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的抑郁狀態(tài)及生存質量與人格特質的關系
本文關鍵詞:大學生的抑郁狀態(tài)及生存質量與人格特質的關系
更多相關文章: 大學生 抑郁 人格 生存質量 現(xiàn)況調(diào)查
【摘要】:目的:探討大學生的抑郁狀態(tài)、生存質量與人格特質的關系,為保障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提供幫助。方法:選取大學生2270人,采用流調(diào)中心用抑郁自評量表(CES-D)測量抑郁狀態(tài)(將CES-D評分≥16分者歸于抑郁組,16分者歸于非抑郁組),世界衛(wèi)生組織生存質量簡表(WHOQOL-BREF)評價主觀生活質量,大五人格量表簡化版(NEO-FFI)評價人格特質(神經(jīng)質、外向性、開明性、隨和性和責任心)。以CES-D總評分、4個維度評分以及WHOQOL-BREF量表總評、4領域評分為因變量,五種人格特質為自變量做多重線性回歸,探討人格特質對受試者抑郁狀態(tài)和主觀生存質量的預測作用。結果:受試大學生CES-D平均分為(11.4±8.8),抑郁組(n=474)生存質量總評、健康總評及WHOQOL-BREF各領域評分均低于非抑郁組(n=1416)(均P0.001)。同非抑郁組相比,抑郁組的神經(jīng)質評分較高[(38.9±6.9)vs(28.9±6.3)],外向性、開明性、隨和性和責任心評分均較低[(34.3±6.1)vs(41.2±6.2),(39.6±6.5)vs(40.6±5.5),(41.5±5.3)vs(45.3±4.6),(38.6±6.7)vs(43.7±6.3)],均P0.05。多重線性回歸分析顯示,大五人格量表中,神經(jīng)質評分與CES-D量表總評分和4個維度評分均正向關聯(lián)(β=0.49、0.29、0.52、0.33、0.30),與WHOQOL-BREF總評分和4領域評分均為負向關聯(lián)(β=-0.10、-0.08、-0.13、-0.18、-0.12、-0.10);結論:本研究提示大學生的情緒狀態(tài)和主觀生存質量與人格特質中的神經(jīng)質存在相關性,神經(jīng)質程度高的個體易產(chǎn)生負面情緒,主觀生存質量評價降低。
【作者單位】: 北京中醫(yī)藥大學針灸推拿學院;北京中醫(yī)藥大學東方醫(yī)院;
【基金】:科技部國際合作項目-基于綜合干預的抑郁狀態(tài)下腦功能同步性研究及評價(2007DFA30780) 北京市科技計劃-首都十大危險疾病科技成果推廣-電針抑郁癥治療臨床優(yōu)化方案的推廣應用(Z121100005512024)
【分類號】:R749.4
【正文快照】: (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15,29(8):635-640.)Corresponding author:TUYa,tuyab@263.net(Chin M ent Health J,2015,29(8):635-640.)抑郁癥是以顯著而持久的情感或心境低落為主要特征的一類心境障礙綜合征,以興趣下降或缺乏為核心外在表現(xiàn)。然而,有部分人雖然未達到抑郁癥的診斷標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云;;蕪湖市大學生生活質量調(diào)查研究[J];中國社會醫(yī)學雜志;2009年03期
2 嚴紅虹;劉治民;王聲ng;彭輝;楊光;荊春霞;;大學生抑郁及相關因素分析[J];中華疾病控制雜志;2010年03期
3 楊美榮;王騰宵;李建明;;大學生抑郁情緒與應對方式的相關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9年01期
4 胡朋利;張仲明;楊圓圓;郭曉偉;;大學生生活事件、心理一致感和抑郁的關系[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2年11期
5 舒劍萍,何宏寶;影響大學生生活質量的學習相關因素[J];中國臨床康復;2004年06期
6 魏義梅;張劍;;大學生生活事件、認知情緒調(diào)節(jié)與抑郁的關系[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8年06期
7 姚若松;梁樂瑤;;大五人格量表簡化版(NEO-FFI)在大學生人群的應用分析[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0年04期
8 郝元濤;方積乾;Power M J;吳少敏;朱淑明;;WHO生存質量評估簡表的等價性評價[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6年02期
9 章婕;吳振云;方格;李娟;韓布新;陳祉妍;;流調(diào)中心抑郁量表全國城市常模的建立[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10年02期
10 韓梅;賈存顯;;農(nóng)村不同人群CES-D抑郁量表信度及效度評價[J];中國公共衛(wèi)生;2012年10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輝;白新杰;;社會認同視角下中國農(nóng)民生活滿意度的現(xiàn)狀及影響因素研究[J];調(diào)研世界;2010年07期
2 高山冰;;河北省中等職業(yè)學校教師生活質量調(diào)查研究[J];當代職業(yè)教育;2012年05期
3 黃明君;陳鳳姣;徐禹;汪曉東;李卡;;WHOQOL-BREF在大腸癌患者圍手術期生存質量的前瞻性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10年22期
4 李卡;陳鳳姣;謝娟;黃明君;汪曉東;;老年大腸癌患者術前生存質量的前瞻性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11年05期
5 劉維維;趙秋利;;糖尿病患者生活質量測評工具的研究進展[J];中國護理管理;2008年12期
6 靳艷軍;趙根明;;生命質量測定量表在我國的應用[J];國際醫(yī)學寄生蟲病雜志;2006年06期
7 鄒濤;魏華;湯穩(wěn)權;付胡海;;武警士兵群體自我效能感對安全感和抑郁的調(diào)節(jié)效應[J];貴陽醫(yī)學院學報;2012年04期
8 馬惠霞;竇光茜;;醫(yī)學生情緒調(diào)節(jié)方式的干預實驗[J];心理與行為研究;2012年05期
9 蔡娜娜;溫志華;李淑芳;李萌萌;;大學生生活倦怠、應對方式和抑郁的相互關系研究[J];長江師范學院學報;2012年12期
10 周雪梅;徐晟;陳杉;吳捷;;老年人生命態(tài)度及其與抑郁和社會支持的關系[J];心理與行為研究;2013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易景娜;陳利群;賈守梅;陸敏敏;;護士主導的全科團隊家訪服務對高齡居家老人生活質量的影響[A];2013年河南省中風康復護理新業(yè)務、新技術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3年
2 邱新香;陳慈珊;溫綠琴;甘雯珍;梁偉輝;;塵肺病患者社會人口學特征對生活質量影響研究[A];廣東省預防醫(yī)學會優(yōu)秀論文集[C];201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尹可麗;中國成人心理健康維護方法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2 謝倫芳;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患者自殺意念的個體易感性與影響因素的研究[D];安徽醫(yī)科大學;2011年
3 楊學琴;社區(qū)居民抑郁狀態(tài)及早期干預有效性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2年
4 羅英姿;冗思在青少年抑郁發(fā)展中的作用及其神經(jīng)機制[D];中南大學;2009年
5 苗春霞;基于和諧理念的大學生生命質量及其評價[D];中國礦業(yè)大學;2010年
6 單威;不同健身、生活方式對高教社區(qū)老年人生活質量和體質健康的影響[D];北京體育大學;2011年
7 劉慧銘;深圳市危機干預熱線的組織與服務利用研究[D];中南大學;2012年
8 明中強;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接受抗病毒治療的艾滋病患者生活質量及影響因素的研究[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09年
9 何建新;薄氏腹針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研究[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2年
10 劉莉;女性管理者的性別角色與人格特征關系研究[D];西南財經(jīng)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廖偉芳;貴州省貧困醫(yī)學大學生心理復原力與人格特征的關系[D];貴陽醫(yī)學院;2015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高茗,張金霞,徐放,沈慶鳳;青少年抑郁、焦慮癥狀及相關因素的研究[J];安徽預防醫(yī)學雜志;2001年04期
2 謝鈺涵;陳有國;蘇丹;楊珍;;重慶市大學生抑郁與人格特征的相關研究[J];高校保健醫(yī)學研究與實踐;2005年02期
3 舒劍萍,何宏寶,李景玉;大學生生命質量調(diào)查[J];醫(yī)學臨床研究;2002年08期
4 王玲,路仕容;大學生自殺態(tài)度、抑郁水平和自殺意念的研究[J];健康心理學雜志;2001年06期
5 傅曉薈;李麗萍;;大學生自殺態(tài)度與抑郁情況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7年01期
6 徐含笑;;領悟社會支持對大學生抑郁情緒的影響[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8年04期
7 傅納;夏培芳;周霞;;大學生壓力、社會支持、應對方式、心理健康的年級差異比較[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1年03期
8 陳文利,郝元濤,劉光,劉瑜,梁曉海,潘琦;廣州市芳村區(qū)石圍塘街社區(qū)衛(wèi)生調(diào)查分析[J];中國全科醫(yī)學;2001年01期
9 郝麗萍,閆玫;新時期大學生心理教育探析[J];山東省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1年03期
10 劉慶武,肖水源,周少平,曾曉彬,謝偉利,賀瓊;郴州市大學生生活質量研究[J];實用預防醫(yī)學;2003年04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黃海;大學生孤獨感現(xiàn)狀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04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美芳;兒童人格特質概念的研究方法[J];心理科學進展;2003年04期
2 吳俊華;張進輔;范會勇;;師范大學本科生人格特質和職業(yè)興趣關系初探[J];高校保健醫(yī)學研究與實踐;2006年01期
3 王馨竹;;高中生人格特質與學業(yè)成績的關系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7年04期
4 黃立芳;張新軍;顏紅;李鴻娜;陳清剛;;高三教師壓力水平及與人格特質的關系[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10年11期
5 高志奎;趙富才;;大學生樂觀人格特質與自尊的關系[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1年04期
6 張磊;郝秀紅;吳軍玲;王兆霞;;護理本科生人格特質與專業(yè)課成績相關性調(diào)查研究[J];中華全科醫(yī)學;2013年01期
7 王登峰;人格特質研究的大五因素分類[J];心理學動態(tài);1994年01期
8 李丹;余建華;王顏歌;尹靚;王福興;夏勉;;武警新兵的人格特質和應對方式對主觀幸福感的影響[J];解放軍醫(yī)院管理雜志;2013年10期
9 余蘭仙;高靜芳;吳文輝;何雅英;陳新華;李華;葉會玲;;責任護士職業(yè)倦怠狀況及與人格特質相關性研究[J];浙江預防醫(yī)學;2014年04期
10 王穎;危險的A型行為[J];生活與健康;2004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瑾;修代明;陳春輝;劉斌;蔣挺;董奇;;BDNF基因Val66Met多態(tài)與人格特質的相關性分析[A];增強心理學服務社會的意識和功能——中國心理學會成立90周年紀念大會暨第十四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1年
2 蘇永華;方華;;企業(yè)領導者人格特質量表的編制研究[A];全國教育與心理統(tǒng)計與測量學術年會暨第八屆海峽兩岸心理與教育測驗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8年
3 許華山;;癌癥高危人格特質的初步研究[A];第八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文摘選集[C];1997年
4 郝堅;蘇彥捷;;兒童對兩維度人格特質的理解[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5 支愧云;陳永進;;青少年危險行為及其與人格特質關系的研究[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6 賈春娟;;漢語人格特質詞的加工[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7 王宇中;;以目標人群為描述對象的人格特質詞匯學分析[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8 吳繼霞;管文娟;;蔡元培人格特質初探[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9 肖榮勛;趙國祥;;大學生人格特質、職業(yè)興趣與工作價值觀的關系[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10 梁習文;;具有社會責任感的人的人格特質[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二五階段性成果集(華中卷)[C];2012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中;創(chuàng)業(yè)者適合的人格特質[N];山西科技報;2003年
2 東方曉;對邪教癡迷者人格特質的分析[N];大眾科技報;2009年
3 東方曉;對邪教癡迷者人格特質的分析[N];大眾科技報;2009年
4 社科院社會學所副研究員 陳午晴;權威人格奴役中國人精神[N];北京科技報;2005年
5 東方曉;對邪教癡迷者人格特質的分析[N];大眾科技報;2009年
6 編譯/劉潔;人的性格是不變的嗎[N];北京科技報;2004年
7 通訊員 梁玉生;“伯樂”課程受歡迎[N];中國人事報;2006年
8 北京紐瀚斯心理事業(yè)發(fā)展中心心理咨詢顧問 吳強;讓情緒“定時”發(fā)泄[N];健康時報;2008年
9 ;與你的假面具說Byebye[N];中國貿(mào)易報;2004年
10 陳怡;管理上級有學問[N];市場報;200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邱林;人格特質影響情感幸福感的機制[D];華南師范大學;2006年
2 王廣新;組織情境下管理者人格特質和工作績效關系研究[D];吉林大學;2005年
3 陳少華;不同認知任務中人格特質對信息加工的影響[D];華南師范大學;200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靜一;創(chuàng)新型領導者人格特質研究[D];河南大學;2013年
2 拉熱措;藏漢中學生圖形推理能力與人格特質的相關研究[D];青海師范大學;2009年
3 楊翠英;包頭市大學畢業(yè)生人格特質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山東大學;2009年
4 潘東燕;人格特質分類視角下的員工與組織契合分析[D];山東大學;2010年
5 胡瑞恒;自傳記憶與人格特質關系及其表征機制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10年
6 劉冠民;歸國人員的回歸適應及其與人格特質、思維方式的關系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7 郭慶童;大學生成人依戀與人格特質及應對方式的相關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8 賈利波;蒙漢大學生人格特質與網(wǎng)絡使用依賴程度的關系研究[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07年
9 王金超;軍隊魅力型領導人格特質模型構建[D];河南大學;2008年
10 聶冉;東北地區(qū)中小企業(yè)員工人格特質與激勵因素關系的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116945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jsb/11694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