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性癡呆的動物模型、膽堿能機制及電刺激小腦頂核的干預效果
發(fā)布時間:2020-07-23 23:21
【摘要】: 背景目的 血管性癡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老年性癡呆的重要類型,但其確 切的發(fā)病機理尚不清楚,且仍未有公認的腦血管性癡呆模型,制約了動物 實驗研究的發(fā)展。既往曾采用各種腦缺血動物模型如沙土鼠短暫腦缺血、 大鼠四血管結扎等進行研究,但大多數(shù)模型缺血時間短暫,或局限于缺血 急性期。用于腦缺血后智力減退的慢性動物模型,正處于探索階段。 目前認為慢性腦灌注不足是血管性癡呆的主要原因,海馬的膽堿能系 統(tǒng)與認知功能直接相關。本實驗通過持久性雙側頸總動脈結扎(Permanent bilateral common carotid artery occlusion,PBCCAO或稱two-vessel occlusion,以下簡稱2-VO),致老齡大鼠慢性前腦灌注不足,模擬臨床上 血管性癡呆(vascular dementia,VD)的發(fā)病特點,建立近似人類學習記憶障 礙的大鼠VD模型;并進行試驗模型的評價:DSA明確實驗模型血管阻斷 情況,電腦穿梭箱檢測大鼠的認知能力,光、電鏡觀察癡呆大鼠腦組織病 理改變,并進行膽堿乙酰轉移酶免疫組織化學實驗,觀察鼠腦海馬結構內(nèi) 膽堿能陽性神經(jīng)元和纖維的分布及其與大鼠學習成績的關系,初步探討血 管性癡呆認知障礙的病理基礎和發(fā)病機理。 方 法 采用持久性雙側頸總動脈結扎法制作老齡大鼠慢性前腦灌注不足動物 模型,分為假手術對照組、缺血2個月組、缺血4個月組,進行數(shù)字減影 血管造影(DSA)檢查、神經(jīng)病理、認知功能檢查(穿梭箱試驗)和膽堿乙酰轉 移酶(Choline acetyltransferase,ChAT)免疫組化染色。 結 果 1.試驗模型血管阻斷情況DSA示雙側頸總動脈結扎后其血流完全阻 斷,腦部血液供應主要由雙側椎動脈維持,持久性結扎后1月雙側頸總動 脈無再通。 2.行為學檢查結果 雙側頸總動脈完全阻斷后早期,觀察動物運動減 少,行走共濟失調(diào);術后7d試驗組已基本恢復,無明顯的運動障礙。 3.神經(jīng)病理檢查慢性腦灌注不足可造成多發(fā)性腦梗死,進行性的皮 層和海馬神經(jīng)元退變,膠質(zhì)增生,以及白質(zhì)損害。4月組較2月組更重。 4.認知功能測試慢性腦血流灌注不足2月后,A肌和PAR均較正常 對照明顯減退,4月后ARR繼續(xù)下降,但總體回避反應無明顯改變。 5.免疫組化結果慢性腦血流灌注不足 2月后,皮層和海馬 CA 區(qū) ClinJ’免疫反應陽性神經(jīng)元分布及其數(shù)量較對照組顯著減少,且與認知障 礙呈正相關。 結 論 1.大鼠持久性雙側頸總動脈結扎所致的慢性腦灌注不足可導致進行 性和長期的學習功能障礙,沒有明顯的運動障礙,可以模擬人的腦血管性 癡呆進行性認知功能下降,有或無定位體征的特點。 二.慢性腦灌注不足所致腦的退行改變是血管性癡呆的病理基礎。 3.慢性腦灌注不足所致額葉皮層和海馬膽堿能神經(jīng)元的損傷可能是 學習記憶功能受損害的形態(tài)學基礎。
【學位授予單位】:第三軍醫(yī)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1
【分類號】:R749.13
本文編號:2767973
【學位授予單位】:第三軍醫(yī)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1
【分類號】:R749.1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朝陽;;血管性癡呆研究進展[J];國外醫(yī)學(老年醫(yī)學分冊);2000年01期
2 張華榮,文國強,廖小平,林成信,黃玉珍;海南省老年前期與老年期癡呆流行病學調(diào)查研究[J];海南醫(yī)學;1996年03期
3 錢朝霞;小腦頂核對血壓及腦血流的調(diào)節(jié)作用[J];海南醫(yī)學院學報;1999年02期
4 李巍,張世儀,趙惠敏,嚴徽瑾;小鼠腦缺血性學習記憶障礙模型的建立[J];基礎醫(yī)學與臨床;1995年06期
5 劉匯波,葉翠飛,李斌,安文林,李林;雙側頸總動脈結扎對大鼠學習記憶功能和海馬組織形態(tài)學的影響[J];基礎醫(yī)學與臨床;1998年04期
6 賈建軍,王魯寧,湯洪川;血管性癡呆的發(fā)病機制[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00年02期
7 賈健民,賈健平,張昱、劉多三、饒明俐;大鼠腦反復缺血致不可逆性學習記憶障礙的研究[J];心理學報;1995年01期
8 夏一魯,羅勇,董為偉,齊力;電刺激小腦頂核對腦卒中大鼠的治療作用與機制[J];中風與神經(jīng)疾病雜志;1999年01期
9 苗建亭,游國雄,王者晉,雷革勝;腦脊液膽堿酯酶測定對血管性癡呆診斷價值的探討[J];中風與神經(jīng)疾病雜志;1999年06期
10 劉彥,何慶華,廖維宏,吳寶明,李向東,王禾;微機控制的穿棱箱雙向主動回避反應實驗系統(tǒng)[J];中國應用生理學雜志;1999年04期
本文編號:2767973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jsb/276797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