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螺環(huán)酮聯(lián)合帕羅西汀治療老年抑郁癥伴焦慮癥狀的臨床觀察
本文選題:丁螺環(huán)酮 + 帕羅西汀; 參考:《中國藥房》2016年21期
【摘要】:目的:觀察丁螺環(huán)酮聯(lián)合帕羅西汀治療老年抑郁癥伴焦慮癥狀的療效和安全性。方法:78例老年抑郁癥伴焦慮癥狀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39例)和觀察組(39例)。對照組患者給予鹽酸帕羅西汀片20~40 mg,每日早餐后半小時內頓服;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給予鹽酸丁螺環(huán)酮片5~10 mg,口服,每日3次。兩組療程均為8周。觀察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治療前及治療2、4、8周后的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評分、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評分及治療過程中的副反應量表(TESS)評分。結果: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患者治療4、8周后HAMD評分及治療8周后HAMA評分,觀察組患者治療2、4、8周后HAMD評分及HAMA評分均顯著低于同組治療前,隨治療時間延長逐漸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或P0.01)。治療過程中,兩組患者TESS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丁螺環(huán)酮聯(lián)合帕羅西汀治療老年抑郁癥伴焦慮癥狀的療效優(yōu)于單用帕羅西汀,且安全性較好。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buspirone combined with paroxetine in the treatment of senile depression with anxiety symptoms. Methods Seventy-eight elderly depression patients with anxiety symptom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39 cases) and observation group (39 cases). 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paroxetine hydrochloride 2040 mg daily for half an hour after breakfast, while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10 mg buspirone hydrochloride tablets on the basis of the treatmen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ree times a day. The course of treatment was 8 weeks in both groups. The clinical efficacy,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Hamd), Hamilton anxiety scale (Hama) and side effects scale (Tess) were measured before and 8 weeks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Hamd score and Hama score of the contro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8 weeks of treatment and the Hama scor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8 weeks of treatment, and decreased gradually with the prolongation of the treatment time, and thos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or P0.01). In the course of treatmen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ess sco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Conclusion: the efficacy of buspirone combined with paroxetine in the treatment of senile depression with anxiety symptoms is better than that of paroxetine alone.
【作者單位】: 自貢市第五人民醫(yī)院;
【分類號】:R749.4;R749.7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朱玉卿,臺勇,張德兵,張素娟;氟西汀治療老年抑郁癥對照研究[J];臨床精神醫(yī)學雜志;2000年02期
2 李敏;老年抑郁癥7例分析[J];現(xiàn)代康復;2000年04期
3 張成輝;老年抑郁癥3例臨床報告[J];解放軍保健醫(yī)學雜志;2000年01期
4 翟書濤;前言——老年抑郁癥的防治[J];實用老年醫(yī)學;2001年01期
5 吳瑞枝;老年抑郁癥病因及臨床表現(xiàn)[J];實用老年醫(yī)學;2001年01期
6 王世忠,楊向東,朱秀琳;老年抑郁癥及相關問題[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1年09期
7 郄小明,姚升;老年抑郁癥的特點及治療[J];中國冶金工業(yè)醫(yī)學雜志;2002年06期
8 邢紅英,楊允,陳曉紅,李金月;老年抑郁癥致病的多因素分析[J];解放軍保健醫(yī)學雜志;2002年02期
9 青兒;老年抑郁癥患者未得到應有的治療[J];國外社會科學;2002年05期
10 宋文英,陳鳳玲,童慧;老年癡呆與老年抑郁癥的臨床探討[J];神經疾病與精神衛(wèi)生;2003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和勤;謝珊珊;錢建軍;;家庭支持系統(tǒng)對老年抑郁癥康復作用[A];2009年浙江省醫(yī)學會精神病學學術年會暨浙江省醫(yī)師協(xié)會精神科醫(yī)師分會第二屆年會論文匯編[C];2009年
2 張國璽;;老年抑郁癥的養(yǎng)生康復療法[A];第三次全國中西醫(yī)結合養(yǎng)生學與康復醫(yī)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3 楊伯泉;金國健;來紅;姚雪強;;老年與非老年抑郁癥臨床對照研究[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第四屆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03年
4 趙芝;王桂玲;;淺析老年抑郁癥關注老年建康[A];2007河南省精神衛(wèi)生學術研討會資料匯編[C];2007年
5 李倩華;;關注老年抑郁癥[A];全國精神科護理學術交流暨專題講座會議論文匯編[C];2008年
6 吳愷;;老年抑郁癥[A];第四屆貴州省醫(yī)學會老年分會學術會議暨首屆老年病新進展專題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7 王玉玲;;老年抑郁癥患者康復臨床探討[A];精神科護理新進展培訓班及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8 石玲t(yī) ;;老年抑郁癥患者的護理[A];全國外科護理學術交流暨專題講座會議、全國神經內、外科護理學術交流暨專題講座會議論文匯編[C];2010年
9 趙秀荷;賈守梅;李萍;;老年抑郁癥患者的社會支持滿意度調查與對策分析[A];全國精神科護理學術交流暨專題講座會議論文匯編[C];2010年
10 ;老年抑郁癥治療專家指南[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第四屆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0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洪宇宙;識別老年抑郁癥[N];中國老年報;2004年
2 云南大理州第二人民醫(yī)院主任醫(yī)師 陳福新;如何調適老年抑郁癥[N];保健時報;2010年
3 邱吉芬;如何護理老年抑郁癥[N];中國老年報;2005年
4 王 志;警惕老年抑郁癥[N];楚雄日報(漢);2005年
5 首都師范大學 武連江;老年抑郁癥的自我療法[N];健康報;2003年
6 李銘遠;不可忽視的老年抑郁癥[N];深圳商報;2000年
7 記者 秦軍 通訊員 胡玲 韓芳;老年抑郁癥不容忽視[N];浙江日報;2001年
8 江畔柳;抑郁癥老人呼喚關愛[N];大眾衛(wèi)生報;2006年
9 杜恩;關注老年抑郁癥[N];家庭醫(yī)生報;2007年
10 李燕燕;正確認識和防治老年抑郁癥[N];農村醫(yī)藥報(漢);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馮蕾;社區(qū)維吾爾族老年抑郁癥現(xiàn)況調查及危險因素研究[D];安徽醫(yī)科大學;2013年
2 陳晉東;老年抑郁癥的臨床及神經影像學研究[D];中南大學;2008年
3 薛麗飛;老年抑郁癥證候與中醫(yī)體質相關性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彭慧;上海市社區(qū)老年抑郁癥現(xiàn)患及影響因素研究[D];復旦大學;2009年
2 王雪峰;老年抑郁癥相關因素的調查研究[D];遼寧中醫(yī)藥大學;2009年
3 馬歲歲;安徽省某農村社區(qū)老年抑郁癥發(fā)病率、影響因素及相關政策研究[D];安徽醫(yī)科大學;2006年
4 崔健;老年抑郁癥患者抑郁發(fā)作與甲狀腺激素相關性臨床研究[D];青島大學;2015年
5 張柯;安徽省某城鄉(xiāng)社區(qū)老年抑郁癥影響因素及相關政策研究[D];安徽醫(yī)科大學;2009年
6 徐曉超;合肥市城市社區(qū)老年抑郁癥衛(wèi)生服務研究[D];安徽醫(yī)科大學;2003年
7 周成超;安徽省某農村社區(qū)老年抑郁癥衛(wèi)生服務研究[D];安徽醫(yī)科大學;2004年
8 雷冬蘭;長治某社區(qū)老年抑郁癥影響因素分析[D];山西醫(yī)科大學;2011年
9 郭琳;首發(fā)老年抑郁癥臨床特點的研究[D];大連醫(yī)科大學;2011年
10 楊艷;老年抑郁癥康復的社會工作介入個案分析[D];華中科技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210035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jsb/2100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