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發(fā)精神分裂癥患者認知功能損害與靜息態(tài)腦功能連接改變及其關系的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8-07 10:51
【摘要】:研究目的:1.探討首發(fā)精神分裂癥(FES)患者認知功能受損情況,以及靜息狀態(tài)下海馬功能連接和默認網(wǎng)絡功能連接的特點。2.基于首發(fā)精神分裂癥患者海馬功能連接和默認網(wǎng)絡功能連接的改變,分析其與認知功能受損及臨床癥狀的相關性。研究方法:1.本研究通過對比病人資料納入符合ICD-10精神分裂癥診斷標準的25例FES患者,并納入年齡、性別、受教育程度與其相匹配的32名正常對照者(HC)。2.采用中文版MATRICS共識認知成套測驗(MCCB)評估所有受試者認知功能狀況,同時采用陽性和陰性癥狀量表(PANSS)對所有患者進行臨床癥狀評估。3.選取雙側海馬作為種子點進行全腦功能連接分析,比較患者組和對照組之間的差異;采用基于獨立成分分析方法進行功能連接分析,比較患者組和對照組的默認網(wǎng)絡功能連接差異;再進一步分析患者組存在顯著統(tǒng)計學差異腦區(qū)的功能連接與認知及臨床癥狀的相關性。研究結果:1.兩組認知功能評分比較顯示,MCCB中的9項測驗和7個認知維度評估,FES組得分均低于HC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與HC組相比,FES組左側海馬與右海馬旁回及右側額中回功能連接減弱;FES組右側海馬與右海馬旁回、左側額下回、左側額上回、前扣帶回及后扣帶回功能連接減弱,與右頂下小葉功能連接增強。與HC組相比,FES組默認網(wǎng)絡的獨立成分子網(wǎng)絡IC04中左側顳中回、右側楔前葉、丘腦和前扣帶回,IC07中的右側楔前葉,IC13中的前扣帶回、左側額下回、左側額上回和右側額中回的功能連接減弱;IC07中的右頂下小葉及IC13中的的尾狀核功能連接增強。3.在FES組中,右側海馬與左側額上回的功能連接同MCCB中動物命名測驗分數(shù)呈負相關(r=-0.439,p=0.028),右側海馬與前扣帶回的功能連接和MCCB中推理及問題解決測驗分數(shù)呈負相關(r=-0.413,0.040)。FES組默認網(wǎng)絡的IC07中右側楔前葉的功能連接與陽性癥狀量表P分呈負相關(r=-0.421,0.036),默認網(wǎng)絡的IC13中右側尾狀核功能連接與PANSS總分(r=0.431,0.031)及一般精神病理學癥狀量表G分(r=0.505,0.010)呈正相關。研究結論:1.FES患者存在廣泛認知障礙,主要涉及的認知領域包括信息處理速度、詞語學習、視覺學習、推理和問題解決、注意/警覺性、工作記憶及社會認知等。2.靜息態(tài)下FES患者雙側海馬及默認網(wǎng)絡與多個腦區(qū)存在功能連接異常,與其功能連接模式受損有關。3.FES患者右側海馬與左側額上回、前扣帶回功能連接異常,可能與患者在信息處理速度及推理能力的認知功能受損有關。4.FES患者默認網(wǎng)絡中右側楔前葉功能連接減弱,可能影響患者陽性癥狀的神經(jīng)病理學機制;右側尾狀核功能連接增強,與一般精神病理癥狀表現(xiàn)有關。
【學位授予單位】:南昌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R749.3
【圖文】:
圖 1 FES 組與 HC 組雙側海馬的靜息態(tài)功能連接圖,左側海馬;HIP.R,右側海馬;x、y、z 值為 MNI 坐標值;暖色代表接的腦區(qū);冷色代表與海馬存在負性功能連接的腦區(qū)。
11圖 2 FES 組與 HC 組比較的海馬功能連接異常圖。,左側海馬;HIP.R,右側海馬;白色箭頭指向代表左右海馬區(qū);PHCFG.R,右側額中回;IFG.L,左側額下回;SFG.L,左側額上回;ACC,帶回;IPL.R,右頂下小葉;暖色代表 FES 組中與海馬存在功能連接增 FES 組與海馬存在功能連接減弱的腦區(qū)。
FES組與HC組的DMN的子網(wǎng)絡功能連接圖
【學位授予單位】:南昌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R749.3
【圖文】:
圖 1 FES 組與 HC 組雙側海馬的靜息態(tài)功能連接圖,左側海馬;HIP.R,右側海馬;x、y、z 值為 MNI 坐標值;暖色代表接的腦區(qū);冷色代表與海馬存在負性功能連接的腦區(qū)。
11圖 2 FES 組與 HC 組比較的海馬功能連接異常圖。,左側海馬;HIP.R,右側海馬;白色箭頭指向代表左右海馬區(qū);PHCFG.R,右側額中回;IFG.L,左側額下回;SFG.L,左側額上回;ACC,帶回;IPL.R,右頂下小葉;暖色代表 FES 組中與海馬存在功能連接增 FES 組與海馬存在功能連接減弱的腦區(qū)。
FES組與HC組的DMN的子網(wǎng)絡功能連接圖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6條
1 黃歡;王惠玲;;默認網(wǎng)絡與精神分裂癥關系的研究進展[J];中華精神科雜志;2015年04期
2 陳大春;張向陽;楊可冰;王寧;李艷麗;聶鷹;陳楠;崔界峰;;精神分裂癥缺陷型首次發(fā)病患者神經(jīng)認知及生活技能的分析[J];中華精神科雜志;2015年01期
3 劉燕林;胡曉華;徐金枝;;精神分裂癥患者認知功能損害及康復的研究進展[J];神經(jīng)損傷與功能重建;2014年04期
4 王穎嬋;湯偉軍;張建業(yè);劉登堂;江開達;肖澤萍;;精神分裂癥默認網(wǎng)絡與突顯網(wǎng)絡的靜息態(tài)fMRI研究[J];中國神經(jīng)精神疾病雜志;2013年12期
5 邵輝麗;杜小霞;;楔前葉/后扣帶皮層在靜息態(tài)功能網(wǎng)絡中起關鍵節(jié)點作用的研究進展[J];磁共振成像;2011年03期
6 鄒義壯;崔界峰;王健;陳楠;譚淑平;張東;徐澤;宋少剛;王云輝;李s
本文編號:278388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jsb/278388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