合醫(yī)的臨床解決方案,并發(fā)現(xiàn)該方案能顯著改善患者疾病認知,并對提高患者依從性和療效可能具有遠期效應。
【學位授予單位】:電子科技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R749.2
【圖文】:
患者心臟繪圖的示例

“情緒-軀體”反應惡性循環(huán)

研究組和對照組不良疾病認知患者比例柱狀圖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蓮芳;姜楊;黃金文;吳淑君;陶思怡;馮戈;;焦慮癥患者對疾病認知體驗的質性研究[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7年31期
2 孫偉銘;樓青;袁也豐;鄒卿;董香麗;何璐;周小軍;;簡易版疾病認知問卷中文版在軀體化障礙患者中的應用[J];重慶醫(yī)科大學學報;2015年08期
3 白新剛;郭鴻;鄭重;金榮疆;楊從敏;;持續(xù)性軀體形式疼痛障礙患者的感覺門控電位P50研究[J];四川精神衛(wèi)生;2014年05期
4 易峰;梅佳;毛靜宇;蘇旭江;汪艷;;軀體形式障礙患者述情障礙與事件相關電位P300相關分析[J];臨床精神醫(yī)學雜志;2013年03期
5 吳亞卿;李亞龍;茹保健;魏新貞;李亞紅;李亞靜;陳運昭;李娜;;家屬健康教育對軀體形式障礙患者焦慮狀態(tài)康復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3年11期
6 張玉娟;張朝輝;穆俊林;;神經心理測定和事件相關電位P300對軀體化障礙認知功能的評價作用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2年03期
7 劉振英;王茜;牛艷君;蘇春生;;團體心理治療對改善精神分裂癥患者陰性癥狀的療效觀察[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年02期
8 張朝輝;穆俊林;宋景貴;;軀體化障礙的人格特征與事件相關電位P300的關系[J];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2011年04期
9 史偉;羅錦秀;;精神科住院患者團體心理治療準備性會談與治療后訪談初探[J];醫(yī)學與哲學(臨床決策論壇版);2011年03期
10 和亞青;;精神科開放病房患者的心理護理[J];中國煤炭工業(yè)醫(yī)學雜志;2009年05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羅興偉;慢性乙肝患者和配偶的疾病認知干預對患者生活質量及病情的影響[D];中南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
2790933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jsb/2790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