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男性接觸者焦慮與抑郁癥狀的相關性及其與艾滋病高危性行為的關系
本文關鍵詞:男男性接觸者焦慮與抑郁癥狀的相關性及其與艾滋病高危性行為的關系
更多相關文章: 男男性接觸者 焦慮 抑郁 共病現(xiàn)象 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
【摘要】:目的探討男男性接觸者(MSM)焦慮與抑郁癥狀的相關性,以及焦慮、抑郁、焦慮和抑郁共病與艾滋病相關行為特征的關系,為該人群的艾滋病行為干預提供依據(jù)。方法以非隨機抽樣方法招募研究對象,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流調中心抑郁量表(CES-D)對MSM進行焦慮和抑郁癥狀的評定。根據(jù)量表結果將研究對象分為焦慮組、抑郁組、共病組和焦慮抑郁陰性組,比較焦慮組、抑郁組和焦慮抑郁共病組艾滋病相關行為的差異,并通過典則相關分析焦慮組和抑郁組各癥狀的相關性。結果共調查了854名MSM,焦慮和抑郁的檢出率分別為31.97%(273/854)和45.55%(389/854),焦慮抑郁共病者占27.28%(233/854)。差異分析結果顯示焦慮、抑郁患病狀況以及焦慮抑郁共病與戶口、文化程度、性取向以及性病史這4個人口學特征相關(P0.05);女性性伴數(shù)、最近6個月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尋找性伴的頻率以及最近半年是否提供或得到商業(yè)性性服務這3個艾滋病相關行為特征與焦慮、抑郁患病狀況以及焦慮抑郁共病相關(P0.05)。焦慮和抑郁兩組癥狀的典則相關分析表明,焦慮量表中的焦慮和恐慌(Y1)、身體控制(Y3)和腸胃相關感(Y4)與抑郁量表中的抑郁情緒(X1)和軀體癥狀(X3)正相關;焦慮量表中的前庭感覺(Y2)與抑郁量表中的積極情緒(X2)正相關,與文化程度(X6)負相關。結論 MSM中,焦慮、抑郁問題普遍存在,焦慮癥狀與抑郁癥狀之間存在高度相關,其共病現(xiàn)象較嚴重,并與MSM的艾滋病相關行為特征關系密切。
【作者單位】: 重慶醫(yī)科大學公共衛(wèi)生與管理學院醫(yī)學與社會發(fā)展研究中心健康領域社會風險預測治理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重慶醫(yī)科大學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基金】:國家科技重大專項(2012ZX10001007-007)~~
【分類號】:R749.4
【正文快照】: [Acad J Sec Mil Med Univ,2015,36(11):1247-1253]近年來,男男性接觸者(men who have sex withmen,MSM)成為新發(fā)艾滋病感染增速最快的群體。據(jù)估計,我國艾滋病經男男性接觸傳播比例高達21%[1]。由于特殊的性取向,社會各界對MSM存在較大偏見與誤解[2],社會排斥和歧視、內化的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何麗英;劉恩君;;焦慮自評量表在退變性腰椎管狹窄癥患者術前護理中的應用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11年21期
2 周英華;薛惠;楊捷婷;張彩娟;;焦慮自評量表對霎哈嘉瑜伽習練者的測量結果分析[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2年05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乃敏;;本院精神專科門診抗抑郁藥物使用情況調查分析[J];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2012年05期
2 余筱慧;;漸進性肌肉放松訓練對高齡初產婦產前焦慮抑郁情緒及妊娠結局的影響[J];當代醫(yī)學;2014年06期
3 楊俊萍;鄭英;;個性化健康教育對病毒性心肌炎患兒家屬焦慮抑郁的影響[J];當代醫(yī)學;2015年20期
4 連大祥;;西酞普蘭與阿普唑侖在治療廣泛性焦慮癥的臨床效果對比研究[J];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2012年10期
5 陳傳萍;鐘寶亮;花蕓;聶鳳娟;王曉露;;三級甲等綜合醫(yī)院護士抑郁焦慮檢出率、共病及相關因素研究[J];護理學報;2013年05期
6 孫佳文;甄慶偉;;西酞普蘭聯(lián)合抗焦慮藥治療重度焦慮癥的療效觀察[J];河北醫(yī)藥;2013年23期
7 孫伍花;胡虹;;心理干預對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患者焦慮抑郁情緒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yī)學;2013年10期
8 譚清澈;張家堂;崔榮太;徐全剛;邢小微;孫婷婷;;三級綜合醫(yī)院神經內科門診患者焦慮抑郁狀態(tài)特點[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4年05期
9 鄧小娟;汪輝耀;張蒙蒙;李濤;;住院抑郁癥患者抗抑郁藥物使用情況調查分析[J];華西醫(yī)學;2015年01期
10 盧小麗;陳軍軍;唐艷燕;;認知行為療法對肝移植術后患者焦慮情緒及睡眠質量的影響[J];華西醫(yī)學;2015年04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王曙紅;基于三維護理分級模型的構建[D];中南大學;201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方潔;合肥市某高中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安徽醫(yī)科大學;2011年
2 王陽;抑郁、焦慮性患者的心理社會功能比較研究[D];南京醫(yī)科大學;2012年
3 楊雨曼;龍膽瀉肝湯與甲硝唑聯(lián)合治療細菌性陰道病療效觀察[D];蘇州大學;2013年
4 胡小英;西酞普蘭與多塞平治療廣泛性焦慮障礙的療效差異研究[D];復旦大學;2013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陳碧華;現(xiàn)代職業(yè)女性的心理壓力與自我調適[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5期
2 易紅梅;易濱廣;;瑜伽與中醫(yī)養(yǎng)生[J];福建中醫(yī)學院學報;2008年02期
3 李樺;;瑜伽的養(yǎng)生價值研究[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01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明,鄧艷紅,李紅衛(wèi),董海英,曹寧校;男男性接觸者性病就醫(yī)意向調查分析[J];中國艾滋病性病;2005年04期
2 陳世海;周吉;朱建靖;李凱風;;南寧市男男性接觸者行為學特征分析[J];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2008年05期
3 林可;高燕寧;陳遠方;;中國同性戀網(wǎng)站服務功能與男男性接觸者健康教育研究[J];中國健康教育;2008年03期
4 鄭建東;吳尊友;龐琳;肖冬;李恪;;大學在校學生男男性接觸者性取向自我認同與艾滋病相關危險因素定性研究[J];中國艾滋病性病;2008年03期
5 孫修福;姜寶法;蔡新;姜祥坤;杜桂英;于海榮;胡浩;;同伴推動抽樣在招募男男性接觸者中的應用[J];中國衛(wèi)生統(tǒng)計;2008年04期
6 梁良;陳志強;苗香芬;李保軍;白廣義;趙宏儒;;男男性接觸者艾滋病相關知識及行為調查[J];河北醫(yī)藥;2009年19期
7 胡青娟;薛國平;;農村男男性接觸者高危人群干預研究[J];實用醫(yī)技雜志;2011年03期
8 陳世海;周吉;朱建靖;;廣西男男性接觸者行為學特征分析[J];應用預防醫(yī)學;2007年06期
9 朱軍禮;張洪波;鄭迎軍;Kyung-Hee Choi;朱義彬;;男男性接觸者社會網(wǎng)絡與艾滋病高危行為關系[J];中國公共衛(wèi)生;2008年04期
10 閆玉香;張延吉;李淑芳;;120例男男性接觸者行為學特點分析[J];首都公共衛(wèi)生;2012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張九年;曹寧校;杜文東;王庭進;顧恒;張君炎;邵長庚;;男男性接觸者中的人格測驗[A];江蘇省性學會第五次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4年
2 陳樹昶;羅艷;程潔;丁建明;戴耀忠;許珂;陳康凱;陳衛(wèi)永;施世鋒;;男男性接觸者艾滋病行為監(jiān)測結果分析[A];浙江省性病艾滋病防治學術年會暨2007年當代浙學論壇論文集[C];2007年
3 閆莉;李嬌萍;姜桂艷;榮肖霞;李東亮;殷致宇;;北京市男男性接觸者HIV與梅毒感染情況及影響因素調查[A];2011全國中西醫(yī)結合皮膚性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1年
4 徐文賢;朱武通;陳中文;;嘉興市MSM人群干預工作探討[A];浙江省性病艾滋病防治學術年會暨2007年當代浙學論壇論文集[C];2007年
5 戴麗萍;姜宜海;龔誠華;蔡梅英;翁帆;黃麗娟;;廣州市1315名男男同性行為者行為特征及艾滋病流行狀況分析[A];2010廣東省預防醫(yī)學會學術年會資料匯編[C];2010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中南大學湘雅二醫(yī)院教授 鄭煜煌;一言難盡:男男性接觸者[N];大眾衛(wèi)生報;2005年
2 記者 蔣煒寧 通訊員 陳瓊;男男性接觸者艾滋病病毒感染呈上升趨勢[N];寧波日報;2013年
3 記者 潘曉華 俞佳鋮 實習生 史莎;艾滋病干預調查[N];紹興日報;2008年
4 新華社記者 黎昌政;湖北對同性戀社群進行防艾干預[N];光明日報;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孫修福;山東某地區(qū)男男性接觸者的高危行為研究[D];山東大學;2008年
2 章任重;昆明市男男性接觸者HIV/AIDS感染現(xiàn)狀及相關問題研究[D];昆明醫(yī)學院;2008年
3 朱明泉;中國大陸男男性接觸者人口學因素與艾滋病高危行為關系的研究[D];青島大學;2002年
4 張志強;長春市男男性接觸者HIV和梅毒感染率及性行為的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5 吳紹文;不同自我認同的男男性接觸者艾滋病高危行為監(jiān)測與比較[D];青島大學;2003年
6 郭卉;北京地區(qū)在婚男男性接觸者性行為特征調查[D];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010年
7 李楠;武漢地區(qū)MSM人群2008-2009新發(fā)HIV感染及相關行為調查的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14102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jsb/1141028.html