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復期偏執(zhí)型精神分裂癥患者的道德認知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9-11-28 20:16
【摘要】:研究目的:本論文通過設計實施認知實驗,將處于恢復期的偏執(zhí)型精神分裂癥患者與正常被試進行對比,探索這一類型患者在恢復期內是否存在內隱道德認知,分析其道德認知的特點及其與正常人的差異,同時研究道德教育視頻對于精神分裂癥恢復期患者的道德認知是否能夠產生影響,以期為促進患者的恢復提供幫助。 研究對象:實驗組為心理醫(yī)院在院及門診復診病人,臨床精神病學鑒定為精神分裂癥偏執(zhí)型且已經處于恢復期的患者(排除腦器質性病變)。為保證研究質量,對照組選取實驗組病人家屬,保證其在文化程度,生活環(huán)境以及文化知識影響上的一致性匹配性。使用癥狀自評量表(SCL-90)進行篩選,要求總分低于160分,陽性項目數不超過43項,任一因子分數均低于2分,無陽性表現(xiàn)。 研究結果: 1、正常被試在不同喚起刺激下的反應間存在差異;同一喚醒刺激下,喚醒刺激的道德效價性質與反應目標的道德效價性質之間的匹配關系都會對被試產生影響。 2、精神分裂癥恢復期患者在不同啟動刺激情境中表現(xiàn)顯著不同;刺激較為抽象時被試反應差異不顯著,在喚醒刺激較為具體的語境條件下被試道德認知作用體現(xiàn)更明顯,且不同效價匹配關系間存在顯著差異。 3、在短句啟動條件下,,精神分裂癥恢復期患者觀看道德教育視頻前后,基本反應趨勢不變,反應時顯著加快。 結論: 1、處于恢復期的偏執(zhí)型精神分裂癥患者存在道德認知,其道德認知過程慢于常人。 2、恢復期中,偏執(zhí)型精分患者道德認知與喚醒刺激性質有關,抽象刺激不能激活其道德認知,具體刺激啟動下道德認知激活體現(xiàn)越明顯,前后道德材料的性質匹配關系會影響被試反應。 3、道德教育視頻對于患者被試能夠起到作用。可以通過給精神分裂癥恢復期患者播放道德教育視頻促進其道德認知的恢復。
【圖文】:
表 3 1 5 實驗一正常被試簡單效應表 型 (I) 圖片 (J) 圖片 平均差 (I J) 標準誤 道德 不道德 -191.189 32.026 不道德 道德 191.189 32.026 道德 不道德 174.433 27.174 不道德 道德 -174.433 27.174 試對圖片的反應時為指標,進行 2×2 重復測量方差分析,、圖片類型主效應均不顯著,但是詞匯類型和圖片類型的交互=50.517,p<0.05,η2p=0.687。對交互作用進行進一步當先呈現(xiàn)道德詞匯時,被試對隨后呈現(xiàn)圖片的反應時簡單效=35.639,p<0.05,η2p=0.608,即,當先呈現(xiàn)道德詞時,圖 1 實驗一正常被試詞匯類型與圖片類型的交互作用
類型 95902.741 1 95902.741 1.110 0.30片類型) 1814496.974 21 86404.618圖片類型 1358704.289 1 1358704.289 8.585 0.00×圖片類型) 3323610.388 21 158267.161
【學位授予單位】:江西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R749.3;B842
本文編號:2567144
【圖文】:
表 3 1 5 實驗一正常被試簡單效應表 型 (I) 圖片 (J) 圖片 平均差 (I J) 標準誤 道德 不道德 -191.189 32.026 不道德 道德 191.189 32.026 道德 不道德 174.433 27.174 不道德 道德 -174.433 27.174 試對圖片的反應時為指標,進行 2×2 重復測量方差分析,、圖片類型主效應均不顯著,但是詞匯類型和圖片類型的交互=50.517,p<0.05,η2p=0.687。對交互作用進行進一步當先呈現(xiàn)道德詞匯時,被試對隨后呈現(xiàn)圖片的反應時簡單效=35.639,p<0.05,η2p=0.608,即,當先呈現(xiàn)道德詞時,圖 1 實驗一正常被試詞匯類型與圖片類型的交互作用
類型 95902.741 1 95902.741 1.110 0.30片類型) 1814496.974 21 86404.618圖片類型 1358704.289 1 1358704.289 8.585 0.00×圖片類型) 3323610.388 21 158267.161
【學位授予單位】:江西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R749.3;B84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吳磊明;;道德判斷及其在競爭情報行為中的應用[J];圖書與情報;2010年02期
2 張靜;楊韶剛;;道德判斷測驗在中國的研究綜述[J];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2011年06期
3 廖全明;當代西方道德發(fā)展理論研究綜述[J];涪陵師范學院學報;2003年06期
4 李傳軍;;論公共管理者的道德判斷與道德行為選擇[J];廣東行政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5 于建東;徐聲慧;;柯爾伯格的道德認知發(fā)展理論述評[J];湖南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6年05期
6 武寧強;;首發(fā)分裂癥患者未治療精神病期與后期陰性和陽性癥狀的關系[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6年06期
7 張翠蓮;;我國近幾年兒童道德發(fā)展的實證研究方法綜述[J];科技廣場;2009年12期
8 張麗;李澤愛;;精神分裂癥工作記憶的研究進展[J];精神醫(yī)學雜志;2009年01期
9 孫恩渠;曲悅;;國內道德價值觀研究的現(xiàn)狀與思考[J];教育探索;2011年04期
10 莊康義;道德判斷評估的方法綜述[J];上海教育科研;2003年09期
本文編號:256714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jsb/256714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