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馬神經發(fā)生在喹硫平和重復經顱磁刺激改善大鼠抑郁樣行為效應中的作用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12-05 08:15
本文關鍵詞:海馬神經發(fā)生在喹硫平和重復經顱磁刺激改善大鼠抑郁樣行為效應中的作用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喹硫平 重復經顱磁刺激 磷酸化細胞外信號調節(jié)激酶 腦源性神經營養(yǎng)因子 神經發(fā)生
【摘要】:研究目的 探討喹硫平(Quetiapine, QUE)、重復經顱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stimulation, rTMS)及二者聯(lián)合干預對抑郁模型大鼠行為學、海馬及海馬源性神經干細胞(neural stem cells, NSCs)增殖的影響及其可能的作用機制。 研究方法 本研究分為在體和離體實驗兩部分。在體部分(實驗一):觀察QUE及rTMS干預對慢性不可預見應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stress, CUS)模型大鼠抑郁樣行為、海馬腦源性神經營養(yǎng)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細胞外信號調節(jié)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 ERK)磷酸化水平、細胞外信號調節(jié)激酶及海馬齒狀回神經發(fā)生的影響。離體部分(實驗二):觀察QUE及重復磁刺激對神經干細胞活力和增殖及相關分子BDNF、pERK1/2及ERK1/2蛋白表達水平的影響;并運用ERK信號通路抑制劑U0126干預后,觀察對QUE及重復磁刺激促神經營養(yǎng)因子BDNF表達和神經發(fā)生效應的影響,為QUE及重復磁刺激的作用機制提供新的資料。 實驗一,大鼠隨機分為sham組、CUS組、CUS+rTMS組、CUS+QUE組及CUS+QUE+rTMS組。sham組大鼠正常飼養(yǎng);CUS組為模型處理組;CUS+rTMS組、CUS+QUE組及CUS+QUE+rTMS組大鼠為CUS造模結束后,分別接受rTMS治療,QUE腹腔注射及rTMS聯(lián)合QUE干預,連續(xù)7d。 實驗二,海馬源性NSCs形成神經球后,隨機分為8組:Vehicle組、rTMS組、QUE組、rTMS+QUE組、Vehicle+U0126組、rTMS+U0126組、QUE+U0126組、rTMS+QUE+U0126組,在后四組的培養(yǎng)基中添加U0126(2.5μmol/L),1h后各組均添加Brdu(5μmol/L),,含QUE組添加QUE(1μmol/L),含rTMS組6h后開始rTMS刺激,共500次,24h后再一次進行rTMS刺激。結果 CUS模型大鼠糖水偏好率及進入中央區(qū)活動時間百分比下降,強迫游泳不動時間增加,大鼠海馬及離體神經干細胞BDNF及pERK1/2的表達降低,大鼠海馬增殖細胞數(shù)目減少;而給予rTMS或QUE干預后,上述情況得到改善,且QUE與rTMS有協(xié)同增強的效應,U0126能阻斷該效應。具體如下: 實驗一 1.與sham組比較,CUS處理后大鼠:強迫游泳靜止時間延長(P0.001);進入中央區(qū)的時間百分比減少(P=0.002);糖水偏好率下降(P0.001);海馬BDNF、pERK1/2蛋白水平降低(均P0.001);海馬的增殖細胞數(shù)目明顯減少(P0.001)。 2.與CUS組比較,CUS+rTMS組、CUS+QUE組及CUS+QUE+rTMS組大鼠的強迫游泳靜止時間縮短(均P0.01),糖水偏好率增加(均P0.01),海馬BDNF、pERK1/2蛋白水平增加(均P0.05),而ERK蛋白水平各組之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F=1.240, P=0.326)。海馬齒狀回Brdu陽性細胞數(shù)目的比值增加(均P0.05)。CUS+QUE組與CUS組比較,進入中央區(qū)的時間百分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822),余組與CUS組比較,進入中央區(qū)的時間百分比增加(均P0.05)。 3. CUS+QUE+rTMS組與CUS+rTMS組比較:大鼠進入中央區(qū)的時間百分比增加(P=0.016),糖水偏好率增加(P=0.031),海馬BDNF、pERK1/2蛋白水平增加(分別為P0.001;P=0.006),海馬齒狀回Brdu陽性細胞數(shù)目的比值增加(P=0.006)。CUS+QUE+rTMS組與CUS+QUE組比較:大鼠強迫游泳的靜止時間減少(P=0.041),糖水偏好率增加(P=0.047),海馬的增殖細胞數(shù)目比值增加(P=0.024)。 實驗二 1. U0126干預后,大鼠海馬源性神經干細胞BDNF/β-actin及pERK1/2/β-actin的比值,NSCs的活力及增殖顯著下降(均P0.05)。Vehicle+U0126組、rTMS+U0126組、QUE+U0126組與rTMS+QUE+U0126組之間,各項指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2. rTMS組、QUE組及rTMS+QUE組與Vehicle組比較:神經干細胞BDNF/β-actin及pERK1/2/β-actin的比值,NSCs的活力及增殖均增加(均P0.05)。 3. rTMS+QUE組與rTMS組比較,神經干細胞BDNF/β-actin比值增加(P=0.005)。rTMS+QUE組較rTMS組及QUE組NSCs的活力及增殖均增加(均P0.05)。 結論 QUE及rTMS能改善CUS模型大鼠的抑郁樣行為,增加大鼠海馬的神經發(fā)生及離體NSCs的增殖,且QUE與rTMS有協(xié)同增強的效應,其可能是通過ERK/BDNF信號通路而發(fā)揮效應的。
【學位授予單位】:第四軍醫(yī)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R749.4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牟君;謝鵬;;海馬神經發(fā)生障礙——抑郁癥發(fā)病機制的新觀念[J];第三軍醫(yī)大學學報;2006年11期
2 冉守連;晏昆;林濤;錢浩;;西酞普蘭聯(lián)合烏靈膠囊治療卒中后抑郁的臨床研究[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2年14期
本文編號:125415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jsb/125415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