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癥和精神病性抑郁癥患者感覺運動門控的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9-02-12 23:20
【摘要】: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過測量精神分裂癥患者和精神病性抑郁癥患者的驚跳反射弱刺激抑制(PPI)水平,探索精神分裂癥患者急性期和藥物干預后、精神病性抑郁癥患者急性發(fā)病期的感覺運動門控特征,分析精神病性癥狀與PPI指標的相關性,為臨床應用客觀的神經生理學測量方法評估與臨床癥狀相關的認知功能損害提供試驗依據。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中所有試驗均為臨床試驗,研究共分為三部分進行: (1)急性期精神分裂癥患者應用奧氮平治療12周前后感覺運動門控的研究;(2)至少一月內未服用抗精神病藥物的患者和服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期間疾病復燃的新入院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感覺運動門控研究;(3)精神病性抑郁癥患者感覺運動門控的研究。 研究第一部分對一組精神分裂癥急性期患者進行為期12周的奧氮平治療,比較治療前后的PPI指標和臨床癥狀(PANSS量表評分),將PPI指標與健康對照進行對比,并分析PPI指標和臨床癥狀之間的相關性;本試驗部分包括兩組被試:①急性期精神分裂癥患者組(n=36),在治療前以及應用奧氮平治療12周后,各進行一次PPI測量,并同時評估臨床癥狀;②健康對照為本院工作人員以及患者的配偶(n=31),健康對照組在性別和年齡上與精神分裂癥患者組之間沒有顯著差異。試驗采用人類驚跳反射軟件以及電生理數據采集系統(tǒng)進行肌電的記錄和初步的數據采集。 試驗范式分為3個節(jié)段。第一節(jié)段包括8次純強噪音刺激(pulse,P),噪音形式為白噪音,110分貝,持續(xù)40ms,可用來計算驚跳反射強度;第二個節(jié)段共有40個刺激,分為5種刺激形式。①純P刺激;②先呈現較弱的預刺激(prepulse,PP),PP持續(xù)時間40ms,86分貝,在30ms后再呈現P的刺激(P+PP,間隔30ms);③P+PP,間隔60ms;④P+PP,間隔120ms;⑤P+PP,間隔240ms。這些刺激隨機排列。第三節(jié)段為純P刺激,呈現8次。節(jié)段三是為了研究習慣化而設計的。在試驗范式中,每一次刺激與下一次刺激之間的時間間隔平均為15s(12-18s之間隨機生成),整個試驗持續(xù)時間大約16min。 研究第二部分根據入院前一個月內的服藥情況,將新入院的急性期精神分裂癥患者分為兩組,觀察精神分裂癥急性期患者PPI損害程度,并分析在不能控制癥狀的情況下,藥物能否對感覺運動門控產生直接的影響;包括三組被試,①入院前至少一個月未服用抗精神病藥物的患者(n=28);②入院前至少一個月內一直有服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但是疾病復燃的新入院精神分裂癥患者(n=24)。所有的PPI的檢測均在患者入院24小時內進行。③健康對照同試驗一。PPI研究范式同試驗一。 第三部分試驗對比精神病性抑郁癥、不伴有精神病性癥狀抑郁癥、精神分裂癥患者、健康對照的PPI,對比它們間PPI的差異,并分析癥狀(包括抑郁癥狀和精神病性癥狀)與感覺運動門控之間的關系。包括四組被試,①精神病性抑郁癥患者(n=18);②不伴有精神病性癥狀抑郁癥患者(n=33);③精神分裂癥患者(n=50);④健康對照同試驗一。所有患者都處于疾病的急性期,PPI的檢測在患者入院24小時內進行。PPI研究范式同試驗一。 本研究的觀察指標包括驚跳反射強度、習慣化、PPI、驚跳反射潛伏期、臨床癥狀嚴重程度,包括陽性與陰性癥狀量表(PANSS)、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以及它們之間的相關關系。 結果: 在試驗第一部分,我們發(fā)現急性期精神分裂癥患者使用奧氮平治療12周后,與治療前相比,癥狀緩解(PANSS量表分減低),PPI顯著改善,但仍低于正常對照;颊逷ANSS量表陽性癥狀分、陰性癥狀分與PPI呈顯著負相關。具體如下: 1.對PPI指標進行對比發(fā)現:精神分裂癥患者治療前與健康對照之間30ms、60ms和120ms預刺激間隔下有顯著差異(Mann-WhitneyU=350, P=0.01;U=359, P=0.012;U=373, P=0.02),在240ms預刺激間隔下沒有顯著差異;奧氮平治療12周后,患者與健康對照之間在120ms預刺激間隔下有顯著差異(Mann-WhitneyU=352, P=0.01),在30ms、60ms和240ms預刺激間隔下沒有顯著差異;精神分裂癥患者治療前后,在60ms (Mann-WhitneyU=437, P=0.017)和120ms預刺激間隔下有顯著差異(Mann-WhitneyU=456.5, P=0.03),在30ms和240ms預刺激間隔下沒有顯著差異;。 2.分析PPI與PANSS評分之間的相關性發(fā)現:治療前PANSS陽性分和30ms PPI之間(P=0.047)、120ms PPI和PANSS陰性分之間(P=0.030)有顯著的負相關。驚跳反射強度、習慣化與PANSS量表分數之間沒有達到顯著差異。經過12周的奧氮平治療后PANSS陽性分和60ms PPI之間有顯著的負相關(P=0.019);習慣化和PANSS陽性分之間也有顯著負相關(P=0.017)。驚跳反射強度和PANSS量表總分之間呈顯著負相關(P=0.037)。 3.對比驚跳反射強度和習慣化發(fā)現:精神分裂癥患者治療前后以及正常對照在驚跳反射強度和習慣化之間沒有顯著差異。在試驗第二部分,通過PPI檢測,我們發(fā)現處于精神分裂癥急性期患者的PPI都顯著低于健康對照,且兩患者組之間沒有顯著差異。精神分裂癥患者PPI和PANSS陽性分、陰性分、一般病理分和總分之間有顯著負相關。健康對照的驚跳反射潛伏期顯著短于兩患者組。但三組之間的驚跳反射、習慣化沒有顯著性差異。具體如下: 1.對PPI指標進行三組間兩兩比較發(fā)現:至少一月內未服用藥物的精神分裂癥患者(后簡稱未服藥組)在30ms預刺激間隔下(Mann-Whitney U=233, P=0.01)和120ms預刺激間隔下(Mann-Whitney U=267, P=0.03)顯著低于健康對照,,在60ms和240ms預刺激間隔下沒有顯著差異。服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期間復燃的精神分裂癥患者在30ms預刺激間隔下(Mann-WhitneyU=195, P=0.03)、60ms預刺激間隔下(Mann-Whitney U=209, P=0.05)、120ms預刺激間隔下(Mann-Whitney U=182, P=0.01)顯著低于健康對照,在240ms預刺激間隔下沒有顯著差異。在未服藥物組以及服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復燃的精神分裂癥患者之間,PPI沒有顯著性差異。其中30ms預刺激間隔下: U=234, P=0.57;60ms預刺激間隔下:U=251, P=0.84;120ms預刺激下: U=229, P=0.49;240ms預刺激間隔下:U=233, P=0.55。 2.分析PPI與PANSS評分、年齡、發(fā)病年齡之間的相關性發(fā)現:未服藥組30ms PPI與陽性癥狀、120ms PPI與PANSS陰性分和PANSS總分呈顯著負相關(P=0.024;P=0.029;P=0.044)。服藥期間復燃組120ms PPI與PANSS陽性、陰性、一般和總分之間呈顯著負相關(P=0.038;P=0.037;P=0.005;P=0.007)。未服藥組發(fā)病年齡與60ms預刺激間隔呈顯著負相關(P=0.040)。服藥期間復燃組年齡與驚跳反射強度、30ms預刺激間隔PPI呈負相關(P=0.026,P=0.007);發(fā)病年齡與60ms預刺激間隔呈顯著負相關(P=0.046)。但未發(fā)現驚跳反射強度和PANSS量表之間、習慣化和PANSS量表之間的相關關系。 3.在驚跳反射潛伏期方面:健康對照顯著短于未服用藥物組以及服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期間復燃的精神分裂癥患者,在預刺激間隔為60ms時達到顯著性差異(P=0.012)。 在試驗第三部分,我們發(fā)現在精神病性抑郁癥患者和精神分裂癥患者的PPI水平都顯著低于健康對照,但這兩組患者間沒有顯著差異;而不伴有精神病性癥狀抑郁癥患者的PPI與健康對照的PPI相比有降低的趨勢,但沒有統(tǒng)計學差異,并顯著高于精神分裂癥患者和精神病性抑郁癥患者。PANSS量表陽性癥狀分、陰性癥狀分、一般病理分以及總分與PPI呈顯著負相關。但PPI指標和漢密爾頓抑郁量表間沒有發(fā)現相關關系。具體如下。 1.對PPI指標進行四組間兩兩比較發(fā)現:精神分裂癥患者組與不伴有精神病性癥狀抑郁癥患者組在60ms刺激間隔(U=605.00,Z=-2.047,P=0.041)以及120ms刺激間隔下(U=571.00,Z=-2.363,P=0.018)有顯著差異。與對照組相比,精神分裂癥患者在4種刺激間隔下均有顯著差異(在30ms刺激間隔下U=551.00,Z=-2.177,P=0.030;在60ms刺激間隔下U=493.00,Z=-2.740,P=0.006;在120ms刺激間隔下U=419.00,Z=-3.459,P=0.001;在240ms刺激間隔下U=418.00,Z=-3.469,P=0.001)。但是在精神分裂癥患者組和精神病性抑郁癥組間沒有顯著差異。在精神病性抑郁癥患者組與不伴有精神病性癥狀抑郁癥患者組之間,當刺激間隔為60ms時PPI有統(tǒng)計學差異(U=190.00,Z=-2.109,P=0.035)。在不伴有精神病性癥狀抑郁癥患者組與對照組之間沒有顯著差異(30ms,60ms,120ms以及240ms)。但與不伴有精神病性癥狀抑郁癥患者組不同,精神病性抑郁癥患者組與對照組在60ms (U=159.00,Z=-2.489,P=0.013)和240ms (U=155.00,Z=-2.572,P=0.010)刺激間隔下PPI有顯著差異,在30ms和120ms預刺激間隔下沒有顯著差異。 2.分析PPI與PANSS評分、HAM-D評分之間的相關關系發(fā)現:精神病性抑郁患者PANSS量表陽性分和習慣化之間有顯著負相關(P=0.002);陰性分和60ms、120ms預刺激間隔PPI有顯著負相關(P=0.001; P=0.005; P=0.002);總分和120ms預刺激間隔PPI有顯著負相關(P=0.039)。但未發(fā)現在漢密爾頓抑郁量表分數和PPI指標之間。精神分裂癥患者PANSS量表陽性分和60ms、120ms預刺激間隔PPI有顯著負相關(P=0.002,P=0.034),PANSS量表陰性分和240ms預刺激間隔PPI有顯著負相關(P=0.036),PANSS量表一般病理分和30ms、60ms預刺激間隔PPI有顯著負相關(P=0.011; P=0.026),PANSS量表總分和30ms、60ms預刺激間隔PPI有顯著負相關(P=0.029;P=0.000)。抑郁癥患者HAM-D與驚跳反射強度、習慣化、30ms、60ms、120ms、240ms預刺激間隔PPI之間沒有顯著相關性。 3.對比四組間習慣化和驚跳反射強度發(fā)現:習慣化在4組之間沒有顯著差異。驚跳反射在4組間有顯著性差異。進一步兩兩比較顯示在伴有精神病性癥狀抑郁癥患者組和對照組之間(F=6.106, P=0.016)以及不伴有精神病性癥狀抑郁癥患者組和對照組之間有顯著差異(F=11.74,P=0.001)。 結論: 本研究較為系統(tǒng)的探索精神病性癥狀與PPI之間的關系,并首次探討了服藥期間復發(fā)的精神分裂癥患者、精神病性抑郁癥患者這兩類患者的PPI。 通過三部分試驗,我們發(fā)現①在對精神分裂癥患者進行奧氮平治療12周后,精神癥狀明顯改善,感覺運動門控功能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恢復,PPI顯著高于治療前,但仍低于健康對照;②入院前至少一個月內未服藥的急性期精神分裂癥患者,臨床癥狀明顯,感覺運動門控功能顯著低于健康對照;服藥期間癥狀復燃的精神分裂癥患者,由于藥物不足以控制癥狀,其感覺運動門控功能損害與未服藥的患者相似,同樣顯著低于健康對照;③精神病性抑郁癥患者感覺運動門控的損害與精神分裂癥患者相似,但不伴有精神病性癥狀抑郁癥的感覺運動門控則接近于正常對照,提示精神分裂癥與伴有精神病性癥狀的抑郁癥患者在感覺運動門控功能不良方面比較一致。 本研究通過精神分裂癥患者的PPI損害不易受到抗精神病藥物的直接影響、藥物對PPI的改善與癥狀改善相聯系、精神病性抑郁癥患者的PPI水平接近精神分裂癥患者這三點證據,支持PPI與精神病性癥狀之間有密切聯系,并為臨床應用PPI這種客觀的神經生理學測量方法評估與臨床癥狀相關的認知功能損害提供試驗依據。
[Abstract]:......
【學位授予單位】:第四軍醫(yī)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R749.3
本文編號:2420898
[Abstract]:......
【學位授予單位】:第四軍醫(yī)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R749.3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潘麗紅;姚琳;嚴育忠;;精神病性抑郁癥的臨床處理[J];臨床精神醫(yī)學雜志;2012年03期
2 惠昕,周彩紅,王明偉;糖皮質激素受體與重型精神病性抑郁癥的治療(英文)[J];藥學學報;2005年11期
3 曹紅軍;宋新勤;張紅梅;李德重;羅紅霞;李瑩;范鳳蘭;;文拉法辛聯合利培酮治療精神病性抑郁癥對照研究[J];臨床心身疾病雜志;2008年02期
4 卞加德,王震宇,張玉梅;抑郁癥與精神分裂癥中妄想對照研究[J];臨床精神醫(yī)學雜志;2001年05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薛昀峗;精神分裂癥和精神病性抑郁癥患者感覺運動門控的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242089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jsb/242089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