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通過對遼寧省城鄉(xiāng)6-17歲在校兒童青少年的精神衛(wèi)生流行病學調查,掌握我省兒童青少年精神障礙患病率水平及其分布特征。 對象與方法:1.對象:采用多階段(multipl-stage)、概率等比例抽樣(Probability proportion to size, PPS)方法抽取遼寧省三省(沈陽、本溪、丹東)三縣(清原、彰武、東港)9372名6-17歲在校兒童青少年作為調查對象。2.方法:采用兩階段調查方法(Two-stage)進行精神障礙的篩查和診斷:(1).篩查階段:使用困難與長處問卷(Strength and Difficulty Questionnaire, SDQ)對11歲以上學生、6-17歲學生家長和老師進行精神障礙的篩查。(2).診斷階段:使用精神發(fā)育與健康狀況評定問卷(The Development And Well Being Assessment,DAWBA)對全部SDQ篩查陽性者和隨機抽取的11.3%SDQ篩查陰性者使用DAWBA問卷進行面訪。(3).由DAWBA診斷軟件給出DSM-Ⅳ初步診斷結果,再由兩名精神科醫(yī)生根據DSM-Ⅳ診斷標準做出最終診斷,當兩位醫(yī)生診斷不一致時,以雙方討論一致的診斷為最終診斷。(4).采用SPSS13.0的邏輯回歸(Logitstic regression)計算樣本權重,用complex samples模塊對進入第二階段的數據進行樣本加權,計算兩階段調查的調整患病率。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來確定三類主要精神疾病(焦慮障礙、情感障礙、行為障礙)共病的OR值,并檢驗共病中所包含的共同疾病的相關性。 結果:在抽取的9372名兒童青少年中,SDQ篩查回收合格問卷8488份,合格率為90.57%,學生、家長、教師合格率分別為90.57%、86.26%、89.97%。其中SDQ篩查陽性1129人,陽性檢出率為13.4%;在SDQ篩查陰性7359人中,隨機抽取804人連同篩查陽性的1129人共計1933人,進入第二階段的面訪。DAWBA面訪階段學生面訪率94.36%,母親面訪率為79.41%,教師面訪率為92.45%。 遼寧省兒童青少年精神障礙患病率為4.05%,城市(4.12%)略高于農村(3.96%);男生(5.12%)顯著高于女生(3.11%),11-15歲年齡段患病率最高(5.37%),其后依次為16-18歲組(4.10%)和6-10歲組(2.52%)。各種精神障礙中,焦慮障礙患病率最高(2.23%),其次為抑郁障礙(0.93%)、注意缺陷多動障礙(0.48%)和行為障礙(0.29%)。 遼寧省兒童青少年精神障礙共患病在三類主要精神障礙(焦慮障礙、抑郁障礙、行為障礙)中至少患有其中一種疾病的共329人,而同時患有三種主要精神障礙中至少2種的共11人,共病率為3.3%。其中焦慮障礙伴隨抑郁障礙或(和)破壞性行為障礙的有5.8%,抑郁障礙伴隨焦慮障礙或(和)破壞性行為障礙的有11.4%,破壞性行為障礙伴隨焦慮障礙或(和)抑郁障礙的有3.1%。其中焦慮障礙與抑郁障礙之間顯著相關(OR=47.1),其后依次為抑郁障礙與行為障礙(OR=13.8),焦慮障礙與行為障礙(OR=13.1)。 結論:遼寧省兒童青少年精神障礙患病率為4.05%,與新加坡、印度、日本等亞洲國家患病水平相近。城鄉(xiāng)患病率無顯著差異,男生顯著高于女生,11-15歲年齡組患病率最高。所有精神障礙中焦慮障礙患病率最高(2.23%),其次為抑郁障礙(0.93%)、注意缺陷多動障礙(0.48%)、行為障礙(0.29%)共病率為3.3%。
【學位授予單位】:大連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0
【分類號】:R749.9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姜林,常文軍,蘇蘊,劉文華,曹廣文;鎮(zhèn)江城區(qū)小學生注意缺陷多動障礙流行病學調查[J];第二軍醫(yī)大學學報;2004年11期
2 林玉霖,莊惠昌,鄭玉濤;莆田縣學齡兒童多動癥的調查分析[J];福建醫(yī)藥雜志;1999年04期
3 楊碧秀,程灶火,袁國楨;中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流行學的研究進展[J];國外醫(yī)學(精神病學分冊);2004年03期
4 袁秀洪;羅學榮;鄧云龍;劉祥彥;;兒童注意缺陷多動障礙流行病學調查回顧[J];國際精神病學雜志;2007年02期
5 寇建華,杜亞松,夏黎明;兒童長處和困難問卷(父母版)上海常模的信度和效度[J];上海精神醫(yī)學;2005年01期
6 楊楹,翟靜;兒童青少年心理衛(wèi)生問題的影響因素及干預情況的研究進展[J];山東精神醫(yī)學;2005年04期
7 盧林,施琪嘉,鐘運芬,王之敏,陳張意;武漢市兒童青少年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相關因素調查:12個年級的2199份問卷分析[J];中國臨床康復;2005年12期
8 王小林;楊梅鳳;楊虹;江瑞芬;劉毅丹;白雙鳳;林育珍;吳麗珍;劉愛春;呂蔭治;;廈門市小學生注意缺陷多動障礙患病情況調查[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07年11期
9 文曉榮;王鵬飛;張建芳;;中北大學附小學生行為問題調查分析[J];基層醫(yī)學論壇;2008年17期
10 侯曉梅;李翔;;4~16歲兒童少年行為問題流行病學調查研究[J];中國醫(yī)藥指南;2008年05期
,
本文編號:
270703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jsb/27070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