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社會拒斥和樂觀對青少年抑郁的影響

發(fā)布時間:2018-01-03 11:26

  本文關鍵詞:社會拒斥和樂觀對青少年抑郁的影響 出處:《陜西師范大學》2016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社會拒斥 樂觀 抑郁 青少年


【摘要】:作為一種社會性動物,人類有著強烈的歸屬需要以及和他人建立社會連接的需要。若個體的這種基本需要得不到滿足,會對個體的身心健康帶來嚴重而廣泛的消極影響。作為日常生活中一種常見的消極人際關系體驗,社會拒斥阻礙著個體歸屬需要的滿足,并會給個體的心理社會適應帶來嚴重的消極影響。以往有關社會拒斥的研究主要采用實驗室實驗,在我國還沒有針對青少年社會拒斥的測量工具。因此,本研究擬對國外學者編制的青少年社會拒斥問卷在我國青少年中的適用性進行分析。隨著經(jīng)濟社會的發(fā)展,特別是工作生活節(jié)奏的逐漸加快,在世界范圍內(nèi),心理健康已成為一個突出的社會問題。其中,抑郁是一種常見的情緒障礙和心理健康問題,在現(xiàn)代社會具有較高的發(fā)生率,對個人、家庭和社會都有著極大的危害。此外,隨著積極心理學的興起,諸如樂觀等個體的積極心理品質也日益得到研究者的關注,樂觀也是個體心理社會適應的重要保護性因素。因此,本研究還擬進一步探討社會拒斥對抑郁的影響以及樂觀在其中的調(diào)節(jié)作用。圍繞這一目標,我們進行了如下兩個研究:(1)在研究一中,首先,按照標準化程序對問卷項目進行了翻譯——通過初步翻譯、回譯以及討論修改等程序,最終確定了翻譯后的初始問卷。在初始問卷形成后,選取528名在校中學生(平均年齡為14.98歲,年齡范圍在12-18歲之間)進行預測驗,并進行探索性因素分析、驗證性因素分析,并計算了問卷的內(nèi)部一致性系數(shù)。探索性因素分析的結果表明,該問卷的11個項目共抽取了2個公因子(拒絕和忽視),這兩個因子共解釋了67.39%的變異量;驗證性因素的結果表明,雙因子結構的擬合指數(shù)較好= 4.27, RMSEA=0.071, GFI=0.923, CFI=0.945, AGFI=0.902, NFI=0.936);拒絕和忽視維度的Cronbach's a系數(shù)分別為0.86和0.89,總量表的Cronbach's a系數(shù)為0.93。(2)在研究二中,使用青少年社會拒斥問卷、貝克抑郁量表第2版和青少年樂觀問卷對1259名在校中學生(平均年齡為14.79歲,年齡范圍在12-18歲之間)進行問卷調(diào)查。結果發(fā)現(xiàn):①男生在社會拒斥上的得分顯著高于女生,且隨著年級的升高,社會拒斥出現(xiàn)的頻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男生在樂觀問卷上的得分顯著高于女生,且隨著年級的升高,樂觀水平呈下降趨勢;青少年抑郁的檢出率為16.8%,女生在抑郁量表上的得分顯著高于男生,且隨著年級的升高,抑郁癥狀的水平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②在控制性別和年級的條件偏相關分析的結果表明,在三個變量中,兩兩呈顯著相關——社會拒斥和抑郁呈顯著正相關,與樂觀呈顯著負相關,且樂觀也與抑郁呈顯著負相關。③進一步分層回歸分析的結果表明,社會拒斥對抑郁具有顯著的正向預測作用,樂觀對抑郁則具有顯著的負向預測作用;且樂觀在社會拒斥對抑郁影響中的調(diào)節(jié)作用顯著;在低樂觀青少年群體中,社會拒斥對抑郁具有顯著的預測作用;在高樂觀青少年群體中,社會拒斥對抑郁沒有顯著的預測作用,即隨著個體樂觀水平的升高,社會拒斥對抑郁的預測作用呈下降的趨勢。最后,指出了本研究的不足與缺陷,并闡述了本研究結果的理論價值和現(xiàn)實意義。
[Abstract]:As a kind of social animal , human has strong attribution needs and the need of establishing social connection with others .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core of social exclusion on depressio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female students , and the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social exclusion and depression showed that social exclusion had a significant negative predictive role in depression .

【學位授予單位】:陜西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R749.4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亞薇;網(wǎng)絡時代的青少年道德建設[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03年09期

2 李濤 ,鄭曉邊;青少年自殘行為及其干預[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4年10期

3 孟秀紅;陶芳標;黃朝輝;胡傳來;萬宇輝;;多維學生生活滿意度量表在中國青少年中的應用[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10年08期

4 ;聯(lián)合國兒童基金會:投資于青少年可以打破貧困和不平等的循環(huán)[J];中國衛(wèi)生政策研究;2011年04期

5 梅軼;邵陽;喬屹;謝斌;黃樂萍;;暴力違法青少年生活事件及社會支持水平研究[J];精神醫(yī)學雜志;2010年05期

6 劉文;毛晶晶;;青少年浪漫關系研究的現(xiàn)狀與展望[J];心理科學進展;2011年07期

7 汪向東,高嵐,馬弘,松田宣子,新福尚隆;中日青少年生活質量的比較研究[J];上海精神醫(yī)學;1999年02期

8 魏晶晶;網(wǎng)絡看上去并非很美[J];健康大視野;2000年04期

9 馬迎華;青少年與暴力[J];心理與健康;2002年10期

10 劉文利;;美國家庭對青少年的性教育[J];中國性科學;2008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波;胡美如;;改革開放30年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對青少年成長的影響[A];改革開放三十年與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發(fā)展研究報告——第四屆中國青少年發(fā)展論壇暨中國青少年研究會優(yōu)秀論文集(2008)[C];2008年

2 余雅風;;改革開放30年與青少年發(fā)展政策[A];改革開放三十年與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發(fā)展研究報告——第四屆中國青少年發(fā)展論壇暨中國青少年研究會優(yōu)秀論文集(2008)[C];2008年

3 ;第四屆中國青少年發(fā)展論壇暨中國青少年研究會2008年優(yōu)秀論文獲獎名單[A];改革開放三十年與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發(fā)展研究報告——第四屆中國青少年發(fā)展論壇暨中國青少年研究會優(yōu)秀論文集(2008)[C];2008年

4 ;第五屆中國青少年發(fā)展論壇暨中國青少年研究會2009年優(yōu)秀論文獲獎名單[A];科學發(fā)展觀與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報告——第五屆中國青少年發(fā)展論壇暨中國青少年研究會優(yōu)秀論文集(2009)[C];2009年

5 ;中國青少年發(fā)展論壇[A];科學發(fā)展觀與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報告——第五屆中國青少年發(fā)展論壇暨中國青少年研究會優(yōu)秀論文集(2009)[C];2009年

6 倪八q,

本文編號:1373684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jsb/1373684.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ed1ba***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