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孤獨癥兒童治療與社會保障研究
本文選題:孤獨癥 + 治療; 參考:《中國衛(wèi)生事業(yè)管理》2015年02期
【摘要】:目的:研究重慶市孤獨癥兒童治療與受教育現(xiàn)狀及其享有的社會保障制度。方法:在重慶市5所孤獨癥特教機構采用整群抽樣的方法調(diào)查已確診的42例孤獨癥患兒的家長或監(jiān)護人并采用半結構式訪談的方法調(diào)查孤獨癥患兒的治療、受教育及所獲得的相關社會支持情況。結果:調(diào)查結果表明孤獨癥兒童的主要癥狀表現(xiàn)為性格孤僻、語言(智力)發(fā)育遲緩與學習困難。通過矯正治療后,80%的家長反映有所好轉,僅有25.64%的兒童矯正治療后基本或完全能趕上所學課程,54.76%的孩子對某方面特別感興趣,71.43%的家長認為老師應采取個體化康復訓練,71.43%的家長愿意擔任自愿者。結論:政府應進一步完善孤獨癥社會保障制度,投入經(jīng)費支持孤獨癥相關教育及醫(yī)療事業(yè)發(fā)展。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status of treatment and education of autistic children in Chongqing and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Methods: the parents or guardians of 42 diagnosed autistic children were investigated by cluster sampling in 5 special autistic education institutions in Chongqing, and the treatment of autistic children was investigated by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 Access to education and related social support received. Results: the main symptoms of autistic children were autism, language retardation and learning difficulties. After corrective treatment, 80% of parents reported that they had improved. Only 25.64% of the children could basically or completely catch up with the curriculum after treatment. 71.43% of the parents thought that teachers should take individualized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and 71.43% of the parents were willing to be volunteers. Conclusion: the government should further improve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of autism and invest funds to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of autistic education and medical care.
【作者單位】: 重慶醫(y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yī)院·兒童發(fā)育疾病研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兒科學重慶市重點實驗室 重慶市(兒童發(fā)育重大疾病診治與預防)國際科技合作基地;九三九龍坡區(qū)區(qū)委;
【基金】:重慶九龍坡區(qū)科委”兒童孤獨癥危險因素研究”(編號:2013-1)
【分類號】:R749.9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9條
1 秦秀群;彭碧秀;陳華麗;;孤獨癥兒童父母的社會支持調(diào)查研究[J];護理研究;2009年19期
2 劉瑩;;江西省75例孤獨癥兒童的現(xiàn)狀調(diào)查[J];中國特殊教育;2007年11期
3 王輝;;近年中國孤獨癥兒童教育康復研究的整體情況與區(qū)域性比較[J];中國特殊教育;2011年04期
4 俞蓉蓉;林良華;許丹;李曉;邱飛躍;;我國兒童孤獨癥患病情況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1年29期
5 蘇媛嬡;張欣;李愛月;李義民;劉功妹;;天津市嬰幼兒孤獨癥患病率與危險因素[J];中國婦幼保健;2011年32期
6 秦秀群;蘇小茵;高玲玲;;孤獨癥兒童父母的親職壓力調(diào)查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08年10期
7 秦秀群;唐春;朱順葉;梁亞勇;鄒小兵;;孤獨癥兒童母親的親職壓力及相關因素研究[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9年09期
8 徐新杰;張嶸;;性別因素在孤獨癥發(fā)病中的作用(綜述)[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12年06期
9 關文軍;鄧猛;;孤獨癥兒童的性別差異及其解釋模型[J];中國特殊教育;2013年1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沙琳;李顯蘭;羅杰瓊;劉爽;王藝;彭元琴;姚莉;邵智;;臨床心理護理在綜合性干預孤獨癥兒童中的作用[J];重慶醫(yī)學;2009年02期
2 陳蕾;陶洪梅;李紅;邵智;姚莉;廖麗君;;音樂治療干預自閉癥兒童臨床效果的實證研究[J];重慶醫(yī)學;2010年18期
3 邵智;姚莉;周玉福;趙斌;甘文玲;沈文治;唐林;;整合療法干預孤獨癥兒童社會認知的臨床研究[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09年01期
4 黃賽君;靜進;唐春;郭嘉;徐桂鳳;;注意缺陷多云障礙兒童行為問題與父母親職壓力的關系[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09年04期
5 唐春;秦秀群;李詠梅;鄒小兵;;Asperger綜合征兒童母親的親職壓力及其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0年10期
6 王佳;曹孟儒;周雪;王雪萊;孫彩虹;夏薇;武麗杰;;孤獨癥患兒就診及家庭養(yǎng)護現(xiàn)狀調(diào)查[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0年10期
7 姜志梅;李海貝;郭嵐敏;王立蘋;龐偉;張虎;;NLGN4X基因3'UTR區(qū)多態(tài)性與孤獨癥關系的家系研究[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2年04期
8 雷艷芳;;孤獨癥兒童的父母婚姻關系維系策略[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0年33期
9 任爽;麻宏偉;胡曼;王麗波;王琳;黎芳;宋瑩;譚迎花;;孤獨癥篩查量表M-CHAT與CHAT-23的臨床應用研究[J];中國當代兒科雜志;2012年12期
10 胡艷杰;王吉;秦秀群;尹曉娜;夏薇;孫彩虹;武麗杰;;孤獨癥譜系障礙兒童母親親職壓力及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3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劉振寰;謝巧玲;林青梅;張清華;孟秀會;曾艷冰;張玉瓊;;自閉癥兒童生存質(zhì)量的研究[A];國際中華應用心理學研究會第十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王佳;孤獨癥信息知曉、衛(wèi)生服務利用現(xiàn)況及相關因素研究[D];哈爾濱醫(yī)科大學;2011年
2 孫玉梅;自閉癥兒童母親生活經(jīng)驗之詮釋:現(xiàn)象學的視角[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曉燕;孤獨癥兒童家長心理彈性保護性因素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2 畢云霄;孤獨癥兒童家長應對方式及影響因素分析[D];吉林大學;2011年
3 馬玲玲;孤獨癥兒童及家庭社會支持研究[D];南開大學;2011年
4 蔣科星;特殊兒童“缺陷人格”的教育關懷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5 徐曉翠;中國兒童孤獨癥病程發(fā)展、治療現(xiàn)狀和教育需求的家庭調(diào)查研究[D];蘇州大學;2009年
6 劉莎;遼寧省孤獨癥兒童家庭養(yǎng)育困難與需求的調(diào)查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9年
7 吳蓓蓓;社會工作對智障青少年家庭照顧者的支持[D];中山大學;2012年
8 李音;高壓氧干預對孤獨癥的療效及機制研究[D];青島大學;2012年
9 荊杰;重慶市自閉癥兒童母親親職壓力及其社會支持之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2年
10 林海英;自閉癥譜系障礙兒童母親社會支持網(wǎng)絡及其功能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2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樊越波;揭曉鋒;鄒小兵;;孤獨癥患病率回顧[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08年04期
2 陳英才;黃慧桃;趙亞茹;李德寶;李晶;姚麗;朱明武;任秀委;;大慶市讓胡路區(qū)2~6歲孤獨癥譜系障礙兒童流行病學現(xiàn)況調(diào)查[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0年04期
3 劉靖;馬俊紅;楊文;;兒童孤獨癥精神藥物治療研究的系統(tǒng)回顧[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0年10期
4 于聰;夏薇;孫彩虹;周艷娟;劉麗;李佳;周雪;武麗杰;;哈爾濱市2~6歲兒童孤獨癥譜系障礙的現(xiàn)況調(diào)查[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0年10期
5 張國云;徐遠容;黃信初;楊惠萍;魯永輝;;貴陽市云巖區(qū)兒童孤獨癥的流行病學調(diào)查[J];貴陽醫(yī)學院學報;2009年04期
6 王衛(wèi)東;肖光文;謝彥鵬;歐陽雪蓮;;梅州市2~6歲兒童孤獨癥調(diào)查[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9年08期
7 羅維武,林力,陳榕,程文桃,黃躍東,胡添泉,陳磁枝,楊躍麗,段榮珍,張美英,張笑英,連友華,陳靜,姚興華,黃秋明,李長遠,林青,阮明;福建省兒童孤獨癥流行病學調(diào)查[J];上海精神醫(yī)學;2000年01期
8 汪衛(wèi)華,翟靈偉,鄭麗,屈曉燕,馮琴妹,孫偉,馬東,沈曉華,吳亞南,汪曉東;常州市兒童孤獨癥的流行病學調(diào)查[J];臨床精神醫(yī)學雜志;2002年03期
9 李春明;;自閉癥的預防和治療方法(英文)[J];現(xiàn)代生物醫(yī)學進展;2009年11期
10 張欣,季成葉,李金水,孫軍玲;天津市2~6歲兒童孤獨癥調(diào)查[J];中國生育健康雜志;2004年04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蘇彥捷,王恪;任務的呈現(xiàn)方式對孤獨癥兒童誤念理解的影響[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4年03期
2 鄧利珍,羅胡蘭,趙抗美,吳勇紅,錢晴,何姚杰,譚風鳴;孤獨癥兒童2例的幼兒園干預效果[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04年01期
3 方玉華;孤獨癥兒童三例報告[J];中國優(yōu)生與遺傳雜志;2004年01期
4 王立新,彭聃齡;孤獨癥的低級中央統(tǒng)合功能研究[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4年03期
5 劉軍,蘇林雁,王伯蘭;伴語言倒退孤獨癥兒童53例社交障礙臨床研究[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05年03期
6 梁雪梅;郭蘭婷;;孤獨癥的病因研究[J];神經(jīng)疾病與精神衛(wèi)生;2005年06期
7 孫凌,周天紅;孤獨癥的病因?qū)W研究[J];臨床精神醫(yī)學雜志;2005年01期
8 趙鳳萍;王惠梅;;孤獨癥兒童聽力的初步探討及早期干預[J];臨床醫(yī)藥實踐;2006年04期
9 梁巍;;孤獨癥[J];中國聽力語言康復科學雜志;2006年05期
10 徐順生;成敬;白雪光;石淑華;張靜;;孤獨癥兒童17例家庭訓練情況追蹤[J];中國臨床康復;2006年4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歐婉杏;查彩慧;汪玲華;;孤獨癥兒童家長心理狀態(tài)的研究[A];第二屆中青年心理衛(wèi)生學者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2 李慧聆;;發(fā)展中的北京市孤獨癥兒童教育訓練[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殘疾人心理衛(wèi)生分會第八屆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0年
3 孫彩霞;;如何在自然情境下培養(yǎng)有語言的孤獨癥兒童的主動語言[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殘疾人心理衛(wèi)生分會第八屆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0年
4 萬國斌;何慧靜;何曼玉;王為實;;孤獨癥幼兒的行為特點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精神病學分會第七屆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6年
5 王為實;萬國斌;何慧靜;何曼玉;;孤獨癥幼兒的行為特點研究[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兒童心理衛(wèi)生專業(yè)委員會第十次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6年
6 包天喜;;孤獨癥兒童語言交往能力訓練個案研究[A];第三屆全國兒童康復學術會第十屆全國小兒腦癱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8年
7 歐建君;陳琛;尋廣磊;吳仁容;趙靖平;;中國城市學齡前孤獨癥兒童家庭面臨的職業(yè)和財政負擔調(diào)查[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次全國精神醫(yī)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2年
8 謝明;;“運用維果茨基理論指導孤獨癥兒童教育康復的研究報告”(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一五”規(guī)劃重點課題)[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殘疾人心理衛(wèi)生分會第八屆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0年
9 唐久來;魏薇;吳德;王雨松;;孤獨癥兒童尿液代謝組學篩查指標的初步建立[A];中國的遺傳學研究——遺傳學進步推動中國西部經(jīng)濟與社會發(fā)展——2011年中國遺傳學會大會論文摘要匯編[C];2011年
10 陳雪芬;秦s,
本文編號:181616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jsb/1816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